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曰静2017

帛书《老子》甲本VS《道德经》流行本

[复制链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0)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途十有三死之途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注:
  途,tu2,道路,原文“徒”。
  生,sheng1,生存,活下来。
  之,zhi1,往,到。
  执,zhi2,拿着,掌握。
  执生,zhi2sheng1,使自己生存下来。
  陵, líng,山,山头。
  盖,gai4,发语词。
  披,pi1,原文“被”。
  揣,chuai1, 藏入,塞进。
  兕,si4,古书上所说的雌犀牛。
  蚤,通“爪”。
  解:出生入死,当一个人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生的几率和死的几率是相等的,都是十分之三。而基层的平民为了生存下来去改变不合理的社会,死的几率也是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要生存下来的缘故。听说善于执生的人,在山头行走不回避犀牛和老虎,两军交战不披挂防护用的盔甲,但犀牛没地方塞入它的犄角,老虎没地方施展它的爪子,兵器没地方刺进它的锋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心里没有死地的概念的缘故。
  流行本(50)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对比分析:
  流行本“人”,甲本“民”;流行本“摄”,甲本“执”;流行本“陆”,甲本“陵”;流行本“遇”,甲本“避”:人与民、摄与执、陆与陵意思相近,遇与避音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2: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1)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督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注:
  形,xing2,原文“刑”。
  亭,ting2,适中,均衡;例:亭匀。
  督,du1,监督,原文“毒”。
  覆,fu4,遮盖,蒙;例:覆蔽。
  解:万物只要在道发生的时候,那么它的德同时就积蓄起来了;原材料用工具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那么器物同时也就制造出来了,所以万物以道为尊而以德为贵。道之尊、德之贵没有谁给它们封什么爵位,而是永远保持自然的特性。德用道去:生发它积蓄它,增长它孕育它,均衡它敦促它,培养它保护它。有所生而不占有,有所为而不自恃,有所长而不主宰,这就叫玄德。
  流行本(51)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对比分析:
  一、甲本“道生之而德畜之”,流行本少了一个表转折的连词“而”。流行本“故道生之,德畜之”,多出了一“故”和一“德”。
  二、流行本“势”,甲本“器”;流行本“命”,甲本“爵”:势与器音相似,命与爵意思相近。
  三、本章论述了德是伴随道而生的,这种德就是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的不争之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2)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棘。现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注:
  知,zhi1,领悟,感知。
  没,mo4,同“殁”。
  ?,dui4,地中挖的通道。
  堇,jin4,通“尽”,完毕;例:取之不尽。
  闷,men4,密闭,不透气。
  济,ji4,成就。
  现,xian4,出现,显露。原文“见”,古同“现”。
  棘,ji2,针形的刺,引申为麻烦,事故。
  遗,yi2,余,留。
  身,shen1,自己,本身,此处指个人的私心或私利。
  殃,yang1,损害。
  袭,xi2,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
  解:无名是万物之始是天下有名之母。既然得到了无名,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感知有名。既然感知到了有名,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守住无名。那么我们就终生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以道来治天下只要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能够做到,堵住违背自然的欲望的暗道和漏洞,关闭它的大门和小门并且终身坚持,那么即使打破沉闷解除禁忌来完成我们的事业,终身也不会出什么事故。使社会上下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是明智的(现常),做到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与民无争是强大的(守柔)。用守柔的光复归现常的明,不要留有私心而造成损害这就叫“袭常”。
  流行本(52)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译文: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开”,甲本“启”;流行本“兑”,甲本“闷”;流行本“救”,甲本“棘”;流行本“小”,甲本“常”。
  二、这一章论述了无名和有名之间的相互转化。现常曰明:使社会上下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是明智的;守柔曰强:做到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与民无争是强大的。这一句可参照后面“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3: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3)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又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懈。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货财有余,是谓道夸。道夸非道也。
  注:
  介,放在心里;例:介意;介怀。
  又,you4,原文“有”。
  行,xing2, 从事。
  施,shi1,实行;例:实施。
  畏,wei4,怕;例:畏难(nán)。
  甚,shen4,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夷,yi2,消灭;例:夷灭。
  懈, xie4,松弛,懈怠。原文“解”,古同“懈”。
  除,chu2,清除,去掉。
  夸,假借为“誇”,虚假;例: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吕氏春秋》
  道夸,原文“盗夸”。
  解:使我心里牵挂的也是我非常清楚的,行于大道之事唯有实施起来让很多人畏难。大道被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曲解、消灭,基层的平民思想变得麻木和懈怠。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一方面朝政荒废,田园荒芜,基层平民家里的粮仓空虚。另一方面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穿着漂亮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刀剑欺压基层的平民,他们却吃厌了山珍海味,家里积存着大量多余的财货。这种现象称为道夸。道夸不是大道。
