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汝窑研究成果】汝窑的分期与北宋官窑辨析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23 09: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汝窑的分期与北宋官辨析
作者 / 王团乐
关于汝窑与北宋官窑的关系,本人认为汝窑即北宋官窑,其发展过程应包括“创烧”“贡窑”和“官窑”三个阶段。
民窑青瓷创烧发展阶段清凉寺民窑青瓷创烧于宋初,发展到神宗熙宁年间趋于成熟。其产品丰富,注重器表花纹装饰,器形以日用品为主,瓷玩、陈设用瓷次之。装烧方法均使用匣钵,以垫烧为主,部分已采用支钉支烧。制胎为手拉坯和模具相结合。

北宋中期 青釉刻莲瓣纹瓷碗
1988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区出土
汝窑的贡瓷烧造阶段《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汝窑先是因民窑烧造出青瓷精品,得到宫廷赏识后,才“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并“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属贡窑性质。根据对窑址发掘地层出土的元丰通宝钱币推断,清凉寺汝窑受命烧造供御瓷的时间最早约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至“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前的短暂时间内,属汝窑贡瓷烧造阶段。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水仙瓷盘标本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汝窑的官窑烧造阶段据《坦斋笔衡》记载:“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既然宫廷命汝窑成功烧造出令宫廷满意的青窑器后,再到汴京置窑烧造供御品似乎有悖常理。汝窑即北宋官窑,辨析依据如下。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圈足瓷洗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01
从宝丰县的历史沿革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北宋官窑的设置。《宋史》·志·三十八·地理一载:“汝州,辅,临汝郡,陆海军节度,本防御州,政和四年赐军额……县五:梁(中)、襄城、叶(上),鲁山(中)、宝丰(中)。”另据《马志》载:“龙兴: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鲁山,元祐元年复,并置青岭镇,寻改名兴宝。宣和二年始改县曰宝丰,隶京西北路汝州辅临汝郡陆海军。”
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元祐元年复置龙兴县,并置青岭镇,后因青岭镇宝货兴发,蒙朝廷赐名“兴宝镇”,宣和二年因“物宝源丰”赐旨改县名为宝丰。据《宋史》·食货志·下七·阬冶载:“政和初……提辖京西阬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界产玛瑙。”周辉《清波杂志》载:“政和四年,京畿转运司奏,收到……汝州产玛瑙二万五千斤。”一个镇能得到朝廷器重而赐名,除因烧制宫廷御用“汝官窑器”外,并无发现其他特殊之处。朝廷只有在青岭镇“自置窑”烧造时,才可能顺理成章地将青岭镇改名为兴宝镇。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盖碗(修复)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02
从“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辨析作者的本意。明正德《汝州志》卷之一·沿革:“汝州……宋为辅州,政和五年升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清乾隆八年《汝州续志》沿革载:“汝州,按王志五代梁为防御。周废。宋为辅州,乃通鉴书事。宋皆称汝州辅州之名,盖以汴京东、西路俱为京师辅郡,而汝州在京西路中,故曰辅州。若直载宋为辅州,似宋不称汝州矣。”宋汝州为京师辅州。“京师”应为广义“京畿之地”之意,非狭义“京都”“汴京”之意。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碗(修复)
200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03
从“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分析表明汝窑即为北宋官窑。不难看出:在作者成书的宣和年间,朝廷正在烧造的新窑器是在“汝州”而非汴京,只是作者并未直接称官窑而已。在之后的南宋叶寘则首次把政宣间“汝州新窑器”直接成为“官窑”器。
本人认为:政和年间到宣和五年(1123年)即徐兢出使高丽时,朝廷正在烧造一种非常精美的新窑器——汝官窑瓷器。因此,“京师自置窑烧造”即朝廷在京师辅郡汝州宝丰县青岭镇(现宝丰县大营镇)自置窑烧造,汝窑经过提档升级遂成为“官窑”。宝丰清凉寺窑为汝官窑,前期谓汝,后期谓官,经自然过渡,从本质上很难区分何为“汝”、何为“官”。也就是说,北宋官窑即汝窑,或可称为汝官窑。所谓的“北宋官窑”既无传世品,又无窑址,说明并不存在汝官窑外的“北宋官窑”,至此可解释故宫不见确切“北宋官窑”传世品之故。
五大名窑之说最早见于明代,南宋官窑在宋代影响深远,明代文献作者不可能遗漏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明代文献记载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应是著名的南宋官窑无疑。

