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原】苏轼后裔湖南浏阳苏氏四仲堂支源流考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8 1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i1aag4hyub.jpg

ai1aag4hyub.jpg

苏轼后裔湖南浏阳四仲堂支源流考

cdjybfasad4.jpg

cdjybfasad4.jpg

浏阳隶属长沙市,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金三角”地带,位于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萍乡及湖南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界岳阳市平江。古隶属荆州,东汉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即为东吴周瑜“俸邑”之一,是著名的 “将军之乡”与闻名的“花炮之乡”。面积5007平方公里,138万人口,曾经一曲优美的《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谭嗣同、胡耀邦、王震等名垂青史的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使世人对浏阳这块红色土地,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这里,还流泻着一种自然的灵秀之美。有“湘东明珠”之誉的大围山,有第二十四洞天之称的洞阳山仙境,有天下闻名的浏阳河……。正如图南公(苏轼之曾孙峤公的第七派孙)曾游洞阳山“爱其山水之清幽,田地之沃饶”,“择此地而居之”。据《洪都武功世谱序》记载,苏轼三子苏过,(1065-1117)字叔党,号斜川。“过天性纯孝”,“其父(坡公)守正不阿,屡遭贬斥,播迁靡定,惟过患难与居。不以功名富贵为心,惟以左右就养,为志事亲”。众都视过为“大孝格天”。过公之孙峤公(1118—?),字桐城,曾为江东从事,右奉议郎,尚书吏部员外郎,乾道九年宋孝宗曾作《御制文忠苏轼文集赞并序》赐峤公,序云“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而是大成矣”。因封官于吴,遂由蜀迁吴(洪都)而为吴之始祖,以官为家,嗣后厥昌。“绵绵翼翼,科第蝉联”,“克绍三苏,岂非忠孝之极,万世不替”,既而,由洪都而散居四方。如入浏开派世祖图南公(1240-1317年),宋理宗时诏授“吏部侍郎”。宋元鼎革时,奉双亲隐名湖湘,易名清伯。兄(元臣)初徙居星沙。元·大德时,图南公卜居浏北缎牌桥,更名宸北,恐后裔不知其渊源,手抄《眉山洪都源流》,并将先朝名器——缎牌、笏圭为迁居立业之本。后人把图南公创业谋事记录入《图南公遗录》,而时人皆不知他是先朝遗宦,暮年图南公遨游山水于第二十四洞天——洞阳山,登眺其上,慕其胜境,剪草为屋,以为憩息之所,名曰仙羽庵。于元·大德十一年撰《洞阳山茅庵记》以寓悲惋之情。图南公其夫人樊太君,随夫三迁而辟业斯地,“立一族之母仪,垂百世之懿范”,生孟仲、季仲、清仲、才仲四子。图南公立业此境,赐缎牌与长子孟仲,以缎牌为住居地名,并嘱曰“承护而世守之”;赐笏圭与次子季仲,并将在茅坪段创建的堂宇,取名为“笏圭堂”,作为世居其业;又将洞阳山自建茅庵赐与清、才二子,加赐天球河图、赤刀大训,两先世宗器。由此孟、季、清、才大昌厥后,散居长沙河西、江西上栗及浏阳四乡。

00gowzmen32.jpg

00gowzmen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