  流行本(53)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译文: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虽然平坦,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朝政腐败已极,弄得农田荒芜,仓库十分空虚,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着锋利的宝剑,饱餐精美的饮食,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这就叫做强盗头子。这是多么无道啊!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人”,甲本“民”;流行本“径”,甲本“懈”。
  二、流行本“非道也哉”,甲本“道夸非道也”:流行本少了一“道夸”,多了一“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5: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4)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以此。
  注:
  建, jian4,造,筑。
  拔,ba2,移动。
  夆,feng1, 植物长高到顶。
  解:善于建造的人不会随便移动地方,善于搂抱的人不会轻易脱开双手,子孙祭祀一代接一代绵延不绝从不中断。以道来治理天下,只要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能够坚持就必然会有所收获。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修身有修身的问题,修家有修家的问题,修乡有修乡的问题,修邦有修邦的问题,修天下有修天下的问题,但它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相通的,都是要让万物复归到它的根本,也就是保持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处在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我根据什么知道治理天下也是这样的,就是根据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一点。
  流行本(54)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辍”,甲本“绝”;流行本“丰”,甲本“夆”;流行本“普”,甲本“博”。
  二、流行本在“以身观身”前加了一“故”,在“吾何以知天下然”后加了一“哉”。
  三、这一章承接上一章“使我介然又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论述以道来治天下贵在坚持。这一章可结合“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6: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5)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
  虿,chai4,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虺,hui3,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蜇,zhe1,蜂、蝎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
  攫,jue2,抓取。
  朘,zui1,(男婴的)生殖器。
  精,jing1,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例:精神。
  嚘,you1,气逆;例:婴儿于号,三日不嚘。
  益,yi4,助,补助。
  生,sheng1,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
  已,停止。
  解:含德之厚者可用赤子来作比喻,毒蜂毒蝎毒蛇不会蜇他,攫鸟、猛兽也不会抓他,看上去骨弱筋柔实际上他的生命力最稳固。不知牝牡之会而朘怒,是因为他的精神处在最纯真的状态的缘故,终日哭闹不停而不气逆,是因为他的身体处在最和谐的状态的缘故。知和叫常,知常叫明,益生叫祥。心使气叫强,事物强大后变衰弱叫做不道,既然不道所以不要使气。
  流行本(55)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甲本“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流行本“合”,甲本“会”:意思相同。
  二、“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不知牝牡之会而朘怒,是因为他的精神处在最纯真的状态的缘故,终日哭闹而声音依然清亮,是因为他的身体处在最和谐的状态的缘故。精与和相对应,和为和谐、协同,精指纯粹、纯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7: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6)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注:
  知,zhi1,知识,这里特指反自然的知识。
  言,yan2,讲,说。
  知,zhi1,领悟,感知。
  塞,sāi,堵,填满空隙。
  ?,dui4,地中挖的通道。
  解:凡是反自然的知识都不宣讲,相反对别人宣讲的反自然的知识能够自觉抵制。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能够做到,堵住违背自然的欲望的暗道和漏洞,关闭它的大门和小门。和着无名的光同去有名的尘,挫伤违背自然的欲望形成的骄横和锐气,排除违背自然的欲望带来的纷争和干扰,保持社会上下处在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这就叫玄同。所以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在玄同的社会里没有亲疏、利害、贵贱的分别,所以为天下贵。
  流行本(56)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兑”,甲本“?”:兑与?字形相近。
  二、“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凡是反自然的知识都不宣讲,相反对别人宣讲的反自然的知识能够自觉抵制。前一个知为反自然的知识,后一个知为感知,弗知就是抵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7: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7)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注:
  奇,qi2, 出人意外,诡变莫测;例:以奇用兵。
  事,shi4,做。
  取,qu3,得到,取得。
  而,er2,表示转折关系。
  弥,mi2,更加;例,弥坚。
  滋,zi1,增益,加多。原文“兹”,古同“滋”。
  知,知识,这里特指反自然的知识。
  奇物,奇怪的东西。
  法,fa3,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
  物,wu4,物件,东西;例:货物。
  法物,意动用法,以物为法。
