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回复: 7

十八爱行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发表于 2020-9-30 12: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卷三十五  984  十八爱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此等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诸比丘,何等爱为网、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谓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欲我、当尔时、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如是十八爱行从内起。”
  比丘言:“有我,于诸所有,言我、欲我、尔乃至十八爱行从外起,如是总说十八爱行,如是三十六爱行。
  或于过去起,或于未来起,或于现在起,如是总说百八爱行,是名为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经,有些难懂,我只说一下自己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有疑问处请各位网友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3: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指我们有“我”的这个意识,由五蕴和六入而来。从内在讲就是对自己五蕴,内六入的认同,把五蕴、内六入视为我,或者相反,把我视为五蕴、内六入。
  从外在讲就是把外六入处视为我,比如把自己代入某个人物中去,把他的经历、感受当成我的。
  这种“我”方式的爱行,对内就是爱自己,对外就是爱外界被视为我的人事物,爱的方式分为喜爱和怜爱两种。
  色和色蕴,色是指我们的身体和外界一切四大所造事物,色蕴是指对于这个身体以及外界人事物的记忆。在我们的观念里,“我”因为有这个身体和各种记忆而存在。“我”把色和色蕴认同为我,对其生爱。
  受和受蕴,是指当下生起的三受,和过去种种受的记忆。记忆里包括感受内容和感受方式。“我”把这些受认同为我,对其生爱。
  想和想蕴,是当下的思维活动以及过去所有思维活动的记忆,记忆里包括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我”把这些思维认同为我,而对其生爱。
  行和行蕴,是当下身口意行为的动力,和储存在记忆里的各种身口意行为的业力和行为方式。我把这些认同为我,对其生爱。
  色蕴、受蕴、想蕴、识蕴是储存在头脑中的过去所做的业,行蕴是业的力,当因缘和合的时候,业随着业力发作出来,驱使身口意的行为。
  识和识蕴,是指当下对事物的了别和记忆里储存的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包括内容和方式。识能一直让我感觉到“我”的存在,对这种“我”的存在感起乐受,生爱。
  从内在讲,就是指觉知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活动,五蕴、六入,从能觉和所觉两边,以及觉知的行为中,得到我存在的依靠。
  从时间上讲,这个觉知,让我们感觉自己生命有个不变的主体,在时间中旅行,外在的一切都在流逝,都在变化,包括身心,但只有这个能觉知的“我”一直在,一直不变,陪伴我们到生命尽头。
  觉识的业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觉知的丰富多样的需求,一个是对觉知的专注、强烈的程度需求,也可以说就是“注意力”的欲望,一种事物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就是“觉识的我”得到了满足。
  丰富多变的人事物,丰富多变的感受、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都能形成识的满足。或一个人事物,一种色和受、想、行蕴的活动,引发强烈、持久的注意力,也会形成识的满足。
  识得到满足后生乐受,同时产生需求力、欲望力、业力,这股力量储存进五蕴里,当以后遇到因缘和合时爆发出来,需要去寻找能吸引识的事物得到满足。无法满足就生苦受,空虚、焦虑,六神不安。
  打比方说,当你专注于某个事物的时候,比如看一场电影,或学习一种知识,或做一件工作,一旦完成之后,随着满足感的消失,空虚感就会生起,驱使你再次去进行这种行为,或者用别的事物别的行为来来满足这股业力的需求。
  这个识还有个特点,就是厌倦单一重复的事物或行为。当一个人事物或一种行为在持续吸引我们注意力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它没有变化,我就会对其厌烦。这个时候,由它而起的识的业力已经形成了,但我对这个所觉事物却生了厌烦,又没有别的事物能立即取代这个事物来吸引我,就会有苦受产生。
