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回复: 0

汉字探微(004):天昏地暗——说“昏”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9 0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约5900字,阅读约需要12分钟
朱英贵
“天昏地暗”和“昏天黑地”这样的成语告诉我们,“昏”所要表达的是已经不见了日光,但余光未尽,天色即将黑暗的意思,可见“昏”是比“暮”更为晚一些的时候,“昏”字的构字理据就明晰地传达了这一含义。

一、“昏”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昏”字的构字理据如何,先来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参见下图):

“昏”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昏”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从“日”,从“氏”会意,其下部构件为“日”,上部构件为“氏”。“氏”与“氐”本为同一个字,“氏”为“氐”的先造字,其意均为低下的意思。那么“氏”为什么会有低下的意思呢?对此学界诸家考释解说颇有分歧,且看如下“氏”字的古文字形体:

“氏”字的古文字形体
从上面“氏”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除了第一个字形之外,后两个有共性,一些学者认为是象瓜及瓜蔓之形,然而第一个字形却没有所谓“瓜”的形状。那么“氏”字的构形究竟是要传达什么意思呢?请看许慎《说文解字》对于“氏”与“氐”的解释:
《说文·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乁声。”
《说文·氐部》:“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
从许慎对“氏”字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这句话才是理解“氏”字字义的关键,有前文“巴蜀山名”作为提示,可知“岸胁之旁”乃巴蜀江岸两旁的山崖,“箸”有显现、出现的意思,那么“欲落堕者”究为何物?不难想象,此乃巴蜀之地特别是地处龙门山系的岷江上游江岸两侧悬崖之滑坡落石也,这种现象今天也时常发生。
可见甲骨文“氏”字字形中被解读为瓜形的符号乃是“落石”的象形,那么被解读为“瓜蔓”的符号“乁”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悬崖的象征符号了,它在许多文字中被写作“厂”。由此可知,所谓“氏”的造字本义就应该是“悬崖落石”,故许慎接着说“氏崩闻数百里”。由此可推论“石”字的造字原理与“氏”字相同,也是表示“悬崖落石”之意,甚至可以说“氏”与“石”本就是两个同源的字,只是一个表示动词义一个表示名词义而已。而对“氏”字作为“巴蜀山名”的释义,其实就等于说岷江上游两侧的“石山”又名“氏山”,而在“氏山”附近生活的人群称作“氐人”,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氐人”也就是“羌人”。
由此来看许慎对“氏”字的解释除了既说“象形”又说“乁声”自相矛盾之外,此前的解说是相当精当的。这样看来“氏”字既不是瓜连着瓜蔓的象形字,也不是“乁声”形声字,而应该是由“乁”(表示悬崖)与“石”状符号(表示落石)构成的合体会意字,其造字本义为“悬崖落石”。既然“氏”的字义是“悬崖落石”,那么落石由高而下,“氏”含有“低”的意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于是在“氏”字基础上多加一画的“氐”字也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氐”所多的一画原本并不是“、”(点),而是“一”(横),所以《说文解字》才解作:“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原来“氐”就是“氏”这个悬崖落石落地了,那当然就“低”了。落地了也就到底了,于是又在“氐”字基础上添加一个“广”(也是表示悬崖的“厂”的意思),构成了“底”字,现在所写的“低”只不过是将“底”字的一个偏旁符号“广”(或者厂)异化为单人旁“亻”罢了。
综上所述,可见“昏”的甲骨文字形显示的是“日”位于“氏”或“氐”之下,描摹表示的是太阳已经很低了,不过这个“昏”不是落石,而是落日——太阳落山、太阳落水、太阳落地。“昏”表示已经不见了日光,但此时余光未尽,天色尚未全黑,使人联想到一片昏黄暗淡的景象,故此后人称之为“黄昏”。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昏”字的古文字字形:

甲骨文字形中的“氏”字表落石的符号或者消失或者微缩成一个小点,就是为了强调不是“落石”而是“落日”,这样处理以免同“氏”字的字义想混。金文直接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只是形体略粗而已。小篆字形与甲骨文、金文有一定差别,主要是上半部的符号有篆作“氏”与“民”两种情形。现代汉字“昏”,采用从“氏”从“日”的写法,而不采用从“民”从“日”的写法,是符合甲骨文与金文的造字原理的。
“昏”是为记写日落之后余光未尽的意思所造的字,因此它的造字本义应该是日冥、黄昏。《说文·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许慎未解“氏”是“氐”的先造字,故言“从氐省”。至于“一曰民声”的说法与造字本义不合,因为“昏”是个会意字,而不是形声字,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则直言“会意”,而未取许慎的“一曰民声”之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认为:“字从氐省为会意,绝非从民声为形声也。盖隶书淆乱,乃有从民作昬者。”也许是因为许慎时代“昏”字的读音与“民”字相同,而人们又未解“昏”字从日从氏的道理,故将“昏”写作“昬”,于是许慎说“一曰民声”。其实许慎前文的解说,除了“从氐省”的说法值得商榷之外,“昏,日冥也”的解释还是切中“昏”字的构字本义的。到了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于是淘汰了本来就不合造字原理的“昬”字(“昬”字内含李世民的“民”字),此后一律写作“昏”。

