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曰静2017

帛书《老子》甲本VS《道德经》流行本

[复制链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1: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0)第二十章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逃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又以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独昏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又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
  诃,通“阿”,e1,曲从,迎合。
  恶,wu4,讨厌,憎恨,跟“好”hao4相对;例:好恶。
  未央,未尽,未完。
  才,语气词,无实义。
  熙熙, 热闹的样子。
  享,xiang3, 贡献(指把祭品,珍品献给祖先、神明或天子、侯王),上供。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泊,bo2, 停留;例:飘泊。
  逃,tao2,离开,原文“佻”。
  未咳,(婴儿)还不会笑。咳,hai2,小儿笑。
  又,you4,原文“有”。
  以,将,把,原文“余”。
  惷,同“蠢”。
  鬻,yu4,卖,出售。
  忽,hu1,渺茫,辽远。
  悝 ,kui1,嘲笑,诙谐。
  解:应诺和曲从之间相差几何?喜欢和讨厌之间又相差何若?大家都怕的东西还真不可以说不怕。街市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放眼看不到人的尽头,就象天子春天登台用太牢进行祭祀时那样热闹。我却像个还不会笑的婴儿漂泊在这里什么都不能自己作主,真的好累啊就像无家可归,大家都把我当成一个被遗弃的人。但我愚人传道的心还是惷惷啊,做买卖的人尽力表现自己而我却昏昏沉沉;做买卖的人明察秋毫而我却悲天悯人,道渺茫辽远啊就像海,举目眺望啊却看不到边,大家又都认为我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嘲笑我的想法和别人不同,老是劝人家返本归源戏称我“贵食母”。
  流行本(20)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译文: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对比分析: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中的前一个畏,与“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中的第二个畏意思相同,都是指来自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这两方面的恐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1: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1)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注:
  孔德,大德,盛德。
  孔,窍也,空也。
  忽,hu1,渺茫,辽远。
  信,xin4,不怀疑,认为可靠;例:信任。
  顺,shun4,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
  众父,百姓之长,指国君。
  解:大德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从古至今大德都在发挥着作用,用它来帮助君王治理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君王治理天下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以上面所说的大德。
  流行本(21)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  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对比分析:
  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讲大德而不是讲道之物。因为大德就是唯道是从,所以对道之物作了描述。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的也是大德,就是依道而行、唯道是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3: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2)第二十二章
  炊者不立。自现者不彰,自视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注:
  炊,chui1, 烧火做饭;例:炊烟。
  现,xian4,出现,显露。原文“见”。
  彰,zhang1,显扬。
  视,shi4,看。
  伐,fa2,自夸;例:伐善(夸自己的好处)。
  矜,jin1,自尊,自大,自夸;例:骄矜。
  长,zhang3, 生长,成长,长进。
  赘,zhui4,多余的,多而无用的。
  物,wu4,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物议(群众的批评)。
  居,ju1,当,占;例:居功(自以为有功劳;以有功自居)。
  解:炊者技术再好,依靠的也是火。故意表现自己就反而得不到彰显,只看到自己的而看不到别人就不明智,向别人夸示自己的好处就变得没有功劳,自高自大就不会有长进。它在道方面的原因就是:吃剩的食物和多余的行为一样人们对它是没有好感的,所以有这种片面思想的人不要自以为这样做是对的。
  流行本(24)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对比分析:
  一、看问题应该全面而不应该片面,特别是要看到事物的根本,具有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的不争之德,保持与整体在阴阳两方式之间处在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万物脱离其根本就不能自立,炊者技术再好依靠的也是火。
  二、甲本是“自现者不彰,自视者不明”,流行本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甲本是“余食赘行”,流行本是“余食赘形”。孰是孰非不言自明。
  三、甲本不分章,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我是根据传统习惯分的章,仍然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本章甲本是第22章,流行本是第24章,它们的次序不一样,换句话说就是流行本是内容次序被人为打乱了的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4: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3)第二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现故彰,不自视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注:
