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7|回复: 23

《周易古经通注》天机解等五篇

[复制链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发表于 2020-9-30 09: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为《周易古经通注》下篇易思录的内容,包括天机解、卦序释、卦性谈、三易辨和筮法论五部分内容,分别讲述了周易的创建原理、使用方法、卦序串释及各卦卦性,辨析了《连山》、《归藏》、《周易》的体系差异。结合出土数字卦材料,从筮法演进角度分析梳理了上古占筮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大衍筮法的来龙去脉等。
  在进入下篇正文之前,忍不住想啰嗦几句。现代人评价古代经典一般是隔岸远观之状态,以个人直观的理解,或树之弥高,或贬之极低,总不能恰切入骨。我则认为,莫若先站在古人的立场上思考,思以其思,想以其想,再跳脱出来评价其成果,或能更加深刻明晰。此举目的有二:其一,不可仅根据古书的描绘便认为古人多么神秘厉害,有通天之能;其二,也不可认为古人太过平庸,全是骗人把戏,不值一哂。我们需要对一些神秘的现象开展一番深刻的辨识,才能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结论。总之,神奇之旅即将开始,我们须先放空充塞满满的原有识见,建立全新的姿态,诸君与我共做一次古人如何?
  天机歌——《周易》赞
  一力辟鸿蒙,二元开宇宙。
  阴阳互侵蚀,天机独明透。
  转眼看红尘,莽莽趋何就?
  无端起刀兵,治乱环相扣。
  三三六既成,四四八无漏。
  静聆无弦曲,音未符先候。
  久在樊笼里,复得立笼右。
  谁解七巧局?妙把乾坤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机解第一
  天机者,上天之机密也。上天崇高遥邈,机密金匮难及,故世间言天机者,多涉虚玄,流于空泛,于事无补。然天机不可不究,不究则蒙于暗昧,入于昏冥,汤汤百岁,碌碌终年。即或殚精竭虑,忘命搏杀,奈何不“知至”亦不“知终”,空自耗散精神气力,何处是泊头涯岸?
  绝对封闭孤立之系统,因无外界作用,即无源力外泄,故能生机永驻,循环往复,接续无穷。以其循环往复,故有既定之规律可循,是为定数。至若开放性系统,始由外系统而来,终则湮灭于外系统中,遵循生灭规律。世间万物皆为开放性系统,有生即有灭,有长即有衰,源力聚起而生,源力散尽则亡。每一开放性系统必然处于较大之系统中,较大系统又处于更大之系统中,层层嵌套,至其极则为天地。天地蕴宇内万物,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为最大之封闭孤立系统。其间万物之性态变化,皆为天地所囿定,是为天机。
  开放性系统可视为封闭系统与外界作用之组合,封闭系统有其定数,外界作用则生变数。定数假设其永恒存续,变数修正以功能影响及源力耗散。定数易知而变数难明,皆因范围扩展何止千万,非同天地,绝难洞晓。然变数却可相对把握,每扩展一层范围,便多一层认知。不过,对变数之认知仍需采用定数之方式,即以更大范围系统之定数规律拟合原系统定数加变数之结果。具体来讲,即截取开放系统生命过程之一时段,视为理想循环之某一环节,则可以理想循环之规律大致模拟其变化趋向。
  社会人世,以国家关系为最大之阴阳体系,若外界滋扰忽略不计,则可理想化为一封闭孤立之系统。故世间可道完整阴阳循环者,莫过于治乱更替、王朝兴衰,《周易》即以此面貌呈现。细察我国古代两千余年之历史,诸多时期中,十年一变,与《周易》卦爻规律差可仿佛。然邦国之外复有邦国,外界作用在所难免。若外界作用微弱,则原邦国系统得以循序演进。若外界作用十分强大,则原邦国系统开放性增强,发展轨迹必然发生突变,表现为历史“规律”之阶段跳跃性。总之,既有阶段内之相对稳定性,又有阶段跳跃性,两者复合,构成真实之历史。然真实历史之某一时期,可视为某一理想循环系统之特定阶段。因此可将《周易》动态应用于不同历史时期,以占筮感知或哲理思辨方式修正历史突变因素,从而大致获知事态走向及变化结果,是为《周易》深层应用原理。
  总之,所谓天机,即非天机,是为天机。不明者谓天机,了然者谓规律。对其认知有智慧两途,智者后天思维,慧者先天识见。智者循理而推,慧者由感而悟。后天思维求其缜密畅达,先天识见全赖尘埃不染。古人言洁净精微者,诚而忘我也。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破小我而同大我,念之所及,天地悉归,而况前知乎?是故《周易》者,天机之学、规律之学也。用之后天,灼明而微;用之先天,煊朗普照。后辈如我,仰止高山,全怀钦慕,徒叹相见之恨晚。故赞之歌曰:
  一力辟鸿蒙,二元开宇宙。
  阴阳互侵蚀,天机独明透。
  转眼看红尘,莽莽趋何就?
