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这样聊天,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3 16: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慕课君
来源:飞慕课(ID:feimooc)
“我们用一辈子等父母道歉,而父母用一辈子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我非常不希望它发生在我们的读者身上。
想要孩子以后不恨你,那么你就得让孩子做自己。
想要孩子做自己,那么你就得会沟通,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愿意和你说话,让你去了解他。
我见过很多父母,吃亏就吃亏在一张嘴上,总控制不住自己说狠话。
导致孩子表面里讨好,背后阳奉阴违。
这还是次要的,有些话我们看来无足轻重,但却会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为人父母,记住一点,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好好说话,是亲子关系的融合剂,也是教育之根本。


孩子变“坏”
是从父母变成“差评师”开始的
“白眼狼、废物、猪脑子、丢人”
“你蠢得跟头猪一样、你还不如三岁小孩懂事”
“你不行、你不懂、什么都不会”
“你怎么不去死?考成这样还有脸回来?你能比我聪明?”
“早知道你这么没用,一生下来我就捏死你”
……
这些话你们说过吗,我是听过不少的。
我真的建议,父母把这些话烂到肚子里,一辈子也不要说。
特别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理所当然地说这些话的父母。
殊不知,孩子的自卑、胆小、没有安全感……都藏在你平时说的话里。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心惊肉跳的图:

国外的一位父亲看到孩子沉迷电脑游戏,整日无所事事,便气愤地拿来一把手枪,放在儿子面前,说道:有种你就别活了!
谁知就在这个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已瘫倒在地上,没了生命体征。
据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被不停羞辱、否定、讽刺、挖苦、蔑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血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屈辱。
而且语言暴力就像一根顽固的刺,一旦扎进去,就很难再拔出来,造成的伤害无法逆转。


遇事时父母这样说孩子才会更优秀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一开始错了无可厚非。但要知道,成功家长的另一面,是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成果。
比如陶虹。一开始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于是她马上劈头盖脸地训斥她。
长此以往,后果会是怎样呢?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遇事时,会下意识地去推卸责任。
因为承担责任有可能会被罚,同时,母子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陶虹看到孩子的恐惧之后,就马上反思自己说的话,下意识改正。
如今,她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她读过的育儿书。

面对各种育儿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前不久,徐峥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女儿和王俊凯同台搭戏也引起了不少关注。
女儿之前一直是非常喜欢王俊凯的,是他的粉丝,这次合作,算是圆了女儿的追星梦。

可是网友却愤愤不平了,觉得她长得不够漂亮,是靠爹娘上位的,根本不配追王俊凯。
在这件事情上,我妈之前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告诉我:人丑就要多读书。
相信大多数父母也会觉得,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可陶虹的做法堪称典范。
其实,陶虹女儿遇到这种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之前就有被同学嘲笑的经历,回家后嚎啕大哭。
陶虹首先是安慰女儿,理解她的感受。
等女儿情绪好转了,也没有急着下评判,而是转头问女儿,“你觉得你长得丑吗?”
女儿喊道:“我不丑!”
陶虹继续问道:“那你觉得你长得漂亮吗?”
女儿点点头,“我长得漂亮!”
接着,陶虹说了一段话,改变了女儿的看法:
“那我很诚实的告诉你,你长得不丑,也不漂亮。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特别棒的事情,就是你长得独一无二,谁都没办法复制你。”

看到这里,我想起心理学家罗杰斯在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时,常常用到的三步,把它拿来用在亲子关系上也是非常合适的,比如陶虹的例子。
  • 真诚

    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吧,看起来简单,其实现实中心口不一的父母非常多,至于善意的谎言,也要视情况而定。
    陶虹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就做到了这一点,让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心态摆正。
  • 共情

    共情,即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如果父母都做到这一点,我估计也不会出现多差的亲子关系了。
    陶虹在谈论孩子被说丑的问题上,也做到了共情,允许孩子哭,释放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举一个更加具体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好的和孩子共情。
    小外甥出去玩,买了几条小金鱼。
    结果因为给金鱼喂太多食物,一条金鱼死掉了,小外甥嚎啕大哭。
    爸爸走过来说了一句:谁让你喂这么多,不是早说过了吗?这样鱼会死的!
    听到爸爸的话,小外甥哭得更伤心了。
    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呢?
    她把儿子抱在怀里,对孩子爸说:“你不要说他了,这么漂亮的鱼死了多令人难过,我们允许他伤心一会。”
    于是没有多长的时间,他慢慢地止住了哭声。
    只要让小外甥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是被允许被接受的,他就慢慢地开始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了。
    在这个例子里,爸爸的反应是共情的反面,叫做评判。
    这个评判的意思是说你现在的情绪根本就不应该存在,因为一开始我就告诉你,你做错了事情,现在你自食其果了吧。
    小外甥听到这样的话,他会觉得自己被指责了。
    尽管爸爸要告诉小外甥的那个道理是很正确的。
    可是在那样的情境里,小外甥根本听不进那去,他只会觉得自己被爸爸推到了对立面。
    还记得妈妈是怎么说的吗?
    她先是说:“这么漂亮的鱼死了”,这是在描述什么?描述小外甥当时的处境。
    然后是第二句话,他说多令人难过,就是在描述孩子当下的感受。
    最后他说让他好好伤心一会儿,就是在接纳孩子的感受。
    这就是我要讲的共情式的沟通,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叫做描述处境
    第二个步骤叫做描述感受。
    第三个步骤,确认感受。
    完成这三步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哭的就没那么厉害了。
    不是因为你在拦着他不让他哭,而是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情况被看到了,被陪伴了,得到了你的支持。
  • 无条件积极关注

