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0|回复: 86

连载:《直方周易》系词 ——赵庚白译注

[复制链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发表于 2020-9-30 09: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明:此连载的文章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连载:《直方周易》系词   ——赵庚白译注
  《直方周易》系词·上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⑴,贵贱位矣。动静有常⑵,刚柔断矣。方⑶以⑷类⑸聚⑹,物⑺以⑻群⑼分⑽,吉凶⑾生矣。
  【译文】天尊贵高大在上,地卑微在下,乾坤的含义就确定了;卑微与高大因为同时排列并存,所以尊贵与低贱的位置就确定了;天动地静具有永恒的规律,可以用刚柔来判断;常规认为同类会集聚在一起,人类是要以群体为单位分散在不同地方居住,这样祸福,好坏就产生了;
  注释:⑴“陈”陈列。(排列)《荀子·儒教》:“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⑵“常”永恒之物,规律。《韩非子·解老》:“唯夫与天与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哀者谓常。”
  ⑶“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⑷“以”认为。《墨子·公输》:“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⑸“类”同类。《荀子·礼论》:“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
  ⑹“聚”集聚,集合。《荀子·宥坐》:“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
  ⑺“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⑻“以”要……做(作)……。《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⑼“群”聚集成群。《荀子·非十二子》:“而群天下之英杰。”
  ⑽“分”使不在一起,分开。《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
  ⑾“吉凶”福祸,好坏。《史记·褚少孙补日者传》:“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0: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在天成象⑴,在地成形⑵,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⑶,八卦相荡⑷,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译文】在天上形成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来到地上就会演化成物种的形体,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显现出来了。因此阳刚与阴柔相互靠近,八个单卦相互组合贯通,鼓动阴阳变化的是雷霆,滋润阴阳变化的是风雨,日月周而复始地运行,寒暑季节交替循环。
  注释:⑴“象”形象。凡形之于外者皆称象。如天象,景象。《尚书·说命上》:“乃审厥象。”(形象:现象)
  ⑵“形”形体。《老子·四十一章》:“大象无形。”
  ⑶“摩”临近,靠近。《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
  ⑷“荡”流通。(贯通。)《周礼·地官·稻人》:“以防止水,以沟荡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0: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乾⑴道⑵成⑶男,坤⑴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⑷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⑹;易则易知⑺,简则易从⑻;易知则有亲⑼,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⑽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⑾位⑿乎其中矣。
  【译文】阳在周易这部学说中定为男性,阴在周易这部学说中定为女性。看到阳就知道大多是指事情的开始,见到阴为事情的完成。阳的含义认为很容易知道,阴的含义也是简单形态。容易就容易了解掌握,简单就容易参与其事。容易了解掌握就有人喜爱,容易参与其事就会有功绩。有人喜爱就可以长久保持,有功绩就可以将其发扬光大。可以长久保持是德才兼备者的品德,可以将功绩发扬光大是德才兼备者的事业。周易简单因而天下的规律就会很容易得知了,得知了天下的规律,所以实现自己的地位就在这当中了。
  注释:⑴“乾坤”阴阳。《周易》认为“乾坤”属于阴阳的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论衡·对作》:“《易》之‘乾坤’,《春秋》之‘元’,杨氏之‘玄’,卜气号不均也。”(卜:赋予。)
  ⑵“道”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⑶“成”定。《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
  ⑷“作”为。《尚书·舜典》:“汝作司徒。”
  ⑸“物”事情。《吕氏春秋·先识》:“去苛令三十九物。”
  ⑹“能”通“态”。形态。《素问·风论》:“五脏风之形壮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⑺“知”了解。《左传·隐公三年》:“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⑻“从”参与其事。《老子》:“故从事于道者。”注:“为也。”
  ⑼“亲”爱。《孟子》:“人之亲其兄之子。”注:“爱也。”
  ⑽“贤人”有才德的人。《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⑾“成”完成,实现。《荀子·修身》:“事虽小,不为不成。”
  ⑿“位”职位,地位。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圣人设卦,观象系⑴辞焉而明吉凶,刚柔⑵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⑶也;悔吝者,忧虞⑷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⑸之道⑹也。
  【译文】圣人设立了卦,看象辞又能联系爻辞就会明白是吉还是凶。阳爻和阴爻相互推演而发生变化,因此爻辞所说的“吉凶”就是失去与得到的象征;爻辞所说的“悔吝”就是忧愁与担心的象征;卦爻的“变化”就是前进与后退的象征;卦爻的“阴阳”就是白天与黑夜的象征。六个卦爻的变动,是在揭示自然界中天、地、人的变动规律。
  注释:⑴“系”牵连,关联《汉书·地理志下》:“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
  ⑵“刚柔”阴阳。《淮南子·精神训》:“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⑶“象”象征。《史记·孝文本纪》:“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⑷“虞”担心,忧虑。嵇康《答难养生论》:“故始终无虞。”
