楼主: 读写学评

人说的是话,话能说明问题——这是华语学界百年来也没有揭示清楚过的问题

[复制链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0-2 06: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28 15:52:09
  以德统道法理,得从字法基础层次说起。我之所以称之为“法理”,是因为有共学通用的操持法常识可循并可操持,不象物质运动终极“真理”那样让人类遥不可及。人类不可操持,对于人类就是没有用的;没有用,也便没有必要拟题研讨了。这是所有议题的拟题是否有必要、是否对人类有益、有用的,学用语言提出议题的,“议题正误审查依据”。议题错了,提出议题用语的学法用法就错了。谬题,是由谬言提出的。
  文字是人类交流......
  -----------------------------
  读写先生语言学体系庞大,看来我此前的豁然开朗也只是得窥一斑。
  57楼的回贴我反复读了三遍,未得要领;
  看来还是要接着56楼的一知半解再作努力。
  读写先生在57楼回帖中涉及语言学用法则的说法搜集如下:
  用字成言法则;
  言论的组合应用法;
  语言学法用法法则;
  实用语言的变通活用法则;
  语言文法通用法则
  读书法和写作法;
  各类文章的写作文法结构法纲,古语称之为“德”;
  人类共学通用并共同鉴证的名称的组合应用法“公道道体”和“通用法体”法体结构。
  我理解,读写先生的语言学用法则或许是一个层级体系;
  “用字成言法则”、“言论的组合应用法”似乎是通常意义上的词法、句法之类的语言学规则;
  而“文法结构法纲”、“语言学法用法法则”、“公道道体”和“通用法体”则是更高层级的“德”,诸如“不贵难得之货“、”兵者,不祥之器”等命题。
  读写先生可否将自己的语言学法用法相关法则或学评规则体系作一个简明综述;
  在这个法则体系中,应该不全是“不贵难得之货“、”兵者,不祥之器”这类“德”命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28 15:52:09
  以德统道法理,得从字法基础层次说起。我之所以称之为“法理”,是因为有共学通用的操持法常识可循并可操持,不象物质运动终极“真理”那样让人类遥不可及。人类不可操持,对于人类就是没有用的;没有用,也便没有必要拟题研讨了。这是所有议题的拟题是否有必要、是否对人类有益、有用的,学用语言提出议题的,“议题正误审查依据”。议题错了,提出议题用语的学法用法就错了。谬题,是由谬言提出的。
  文字是人类交流......
  -----------------------------
  @天命不敢辞 2018-10-29 21:26:06
  读写先生语言学体系庞大,看来我此前的豁然开朗也只是得窥一斑。
  57楼的回贴我反复读了三遍,未得要领;
  看来还是要接着56楼的一知半解再作努力。
  读写先生在57楼回帖中涉及语言学用法则的说法搜集如下:
  用字成言法则;
  言论的组合应用法;
  语言学法用法法则;
  实用语言的变通活用法则;
  语言文法通用法则
  读书法和写作法;
  各类文章的写作文法结构法纲,古语称之为“德”;
  ......
  -----------------------------
  还是我从字法说起时,对于用字成词,用词成句等问题还没有解说清楚。此前见您的跟帖用语严谨周到,认定您的学研积累较深厚,我的57楼就解说得过于跳跃了。
  还是从词和句说起。过去我们的所谓“词性分析”,把词主要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而对华语这样的比表音语言更优秀的语言进行用词成句时,要把动词和形容词,也认定为动态名、形态名等。—统皆看作“名”,就连“的”字也看作是结构关系名等等。我们就获得了一个很宏观的思辨解说法。既然都是“名”,那么一切问题或一切言论所构成的“语言应用功能体系”,就是由名与名的“命名关系”构成的体系。也就是所谓的“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说法所试图说明,却没能说明的问题。事物普遍连系,若没有命名关系的所谓“普遍联系”就是无法说明的。这两个说法的差异,仍是由“睁眼瞎”造成的。
  命名关系,比如说农具、工具、厨具等等,可统合命名为“用具”,这就不仅构成了名称的命名层级关系,而且还提升了“用具”的主体是“人”的,对人进行统合归类的更高高度——农、工、厨三类人,一统合起来叫“人”。既然都是人,进行统合归类时,就不能再分割表述了。因为分割表述采用和科研思辨解说法,而归类整合学识,必须采用统合归类思辨解说法。
  仅就这个并不周全的举例来讲,就已可发现,语言的学法用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优用成法体系”。而这样来看待语言学体系和它们的构成层级关系时,能让我们懂得 ,对所有用名的不断归纳整合,最终能整合成三个系统,并用三个词的组合成句应用法来一统表述。而句法及其以上的章法和文法,也是由最基本的三个系统构成的。其构成关系能够适从我们所知的所有法则,并在共学通用的操持法上,最终统称为“文法”。可粗略解说如下“可上下对应往复阅读”对应关系:
  主语、谓语、宾语(句法)
  --------------------------
  过去、现在、将来(时序)——公约公信公行
  起源、历史、现实(演变)————公行公约公信
  范围、过程、趋势(证明)——————公信公行公约
  议题、论述、结论(文法)————————文法结构法理
  文化、文明、法策(法体)——————————法策体系学说
  公约、公信、公行
  自上向下读可解说为:
  对过去的起源的审查议题范围用“文化(文物史料)”来总述(文化论)。
  对人类现在来历的过程论述取证范围用“文明(人类活动)”一词总述(文明论)。
  对将来的现实发展趋势论证结论用“法策”一词来总述(法策论)
  按时序演变证明一切的文法结构法体构成了《全人类公信公行公约》实施法案。
  自下向上解读(略)
  总论学说体系由三个次分割系统构成,三个次分割系统由再次的三个系统构成=九。横向看,有五个论述层次结构=五。“九五之尊”说法基于这个体系结构。“——”的长短差别是故意为之,解说起来较麻烦。这里仅供参考并建议暂且忽略。
  接续说句法问题。构词法问题我曾以“地球”一词为例解说过,这里承词法接续谈句法。句法的优用成法,是集纳了极为丰富的学术批评智慧的。一个句子的优用,不能与人类史上的多方面经验和所知、常识达成完全对应无误,人们就会不断地批评它,直至与各行各业、各个学科、各种操持技能等等都能达成对应无误 ,才会传续下来,并形成所有的句法的通用形式。句法是所谓“五千年文化”中不断批评优用语言才形成的学术成果。而句法与章法和文法的结构关系达成一至,就是华语的学法用法将来必然会实现的规范。这个规范形成了, 人们的脑子思考综合问题的程序也就统一了。
  语言的命名关系体系,正如鱼家那种抛撒的“撒网”或叫“旋网”,所谓“纲举目张”;一纲在手,就能一统索动整体体系。这是“以德统道法”即“圣人抱一法”可以达成共学通用并纳入学术批评,成为学术批评依据的前提。得是一统公共文化、公共文明和公益法策的文法结构法纲——不论是哪一类文章,都不可违背。比如核能的利用不能许可造核弹。军备只应削咸不可再增,对公务员要达成人人都有监督权,并最终实现人人都是公务员等,都得通过约法筹策来达成法约约定,现在行不通的,经过一个过程应行得通了——法策是面向将来的。
  文物史料集成了文化系统,人类的知行活动积淀成了文明系统,人类的智慧可整合成为法策系统。整体体系虽然是由三个次分割系统构成的 ,但由于语言所构成的表述关系是“部分和全部关系的一个单向序列表述链”,所以“体系论的初端”起源确认问题和对文法结构法纲“德”的终端确认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之前(初端和终端),这两端的“绳头”就不能达成对接。所以本论坛李泽建网友才会拟题说“语言不可能达成逻辑自洽”。而其实是还没有找到三个次分割系统的划分界线及其构成关系的依据。如果李泽建网友的思路能从事物和人脑的思考转入语言学议题,就必须首先要证谬“逻辑学”错误学说名,进而才能证“哲学”学说名。但由于当前的大学文科教材分类,还不是依据应用功能关系并严格对应时序和历史发展过程的,所以对于系统论整合成体系论的困难还有很多。我是“过来人”,当然很清楚其思路阻滞在哪个环节上了。当前学界的普遍学研状态是还没有把一切知识都带入到人类的知行成果系统,达成“以人为本”思辨解说法的应用无误。一切活动成果都是人的,但在交流活动中,一切都是“语言文法结构事实”。“人本”还不能覆盖语言学,这是因为人的活动成果和人的交流活动在果不一样。
  语言的表述关系链,以私人的“想”、“说”、“做”的关系为例。想也是可以想“说”和“做”问题的;说也是可以说“想”和“做”问题的,做也是包括了“想”和“说”的。一个人在思考 ,不等于什么也没做;老教授讲了一辈子课,并不是什么也没做。但想说做却是有发生先后次序的,先想了才说,先谈好了再去与人合作做事。这样他的做事就是与他人合作的公共关系了。
  以文化公众的“说”、“想”、“做”为例,如果没有语言文化传统学识体系,文化公众就不会说话,没有语言支撑思考,人们就不会想,而想不清的问题是一定解决不好的。这说明,谈公共问题时,是把私人问题带入,并在“因果链”上普级了。这就是“——”故意为之的长短差别的依据。这里不深入解说。
  字法、词法、句法、章法、文法,是语言学法用法的五个层级结构关系。
  我上述论文中批评过的“物理”一词,为什么会用“物理知识”两个词来表述,就以澄清问题呢?这是因为“孤立的事物不存在”,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的所知。把物理科研成果带入人类的知行活动系统时,表述为“物理知识”,思辨解说法就达成了“以人为本”。再延展思考把“物理知识”表述为“物理学学识”时,就把科研成果和人类的知行活动成果一统带入到“共学通用的语言”体系中来整合了。科学家把“物理知识写成论文”,这样的句法,对应于“文化文明法策”三个体系次分害系统时,就明显直观地把“物理”认定为“一个词”了,归属于“文物史料”范围。这样就不再会犯“睁眼瞎”错误了。
  对于“章法”的统观审查议题,就要表述为“章法语言学学说”了。因为涉及了多学科论文的写作法和对多个文科学科的统观整合。还没有与“时序”、“演变”、“文法”达成严格对应时,就不能全面证谬“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等的谬立学说。个中不解之处应暂时忽略。这些问题都是我专题批评过的了。谬立学科或学说就一定会“不成体统”。不成体统,就不能精确定位得学科之间的应用功能关系。实际上人类的所谓的“社会结构”,是能文化公务机构、文明公务机构、法策公务机构三个次分割“功能关系系统”构成的,并严格对应着过去、现在、将来和学术议题、论证依据、结论功用的结构关系。
  语言的学法用法体系,“本就是”你所谓的“人之为人的”发生起源、演变过程和展示未来趋势的不可分割整体体系。只是当前全人类还处于对语言文化学识的传续能力还不周全的阶段而已。我在网络中研讨学术问题十多年,只遇到过“草根思者”先生和“天命不敢辞”先生两位学研能达成一体统观的学者。而草根思者先生写完“权文”后,不久就中风了,并已多年断绝了联络。您当下又在国外——华语学界何时才能达成学术批评合作,并推出一批前沿学者呢?这是很愁人的事情啊!