  枉,wang3,弯曲,弯屈。
  敝,bi4, 破旧,坏;例:敝旧。
  现,xian4,出现,显露,原文“见”。
  才,cai2,方,始。
  解:受点委屈才能圆满,能担误会方可沟通;地势低洼才能蓄水,东西过时就会更新;讲求返本才有收获,贪多负义只会困惑。所以圣人以守中执一作为天下事理的定式。不故意去表现自己所以能够显扬,不只看到自己而且还能看到别人所以就明智,不向别人夸示自己的好处所以就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有长进。因为懂得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与世无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的道理,用上面的几句话才算是比较完整地归纳出来了。
  流行本(22)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对比分析:
  一、甲本是“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流行本是“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流行本“岂”与甲本“几”、流行本“哉”与甲本“才”音相似;流行本“虚言”与甲本“语”意思相近,通过比较流行本如何以讹传讹就清晰可见。
  二、本章甲本是第23章,流行本是第22章,它们的次序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4)第二十四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注:
  希言,农谚。希,xi1,盼望。
  终,zhong1,从开始到末了。
  孰,shu2,谁。
  为,wei2,变成,使得。
  又,you4,原文“有”。
  同,tong2, 共,在一起。
  解:农谚说到的一种自然现象: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这种情况有谁能改变它吗?天地都没有办法让飘风、暴雨保持长久,又何况我们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贵在坚持与道同行。社会上有德的人坚持与有德的人相伴,失德的人却执迷于与失德的人为伍。坚持与有德的人相伴的人,道也定会让他有所收获,执迷于与失德的人为伍的人,道也定会让他有所损失。
  流行本(23)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对比分析:
  一、甲本是“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流行本是“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流行本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前加了一个“故”字,与前一句“希言自然”构成了因果关系,这样就误导了人们对前一句的解读。流行本中这种乱加或乱删故字的地方有好几处,读者可自己注意这里就不一一列出。
  二、流行本有“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一句,甲本无:这一章的中心思想讲的是为道贵在坚持,而不能像飘风、暴雨那样只兴在一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与这个中心思想没有关联,这一句其实是从流行本第十七章中转抄过来的。需要说明的是流行本“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又是甲本“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的错版。
  三、希言,农谚。希,盼望。甲本有“是以建言有之曰”,建言,指古语或古谚。
  四、本章甲本是第24章,流行本是第23章,两者的次序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5: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5)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
  萧,xiao1,荒凉。
  寥,liao2,静寂。
  字,zi4,取名,取表字;例: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逝,shi4,往,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
  法,守法,引申为遵循。
  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号,根据传统叫法给它取的字还是道,又根据它的运动特性勉强取的名叫大。大就是去一个过去的地方(大曰逝),这个地方路程很远(逝曰远),去的时候是往回走的(远曰反)。第一道大第二天大第三地大第四王大,国中有此四大而王也是其中之一。人在地上人法地,地在天中地法天,天由道生天法道,道性自然道法自然。
  流行本(25)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对比分析:
  流行本有“周行而不殆”,而甲本无。流行本中的“周行而不殆”是后人加上去的,道的运行特性是逝、远、反,而不存在“周行而不殆”:
  一、“周行而不殆”按流行本的解释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这与养生修炼中的任督二脉气的运行相类似。
  二、老子指出:“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可见道的运动特性是返本归源,而不存在“周行而不殆”。
  三、流行本在“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中间加一句“周行而不殆”念起来也显得突兀而不通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6: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6)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
  躁,zao4,性急,不冷静;例:骄躁。
  辎重, zī zhòng,行军时携带的器械、粮草、营帐、服装、材料等。
  环,围绕;例:环绕。
  燕处,yan4 chu3,退朝而处,闲居。
  昭,zhao1,明显,显著。
  若,如此,这样。
  若何,为什么。
  乘,sheng4,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万乘,wan4 sheng4,周 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解:轻松的根是稳重,冷静是躁动的主心骨,所以君子就像行军打仗不离开器械、粮草等这些后勤物资一样,随时随地都把自己的根安牢。君王不上朝还叫官员过来陪同自己娱乐,则昭示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一国之主以贪图自己享乐为重而以天下为轻呢?贪图享乐就失掉了根本,躁动就失掉了主心骨。