  无端起刀兵,治乱环相扣。
  三三六既成,四四八无漏。
  静聆无弦曲,音未符先候。
  久在樊笼里,复得立笼右。
  谁解七巧局?妙把乾坤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卦序释第二
  《周易》体系,开篇立极,故发轫乎乾坤。一统而薄,升之速而极者,《乾》也。升之极必降之彻,故受之以《坤》。寡少谋积聚,故受之以《屯》。屯而无知必限,故受之以《蒙》。破蒙进取,资源是求,故受之以《需》。需者,夺也。夺必起争,故受之以《讼》。讼不可解必战,故受之以《师》。师壮而方国来和,故受之以《比》。盟成力聚,故受之以《小畜》。畜足而不乱,必以礼,故受之以《履》。履者,齐也。齐必畅达,故受之以《泰》。畅之极失敌孤高,为闭之始,故受之以《否》。否则失众,纠之必以和同,故受之以《同人》。同心协力,大事可举,故受之以《大有》。大之极必消,逊让弥之,故受之以《谦》。谦和失效必征,征须众从,故受之以《豫》。豫极而反,人从我作我从人,故受之以《随》。随之久有基,有基须承继,故受之以《蛊》。继往开来成大业,故受之以《临》。临之威深远,不可妄动,故受之以《观》。观之久机至,机至可破阻,故受之以《噬磕》。破阻力竭,饰以太平,故受之以《贲》。粉饰难久,内腐剥落,故受之以《剥》。剥之极新生,故受之以《复》。新生不妄,故受之以《无妄》。无妄渐壮,必外向突破,厚积也,故受之以《大畜》。物畜后纳食而养,故受之以《颐》。颐者,静也。静之极阳动,故受之以《大过》。大过,错也。误行致灾陷,故受之以《坎》。陷而思附着,故受之以《离》。附而思融洽,故受之以《咸》。洽而思恒久,故受之以《恒》。盟不可永固,故受之以《遁》。盟散力壮则争,故受之以《大壮》。大壮僵持,必全力而攻,故受之以《晋》。进而不已逢难,故受之以《明夷》。明夷,暗也。光复后同志相亲,治国如治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富必违,故受之以《睽》。违则乖离难行,故受之以《蹇》。难必寻解,故受之以《解》。解者,克也。大敌克后,从者当抑,故受之以《损》。损不可行,改以善抚,故受之以《益》。益不维必裂而决较,故受之以《夬》。决胜则威现于外,故受之以《姤》。外壮之不足,必冀聚力,故受之以《萃》。聚而后壮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抑,故受之以《困》。困必返诸源,故受之以《井》。新井成代旧必也,故受之以《革》。革者,命也。改命成须稳固朝野,故受之以《鼎》。鼎者,定也。大定后须清肃,故受之以《震》。阻力肃清乃止,故受之以《艮》。反方不可尽除,渐长滋壮而异位,故受之以《渐》。势弱无依,藉联姻以拓展,故受之以《归妹》。归妹难长,终凭决战以成丰功,故受之以《丰》。居丰则疑,反方流亡于外,故受之以《旅》。旅者,师也。借师复国后首安内,故受之以《巽》。国力尚弱,外事以商,故受之以《兑》。商不可通,付诸军武瓦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散也。敌盟既散,收归管制,故受之以《节》。节众难持,孚盟以间之,故受之以《中孚》。既得冀大而失孚,力所不迨,故受之以《小过》。小过,界也。逾界而起征伐,故受之以《既济》。既济,慑也。慑服非服,伺机而动,故受之以《未济》。未济,全功而德被四方也。灏灏乎乾之基已成,故受之以《乾》。循环往复,而无终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卦序释本来应该在周易六十四卦串解完毕后作总结归纳之用,现在先贴出来,略显不足。可以参考前贴中已经串解完成的11卦释义,一并阅读,便可有一个大致轮廓。
  另外,六十四卦卦序为《周易》体系之核心,初学者较难记忆。坊间流传之朱熹《上下经卦名次序歌》也不易诵读。为此,自作《六十四卦卦序歌》,但求速记,不涉文采,于初学诸君或有小助焉。歌曰: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畜履泰否当时。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后噬嗑知。
  贲剥复妄大畜至,颐过坎离上经持。
  咸恒遁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