  ——学无评优无学说。等到学界的普遍学研能力都达成周全,还将有多长的期限?我的希望是,在我有生之年,至少应看到文化学醒已有了学术批评合作开端。
  疏理愁肠愁更愁,
  遍看私意写春秋;
  借问学界何为法,
  事物无情法策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0-2 08: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30 02:14:37
  学术批评的目的是在文化学识应用功能总结上达成“公信”,在文明论述上引导“公信公行”,在法策约定上达成“公信公行公约”。
  -----------------------------
  我尝试领会读写先生语言学术的理论结构。
  读写先生承续了人类最古老的困惑以及基于此的持续探求:人应该如何行为(想、说、行);
  与人类思想史上的各种失败理论根本不同的是,读写先生基于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将自己的学术论域置于语言之内,可谓人类思想之语言转向的又一个卓越实例。
  读写先生洞察到,人类行为、特别是人类社会公共行为终究以思想为先导,而思想则依赖语言为前提;
  那么,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公约公信公行”的语言法则体系,就至少能够在人类社会的公益领域规范或辨识适当的言论、筹策,以致于规范社会行为,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和。
  读写先生的“语言学法用法法则体系”就是朝向这个理论目标的卓越建构;
  如果这个法则体系得到社会“公约公信公行”,就有望以其说明、说服、说和作用在整个人类社会消弭分歧、达成共识,此所谓“共和”。
  “语言学法用法法则体系”有两个基本的理论支点;
  一是我们业已拥有的共学通用共操持的语言系统,这是根植于人类生活总体的、符合人类生活形式的、优用成法的实在体系,我们可以从中归纳整理出一整套的字法、词法、句法法则,这是学术评价的语言学法则;
  二是人类悠久历史所积累的、被历史实践和学术评价所证明了的公益无害的学识体系,这个学识体系以语言为载体,并为语言的学术评价提供了文化、文明层面上的规范标准,是为学术评价的章法、文法法则。
  这两个规范体系合起来构成了“以德统道”的“德”法体,一种规范、引导人类行为的法则系统可谓名副其实的“德”。
  我们既然拥有了语言学法用法法则体系,人的语言行为首先应该受到规范的就是学术拟题活动,正确地提出问题的能力才可能引导适当的学术探究,并最终为语言文化学识体系提供养分;
  这将成为否证现行大学文化学科分科、并提出符合语言学用法则的学科划分依据;
  也当然可以构成批判各种主义的学评依据。
  如此,一种根植于人类语言现象、又反哺人类语言学用的、“基本法”层次的理论达成融贯。
  我这么理解不知有几分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8: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30 02:14:37
  学术批评的目的是在文化学识应用功能总结上达成“公信”,在文明论述上引导“公信公行”,在法策约定上达成“公信公行公约”。
  -----------------------------
  @天命不敢辞 2018-10-30 18:02:22
  我尝试领会读写先生语言学术的理论结构。
  读写先生承续了人类最古老的困惑以及基于此的持续探求:人应该如何行为(想、说、行);
  与人类思想史上的各种失败理论根本不同的是,读写先生基于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将自己的学术论域置于语言之内,可谓人类思想之语言转向的又一个卓越实例。
  读写先生洞察到,人类行为、特别是人类社会公共行为终究以思想为先导,而思想则依赖语言为前提;
  那么,如果能......
  -----------------------------
  天命不敢辞先生善于总结,并且总结得严谨而周到。对于体系的结构依据(议题、论述、结论)和操持法法纲之间,达成规范联络的操持法,用“学术拟题活动”来表述,洽好揭示清楚了《章法语言学学说》的议题范围。这是我此前用“学术批评活动”来表述,也没有您的表述更“精确”、更“严谨”的。令我十分敬佩!