    长得不够好看,作为星二代,未来被嘲笑这样的事,是层出不穷的。
    陶虹没有嫌弃自己的孩子长得一般,而是帮助孩子看到积极的因素,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人替代的,有别样的生命力。
    未来路上,再多这样的垃圾语言,孩子也会用这些话挡回去,根本伤不到她。
    之前还看到一个案例,一位父亲把无条件积极关注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孩子做什么,他都能从中发现积极因素。
    比如,孩子没考好,在家发脾气,那他会先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共情。
    共情后,会对孩子说,你这么生气,是因为太想考好了,那我们就研究一下,以后可以怎样学得更好。
    每次孩子遇到的事情,他首先是寻找什么让他挫败,而挫败感背后的积极动力又是什么,然后去想怎么改变和解决。
    他的这个做法,对孩子的人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现在的心态非常积极,遇到再大的挫败,也能从中找到积极因素,勇往直前。今年有点特殊,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但不管怎么样,别在孩子面前自怨自艾,而是找到问题中积极的因素,给孩子积极的人生观点和处事风格。
    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你对孩子说的话其实是一种宝贵资源
    有一本书,叫《父母的语言》,之前也推荐过给大家。
    里面有两组案例。
    案例中的小孩,我们暂且叫果果和冰冰吧。他们出生的时候听力都不太行,几个月后都植入了人工耳蜗,终于可以听见别人说话了。
    几年后,医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两位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成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
    果果性格活泼开朗,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水平达到了正常的三年级水平;
    同样上三年级的冰冰,却不得不在残疾学校里学习,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和说一点点话,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于是医生到两个家庭中去观察,发现果果获得听力后,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每天就在不断地和他说话,他每天获得大量来自外部的信息。
    而冰冰获得听力以后,没有人刻意地和她多讲话,而是放在一边。
    1995年美国人类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雷斯利花了两年半的时间,跟踪调查42个家庭,记录父母和孩子间的对话。
    发现经常用积极、正面、肯定的词汇的家庭和经常对孩子辱骂否定,常用不许不给,不能够等语言的家庭有明显差别。
    这个差别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学习能力、和成功的能力。

    在书中,作者提供了三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
  • 共情关注

    我们的沟通要和孩子处于同一个语境中,孩子关注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
    比如孩子在玩拼图,我们就说拼图,可以和孩子聊聊拼图上的图案,怎样拼好它;
    当孩子在穿鞋时,我们可以谈论鞋子上一共有多少个孔,怎么绑鞋带更好看等。
    帮助孩子解释他的感受,引导他描述自己的处境,才更便于孩子快速学习。
  • 充分交流

    所谓充分交流,即让孩子多说,讲述正在发生什么,孩子就会把实物和家长所描述的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词汇。
    小技巧:
    ① 和孩子之间要充分交流,注意少用代词(ta、这个、那个)会让孩子学得更多。
    例如:我喜欢这个,你喜欢吗?(错误表达)
    我喜欢这个西红柿,你喜欢吗?(正确表达) ② 和孩子交流,可以多练习脱离语境的方式,来丰富和孩子的谈话,可多用“假设”和“构想”,不要仅仅局限在跟读复读的阶段。
    例如:假如一会儿跑来一只小狗,你要怎么办呢? ③ 和孩子交流,多尝试连贯表达。然而、但是等转折词也可以多用,这就是语言的拓展。
    例如:孩子想抱抱,父母可以说:你是不是累了,让妈妈来抱抱吧。
  • 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其实就是和孩子聊天。
    话题最好是开方式的,而不是一些简单的孩子可以用“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来回答的问题。
    比如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回来,你可以问问孩子第一次去上课的感受,今天学到了什么,交到了什么朋友等等。
    引导孩子回忆、归纳、思考,慢慢地形成独立思考和总结的习惯。
    书中有丰富的案例,感兴趣的父母,推荐去看看!
    希望每个家长都意识到,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是资源,是财富。
    怎么说,让孩子变得更好,更聪明,更自信,才是父母一生所该追求的。


    最后,把在收藏夹里待了很久的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
    我大概五六岁的时候,问我已经过世的母亲:
    “我的宝物,是这个彩色的弹珠,妈妈你呢?”
    她回我说:“我的宝物啊,是你呀!”
    那之后已经过了二十几年,在这途中无论被人背叛、伤害几次,挫折到想干脆放弃自我算了的时候。
    我都会想:“怎么能死啊,我可是妈妈的宝物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父母一句良言,就足以让孩子受益终身。

    所谓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好好说话!
    *作者:慕课君,本文来源于飞慕课(ID:feimooc),一个助您轻松育儿的公号,这里有父母关注的宝宝辅食、生长发育、智力启蒙、情商培养的内容。做优秀父母从关注飞慕课开始。转载已获授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