  解:保持社会上下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来治理国家,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原则来指导打仗,坚持不做违背自然、违背民意的事来赢得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人为设置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基层平民的自由(忌讳太多),那么他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贫穷。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老是用手中的权力欺压基层的平民,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就会变得越来越昏庸。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在基层的平民中间宣扬和传播那些反自然的知识,那么违背自然的事必将层出不穷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一个社会如果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肆意占有那些难得之货,那么基层的平民因为极度贫困而去偷盗的人就越来越多。所以圣人的话这样说:我不去干扰和破坏社会上下之间的平衡和谐而民自化,我不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欺压基层的平民而民自正,我不宣扬和传播那些反自然的知识阻碍文明的进步而民自富,我保持没有违背自然的欲望不肆意占有那些难得之货而民自朴。
  流行本(57)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正直;我无事,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伎巧”,甲本“知”;流行本“以此”,甲本“夫”。
  二、甲本“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原文“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民多知而奇物滋起”,原文“人多知而奇物滋起”。
  1、“官多利器而邦家滋昏”:甲本有“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应该明白:柔弱胜过刚强,鱼儿离不开渊潭否则生命就会有危险,国家的利器决不可以用作压迫基层平民的工具。
  2、“民多知而奇物滋起”:甲本有“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基层的平民不好治理,就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宣扬和传播的反自然的知识。所以说: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3、“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和“我无为也而民自化” 、“人多利器而邦家滋昏”和“我好静而民自正”、“民多知而奇物滋起”和“我无事而民自富”、“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一一对应。
  三、“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的意思可结合“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7: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8)第五十八章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尖而不刺,直而不斜,光而不曜。
  注:
  闵,min3,同“悯”,忧愁貌。
  闵闵,忧貌;例: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屯,tun2,聚也。
  屯屯, 丰盛,满盈
  察察,明辨;清楚;洁净的样子。
  缺缺,破碎不全的样子。
  孰,shu2,谁,哪个。
  极,ji2,准则。
  妖,yao1,邪恶而迷惑人的。
  悉,xi1,详尽的知道,了解。
  尖,jian1,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原文“廉”。
  斜,xie2,不正,歪斜,原文“绁”。
  曜,yao4,光线照射;例:耀眼。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关心基层平民的疾苦,理解他们一些看似不正确的做法,其民屯屯。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看上去似乎很公正,人为设置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基层平民的自由,其邦缺缺。祸的后面倚靠着福,福的后面潜伏着祸,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祸什么才是福,谁知道它们的标准吗?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它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奇,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妖,人若吃透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日益巩固而又长久。所以说方而不割手,尖而不刺人,直而不歪斜,亮而不晃眼。
  流行本(58)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闷”,甲本“闵”;流行本“淳”,甲本“屯”;流行本“政”,甲本“正”;流行本“民”,甲本“邦”;流行本“迷”,甲本“悉”;流行本“刿”,甲本“刺”:闷与闵字形相近,淳与屯音相似,政与正字形相近,民与邦意思相近,迷与悉字形相近,刿与刺意思相同。
  二、流行本“肆”,甲本“斜”:“方而不割,尖而不刺,直而不斜,光而不曜”都是来物来作比喻,而流行本“肆”是用来形容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08: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59)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注:
  事,侍奉。
  啬,古同“穑”,se4, 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例:稼穑。
  蚤,zao3,古同“早”。
  服,作,担任;例:服兵役。
  母,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
  氐,di3,根本。
  解:治理人事和侍奉天地都太像种庄稼了。因为种庄稼什么都要先早早的准备,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好,而且只有坚持付出才会有收获。什么事情都先早早准备,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好就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治理人事先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好了,有什么错误或者问题都即时纠正和解决了,那么社会就会进入无上下对立的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使社会处在无上下对立的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国家之后,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又能做到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与民无争,这个国家就可以保持长久。这就叫做维持一个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的深根固氐之道。
  流行本(59)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对比分析:
  这一章可结合后面的这章来理解: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