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2: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3: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成唯识论》中对这些外道有更清楚的说明:
  有执有一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彼执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诸不遍者非真实故。体既常遍,具诸功能,应一切处时顿生一切法,待欲或缘方能生者,违一因论。或欲及缘亦应顿起,因常有故。余执有一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
  在《楞伽经》中提到的大自在天、大梵天、时等外道,这里都有涉及。
  《楞伽经》中提到微尘外道,在《成唯识论》似亦有涉及:
  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彼亦非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极微”似与《楞伽经》中“微尘”相同。
  通观以上各种外道“我”见,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都承认有一个恒常的实体,这点与如来藏思想中所说清净本体似乎相同,大慧也正是基于这点提出疑问。
  为凸显与外道“我”之不同,佛说如来藏是“无我”,“我”是“不实我见妄想”,“无我”是“离妄想无所有境界”,故“我”与“无我”不同的实质在于有没有妄想。妄想因无明而起,如来藏本自清净,不含无明,故离于妄想,“我”则是因无明而起的妄想境界。因此,如来藏与“我”区别的根本在于有没有无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脓
  你不懂如来藏法义
  乱叫一通有什么意义?
  来这里你再喷试试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1: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
  如果在实践中能破除无明,现证如来藏,自然可知如来藏无我,这一部分是佛教修行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理论上,对如来藏之无我境界,无无明妄想之境界亦须有一说明,以便在修行中能有一个指导。
  因此在《楞伽经》卷三,世尊告诫大慧菩萨慎勿习近世间言论时,详细说明了自己与外道之区别。在这段对话中,先是大慧问世尊:
  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世尊为众生说种种法,与外道有种种言说相似,若外道言说有计着,无法通达第一义,那么世尊之言说是否也是如此?这同样是佛与外道的区别。
  佛为解答大慧此疑说:
  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惟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着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3.
  佛在这里说明自己所说与外道所说的区别,并说明自己之不堕于世论妄想之理由。其中的关键是“不计着外性非性”,或“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如此则“自心现妄想不生”。意为不执着外境实有,证知种种相及境界都是由自心所现。也就是说,有无妄想,其区别就在于对自心所现的境界是否会执为实有。无妄想,则证知诸法唯心所现,不执为实有,或如前引经文所说,“一切法如幻梦”;有妄想,则不明诸法唯心所现,执着外境、身心实有。
  这里应说明,“不执着”是指觉知诸法之相如幻梦,并非说观一切相空无。之所以说诸法之相如幻梦,是因为世间种种相其实都是心相,由心所现。若有无明,则不明此唯心所现之理,有身心,世界的划分,并将之执为实有。执着之相是虚妄相,无执之相是真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3: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4.
  此种含义在《楞伽经》卷四中亦有明确提到: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4: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5.
  这段说明有如来藏转变为众生状态之过程。如来藏本自清净,但因无明之关系,其清净本性无法显现,转为众生之状态。众生有无明执着之故不觉如来藏中清净本真之相,而起世间有漏之善法不善法等种种相,故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此如来藏因无明执着之差异,而有六道众生,此六道众生实是如来藏因无明而起之虚妄相,无实自体,故云“离我我所”。众生不觉此如来藏,故有根尘识之和合而有世间种种法,外道不觉此种道理,而计着有一能作者造作此世间。
  如来藏因无始无明及由此而起之种种执着的影响,转生藏识(“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此藏识是如来藏受无明之影响而衍生,故其本身为有无明之状态(“生无明住地”)。且藏识执持前七识之种子,故而前七识运作起种种法时,不能离开藏识(“与七识俱”)。其相互之关系,若以比喻来说明,即藏识如大海,含藏一切法之种子,受种种缘之影响,此藏识与前七识相互作用,生起种种法,如大海起种种波浪,相续不断(“如海,浪身常生不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441

帖子

13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 05: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6
  如来藏非无常之有为法亦非外道所执着之“神我”(“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而是“自性无垢毕竟清净”之无为法。此如来藏恒常不变,不生不灭,但因其而起之八种识是有生灭的(此处似只说前七识有生灭,但藏识既为有无明之状态,无明破除,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时,藏识亦灭。此处未说藏识之生灭,是因为上句所说如来藏之毕竟清净等即是藏识之“体”,言其“体”常住不变,亦蕴含由此“体”而起之虚妄相是生灭不住之义,故此处只说前七识有生灭即可。七卷本中此两句作“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住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可参看。)
  众生因有无明妄想,执取自心所现之种种境界,计着名相为实有,不能觉知此色相皆由自心所现,故有种种苦乐之感受(“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七卷本中此句作“不了色等自心所现计着名相起苦乐受”,准此,四卷本之“不觉苦乐”当解为“不觉故有苦乐”),不得解脱。自心执着于名相,此执着因自心之贪欲而有,由此执着又可产生新的贪欲(“名相诸缠,贪生生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