  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车。
  丰旅巽兑涣节孚,小过既济未济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卦性谈第三
  忽一日,心血来潮,仿《杂卦传》作《卦性谈》,以明卦性圆融之趣。今示于此,不揣浅陋,聊博方家之一哂。曰:
  乾长,坤消,临治,观摇。同人大有,后盛前交。屯聚而蒙启其智。需求讼争,师战比盟。小畜,积也。大畜,抑也。履礼而泰通也。否闭由人性,谦下势所容。率众为豫,反则随从。蛊承旧而震肃清,剥裂故而复新成。噬嗑,禁也。无妄,执也。贲美饰而颐养生也。大过,失也。小过,慎也。坎险而离归附也。
  咸感,兑商,旅忍,巽藏。明夷艰危,晋则艳阳。大壮攻进,家人安康。睽违和而益增强。蹇,难也。解,分也。夬,号也。鼎,固也。归妹联姻而渐循序,中孚信至而姤威刚。萃聚借升,困陷革除。损,减也。艮,止也。节,束也。遁,脱也。日食则丰也。井,水源也。既济,初克也。未济而借力全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3: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易辨第四
  三易者,《周礼》所谓《连山》、《归藏》、《周易》也。《周礼》约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其于仪制规范或有理想因素,而于实际占筮之三易,当无虚构之必要。参之《左传》、《国语》二十二筮例,别于《周易》之易赫然有现,足证《周礼》所言非虚。于此仅辨三易内容之别,不及何人所造。盖造易者必上古圣贤也,其出自伏羲、黄帝抑或文王,除有益于考古之溯流追源及自豪文明之远近外,并无更多实操意义。且年代旷远,杳然无凭,岂易辨哉!留待有缘可也。
  一、三易体系之别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故《连山》、《归藏》、《周易》均为六十四卦占筮系统。三者相互独立,必于占筮体系上存在本质区别。
  依常识,六十四卦系统中每一卦均可变任意变为本身及其余六十三卦,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对应一种占筮系统。而《周易》并未采用此种模式,实际采取了六十四卦七爻顺变方式,共有四百四十八种变化。换言之,《周易》为单爻变方式,动爻仅起指示爻位作用,完全不涉之卦。故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之体系应为《周易》前代易之一,每次筮卦只对应一种变化,可反映当前时段事物状态及行为取向。若要获知事物最终之结局,理论上可再进行一次占筮,但已显现出体系之不足。
  “归藏”之“归”为归宿、结局,“藏”为宝库,“归藏”意为蕴含结局之宝典。蕴含结局相对仅含当前状态而言,意在扩展占筮范围,一次占筮可同时获得当前状态及最终结果信息。故《归藏》为双状态易。
  《礼记?礼运》载孔子之言:“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书以“坤乾”命名,为易占类无疑。然何为“坤乾”?盖坤为寡少,乾为丰满,事物起于寡少,渐积而至丰满成功,合人之美好愿景。故坤寓起始,乾寓结局。或据《系辞》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同样是起始和结果两种状态。故“坤乾”意为一筮并出两卦,一表当前状态,一表最终结局。两者可分别称为“初卦”和“终卦”。由此观之,《坤乾》实为《归藏》之通俗称谓。
  故前述六十四卦随意变成四千零九十六种结果之易,实为单状态易,必非《归藏》,而应为《连山》。其每一卦可等概率变为六十四卦(含本身),记作“某卦之某卦”。两卦象跨接,恰如两山之相连,故名为“连山”。《周易》虽亦用“某卦之某卦”形式,但仅取其标志爻位,不涉之卦。《归藏》之先后两卦相互独立,并无牵连。若以“山”来象征,《周易》为孤山,《归藏》为两独山。惟似后世《易林》之体系,方得称为“连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4: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连山》、《归藏》何在?