  重新整合分类学科,是在学术批评合作秩序达成公正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的。这也正是“圣人、大师时代已经过时”说法的依据。“学学说”是对体系的次分割系统的应用功能关系的所谓“三足鼎立”与“时序”、“历史”、“文法”严谨对应的整合。在重新整合次级学说的过程中,所要证明的是“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理论”等包括最敏感的法策文本等等的文本名的命名,还都没有达到公正不偏和调和无欺的公益无害高度,而文本中的言论学法用法,还没有把各学科之间的应用功能关系,构成一个应用功能关系自洽体系。个中所遗失的常识,正是“睁眼瞎”对“无”字的“发生初端用意”和实用功能的视而不见的学法用法,并在最终,无法证明“以德统道”的“法纲”的来由和归属。这样的学用语言不得法遗害,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对上述我提到的看似“次分割系统论学说”的谬题,我早已分别证谬过了。在对次分割系统整合无误后,才能把“第三级的九个分类学科”之间的应用功能关系定位清楚。这样才不至于把史料学成果文本,胡乱地命名为《历史学》。对第三级学科系统的论证和定位,我还没有进行过全面论述。这应是学界前沿不者群共同担当,才可能担当得起的浩繁学务。这也是只有建立起来达成学界公信的学研评优机构,华语文化著作不再以获得诺奖为最高荣誉之后,才能更顺畅完成的学术批评担当。为此,我已经在网络中呼吁建立学评公正秩序,开展学术批评合作十几年了。曾经开展过的三年、三届论文评优成果中我首推的草根思者先生的《权文》,也已被埋没了 。
  “学学说”是由学评合作秩序下彰显的前沿学者群“评成”的。在这个“体系论”议题层次上,没有“大师”——因为只有一个所谓的“大师”,写成了再周全的体系论学说文本,也没有第二个人能读得通。胡猜乱解之下,也就沦落为文化垃圾了。《道德经》传阅了两千多年,不正是这样的结果吗?谬解“不言之教”解不通,就被搞成了主张用脑子“悟”的“哑教”学说。
  “思想”应是人类学议题范围内,第三级系统以下的科研议题。上述我提到的学科分类,是与社会公务功能机构有对应关系的;体系次分割系统,必须得与《章法语言学学说》所整合的“学识应用功能关系”达成对应无误;否则所谓的“体制改革”,就还不能实现其公务职能关系理顺。我们这样来看所谓的“一元论”和“圣人抱一法”时,就能懂得“天下皆圣”并不是一个难题,而且是有非常明确的操持法可循的。这个操持法是重新整合华语文化学识应用功能关系体系,首先把它整合成可以达成学界公信的学说,再进而通过辅学,使之成为统一华人信仰的圣人经典(即写草稿,未校)。
  又及:
  天命不敢辞先生的学研积累深后,当下已了解到华语学界过去对优学传统学识的承学和传续失范的基本情况。我称华语文化的觉醒,是学术界的“最后机遇”。正如您所说的“此事体大”。学研不得法的文化垃圾深厚并难于打扫,出一批新书作为文科教材来使用,才能体现出华语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这样全球的法策秩序,才能呈现出周代时期的“小周国大信誉”新景象。先生以为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9: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华语文化所化育的文化学品人格缺陷是,不作为和无秩序地乱作为。在人才秩序上互相猜忌、倾轧、使阴,在学术批评上争夺话语权和荣誉互辱,在法策修缮上缄口畏上知而不言。
  “文化化人”法理昭彰。人是要面子的。文化法理一但揭示无误,就已无人愿意充当他人眼中的无赖。人类的品格,是应势、应变的。学界整合的《公约公信公行》共和文化学说”已达成公信,就能促进合作文明秩序和法生修缮学评秩序,使合作协商活动公务,达成《公行公约公信》无欺。进而最终使《公信公行公约》法策文本达成名实相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延展整理以上论述,拟题整合:
  上述所有帖统合整理拟题为:关于华语文化所华育的文化学品人格缺陷在于,公益责务担当失规范议题未澄清。
  天命不敢辞先生善于总结,并且总结得严谨而周到。对于体系的结构依据(议题、论述、结论)和操持法法纲之间,达成规范联络的操持法,用“学术拟题活动”来表述,洽好揭示清楚了《章法语言学学说》的议题范围。这是我此前用“学术批评活动”来表述,也没有您的表述更“精确”、更“严谨”的。令我十分敬佩!