  打破对自己五蕴、六入以及对外化的我的认同,就是破这种“我”爱。
  过去现在未来,是缘起法的三段,对自己五蕴和六入精神活动的爱的欲望、业力,在过去的身口意行为中形成、储存,因缘和合时爆发在现在,产生需求力驱使行为,然后行为又形成业力储存,在未来因缘和合的时候爆发。
  比如一个人事物,一种苦乐受,一种想法,一种欲望,一种觉知,因为我认同其为我,生爱,它就会不断涌现在我的精神活动中。我不认同它为我,生起一次否定一次,它就会渐渐被磨灭,不再出现。
  欲我——欲望能让我感觉到我的存在。当你有欲望的时候,跟随欲望的时候,这个“我”的感觉会非常强烈,有非常大的乐受。没有欲望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变淡,好像找不到“我”存在的依靠。所以我对这种“欲我”有很强的依赖。
  欲我的乐受在欲望产生、追求满足的过程、得到满足的结果中都会有,但追求满足的过程中最强烈,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追求的过程比结果更让人快乐,一旦得到了反而觉得空虚。
  或者有时候,当我们觉得空虚,去激发和寻求某些欲望的满足,在行为过程中空虚感就消失了,这就是因为欲望让我们这个“我”的意识找到了依托,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五欲的需求,只是因为有“我”的需求,才去追逐五欲。
  从内在说,就是自己的财色名食睡五欲以及四食的欲望。从外在说,就是认同和代入别人或别的事物中体现出来的欲望。比如看小说或影视剧,把自己代入到虚拟人物追求名利的欲望中。
  欲我的业力最明显,消个业从六入下手,当生起欲望的时候,先把这种欲望带来的受视是苦受,再观察这个欲望当下的六入,再反思这个欲望是因为之前的什么业而起的。然后,在知见上否定这个欲望。
  观察生灭,是说观察当下一种欲望从生起到消失的整个过程。观察磨灭,是指观察通过数次的对这种欲望的否定,使这种欲望逐渐消失,不再有。这两者的过程都有缘起法的规律在。
  尔我——如此的我,就是我相,身体外貌形象和精神形象。从内在讲是对自己的相生喜爱或怜爱,从外在讲是对得到我认同的人事物的相生爱。
  有我——是指我能主宰,有我的主宰力体现。从内在说,对自己身体的主宰,欲望的主宰,五蕴活动的主宰。从外在讲,就是对所接触的人事物的主宰,影响力、控制力。这种主宰使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强大的力量,对这种“有我”方式的身口意行为生爱。
  无我——是指因我不能主宰,感到自己的弱小、无力,而对自己生怜爱。从内在讲,就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比如疾病、衰老,欲望、情感等无法主宰。从外讲体现在被主宰上,因被其它人事物主宰自己,而起苦受,对自己生怜爱。
  异我——属于我的,我所有的。相对于“我”来说,“我”是等同为一体的关系,异我是归属的关系,有一个我,有一个属于我的,或者相反,我属于它。
  从内在说,就是把五蕴、内六入视为我的,属于我的,比如我的知见、感受。从外在说,就是把外界的一切人事物视为属于我的,比如我的财产、家人。或者相反,我属于它们。
  当我——当是相称,相配的意思。当我是指和我相称相配的,我应有的,应得的。比如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从内在讲比如得到爱,从外在讲比如得到名利等。
  不当我——和我不相配不相称的。比如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情自己,可怜自己。内在和外在的分别和当我相同。
  欲我——这第二个欲我,是指自我表现的欲望。从内在讲,是指表达欲,需要向外界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比如情感、思想、才能等。从外在讲,是指从和别人的比较、竞争中,表现自己。
  当尔时——符合自己的意愿时。从内在讲,比如自己的身心状态、行为举止,顺境等,符合自己的意愿。从外在讲,是指外界的人事物,比如新闻事件或电影的情节,符合自己的意愿时,生爱。
  当异异我——当别人和我持有同样的东西,比如知见、情感、宗教、国家等等,而生爱,去认同别人或者得到别人的认同。
  或欲我,或尓我,——或是或许的意思,不一定真有,是指以妄想的方式获得欲望、我相的满足。
  或异——这个或是或者的意思。当自己的欲望被否定,自己的形象被贬低时,对自己生怜爱。
  或然、或欲然、或尔然——然是肯定的意思,或是不确定的意思,这里指主观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或然,主观地肯定自己一切的身口意行为。或欲然,主观地肯定自己的欲望。或尔然,主观地肯定自己的形象。从肯定自己中得到我的满足。从内在讲是自己肯定自己,从外在讲是被外界肯定。
  或异——或者相反。就是从否定中生起对自己的爱。从内在讲是否定自己有错误、有贪欲、有不好的形象。从外在讲是去否定别人,否定外界的人事物,通过对别人的否定,生起对自己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505