  《周易》延传至今,《连山》、《归藏》则零碎渺茫。分辨之途径,可于《左传》、《国语》二十二筮例中条分缕析,期有斩获。
  二十二筮例中除去引《周易》论辩之六例外,尚余十六占筮实例。其中九例明确为周易一爻占,六例确定非《周易》筮例,仅有《国语?晋语》董因筮得“泰之八”之例不甚明确,需详辨。
  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必有晋国。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君无惧矣!”
  “曰”与“是谓”连用,从语气上排除了事后讲述占筮结果之可能性,故“臣筮之”意为“臣马上占筮”,“曰”后为现场占断之辞。“何不济之有”为反驳之语,表明对于筮卦结果“泰之八”有认为“不济”者。因何“不济”?可参看“贞屯悔豫皆八”筮例之占辞,“闭而不通,爻无为也”。至于“八”为何“无为”,暂且不论,但“八”寓意“无为”则为确定之结果。再观“艮之八”筮例,穆姜引《周易》随卦卦辞说明不得出之背后依据,也应为此“八”字。故而,董因筮得“泰之八”,有人据惯例认为“不济”,董因方援引《周易》泰卦卦辞予以反驳。由此说明,此例并非据周易筮法起卦。
  如此,《左传》、《国语》中非《周易》筮例共七例,可分为三类,以“遇某卦之某卦”为第一类,共二例。以含“八”为第二类,共三例。以“遇某卦”为第三类,共二例。分列如下:
  第一类二例:
  1、《国语?周语》“遇乾之否”;
  2、《左传?闵公二年》“遇大有之乾”。
  第二类三例:
  1、《国语?晋语》“得贞屯悔豫皆八”;
  2、《国语?晋语》“得泰之八”;
  3、《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
  第三类二例:
  1、《左传?成公十六年》“遇复”;
  2、《左传?僖公十五年》“遇蛊”。
  第一类中单爻变或三爻变,均为单状态占筮,径与《连山》体系相符。第二类第一例之“贞屯悔豫”明显区别于“遇某卦之某卦”之形式,表明贞卦与悔卦并非变卦关系,而是独立两卦。参之《洪范》:
  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
  此处“贞”、“悔”与五类卜兆并列,必可单独判断,为二独立占筮状态甚明,并非本卦与之卦关系。若谓“贞”为内卦,“悔”为外卦,则内外卦本为一卦,为单一状态,何用单列?就字义观之,“贞”为志固,于占事则为当前应否坚持?“悔”为懊丧,于占事则为结果可有悔丧?与《归藏》体系相对应,可知“贞”为“初卦”,“悔”为“终卦”。如此则疑窦尽扫,虽不可判定《归藏》为殷人所发明,殷人用《归藏》占筮已可确定。
  商、西周“数字卦”材料中多有并列“数字卦”,已公布之包山楚简、葛陵楚简、天星观楚简之“数字卦”亦为并列“数字卦”。此可证明《归藏》于商、西周至战国时期应用广泛。
  第二类三筮例中“八”极为醒目特殊,当为同一占筮系统之术语。加之第一例中“八”与“贞屯悔豫”同在,表明第二类应属《归藏》筮例。关于“八”之含义,历代争论不休,实不容回避。惟此“八”关涉《归藏》解占方法,故下面专节辨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4: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归藏》解占方法
  《归藏》乃对《连山》之扬弃,对《连山》之缺憾应予重点弥补。连山之不足有二,一为单状态占筮,二为典册庞杂难用。对第一条之改进,前已阐明。对第二条之改进,则体现于解占方法中。
  按前述三易体系,《连山》为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当有四千零九十六条系辞。《周易》为四百四十八种变化,有四百四十八条系辞。其用法皆为查表方式,以筮卦所得之“某卦之某卦”,对应卦书之惟一系辞,非常明了。然《归藏》前后独立两卦,各有变化,则不宜采用此种方式。
  王家台出土易占简当为《归藏》体例之战国筮书。依其体例,仅有六十四卦卦辞,并无爻辞,故《归藏》不涉之卦。然则《归藏》如何仅据六十四卦卦辞解占前后双卦?其旨奥皆寓于“八”。