  重新整合分类学科,是在学术批评合作秩序达成公正前提下,才可能实现的。这也正是“圣人、大师时代已经过时”说法的依据。“学学说”是对体系的次分割系统的应用功能关系的所谓“三足鼎立”与“时序”、“历史”、“文法”严谨对应的整合。在重新整合次级学说的过程中,所要证明的是“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社会学”、“思想理论”等包括最敏感的法策文本等等的文本名的命名,还都没有达到公正不偏和调和无欺的公益无害高度,而文本中的言论学法用法,还没有把各学科之间的应用功能关系,构成一个应用功能关系自洽体系。个中所遗失的常识,正是“睁眼瞎”对“无”字的“发生初端用意”和实用功能的视而不见的学法用法,并在最终,无法证明“以德统道”的“法纲”的来由和归属。这样的学用语言不得法遗害,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对上述我提到的看似“次分割系统论学说”的谬题,我早已分别证谬过了。在对次分割系统整合无误后,才能把“第三级的九个分类学科”之间的应用功能关系定位清楚。这样才不至于把史料学成果文本,胡乱地命名为《历史学》。对第三级学科系统的论证和定位,我还没有进行过全面论述。这应是学界前沿不者群共同担当,才可能担当得起的浩繁学务。这也是只有建立起来达成学界公信的学研评优机构,华语文化著作不再以获得诺奖为最高荣誉之后,才能更顺畅完成的学术批评担当。为此,我已经在网络中呼吁建立学评公正秩序,开展学术批评合作十几年了。曾经开展过的三年、三届论文评优成果中我首推的草根思者先生的《权文》,也已被埋没了 。
  “学学说”是由学评合作秩序下彰显的前沿学者群“评成”的。在这个“体系论”议题层次上,没有“大师”——因为只有一个所谓的“大师”,写成了再周全的体系论学说文本,也没有第二个人能读得通。胡猜乱解之下,也就沦落为文化垃圾了。《道德经》传阅了两千多年,不正是这样的结果吗?谬解“不言之教”解不通,就被搞成了主张用脑子“悟”的“哑教”学说。
  “思想”应是人类学议题范围内,第三级系统以下的科研议题。上述我提到的学科分类,是与社会公务功能机构有对应关系的;体系次分割系统,必须得与《章法语言学学说》所整合的“学识应用功能关系”达成对应无误;否则所谓的“体制改革”,就还不能实现其公务职能关系理顺。我们这样来看所谓的“一元论”和“圣人抱一法”时,就能懂得“天下皆圣”并不是一个难题,而且是有非常明确的操持法可循的。这个操持法是重新整合华语文化学识应用功能关系体系,首先把它整合成可以达成学界公信的学说,再进而通过辅学,使之成为统一华人信仰的圣人经典(即写草稿,未校)。
  又及:
  天命不敢辞先生的学研积累深后,当下已了解到华语学界过去对优学传统学识的承学和传续失范的基本情况。我称华语文化的觉醒,是学术界的“最后机遇”。正如您所说的“此事体大”。学研不得法的文化垃圾深厚并难于打扫,出一批新书作为文科教材来使用,才能体现出华语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这样全球的法策秩序,才能呈现出周代时期的“小周国大信誉”新景象。先生以为然否?
  当前华语文化所化育的文化学品人格缺陷是,不作为和无秩序地乱作为。在人才秩序上互相猜忌、倾轧、使阴,在学术批评上争夺话语权和荣誉互辱,在法策修缮上缄口畏上知而不言。
  “文化化人”法理昭彰。人是要面子的。文化法理一但揭示无误,就已无人愿意充当他人眼中的无赖。人类的品格,是应势、应变的。学界整合的《公约公信公行》共和文化学说”已达成公信,就能促进合作文明秩序和法生修缮学评秩序,使合作协商活动公务,达成《公行公约公信》无欺。进而最终使《公信公行公约》法策文本达成名实相符。
  华语语言文化学识易学、易得并且读写法“应用法则”皆很直观。但一但被西方科研工商文化误导,就会把语言的所谓“内容”误解为神、人、事、物,并且会冥顽不化地抗拒启蒙。表音语言虽有科研工商和军力优势可鉴证,但却没有把人类的过去文化经历、现在的知行能力、筹划将来的法策智慧纳入一统整合成“一元论”学说的可能。
  这是因为表音语言的“文字”的“字法”本身,不能承载人类的用意取向。所以说,华语中的所谓的“西方哲学”说法,本就是不成立的谬题。
  人类有史以来,可以找到的“一元论学说”雏形,除去在华语文化中找得到两千五百年前成全过的《易经》及其后续发生的文本《道德经》、《逍遥游》、《论语》、《奇门遁甲》、《鬼谷子》、《孙子兵法》、《大学》、《中庸》及其战国时期游说《策论》文本以外,已没有“一元论”文本的发生证据。并且在秦代以后,“一元论学说”已被“崇尚军事暴力”的承学不得法所“歼灭”。如此来看所谓“商鞅变法”,可谓“祸国泱民”,获车裂刑罚,亦死有余辜。语言文化学术批评的要义,就在于屏蔽依据军事暴力的胡作非为。当前华语学界对于华语文化遗存的这些所谓“经典”著作的解读和解析,也没有达成过“统观”宏观高度。个中的前因,皆一统属于“无奈”因素。人类的文化法生智慧还处于低级的发育阶段,是不可能一步蹬天的。而学界的宽容,也正在于此。
  表音语言虽然也是约定俗成并优用成法的,但却是原初语言文化的变异文化。原初文化不可能偏离绘图表意这个有史以来的可公鉴的常识。个中的变异前因,是因为人类本身发生了“宗教信仰相抗”,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战争和瘟疫的流行以及丧失大量务农劳力后所导致的饥荒“灾年”。大灾过后的反思不周和对原初文化的厌弃,才找到了“表音语言”这个“弃人意(语言内容)”捷径。既然过去发生过人意相抗错害,并险些灭绝种群,索性就把人意剔除——这才由人类历史中的善于思考总结者,在原初文化的基础上反思,创生并约用了表音语言。由于表音语言剔除了大量人意偏执干扰,才能发挥出科研优执,并迅速地形成了科研工商金融文化优势 ,促发了《天体运行论》和《物种起源》文本的诞生。随之发生了对“化学学说”、蒸气机、电的利用的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科研工商金融文化”策划文本。而华人学界对于所谓的“金融”智慧的首发,却大体是首肯“晋商”的“票号”为首。而对于“钱币”的考古成果,我本人却不知最早的考古证据出自哪里。或可是出自华语文化区?
