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回复: 0

【原】宋代青白釉瓜棱式注子连狮钮盖图片及现在值多少钱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9-29 19: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青白釉瓜棱式注子连狮钮盖
 鉴定一件瓷器一般要分四步走:辨真伪、定窑口、断年代和评价值。辨别真伪是前提,而这种鉴宝节目基本依靠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眼学”来完成最关键的辨 真伪环节,其实是很不保险的。现在科学鉴定手段已十分发达,有了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鉴定这样的“高科技”,比过往的陶瓷成分分析鉴定可靠很多。陶瓷自然老 化痕迹有很强的规律性,我们通过对陶瓷微观形态的观察就可以断定陶瓷的“年龄”。对于古瓷器的鉴定瓷库中国专家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哪个朝代的产品。
 陶瓷的胎和釉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矿物晶体,如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其中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这些晶体在受到核辐射(如α,β和γ等射线)的作用时,在微观结构上产生了变化,并积累了相应的能量。
 正是由于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方法和技术科学性高,实用性广泛,准确性强,推广应用价值极高,是我国古陶瓷鉴定独到的新技术,将对我国古陶瓷鉴定发挥里程碑性的作用。当前,“国标委”以及其他众多古陶瓷鉴定单位、古陶瓷鉴定师培训单位、各大院校陶瓷研究所以及古陶瓷个人收藏家,都积极引进、学习、推广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方法和技术。
 一般宋代青白釉瓜棱式注子连狮钮盖器物,无论是日用瓷或陈设瓷,都要同放置它们的台面接触。在瓷器底面,由于长期使用则可显现磨痕。除放置于地面、石台者(如水缸大瓮之类)外,凡放置于木质台案或桌柜上的宋代青白釉瓜棱式注子连狮钮盖,正常的器底磨痕均细腻光润,用放大镜也看不出摩擦硬伤,并且这种磨痕只出现于器底同台面的接触面上,器底平放在台面上时同台面不接触部分则不会出现磨痕;而伪制品要么没有使用痕迹或磨痕,要么人工作旧,极不正常。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耿先生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瓷器鉴定而言的,但对于鉴定陶器,特别是施釉的陶器,同祥是适用的。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生产的陶瓷器。因为胎、釉成分的不同,烧造的窑火(烧成气氛)不同,烧成的产品在质地上、釉色上也各不相同。我们便可以此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虽然一般都不施釉,但由于早期窑炉简单。陶器都在氧化焰中烧造,因而全部是红陶。晚期窑炉进步,可以用还原焰烧制陶器,便出现了灰陶、黑陶。这是看陶色可以断代。此外,即便在一个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
 瓷器出窑时饱满而生涩,同时也会产生冷却纹,年代久远后在冷却纹的基础上釉面老化收缩形成更细小皱皮纹,气泡也因萎缩而形成众多凹点(小麻坑),这种因老化而形成纹理统称萎缩纹,理同老人之面纹。新瓷冷缩纹与因老化而形成的萎缩纹相比明显稀疏。萎缩纹在适度光照下晃动易见,呈微小的皱皮状,放大十倍左右观察效果最 佳,再大反而看不清。唐至五代时期器物的萎缩纹相对明显,宋代以后已呈递减之势,釉面萎缩程度因器物所处环境及抵御氧化能力强弱而异,但在宋元以后的器物上很少明显看到此纹。釉质越细腻萎缩纹越细小,有的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萎缩纹的清晰度当与釉药品种及烧成温度保存环境有关。古瓷釉面萎缩而滑腻,触之如婴儿肌肤,滑不溜手,妙不可言;部分明器古瓷油腻湿润者除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