帖子

37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9-30 14: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愛行:「愛行」南傳作「渴愛思潮」(ta?hāvicaritāni,另譯為「渴愛伺察;愛伺」),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渴愛之流」(currents of craving):
  1.有我(我存在)
  2.欲我(我是這樣的人)
  3.爾我(我正是這樣的人)
  4.有我(我持續常住)
  5.無我(我消散無常)
  6.異我(我不是這樣的人)
  7.當我(我將可能存在)
  8.不當我(我將不存在)
  9.欲我(我將會是這樣的人)
  10.當爾時(我將會正是這樣的人)
  11.當異異我(我將會不是這樣的人)
  12.或欲我(願我將是這樣的人)
  13.或爾我(願我將正是這樣的人)
  14.或異(願我將不是這樣的人)
  15.或然(我將會成為)
  16.或欲然(我將會成為這樣的人)
  17.或爾然(我將會這是這樣的人的人)
  18.或異(我將不會這是這樣的人)之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505

帖子

37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9-30 15: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內、外「十八愛行」(引申為「百八愛行」)是《聖典》 綜合種種「我、我所見之一種型式;方便了解「我、我所」  不同之妄執、邪見。
  漢譯大正本《雜阿含 984 經》「十八 愛行」(從內起)」《經》文,明顯地有錯字、漏字,致使後 人很難正確地句讀、解義;P.T.S. 版《增支部A.4,199經》。
  用巴利語代代傳誦,再寫音而成的「手抄本」, 改成羅馬 字(音寫)亦不免錯失;並且由于「連聲(sandi)」帶來字音轉化,使尚未了解《經》義者更難於分解《經》文。
  本文根據南、北傳之《經》、《論》,將「十八愛行」 之法說,試作錯、失之補正;其次,對「十八愛行」加以釋 義;最後,討論「愛行」諸有關事項。目的在於使讀者發掘[我見、我所見」之假相;把握「無我」之實相,住「無我 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505

帖子

37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9-30 16: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十八也好,三十六也好,中心思想是无我想!
  即转第七识之我执为平等性。破一念无明,于六入处如实知见,明心而见第一义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284

帖子

10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3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8: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十八爱行中的“当异异我”,下面这一经,我觉得就是具体的解释。
  卷三十五  985  爱恚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从爱生爱,从爱生恚;从恚生爱,从恚生恚。
  “云何为从爱生爱?谓有一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他于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此,作是念:‘我于彼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他复于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故,我于他人复生于爱。’是名从爱生爱。
  “云何从爱生恚?谓有一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他于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此,作是念:‘我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他于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故,我于他而生瞋恚。’是名从爱生恚。
  “云何为从恚生爱?谓有一于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他复于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故,我于他而生爱念,是名从恚生爱。
  “云何从恚生恚?谓有一于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他于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此,作是念:‘我于彼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他于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我于他所问起瞋恚。’是名从恚生恚。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具足住者,从爱生爱、从恚生恚、从恚生爱、从爱生恚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若彼比丘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不自举,不起尘,不炽然,不嫌彼。
  “云何自举?谓见色是我、色异我、我中色、色中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自举。
  “云何不自举?谓不见色是我、色异我、我中色、色中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不自举。
  “云何还举?谓于骂者还骂,瞋者还瞋,打者还打,触者还触,是名还举。
  “云何不还举?谓骂者不还骂,瞋者不还瞋,打者不还打,触者不还触,是名不还举。
  “云何起尘?谓有我、我欲乃至十八种爱,是名起尘。云何不起尘?谓无我、无我欲,乃至十八爱不起,是名不起尘。
  “云何炽然?谓有我所、我所欲乃至外十八爱行,是名炽然。云何不炽然?谓无我所、无我所欲乃至无外十八爱行,是名不炽然。
  “云何嫌彼?谓见我真实起,于我慢、我欲、我使不断不知,是名嫌彼。(嫌弃、厌恶障碍自己欲望的人或事物。)
  “云何不嫌彼?谓不见我真实,我慢、我欲、我使已断已知,是名不嫌彼。”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1505

帖子

37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9-30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985經所說的四種愛恨交織,有什麼生活上的例子?
  從愛生愛:有共同的興趣、嗜好,而成為好友、情人、甚至夫妻。
  從愛生恚:我愛的他不愛,因此敵視對方,例如某些一神教信徒敵視異教徒。
  從恚生愛:俗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從恚生恚:我不愛的他愛,因此敵視對方,例如政治狂熱份子仇視立場相反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