  考古学首盛行于表音语言文化 。而在华语文化中早于西方考古之前的作为,却大体是体现为“盗墓”——挖自己的祖坟是为了求财。以炭的衰变期来测定考古文物的年代,也是华语人群望“西学”莫及的。这已足见表音语言所发挥出的科研优势了。人类文明既然是坎坎坷坷的,就难免会发生避坎坷的适从“捷径”并“先富贵起来”的现象。所谓“肉食者鄙”——试图让其“既得者”放弃尊贵回归本份,已大体不可能。这才是人类有史以来分合成败周期率循环不止的根本原因。富贵者要管治一切,文化公众不让他管,就得“揭杆而起”才能凑效。文化公众除去采用暴办的办法以外,已没有可行高效的适从途径 。这才是我们解读毛先生 “枪杆子里面出正权”说法的至要法则。
  清末以来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屈辱,皆根由于华语文化中的所谓“精英”,自闭、自大。清人入关后主政,本是没有文化根基的一群“禄蠹”。而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敛财成功”的另一个说法而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长城和圆明园残迹,应标榜为华人可鉴证的不朽“可耻证据”。所谓的“伟大”,不在于私人聪明绝顶了;也不在于劳动者的技能如何精湛。而在人人皆知本份,并肯担当公益责务。全人类如果不能达成共同进步,由所谓的精英所描绘的远景,就是一个骗局。古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要是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失自主”、“失自尊”的感受,就一定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的感受。
  全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不如意、失调和之事,都是由人类合伙干的不法之事。在公共关系中发生的一切令人类感到不满意的事情,皆不可归罪于合作双方的任何一方。以为通过“治病救人”、“管治”、“教育”、“统治”、“领导”等办法就能妥善解决问题,正是人类的“文化法策智慧”发充还处于幼稚期的“现行实用语言”学用不得法证据!这说明现行实用语言学用不得法证据,就是全人都处于“文化文明法策智慧”发育不周全的事实证据。
  我这样讲,是永恒无误的。个中的法理在于,在人类的公共问题执行公务担当程序还没有达成公开公正之前,全人类还没有体会到“人人都是公务员”之时,就是人类的自抗内耗不必要人为灾祸,不没有全面解除的事实证据。这个证据所能证明的是,全人类都是蠢货——仍处于中愚蠢阶段——聪明起来的期限点,还在视域外(即写草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0-2 1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31 05:57:46
  清末以来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屈辱,皆根由于华语文化中的所谓“精英”,自闭、自大。清人入关后主政,本是没有文化根基的一群“禄蠹”。而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敛财成功”的另一个说法而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长城和圆明园残迹,应标榜为华人可鉴证的不朽“可耻证据”。所谓的“伟大”,不在于私人聪明绝顶了;也不在于劳动者的技能如何精湛。而在人人皆知本份,并肯担当公益责务。全人类如果不能达成共同进步,由所谓的精英所描绘的远景,就是一个骗局。古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要是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失自主”、“失自尊”的感受,就一定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的感受。
  -----------------------------
  读写先生过奖了。
  49楼的思想试验引导了对于读写先生语言学用法则之理论结构的大致理解;
  我想继续把试验推进一下,以期有所深入。
  读写先生说: 清末以来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屈辱,皆根由于华语文化中的所谓“精英”,自闭、自大;
  我想近代以来“落后挨打屈辱”的一个显见的因素就是列强的船坚炮利以及相对之下中国的科技不兴、武备不整,这可说是“自闭、自大”的明确后果;
  可如果开放贸易、兴军备战是否会与“不贵难得之货”和“兵者,不祥之器”这两项语言学法用法法则相悖,并因而无法通过学评认可?
  就此而言,语言学法用法法则如何在现实社会筹策问题上发挥作用呢。
  当今时势国际纷争犹酣,仍可谓身处丛林;
  比如当下的中美贸易战,美国人意在断绝中国的发展权;
  好在较之清末的自闭自大,现代中国经济强大、军力突进,鹿死谁手殊难意料。
  如此,一种“以德统道”法体之下的法则体系将如何应对眼前的丛林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1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0-31 05:57:46
  清末以来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屈辱,皆根由于华语文化中的所谓“精英”,自闭、自大。清人入关后主政,本是没有文化根基的一群“禄蠹”。而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敛财成功”的另一个说法而已——“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长城和圆明园残迹,应标榜为华人可鉴证的不朽“可耻证据”。所谓的“伟大”,不在于私人聪明绝顶了;也不在于劳动者的技能如何精湛。而在人人皆知本份,并肯担当公益责务。全人类如果不能达成共同进步,由所谓的精英所描绘的远景,就是一个骗局。古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只要是每一个人感受到了“失自主”、“失自尊”的感受,就一定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的感受。
  -----------------------------
  @天命不敢辞 2018-10-31 22:27:31
  读写先生过奖了。
  49楼的思想试验引导了对于读写先生语言学用法则之理论结构的大致理解;
  我想继续把试验推进一下,以期有所深入。
  读写先生说: 清末以来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屈辱,皆根由于华语文化中的所谓“精英”,自闭、自大;
  我想近代以来“落后挨打屈辱”的一个显见的因素就是列强的船坚炮利以及相对之下中国的科技不兴、武备不整,这可说是“自闭、自大”的明确后果;
  可如果开放贸易、兴军备战......