  ⑸“三极”天、地、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
  ⑹“道”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荀子·天论》:“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是故君子所居⑴而安者,《易》之序⑵也;所乐⑶而玩⑷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⑸天⑹祐之,吉无不利。
  【译文】因此君子所处的地位能够安稳,是效法《易》所叙述的道理之结果,君子所喜欢并且研习的,就是卦爻所附的文辞。因此君子只要有一定地位就看卦爻后面的象辞并且研习爻辞。有行动就看卦爻的变化并且研习占卜结果,所以说《周易》本来就是对人类的最大佑助,吉祥没有什么不利的。
  注释:⑴“居”所处的地位。《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⑵“序”叙说,叙述。王逸《离骚经序》:“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别;下序桀、纣、羿、浇之败。”
  ⑶“乐”喜欢。《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⑷“玩”研习。《汉书·艺文志》:“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
  ⑸“自”原来,本来。《韩非子·显学》:“恃自圆之木,千世无轮矣。”
  ⑹“天”最高,最大。《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⑴也。无咎者,善⑵补过者也。是故列⑶贵贱者存乎位⑷,齐⑸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⑹悔吝者存乎介⑺,震⑻无咎者存乎悔⑼贞。是故卦有⑽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⑾指其所⑿之⒀。
  【译文】彖辞是谈论象征的,爻辞是谈论变化的,“吉凶”是谈论得到或者失去的,“悔吝”是谈论小的过失或缺点的,“无咎”是谈论容易补救过错的。因此位次的尊贵与卑贱存在于爵位的等次中,爵位升迁由小到大的过程存在于六十四卦中,辨别吉凶的玄机存在于文辞之中,考虑是“悔”还是“吝”存在于微小的差别之处,由使人惊恐害怕到没有灾祸存在于改正过错之中。因此六十四卦能帮助人们从弱小转向强大,卦中文辞能帮助人们摆脱凶险走向容易。卦中文辞是逐个指出其中意思的。
  注释:⑴“疵”过失。《战国策·齐策一》:“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⑵“善”容易。《汉书·沟洫志》:“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⑶“列”位次,爵位。《管子·法禁》:“用不称其人,家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
  ⑷“位”爵位的等次,职位。《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⑸“齐”jī升,登。后作“跻”。《礼记·乐记》:“地气上齐,天气下降。”
  ⑹“忧”考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
  ⑺“介”微小。《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⑻“震”惊恐,害怕。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⑼“悔”悔改,改过。《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
  ⑽“有”通“佑”。帮助。《荀子·大略》:“友者,所以相有也。”
  ⑾“各”每个,各个(逐个)。《尚书·汤浩》:“各守尔典。”
  ⑿“所”意态,意思。《汉书·董贤传》:“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
  ⒀“之”助词。相当于“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易》与⑴天地⑵准,故能弥纶⑶天地⑷之道⑸。仰以观于天文⑹,俯以察于地理⑺,是故知幽明之故;原⑻始反⑼终,故⑽知死生之说⑾;精⑿气为物,游⒀魂⒁为变,是故知鬼⒂神⒃之情状⒄。
  【译文】《周易》是亲附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准则的,所以能够充满治理天下的道理。仰头观看天体在宇宙间的运行现象,俯首观察大地顺随适应天体运行的情况,因此可以知晓黑暗与光明的原因。推究事物的开始类推事物的终结,因此知晓死生现象的学说。万物藉以繁衍生殖的精气会成为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飘荡的精灵是变化不定的,因此就会懂得隐秘莫测、玄妙神奇事物的实际状况了。
  注释:⑴“与”亲附。《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⑵“天地”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⑶“弥纶”统摄,包括。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弥纶所被,白马尽于禺同。
  ⑷“天地”天下。《老子·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⑸“道”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⑹“天文”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等也看作天文。《论衡·订鬼》:“凡天地之间,气皆统于天,天文垂象于上,其气降而生物。”
  ⑺“理”顺适,和顺。《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顺适”顺随适应。)
  ⑻“原”推究,考察。推究。《汉书?薛宣传》:“原心定罪。”注:“谓寻其本也。”
  ⑼“反”类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⑽“故”连词。所以,因此。《吕氏春秋·求人》:“故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
  ⑾“说”主张,学说。《战国策·秦策五》:“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
  ⑿“精”古代认为万物藉以繁衍生殖的精气。《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⒀“游”飘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⒁“魂”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温庭筠《华清宫和杜舍人》:“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⒂“鬼”隐秘莫测。《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⒃“神”玄妙,神奇。《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⒄“情状”事物的实际状况。《抱朴子·内篇·黄白》:“非原始见终者,不能得其情状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5: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与天地⑴相似,故不违⑵;知周⑶乎万物⑷,而道⑸济⑹天下⑺,故不过⑻;旁⑼行而不流⑽,乐⑾天⑿知⒀命⒁,故不忧;安土敦⒂乎仁,故能爱⒃。
