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赵庚白

连载:《直方周易》系词 ——赵庚白译注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0-10-1 1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老看着这种儒家味道的解说,估计会从坟里爬出来。
  前面还正儿八经的,后面就开始仁爱了。如果仁爱有用,孔老二为什么自己去山里把自己喂狼呢。老子说过,上古的人没有什么荣辱,这才是规律和大道,穷尽心思去发现文明便是一种不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4: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接32楼
  【原文】“鸣鹤在阴⑴,其⑵子⑶和⑷之。我有⑸好⑹爵⑺,吾与⑻尔⑼靡⑽之。”
  【译文】“鹤鸣叫在隐蔽之处,可要慈爱地同它们和睦相处。我们在本质上就要喜爱小鸟,我们在接近它们时要在顺风方向做向下动作。”
  注释:⑴“阴”隐蔽,暗中。《史记·殷本纪》: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
  ⑵“其”副词。表祈使。译为“可要”、“当”。《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其勉之!’
  ⑶“子”慈爱。《战国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元元:百姓。)
  ⑷“和”和谐,和睦,和顺,温和。《荀子·乐论》:“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⑸“有”素质,本质,禀性。《康熙字典》: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质:素质,本质,禀性。《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
  ⑹“好”喜爱,亲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⑺“爵”què通“雀”。一种小鸟。《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⑻“与”介词。相当于“于”、“在”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将渡江于中流,要离力微,坐与上风。”
  ⑼“尔”通“迩”。近,接近。《荀子·哀公》:“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
  ⑽“靡”顺风倒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5: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君子居⑾其室⑿,出其言善⒀,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⒁之,况其迩⒂者乎?言出乎身,加⒃乎民;
  【译文】老师说:“君子坐在家中说出的话友好,就是传到千里之外也会有人响应,何况他附近的人呢?坐在家中说出的话不友好,就是传到千里之外也会有人违背他,何况他附近的人呢?语言是出自于人的自身,从中受益的是民众;
  注释:⑾“居”坐。《礼记·乐记》:“居,吾语女。”注:“坐也。”
  ⑿“室”家。《诗经·邶风·北门》:“室人交遍谪我。 ”
  ⒀“善”友好。《战国策·秦策二》:“齐楚之交善。”
  ⒁“违”违背,违反。《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⒂“迩”近。《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⒃“加”益处,好处。《孟子·鱼我所欲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⒄。枢机之发⒅,荣辱之主⒆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⒇也,可不慎乎!”
  【译文】行为发生在近处,看见的人可能来自远方。语言与行动,是君子处世的关键,关键的表现,是决定人荣耀还是耻辱的根本。语言与行动,是君子所能惊动天下的,能不谨慎吗?
  注释:⒄“枢机”枢与机。比喻事物的关键。《国语·周语下》:“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心听和而视正。”
  ⒅“发”显现,表现。《荀子·礼论》:“歌谣傲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
  ⒆“主”根本,要素。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⒇“天地”天下。《老子·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7: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同人》说:起先放声大哭,后来欣喜欢笑。”老师说:“君子与人交往的道德就是不论他出仕做官还是他辞官隐退,不论他心中所想还是言语表达,都能做到二人同心同德,这样很有利,判断这种道德犹如黄金一样珍贵。有相同思想的人相互交流的语言就像闻到兰花的芳香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注释:“子”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道”道德。《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或”代词,代人或代事物。《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或赐二小人酒。”
  “出”出仕。《宋书·颜延之传》:“出为始安太守。”
  “处”居家不仕,隐居。《孟子》:“处士横议。”
  “默”暗中,心中。《论衡·实时》:“阴见默识,用思深秘。”
  “其”代词。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利”有利。《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断”判断,决断。《荀子·王霸》:“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
  “心”思想。《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臭”闻气味。《荀子·正名》:“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18: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译文】“初六 为抚慰建大功者采用白茅包土的方式分封诸侯,没有过失。”
  注释:“藉”抚慰。《后汉书·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
  “茅”《蔡邕·独断》天子大社,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授之,謂之授茅土。借指茅土之封。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译文】老师说:“诚心安排给诸侯土地就可以了,为抚慰他们还要采用茅土之封的仪式,哪里会有过失呢?这是慎重至极啊!
  注释:“苟”诚。《康熙字典》又诚也。《鲁语》夫苟中心图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错”古通“厝”。《康熙字典》又与厝通。《前汉·地理志》:“五方杂厝,风俗不纯。《注》厝、错古通。
  “厝”安排。《后汉书·李云传》:“举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赏,宜应其实。”
  “诸”诸侯,国君。《康熙字典》诸侯,国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而”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慎”小心谨慎,慎重。《荀子·劝学》:“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0: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译文】茅草本是轻薄之物,但是起的作用却是重要的,慎重这是策略,认为这样做以后将没有地方会出现过失了。
  注释:“而”但是。《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用”功用,作用,用处。《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可”却,可是。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三折:“幽僻处可有行人,点苍苔白露冷冷。”
  “斯”指示代词。此,这。《楚辞·渔父》:“何故至于斯。”
  “术”方法,策略。《战国策·魏策》:“臣有百胜之术。”
  “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以”以为,认为。《墨子·公输》:“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往”以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其”副词。表未来时。将。《尚书·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劳谦,君子有终,吉。”
  【译文】“有功绩而且谦逊,君子的素质始终这样。美好。”
  注释:“劳”功绩。《韩非子·显学》:“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无私斗,不可得也。”
  “有”素质,本质,禀性。《康熙字典》: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质:素质,本质,禀性。《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
  “终”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战国策·魏策》:“愿终守之。”
  “吉”善,美(好)。《礼记·曲礼》:“吉事先近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22: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译文】老师说:“有了功绩却不夸耀自己,有功绩却不图感激,宽厚品行达到极点了。
  注释:“伐”夸耀。《管子·宙合》:“功大而不伐。”
  “德”感激。《国语·晋语三》:“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