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回复: 0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1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4-4 17: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玉鸟
良渚文化
高3.4厘米 宽4.6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青色,整体近似扁平三角形,上端尖突,下端两翼舒展,正面尖端用浅浮雕和阴线琢出兽面图案,如将鸟嘴向下,犹如俯冲而下的飞鸟。

199、 玉鸟
良渚文化
长4.3厘米 宽5.3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黄色,有茶褐色斑点。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尖嘴,短尾,两翼外张,作振翅奋飞状,鸟眼微凸,重圈圆眼,背部微凹。背面有一对斜向钻成小隧孔。

200、玉鸟
良渚文化
长 2.6厘米 宽 4.7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有浅青和茶褐色斑点。造型与前者略同,背部微凸,背面有两对小隧孔。

201、玉鸟
良渚文化
长 3厘米 宽 5.1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藏
器呈白色,有浅灰和褐色斑点。器型与前者略同。

202、玉鸟
良渚文化
长 5.5厘米 宽 5.8厘米
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有浅青色晶状斑。造型与前者略同。

203、玉蝉
良渚文化
长 2.2 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浅黄色。以凹凸的弧线刻划出眼、翼,线流流畅,对称和谐。皆面平整,留有割痕,钻有一对小隧孔。

204、玉猪形坠
良渚文化
高2.1厘米 孔径0.7厘米厚0.4厘米
1984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 74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版
坠为阳起石琢制,乳白色,扁平椭圆形。一侧有阔嘴,中间有一大圆孔,上端突起,横穿一小孔,可供系挂。造型宛如一头肥胖的小猪,形象可爱,

205、玉杖端饰
良渚文化
高4厘米 直径5.5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有红褐斑。圆台形,上端为平面椭圆形的凸榫,凸榫中间有长方形铆孔,铆孔中间穿一小圆孔至底部,榫头横穿一小圆孔。

206、玉杖端饰
良渚文化
高2.25厘米 直径3.6厘米至3.85 厘米
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圆筒状,上端略大于下端,呈弧凸面。中孔上端镶嵌青白玉质圆饼,是一件难得的玉质镶嵌器,在工艺上达到俏色玉的效果。

207、玉双孔管形器
良渚文化长4.55 厘米直径 1.5厘米至2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青色,圆柱状,一端略圆,一端呈椭圆形,有两个竖向铆孔,用途不明,可能用作端饰。

208、玉带钩
良渚文化
长7.7厘米 宽3.2 厘米厚2.4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浅青色,长方形扁平体,一端有圆孔,另一端线割成弯钩状,正面弧凹,两端微凹,均抛光闪亮。底面平整,留有清晰的弧线割痕。

209、玉带钩
良渚文化
长 5.9厘米 宽3.5厘米厚1.8厘米
1972年浙江省桐乡县屠甸乡金星村出土
浙江省桐乡县博物馆藏
器呈黄褐色,有黑条斑,长方形扁平体、一端钻有圆孔,另一端线割成弯钩状,内壁有弧线形割痕,表面抛光,底面略显粗糙。

210、玉纺轮
良渚文化
直径 4.2 厘米 孔径 0.7厘米 厚0.5 厘米
1982 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东山1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纺轮由浅黄色带褐斑的阳起石软玉制成,半透明。扁平圆形,外缘不大圆整,中有偏于一侧的对钻圆孔,孔壁有旋纹和台痕。器表光素无纹,背面有弧线切割痕五道。玉质滋润晶莹

211、玉纺轮
良渚文化
直径 4.3 厘米 孔径 0.6厘米 厚0.9 厘米 杆长 16.4厘米
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圆饼状,中穿一圆孔,出土时一根青玉圆杆穿在其中。圆杆上端旋切成锥尖状,在尖端处对钻一小横孔,便于穿系和悬吊,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质带杆纺轮,仅见此一例,这对了解纺轮安杆方式和使用方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212、玉半圆形饰
良渚文化
通高4.2 厘米 底宽6.9厘米 厚0.4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黄褐色,有灰白色筋状条斑。四件一套中的两件,正面微弧凸,光素无纹,背面略凹弧,较粗糙,未抛光,斜向钻有三对小隧孔,用于穿缀。

213、玉半圆形饰
良渚文化通高3.5 厘米 底宽5.8 厘米 厚0.3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浅青色,有深绿色斑点。四件为一套,玉料,大小相同。从出土位置均位于头骨上方推断,应是冠上的饰件。器如半圆,底边平直。正面微弧凸,背面相应内弧凹,斜向对钻三对隧孔,用于穿缀。正面以浅浮雕琢成兽面纹,重圈圆眼,椭圆形眼睑,眉心刻云雷纹,宽鼻,大阔嘴,脸面上端琢刻成冠顶状。

214、玉半圆形饰
良渚文化高4 厘米 宽6.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该器呈半月形,土黄色,属透闪石软玉,玉质较差,背面内凹,其左右两边各有一对斜钻隧孔,做穿缀用。正面有浅浮雕和阴线细刻相结合方法琢刻成的羽冠神人兽面纹,系传世品中见到的最完整的图案,与反山12号墓琮钺上所刻大致相同。此器神人和兽合为一体,兽眼在人的双肘内侧,下为兽足,呈锋利爪状。人的五官及四肢均用浅细密集的阴刻线组成,刻工精致、细巧。此饰件系1951年在苏南征集,出土地点不明,因长期浸蚀磨损,正面花纹已部分模糊不清。

215、玉串饰
良渚文化
玉管长 2.7 厘米至3厘米直径1厘米至1.1 厘米小璜通高4.2 厘米 宽6.3 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玉管上有茶褐斑。由12颗小玉管和1件小玉璜串挂而成。玉管均光素无纹。小玉璜正面微弧凸,雕琢简化神徽,除省略神人双手和下肢外,头戴羽冠的神人和兽面纹雕琢精细,背面平整。璜的下端两角各钻一小孔,与玉管可以串连系挂。

216、玉串饰
良渚文化球形珠
直径 1.2 厘米
大腰鼓形珠直径 1.6厘米 长 2厘米管直径 0.6厘米 长1.4 厘米
锥形坠直径0.8至1.2厘米 长2.6厘米
1978 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1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器呈灰白色。由牛鼻孔球形珠1、对穿孔腰鼓形珠12、对穿孔管4、锥形坠1,共计18件组成。

217、玉坠饰
良渚文化
长2.5 厘米 宽1.4 厘米
1982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9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坠由阳起石琢制、湖绿色。形如小甲虫。上端有系,中有小穿孔,两面在两条弦纹之下,以边侧为中线,各刻一组以椭圆形凸面作眼睑,圆圈为眼,横凸块为鼻的兽面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