  流行本(26)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对比分析:
  甲本是“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流行本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流行本“雖”与甲本“唯”形相近;流行本为“荣观”,甲本为“环官”,观与官音相同;流行本为“超然”,甲本为“则昭若”,超与昭音相似。只要将流行本与甲本认真比较,就能清晰地看到流行本的错误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7: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7)第二十七章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赍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赍,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注:
  辙,zhe2, 车轮压的痕迹;例:车辙。
  瑕,xia2,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
  谪,zhe2, 缺点,过失。
  筹策,亦作“筹筴(ce4)”,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
  楗,jian4,竖插在门闩上使闩拨不开的木棍。
  师,shi1,学习的榜样;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资,zi1,帮助。原文“赍”。
  知,zhi1,主持,掌管;例: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迷,mi2,分辨不清,失去了辨别、判断的能力;例:迷惘。
  妙,miao4,原文“眇”。
  要,yao4,重大,值得重视的。
  解:善于行军的人能隐藏他们的车辙和脚印,善于演讲的人找不到他们语言上的瑕疵,善于数数的人可以不使用计算工具。善于关锁的人不用门楗别人也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子别人也解不了。所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这就叫“袭明”。所以善人是善人学习的榜样,不善人善人应在精神上帮助他们。一个国家不重视把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也不乐意在精神上去帮助不善人。虽然有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基层的平民也始终会感到非常迷惑,这就叫“妙要”。
  流行本(27)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对比分析:
  一、流行本在甲本“故善人善人之师”中的第二个“善人”前加了一个“不”字。
  二、流行本将甲本“虽知乎大迷”中的“知”写为“智”,解为“自以为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7: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8)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注:
  忒,te4,差错。
  制,zhi4,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割,ge1,切断,截下,划分出来。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应该知雄守雌做天下的小溪,做天下的小溪那么就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就称得上复归于婴儿。应该把知白守黑作为天下事理的定式,把知白守黑作为天下事理的定式那么恒德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恒德没有什么差错那么就称得上复归于无极。应该知荣守辱做天下的山谷,做天下的山谷那么就恒德乃足,恒德乃足那么就称得上复归于朴。朴的品质引申开来又好比是人自己所制造,又反过来替人服务的各种器物。圣人用在治理人事上就是基层的平民可以推举为自己服务的官长,并且把它作为一条不可割舍的最基本的制度确立下来。
  流行本(28)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译文: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甘愿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对比分析:
  流行本“故大制不割”,甲本“夫大制无割”:故与夫音相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4

帖子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7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9: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本(29)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凉,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注:
  已,yi3,停止。
  弗得已:没有取得成功。
  炅,jiong3,火光,引申为热。
  凉,liang2,微寒,稍冷,原文“靓”。
  羸,lei2,瘦弱。
  培,pei2,为保护植物或墙堤等,在根基部分加土;例:培土。
  隳,hui1,毁坏,崩毁;例:隳人之城郭。
  去,qu4,除掉,减掉;例:去掉。
  甚, shen4,很,极。
  太, tai4,过于。
  奢, she1,用钱没有节制,过分享受。
  解:君王想要取得天下,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又做些违背自然、违背民意的事,我断定他不能成功。天下就像是人们传说中的神器,是不可以去干扰和破坏它上下之间的平衡和谐的。去干扰和破坏它上下之间的平衡和谐就要失败,执着于这种违背自然的做法就要失掉天下。社会上的人:有的自立门户有的跟随别人,有的热情春风有的寒凉无情,有的自身本领强有的自身本领弱,有的得到别人的栽培有的受到别人的压制,所以圣人去除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中的思想偏执、办事过头和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以保持社会上下之间处在相对平衡的和谐状态。
  流行本(29)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对比分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这一句,可参照“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