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斗争了30年,我认输”逃离家庭软暴力,别用父母的错惩罚自己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7 15: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30岁的我,非常怕我妈”
上周写了篇文章《巨婴老公,到底是谁养出来的》可戳,里面提到了,很多男人在婚姻中扮演着巨婴的角色。其实现实中,不光是男人,女人有时候也有巨婴的一面。大家都曾是孩子,都曾受“中国式父母”干涉控制,父母不断入侵,让孩子一直不能长大。
一个人对父母的“怕”,似乎不分年龄。
前几天,一位男同事突然问我,孩子还没满月,上火了怎么办?
我很好奇地问他,你们家是母乳,这个天气怎么上火了呢?
他一脸无奈:“快别提了!我丈母娘给孩子盖了两床厚被子,我媳妇知道这样不行,撤掉被子她妈还给盖上,就一句话也不敢忤逆她妈了。”
“30岁的人了,她妈说啥她都不敢反抗?!”他不悦地补了句。
没错,这样中国式亲子关系并不罕见。孩子对父母顺从,父母对孩子掌控,几乎无处不在,而且不分场合,不论年龄。
有些孩子有时候为了避免冲突,耳根清净而顺从,有时候难以忍受而反抗。两代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总是会处于一种“痛苦的亲密”,孩子分明能感觉到父母没有恶意,却也能感觉到自己的不爽。

就像我同事的妻子,她说从小就被妈妈各种安排,经常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一个人的身体里有两个人格,一个做“对的”自己,一个做“真的”自己。
很多父母掌控着孩子的人生,却成为孩子一生的牢笼。孩子逃不出去,又想要自由,于是只能撞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黏黏糊糊的中国式关系中,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即使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会被各种否定。
明明是孩子的人生,父母却当成了自己的“战场”。
2.
父母的“五花大绑”,花样超乎想象
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里有一期《X学校“杀人”事件》,讲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控制。
“X学校”是一个实验基地,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那么这个实验基地可以从母体提取出“2号孩子”,满足父母的一切愿望。
当“2号孩子”启用之后,“1号孩子”就会被清理掉。

贾乖巧是一个顽皮捣蛋的“1号孩子”,完全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他的父亲决定启用“2号孩子”,同时嘱咐实验室一定要把贾乖巧处理干净。
在无意得知自己要成为“弃子”的时候,贾乖巧打晕“2号”,自己开始扮演那个乖巧的“2号”孩子。
只要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只要能被他们爱着,哪怕假扮“真乖巧”也可以,不要“自己”也可以。
妈妈奖励他玩游戏,他想到父母期待的孩子是不会喜欢玩游戏的,就坚决不去玩。
报考专业的时候,他想到父母喜欢的是文学,“2号”一定会放弃自己的爱好,遵从父母的想法,于是选择了文学。

父母看着成功的“2号”是开心了,可是这些泡影般的假象,到底是谁的人生?
他说,装乖的时候一点都不快乐,即使这样能被父母夸奖,被父母拥抱。可是我知道,父母爱的不是真的我,而是学习好的我。

现实中,像贾乖巧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他们其实很“聪明”,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只不过,在刚刚具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反抗,于是成为父母眼里那个“顽皮的1号孩子”。在父母“都是为你好”“糟糕的你不被爱”的暗示下,原创孩子慢慢成为“懂事的2号孩子”,逐渐失去了曾经的热血。
从这个角度看,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比父母对孩子的爱伟大。他们舍不得伤害父母,才会选择讨好与顺从。
而父母对孩子的操控,也恰好是“利用”了这一点。父母知道孩子的弱点,知道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所以一旦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期待时,他们可能就会用这些威胁孩子。
想要控制一个孩子,把他禁锢在父母的思维里,方法是多样的:
当你不照做的时候,父母便威胁要让你的日子难过,要与你断绝情感往来;
如果你不顺从,父母将暗示你,他们受到了由你带来的伤害;
不管你付出多少,他们会要求更多,觉得你还不够好;
父母总是忽视你的需求,默认你一定会让步,否则你就是自私、没良心……
3.
你是多恐惧,才把孩子当救命稻草
中国父母为什么总是想要控制孩子,为孩子的人生做主?
他们不是“烦人”,而是太害怕了。
父母首先害怕面对的,是对死亡的焦虑。
孩子反抗与叛逆,往往会触动父母的自恋,让父母产生严重的死亡焦虑。
当面对死亡焦虑时,他们将自己对生命的不确定性,投射给了孩子。
他们害怕自己的生命还没有完成就进入了衰老,害怕失去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于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代替”自己有活力地活着。