  -----------------------------
  在文化舆论上标榜经济发展和军力提升的错害在于,不是激励人们合作做事和找到解除军力互抗公害的解决办法。而是会煸动一些人敛财无度和大吹特吹本不算强的军力,这在国际舆论关系上来讲,就属于“抢钱”舆论和“讨打”舆论了。丛林法则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倾向,是因为人来还没有找到过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而作为当前人类最优秀文化的华语文化,当然是应当担当并能担当得起的“整合共和法案”公务。而对于这个应担当的公务,当下学用语言不得法所给出的表述式为“制定规则话语权”。
  一个国家内部不和,其国际信誉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一个国家的内部法策在国际上昭示了良好的未范,其文化优势就会引发广泛国际关注,这当然会发生文化影响力。而当前华语文化显然不如英语文化影响力。影响力不剂的原因,是英语文化发挥了强大的科研优势;而华语文化的约法筹策卓越应用功能,还在被埋没的状态。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潜在的活力在于能够较快地实现内部法策秩序的合和。内部秩序是激励人才成长,统一信仰、疑聚情感、精诚有为的前提。如果说华语文化在近五百年来是人才秩序公正的,那么引领现代工业科研技术的,就不会是“西方文化”而一定是以华语为母系的“东方文化”。
  文化、文明、法策的发生先后次序是,是按时序排列的。由于过去的两千多年,华语学界对于优学传统学识的传续失范,文明落后,约法筹策智慧的发育,也便落后于西方文化了。对于生活中的问题度图找到可行高效的解决办法,但由于思辨解说法的应用发生了严重问题,对于人类的问题和公共关系中发生的文化、法策问题区分不清,所到的解决办法仍然是人应怎样做为的办法,而不是人怎样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法案。
  比如说一个教授讲课很差,学生们意见很大。但学生们却没有要求换掉这位教授的可行办法。这显然是人才法案中实在的严重问题。教授和学生构成的是公共关系,对于这个公共关系构成一方的学生来说,失去了构成公共关系的应有法权。要求校方换掉这个教授,大费周折一番也不能定能达成——所以学生们就只能忍受下去,并养成了忍受恶习——只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了。这应是华语文化中人才秩序实在严重问题的典型事列吧?
  公务职位,不是归私人所有的。教授是一个工作岗位。在其位就是教授,不在基位时就不是教授了。而当前华语文化人群们已普遍认同了评职称所得的“教授”名份,是归属于私人的,并与名誉和利益联系起来可终身享有。这样来看对于“教授”一词的误解、误用,遗害是多么地深远呀!
  当前华语学界对一些问题的可行高效解决办法蒙昧,其根由不在于问题本身难于解决,而在于脑子里的思考程序是由一些“指东说西”的言论构成的。思考程序违背了常识,解说问题的语言就违背了语言学法用法常识。而对于约法筹策议题而言,学用的法策语言是并不能适用于法策议题的滥言,当然就必然会发生法失公正、策失调和乱象。其乱象皆根由于不是精英的“精英”们自闭自大和乱拟法策。法策文本中一派滥言,也就全面丧失了信守功能。
  一切问题的解决,皆一统归属于“法学”问题,把所有的子法统合到“法学学说”问题中来整合时,就能整合成一个全面覆盖人类生活问题而无遗隅的“大一统学说”。能够全面覆盖所有问题,是由语言的学法用法能够全面命名所有问题决定的。也正是因为法学学说是面向未来的学说,所以才能用于筹划宣讲“筹划法案”并达成共同信守。
  如果我们引申思考上述例举的对“教授”一词学用不得法问题,那么就会发现我们当前的华语学界,学用语言不得法问题是全面覆盖所有问题的。当通过广普学识启蒙了文化公众后,您上述所感到困扰的问题就已迎刃而解了。想不通是做不好的前因。而想不通和做不好的前因,是承续优学传统学识有误。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不是合作单方主动作为而对方处于被动所能解决好的。言不合、人不和、法策失调和的因果关系很常识。人不能说明问题,话能说明问题;人不能解决问题,人际合作法能解决问题;人类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能发挥出把问题解决于发生之前的公益功用(即写草稿,未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0-2 1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1-01 06:37:57
  人不能说明问题,话能说明问题;人不能解决问题,人际合作法能解决问题;人类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能发挥出把问题解决于发生之前的公益功用
  -----------------------------
  读写先生纯粹的语言学思考或许比法则、法策方面更为丰富,虽然它们之间联系紧密;
  我想以质疑-释疑的方式来达成更为贴切的领会;
  读写先生或许也可以借释疑来深化学术;
  这也算是说明-说服-说和的一个形式了。
  引用的这三句话中似乎有一个共同问题:着眼直接功用要素、排斥前提条件;
  “人不能说明问题,话能说明问题”;
  但话是人说的,人是话语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具备组织语言的必要条件,大致罗列如下:
  1. 语词、语词意义、语言学语法能力;
  2. 对以语言形式承载的文化、学识的把握;
  3. 对言说周边环境的把握;
  4. 对社会条件的把握(当然都只能是语言形式的把握);
  5. 组织者自身要素,如此等等。
  人是语言的承载者(这并不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在及其公共性)、使用者;
  正是人的组织才能将语言、文化、学识、情境、背景统摄起来,构成具体的语言实践,而不是语言的空转;
  其实,“话”就已经内含了“人”,人类语言实践的一个呈现就是“话”;
  说“话能说明问题”时,就已经内含了“人能说明问题”。
  “人不能解决问题,人际合作法能解决问题;人类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能发挥出把问题解决于发生之前的公益功用”;
  这两个句子比前句有所不同:人类合作法、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的确能够解决问题,但它们都依赖于人对于法或法策的信守;
  人类能够达成合作的意愿,这远比解决问题更为困难,而一旦人类能够共同信守就已经几乎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了。