  【译文】同大自然准则相似,所以不会出现过失。了解遍及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其规律有益于所有的人,所以不会出现错误。邪恶偏颇的行为不传布,喜欢大自然知道其规律,所以不会有忧愁。安于自己的田园土地崇尚仁慈,所以能够施恩惠于人。
  注释:⑴“天地”指天地之间,自然界。《吕氏春秋·慎行论》:“天地之精也。”
  ⑵“违”过失,错误。《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马传论》:“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
  ⑶“周”遍及。徐渭《送通府王公序》之一:“其图籍书记,……穷年累月所不能周也。”
  ⑷“万物”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汉书·贾谊传》:“万物变化,固亡休息。”
  ⑸“道”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⑹“济”[对事情]有益。(济事)【康熙字典】又益也。《左传·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济事:对事情有帮助。)
  ⑺“天下”全世界,所有的人。《战国策·魏策》:“天下缟素。”
  ⑻“过”过错,错误。《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⑼“旁”邪,偏颇。《荀子·议兵》:“旁辟私曲之属为之化而公。”
  ⑽“流”流行,传布。《荀子·议兵》:是故刑罚省而威流。”
  ⑾“乐”喜爱,喜欢。《诗经·小雅·鹤鸣》:“乐彼之园,爰有树檀。”
  ⑿“天”天生的,自然的现象。《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⒀“知”知道,懂得。《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⒁“命”道理,规律。《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笺》命,犹道也。
  ⒂“敦”重视,崇尚。《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而敦诗书。”
  ⒃“爱”给人好处,恩惠。《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范围天地⑴之化⑵而不过⑶,曲⑷成⑸万物⑹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⑺。故⑻神无方⑼而《易》无体⑽。一阴一阳之谓⑾道,继之者善⑿也,成⒀之者性⒁也。仁⒂者见之谓之仁,知⒃者见之谓之知⒄,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⒅鲜⒆矣。
  【译文】《周易》的范围包括了天下的变化并且不会有差错,多方面概要记录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并且不会有遗漏,通晓昼夜既阴阳道理就是有智慧的人。本来玄妙神奇的东西就没有常规,并且《易经》也是没有实物形体的。一个阴爻一个阳爻就算是她的方法了。继承她的人都认为很好,成功运用她的人都视其为性命一般,有仁爱之心的人看到她说她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观念,有智慧的人看到她说她写的都是知识。寻常百姓在生活中经常应用却没认识到她的存在,所以这个只有才德出众的人才能掌握的方法很少有人知道她。
  注释:⑴“天地”天下。《老子》:“天下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⑵“化”变化,改变。《庄子·逍遥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⑶“过”过错。《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⑷“曲”多方面。《吕氏春秋·怀宠》:“问其丛社大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复兴之,曲加其祀礼。”
  ⑸“成”记要,统计的文书。《礼记·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
  ⑹“万物”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汉书·贾谊传》:“万物变化,固亡休息。”
  ⑺“知”智慧。《论语·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
  ⑻“故”本来。《韩非子·难一》:“微君言,臣故将谒之。”
  ⑼“方”常规,常法。《孟子·离娄下》:“汤执中,立贤无方。”
  ⑽“体”事物的形体,行状。《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
  ⑾“谓”通“为(wèi)”。相当于“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⑿“善”认为好。《楚辞·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⒀“成”成功。《左传·僖公四年》:“卫州吁其成乎?”
  ⒁“性”生命。《论衡·龙虚》:“天地之性,人为贵,则龙贱矣。”
  ⒂“仁”古代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⒃“知”“智”的古字。智慧,才智。《论语·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
  ⒄“知”知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⒅“道”方法。《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⒆“鲜”少。《管子·大匡》:“天下之国,带甲十万者不鲜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0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7: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显诸⑴仁,藏诸用⑵,鼓⑶万⑷物⑸而不⑹与圣人同忧⑺,盛德大业至⑻矣哉!富⑼有之谓⑽大业,日⑾新⑿之谓盛德。生生⒀之谓易⒁,成⒂象⒃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⒄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⒅。
  【译文】《周易》显现出众多仁爱之辞,其中隐藏着众多可采用的道理,能鼓动万民,并且其内容大多同圣人想法一致,能使盛德与大业达到极致啊!拥有大量财产叫作大业,随时光不断更新叫作盛德。旧事物不断变化,新事物不断产生叫作改变,这种新旧变化成为象征叫作乾卦,具有值得世人效法学习的品行成为象征叫作坤卦。最高程度地利用数的变化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作占卜,通常发生变化的叫作事物,用《周易》中的阴阳理论对大多数事情都能准确预测叫作神奇。
  此段系词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