其次,父母害怕面对挫折与失败。
内心强大的人,在面对别人的反抗和拒绝时,往往会经历短暂的沮丧,很快就能自我调节。
可是内心焦虑又不安的人,被拒绝的挫折会刺激到他们内心更深处的恐惧感,一点点的小事,都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这些小的挫折成了他们的自我暗示:如果不采取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们坚信,唯有使出强硬手段,才能有人重视他们的需求。
再次,父母害怕面对曾经的失去。
也许是童年丧失的某些重大事物,失去重要的人,或者经常被自己的父母忽视。也可能是长大后的婚姻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安稳的状态。
《情感勒索》一书中指出:很多在童年时期失去过重要事物的人,成年后会变得过度依赖和黏人,他们再也不想尝到被拒绝、被遗弃或是被忽略的苦涩滋味了。
在他们做了父母之后,孩子成了救命稻草,只有抓住孩子,才能避免自己的被抛弃感,才能让自己内心满足。
电影《囧妈》中徐伊万60多岁的妈妈可谓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对孩子的控制令人窒息。
拼命往儿子嘴里塞红烧肉,塞到最后一块的时候又嫌儿子太胖了。不仅一路投喂,还要规定儿子几点要排尿。儿子的夫妻生活要过问,儿子看不看手机也要管。

在电影最后遇到危险的时候,她愿意为了儿子去死。可是在和平时候,她连自由都不愿意给孩子。
像不像典型的中国式妈妈?
可是,这个老太太也挺可怜的。年轻的时候丧偶,长期缺爱。她内心匮乏而恐惧,对生活没有安全感。

她不知道事情如果不按照自己的预期,事情还能不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那就拼命抓住现在,不让事情失控。
这样的父母,相比于孩子的想法,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付出感与存在感。
说到底,他们只是太匮乏,太不安了。
4.
改变,从“逃离”开始
没有人可以做一辈子乖孩子,他们当然可以用委屈换得求全,用自我伤害来维持表面平和。
可是,这样不仅会让我们的自我攻击越来越严重,还会把父母“惯”成更加极端的控制者。
想要活出自己的独立人生,想要父母能充分过好此生,不管多大年纪都要学会与父母分离。

1、离开痛苦的“舒适区”
被父母全方位操控着除了痛苦,还有一种“痛苦的亲密”。孩子有时候也会享受和父母界限不明的悲情,就像母子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
比如父母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的时候,我们难过又期待。难过的是自己又做错了事情,期待的是,自己只要乖乖听话,就有“奶”吃,只要妈妈冲着我们笑,就能感到自己被爱。
当我们不敢改变的时候,也正是舍不得这种感觉。
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不能创造新的感情,还会伤害旧的感情。
改变需要方法,更需要从心出发的动力。
试着打破舒适区,远离“痛苦的亲密”。不要试图讨好任何人,讨好换来的爱,一定不是长久的。

2、转身离开,着急的是别人
父母的急迫感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觉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我们不妨做个“慢性子”,让他们知道事情并没有如此紧迫。虽然他们可能会暴跳如雷,我们也可能被各种催促。
父母总觉得自己足够了解孩子,可其实孩子真的没有那么乖,让父母看到我们的另一面,未必是件坏事。
一定要记得,让事情单纯一些,不要把事件本身当成权力斗争。
3、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说到独立,似乎是一句“废话”。可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经济制裁似乎成了控制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住着父母全款的房子,每个月接受着父母的补贴,还等着继承父母百年以后的财产。
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成年子女,父母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有权干涉他们的生活。
既然已经成年,既然渴望自由,不妨真正独立起来。

让父母看到,自己可以活得很好,自己的选择没那么糟。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能在自己的舞台演出。除了自己,谁也不行。
我们都是别人的子女,也将会是别人的父母。为人子女时,尽量摆脱父母的控制,还彼此畅快的人生。为人父母时,不要做那个控制的父母,给孩子自由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