  另外,即便人际合作法策和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现成在手,也需要人依据具体情境条件予以选择,需要人依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读写先生说:丛林法则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倾向,是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过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
  这里也涉及一个类似倒置:读写先生预设人类必定是期望“合和”的,“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也终究是可以找到的;
  但很显然,这两个断言都是需要得到论证的。
  “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这个短语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一个语言幻象;
  因为得到部分人的赞同当然是可能的,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也是可能的,所有我们会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我们终究能够达到“公信不疑”的共识;
  这其中隐含了这样一个大众科学思维定式:人类必定逐步趋近于真理;
  但科学的真相也许与此完全不同,更不用说人类社会这种超级复杂体系了。
  如果要使“不贵难得之货”和“兵者,不祥之器”这样的语言学法用法法则成立,就需要全人类首先共同信守这样的法则;
  否则,即便只有个别国家阳奉阴违,则其他国家就不免重蹈中国近代历史悲剧。
  如何达成全人类的共同信守呢?
  这或许要诉诸某种有效的强制性措施;
  但这种强制性措施本身又难免有悖于上述法则。
  上述几个问题具有相似之处,其实是此前思想实验的继续;
  这些质疑被释疑的过程,也必定是对读写先生语言学说加深理解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0-10-2 12: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学评 2018-11-01 06:37:57
  人不能说明问题,话能说明问题;人不能解决问题,人际合作法能解决问题;人类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能发挥出把问题解决于发生之前的公益功用
  -----------------------------
  读写先生纯粹的语言学思考或许比法则、法策方面更为丰富,虽然它们之间联系紧密;
  我想以质疑-释疑的方式来达成更为贴切的领会;
  读写先生或许也可以借释疑来深化学术;
  这也算是说明-说服-说和的一个形式了。
  引用的这三句话中似乎有一个共同问题:着眼直接功用要素、排斥前提条件;
  “人不能说明问题,话能说明问题”;
  但话是人说的,人是话语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具备组织语言的必要条件,大致罗列如下:
  1. 语词、语词意义、语言学语法能力;
  2. 对以语言形式承载的文化、学识的把握;
  3. 对言说周边环境的把握;
  4. 对社会条件的把握(当然都只能是语言形式的把握);
  5. 组织者自身要素,如此等等。
  人是语言的承载者(这并不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在及其公共性)、使用者;
  正是人的组织才能将语言、文化、学识、情境、背景统摄起来,构成具体的语言实践,而不是语言的空转;
  其实,“话”就已经内含了“人”,人类语言实践的一个呈现就是“话”;
  说“话能说明问题”时,就已经内含了“人能说明问题”。
  “人不能解决问题,人际合作法能解决问题;人类解决不了问题,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能发挥出把问题解决于发生之前的公益功用”;
  这两个句子比前句有所不同:人类合作法、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的确能够解决问题,但它们都依赖于人对于法或法策的信守;
  人类能够达成合作的意愿,这远比解决问题更为困难,而一旦人类能够共同信守就已经几乎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了。
  另外,即便人际合作法策和人类共同信守的法策现成在手,也需要人依据具体情境条件予以选择,需要人依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读写先生说:丛林法则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倾向,是因为人类还没有找到过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
  这里也涉及一个类似倒置:读写先生预设人类必定是期望“合和”的,“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也终究是可以找到的;
  但很显然,这两个断言都是需要得到论证的。
  “公信不疑的合和法策”这个短语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一个语言幻象;
  因为得到部分人的赞同当然是可能的,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也是可能的,所有我们会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我们终究能够达到“公信不疑”的共识;
  这其中隐含了这样一个大众科学思维定式:人类必定逐步趋近于真理;
  但科学的真相也许与此完全不同,更不用说人类社会这种超级复杂体系了。
  如果要使“不贵难得之货”和“兵者,不祥之器”这样的语言学法用法法则成立,就需要全人类首先共同信守这样的法则;
  否则,即便只有个别国家阳奉阴违,则其他国家就不免重蹈中国近代历史悲剧。
  如何达成全人类的共同信守呢?
  这或许要诉诸某种有效的强制性措施;
  但这种强制性措施本身又难免有悖于上述法则。
  上述几个问题具有相似之处,其实是此前思想实验的继续;
  这些质疑被释疑的过程,也必定是对读写先生语言学说加深理解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