  出土包山楚简、葛陵楚简、天星观楚简之并列“数字卦”材料中,共有四个数字符号“一”、“五”、“六”、“八”(“九”与“五”等效,应合并,参见下节筮法内容)。以四象相对应,“一”、“六”占绝大多数,应分别为少阳、少阴。“五”(合并“九”)、“八”很少出现,应分别为太阳、太阴。故“八”为太阴之爻,有别于后世之认知。太阴为纯阴无阳,无发动之机能,故“八”为“不通”、“无为”之爻。相反,太阳则生机饱满,可奋发而为,大展拳脚,故“五”应为“大作”之爻。大多数并列“数字卦”无太阴、太阳爻,应为常态。“无为”、“大作”可对常态施以修正。
  每条卦辞应用时若以“爻”四象来修正,则可对应三种结果,原始称谓已不可得知,不妨称为“太阴卦”、“常态卦”和“太阳卦”。含太阴爻即为“太阴卦”,含太阳爻、不含太阴爻为“太阳卦”,太阴爻、太阳爻两者皆不含为“常态卦”。“太阴卦”寓意似木桶之短板效应,“太阳卦”寓意常态基础上方有望提升。
  如此,《归藏》便舍弃了《连山》四千余条系辞之包覆模式,改以仅具六十四卦卦辞之简约方法。仅需六十四卦卦辞便可得一百九十二种变化,于“初卦”、“终卦”均适用。细思之,“初卦”一百九十二种变化,“终卦”一百九十二种变化,两相独立,则区区六十四条卦辞便可生成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种变化,堪称以简驭繁之典范。
  《归藏》筮法既可一次将初卦、终卦全部筮出,亦可根据需要只筮出初卦或终卦(参见后篇筮法论)。《左传》、《国语》含“八”三筮例中,“遇艮之八”、“得泰之八”为只筮出了初卦或终卦,而“得贞屯悔豫皆八”则完整筮出了初终两卦。故“遇艮之八”、“得泰之八”为所得单卦中含太阴爻“八”,而“得贞屯悔豫皆八”为“初卦”屯、“终卦”豫中皆含太阴爻“八”。
  以此观之,《左传》、《国语》中非《周易》筮例之第三类“遇某卦”,既可能为《连山》筮例,也可能为《归藏》筮例,存疑可也。
  或者问曰:“汝言《归藏》参以“八”、“五”解占,《左传》、《国语》筮例中缘何无含“五”之“太阳卦”?盖“八”为太阴,“五”为太阳,太阴太阳于《归藏》筮法中出现概率原本较小(参见下章筮法内容),且两者同时出现时只记为太阴卦,故“太阳卦”出现概率更小。若以太阴太阳出现概率均为十二分之一计算,则“太阳卦”出现概率约为百分之二十五,而“太阴卦”出现概率约为百分之四十二,两者区别明显。故区区三筮例中无“太阳卦”亦不足为怪。
  《左传?襄公九年》筮例“遇艮之八”中“艮之八”可被解为“艮之随”,说明六爻中有五爻为太阴、太阳爻。按上述《归藏》规则,筮得之卦对应数字符号为“五八八五六八”。说明太阳爻“五”已经出现了,只是被太阴爻“八”掩盖了作用。后世学人不明就里,仅据表面现象臆断《连山》、《归藏》以不变爻为占,谬之千里也。
  或者复问曰:“汝言楚地出土之并列‘数字卦’为《归藏》占筮记录,然其解占结果与上述解占方法并未十分匹配,何也?”楚地出土占筮竹简中以包山简最为完整,请以其言之。二十二枚卜筮简中,有六枚包含并列“数字卦”,其余十六枚被多数学者确定为占卜记录。若不计并列“数字卦”,则全部卜筮简文辞结构基本一致。大多包含贞人、占具、格式化事项描述及解占之辞。而包含并列“数字卦”之六枚卜筮简中,均明确有不同之占具,与其他占卜简一致。考释者皆以其包含“数字卦”,径将其认定为纯占筮行为,并反向推定所用占具为筮卦工具。岂不知先秦多卜筮共行,缘何于一次卜筮行为中将卜筮截然分开,必谓非卜即筮,非筮即卜?《周礼》所谓“先筮而后卜”者,即为于同一事项之卜筮共行。且卜具较之筮具,其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每次占卜结果记录必将其明确列出,此于包山简中已成定例。对于明确记录占具之卜筮活动,则更符合占卜之特征。此外,每枚占筮简中均有“为某人贞”之描述。而“贞”字本义即为卜问,有大量殷墟甲骨卜辞为证。故不论依文辞体例,还是占具记录,包含并列“数字卦”之六枚卜筮简都应视作卜筮共行之例。多位学者考证,葛陵卜筮简与天星观卜筮简中均出现之占具“大央”为卜具[1][2],并非筮具,则天星观简15-1中“雁衣(从月)以大央为邸阳君乘(从力)贞”后面出现卦画可为例证[3]。正如出土之商、西周易卦卜甲、卜骨,卜筮两者并用,包含“数字卦”之卜筮楚简亦当类此。卜筮共行时,卜重于筮,解占主要依据卜兆进行。故出土楚简中虽包含并列“数字卦”,但并未见完整解卦之辞。