北宋晚期 天青釉鸳鸯形香薰瓷炉标本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04
汝窑的官窑址仍在清凉寺。本人认为汝窑的官窑址应是在原地废贡窑后再置官窑。汝窑大中型马蹄形窑炉和小型椭圆形连体窑炉地层非同一时期,存在先后叠压关系。其中大中型马蹄形窑炉、澄泥池及作坊年代稍早,同层出钱币有神宗“元丰通宝”和哲宗“元祐通宝”,从年代上分析应属汝窑贡窑阶段遗存。而小型椭圆形连体炉及配釉作坊较晚,同层出土钱币有哲宗“元符通宝”和徽宗“政和通宝”,应属汝窑的官窑阶段遗存。从考古角度看,两个阶段的两套窑炉及配套设施先后打破关系,地层年代清晰,为汝贡窑和汝官窑在同一地点,废贡窑建官窑提供了地层依据。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莲花式瓷香薰瓷炉标本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05
汝窑的官窑期扩展窑址,创新研发新的青瓷品类。2012年至2014年,为配合汝遗址展厅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汝窑中心烧造区四周、展厅墙基、门厅地基及其有关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一定数量的典型梅子青釉瓷器格外引人注目。器型多为盘碟,胎色灰白,矮圈足外撇,满釉裹足支烧。根据同出的白地黑花特征和其地层分析,其年代约为北宋末至金代早期。
重要的是,2014年在汝窑中心烧造区南部紧邻区域发掘,发现了有别于汝瓷但类似汝瓷的青釉瓷。从器型来看,此类瓷器明显继承汝瓷的器类,有熏炉、瓶、盘、碗等,其中尤以盘类居多,且形体较大,最大瓷盘的口径达28厘米,在汝瓷器物中尚不多见,此类器形约占出土遗物总量的95%。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施青绿釉器物,器底圈足外撇,满釉支烧,支钉痕非汝窑芝麻型,较之略大;另一种施粉青釉器物,器底圈足多为直足,采用刮釉露胎垫烧,足部胎釉结合处白色钙铝沉积物痕迹明显,即所谓的施化妆土。从地层关系来看,这种瓷器的烧造年代晚于汝窑,但其造型考究,瓷艺精良,绝非民窑产品。
若此,在汝窑中心烧造区周边发现的红胎汝瓷、梅子青釉瓷、天蓝釉钧釉瓷、大量仿青铜器素烧器、类汝青绿釉、粉青釉瓷器等,正是汝窑成为宫廷白置窑后,又在周边扩展窑址,创新研发出新的青瓷品类。

北宋末-金代 “类汝瓷”盘标本
2014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末-金代 钧釉瓷标本
201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末-金代 素烧荷叶器盖
201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北宋晚期 红胎汝瓷标本
2012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汝窑是历史上最早创制官窑管理体制的御用官窑,汝窑的官窑性质依据有三:其一,从该遗址中心区宋代灰坑和地层发掘出的天青釉瓷片达两千余包,却不见一件完整器物,明显属人为打碎掩埋,开创了严格的官窑管理制度。其二,窑址发掘出的器型除与汝窑传世品对照外,还发现相当数量的新器型,如套盒、莲花深腹碗、香熏炉、龙纹钵、六方洗、梅瓶、方壶、樽等。可以看出,该类器形是完全按照官廷要求烧造的礼器、陈设或生活用瓷。其三,部分文献也载明汝窑的官窑性质:《归田集》载:“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汝窑宫中禁烧”“惟用汝器”“止供御”等均见其官窑性质含义。
汝窑设为官窑与徽宗“道教之崇”关系密切。文献记载:大观二年(1108年)三月“颁金籙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政和三年(1113年)夏四月,作玉清和阳宫于福宁殿东,奉安道像,帝所生之地也。”“政和七年(1117年)夏四月,道籙院上章,册帝为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崇尚青色,汝瓷的天青釉色正合其清淡静雅的审美要求。
综上所述,青岭镇奉敕改名兴宝镇,再改县名为宝丰,和“道教之崇”的时间与“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从时间上吻合。从窑址作坊内发掘出土“政和通宝”钱币,说明直至政和间汝窑还在正常烧造天青釉御用瓷,与“汝州新窑器”记载吻合。辨析结果印证了汝窑在北宋晚期被朝廷置为官窑,汝窑的官窑阶段即“北宋官窑”。其官窑烧造时间约在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到宣和末年(1125年)。文章摘自于《中国汝窑学术论文集》
关于我们
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诚信助推流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