   二、“昏”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昏”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日冥、黄昏”的意思,它比“暮”的时间稍后,已经不见日然而略有光,也就是天刚黑的时候。例如:“旦至于昏不雨。”(《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4450)这里的“昏”就是用的本义“日冥、黄昏”,全句是指从黎明到黄昏都没有下雨。再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陈风·东门之杨》)意思是相会约在黄昏之后,明亮的星星已经闪闪发光。又如:“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又如:“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清·纳兰性德《忆江南》词)
“昏”字由此日冥、黄昏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昏暗,无光。这已经接近黑暗,比昏更昏了。例如:“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汉·王褒《九怀·陶壅》)再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如:“天昏地暗”、“昏天黑地”等成语中的“昏”。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使昏暗。例如:“犹有齐梁旧时殿,尘昏金像雨昏碑。”(宋·王安石《古寺》诗)再如:“三岛虹蜺昏日月,二仪风雨化龙蛇。”(明·刘基《春城》诗)
二是表示迷乱,糊涂,昏庸。例如:“昏于小利,惑于嗜欲。”(《吕氏春秋·诬徒》)高诱注:“昏,迷;惑,悖。”再如:“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史记·秦始皇本纪》)这句话的意思是,燕王昏庸迷乱,他的(大臣)太子丹于是就私下指示荆轲去做刺客。又如:“老而益昏,死而遂亡。”(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三是表示世道混乱黑暗。例如:“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书·洪范》)再如:“自元康以来,艰祸繁兴。永嘉之际,氛厉弥昏。”(晋·刘琨《劝进表》)又如:“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前蜀·韦庄《中渡晚眺》诗)
其二,表示目不明,昏花。“昏”字含有黑暗、无光之意,故可引申“目中无光、视力昏花”的意思,例如:“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熟视曰:‘臣眊昏,不能见。(《新唐书·魏徵传》)这段引文后半句的意思是,魏徵仔细看看说,我眼睛昏花,不能看清楚。再如:“烦恼的我眼也昏了,耳也聋了。”(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摺)又如:“只消得三杯落肚,眼目渐渐昏。”(清·徐大椿《洄溪道情·戒酒歌》)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漫漶;模糊。例如:“边栏字样极昏者,每贯止存八百文使用。”(《元典章·户部六·杂例》)再如:“哥也,这钱不昏,你则睁眼儿看者。”(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摺)又如:“时斗米值三十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
二是表示神智不清初,认识糊涂。例如“头脑发昏”、“昏昏沉沉”等成语中的“昏”。
三是表示昏厥,失去知觉。例如:“万荣病风,昏不知事。”(唐·韩愈《董公行状》)再如:“(周瑜)箭疮未愈,因怒气冲激,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又如:“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哭》)
其三,表示结婚,通婚。后多写作“婚”。古时婚礼在黄昏的时候举行,“婚”本作“昏”。例如:“宴尔新昏,不我屑以。”(《诗经·邶风·谷风》)这句诗的意思是,新婚的快乐迷着你,不屑于再跟我接近。再如:“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新唐书·突厥传上》)又如:“沈君未言昏,名已习吾耳。”(宋·王安石《寄朱氏妹》诗)
其四,(读作mǐn)表示勉力,尽力。例如:“何必昏于作劳,邪赢优而足恃。”(《文选·班固〈西京赋〉》)薛综注:“昏,勉也。”再如:“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又如:“情欣乐于昏作兮,虑尽力乎树蓺。”(晋·潘岳《藉田赋》)
其五,(读作mǐn)表示没,死。例如:“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左传·昭公十九年》)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家大人曰:‘昏之言泯,没也。’《皋陶谟》作‘下民昏垫’,郑注曰:‘昏,没也。’”再如:“北乡侯本非正统,奸臣所立,立不逾岁,年号未改,皇天不佑,大命夭昏。”(《后汉书·周举传》)又如:“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
其六,(读作xūn)表示黄昏,傍晚。例如:“昏雾蔽穷天,夕阴晦寒地。”(南朝·宋·鲍照《冬日》诗)再如:“晓则堆蓝,昏则柴紫。”(清·张芳《黛史》)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昏暗。例如:“峰楼霞早发,林殿日先昏。”(南朝·梁·庾肩吾《和刘明府观湘东王书》)再如:“久之,日渐昏,众恐碍夜难归,烦再祝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上仙》)
二是表示夕阳的余辉。例如:“晓霜枫叶丹,夕昏岚气阴。”(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再如:“洛阳赏尽牡丹春,寂寞钓台对夕昏。”(金·王郁《杨翟赠李司户国瑞》诗)又如:“诸侯怒,丞相嗔,无边衰草对斜昏。”(清·孔尚任《桃花扇·孤吟》)
三是表示赤黄色。例如:“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昏,赤黄色也。”
根据上面对“昏”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昏”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昏”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昏”字的相关成语比较多,“昏”字在常用成语中大致有自然黄昏、事物昏暗、神智不清、迷乱昏庸、结婚嫁娶等文化含义,下面是与“昏”字相关的成语的几类情形:
其一是表示自然黄昏的意思,如:
昏定晨省——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实际上是“昏定”与“晨省(读作xǐng)”,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源自《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昏天黑地——原本形容天色昏暗。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语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真乃是慌不择路,赶了几日旱路,又搭船走,昏天黑地,一直走到浙江乌镇地方。”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语见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天昏地黑——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语见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连昏达曙——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语见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人约黄昏——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源自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语见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其二是表示事物昏暗的意思,如:
昏镜重磨——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也作“昏镜重明”。语见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柳昏花螟——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语见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
地老天昏——形容天地昏聩,不善待大众生灵,致使社会变化剧烈,人生命运坎坷。语见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其三是表示神智不清的意思,如:
昏迷不醒——神志昏沉,不省人事。语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谁知早有人将信暗暗透于冷宫,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李娘娘闻听,登时昏迷不醒。”
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昏昏沉沉——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语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昏昏噩噩——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他才一步一探,爬将起来,忍着疼,找回原路。”
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语本出自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朝秀晨终,龟鹤千岁,年之殊也。闻言如响,智昏菽麦,神之辨也。”
黜昏启圣——贬退昏庸,开启圣明。源自《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语本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其四是表示迷乱昏庸的意思,如: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昏庸无道——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常用来指称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明昭昏蒙——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语见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其五是表示结婚嫁娶的意思,如:
新昏宴尔——极言新婚欢乐。宴,安乐的样子。由作“新婚燕尔”。源自《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