  总之,《归藏》、《周易》均为对前代易改进之产物。依照三易出现次序,《连山》居先,《归藏》次之,《周易》最后。凡学术皆后来而居上,《连山》庞杂难用,《归藏》一筮两得,《周易》循环完备。三易皆存于《左传》、《国语》筮例中,并未远逝。《连山》之体系虽明,其庞大之典册终不可得见,惟可据《易林》遥想其形容。而《归藏》之体例及筮简犹在,尚可稍窥《周易》前代之易筮风采,诚足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筮法论第五
  筮法为占筮之要,必具完备性方可。所谓完备,指筮法与占筮体系于范围及概率上之恰切对应。既不可筮出超范围之结果,又须保证范围内各种变化均可出现,且概率上亦当符合占筮体系中各种变化之呈现可能性。今据三易之占筮体系,结合出土商周“数字卦”材料,尝试还原三易筮法之梗概。
  一、数字四象符号论
  出土之商周“数字卦”实应称作“数字符号卦”,盖因其“数字”并非筮法所得之数,而为以数字方式标记之四象符号。其中暗含有自筮法所得之数向四象符号之转换过程。针对商周六画卦占筮系统,其筮法仅有四象符号非我之发明,相关学者已有较详尽之论述(参见吴勇先生《楚国易学研究》)。其实,对于两分六爻位系统,每一爻位仅有变与不变两种情况,用之于阴阳爻,共有四种变化,与四象符号恰切对应。若凭空生出六象符号,甚至是十象符号,试问其意义何在?除了制造混乱之外别无益处,自取烦恼耳!
  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占筮者所取之数字四象符号可能不同,据出土商周“数字卦”材料判断,“七”与“一”、“五”与“九”等效,多数筮者采用“五六七(一)八”,少数筮者采用“六七(一)八九”。其中采用“六七八九”一派为大衍筮法之发明奠定了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31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16: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两分揲数成卦论
  距今七千年前之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其多数墓穴以二、四、六、八之偶数龟甲随葬,推测先民已具备了奇偶观念。且出土龟甲内常含有数目不等之小石子。[5]距今五六千年左右之东部大汶口时期等多处遗址中,出土龟甲内也常装有数目不等之小石子。说明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以小用石子进行数占之风习 [6],盛放石子之龟甲也不是灼烧之对象。奇偶观念产生后,直接两分石子等揲数一部分之奇偶,即可获得两种随机结果,此可称为两分揲数定奇偶方法。若以龟甲之神圣性辅助占筮,通过摇动龟甲揲数散落出来之小石子,单从筮法过程来看,其结果实际上等同于将小石子直接两分。
  具体揲数方法上,开始时可能只是一个一个地数,得出某部分石子总数以判定奇偶。后来发现,两个两个地数,可更快得到奇偶结果。再进一步发现,不必看总数之奇偶,只需看余数之奇偶即可,即看余一还是余二。至此,两分揲数定奇偶已发展成为两分揲二取余。
  针对阴阳占筮系统,每爻仅有两种可能,两分揲二取余方法已然足够。待四象占筮系统出现后,每爻有四种变化,可采取两种解决方案:一为两次两分揲二取余,二为两分揲四取余。两种方式均可获得四种随机变化,区别在于繁简不同。依照两分揲二取余之思路,两分揲四取余当为先民之必然选择。由后世流传之大衍筮法可反向推知,事实的确如此。
  一旦开创出两分揲四取余之先例,则两分揲数取余便成为四象占筮系统之基本成卦手段。由简便可得之石子到高雅之蓍草,不知变自何时,然其实际效用则一(不考虑信念强化作用)。故于筮法而言,筮具采用石子、蓍草或其他,实不必刻意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