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回复: 0

【原】北宋汝窑鉴定实战经验分享、浅谈汝窑发展史~汝窑实战篇章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7 11: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汝窑概括起来就是:雨过天晴云破处、蟹爪梨皮芝麻花;有蟹爪纹者为真!汝窑以釉色之美、开片之美、器型之美著称!明代曹昭格古要论里说:雨过天晴云破处、梨皮蟹爪芝麻花;汝窑有蟹爪纹者真也……官汝微观带流痕、气泡周圈带着玛瑙釉特色的光圈。官汝口沿处随着光线强弱闪现出彩虹一样的色彩,露胎处铜古色。蟹爪纹指的非开片、而是汝窑的棕眼。梨皮指的是胎骨返出来的黑色和蜘蛛网状沁以及钙化。芝麻花~一般人不懂、它是汝窑在侧看时候;宝光的反光芝麻花一样的形状……

xdvakul4ffb.jpg

xdvakul4ffb.jpg

1、宋代汝窑瓷器型特征:总体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具有器型多样化,形体小、造型古朴的特点。汝瓷受浙江越窑的影响,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这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因为是宫廷用瓷,在器物造型方面要适应宫廷的需要,因而汝瓷的设计多古朴文雅。

bav2g2tkh1c.jpg

bav2g2tkh1c.jpg

2、宋代汝窑瓷器胎体特征: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轻薄,第二点胎色为香灰色,胎骨轻薄,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因而俗称“香灰胎”。第三点是汝瓷胎质细腻滋润,坚致紧密,被誉为“铜骨”。另外,接触过传世汝瓷的人常有“扣声如磬”的形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汝瓷胎的轻薄与致密。

z5aawfvkvct.jpg

z5aawfvkvct.jpg

lyydukntu3s.jpg

lyydukntu3s.jpg

3、宋代汝窑瓷器釉色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ihcgweuptc0.jpg

ihcgweuptc0.jpg

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jwlltghz4mz.jpg

jwlltghz4mz.jpg

4、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特征: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j5hsrnslbum.jpg

j5hsrnslbum.jpg

xn1ilipajjn.jpg

xn1ilipajjn.jpg

0dmnj0wdcpi.jpg

0dmnj0wdcpi.jpg

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yry2pmdyrah.jpg

yry2pmdyrah.jpg

浅谈张公巷汝窑:
张公巷窑的烧造工艺来源于宝丰清凉寺汝窑。明《格古要论》记载:“官窑……色好者与汝窑相类。”张公巷窑获得的大量瓷器标本,从整体上看不及汝窑,但的确有色好者与汝窑接近,所以初步认为张公巷窑极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的北宋官窑。同时,也不排除张公巷窑是金代或元代仿汝的可能性。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制作讲究,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是官窑。

onttb331fdf.jpg

onttb331fdf.jpg

蟹爪梨皮芝麻花、雨过天晴云破处

14lbqa1lpqk.jpg

14lbqa1lpqk.jpg

qh4pkchwqny.jpg

qh4pkchwqny.jpg

tmiub0u3bzr.jpg

tmiub0u3bzr.jpg

一般认为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2006年5月张公巷汝瓷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
汝窑与张公巷窑的主要区别
1、汝瓷釉色为纯正的天青色,而张公巷窑釉色浅淡,釉面玻璃质感强,手触有温柔光滑感!

34gcm4yiyyg.jpg

34gcm4yiyyg.jpg

2、汝瓷开片有冰裂纹和鱼鳞状、蝉翼纹等形状;而张公巷窑开片较汝窑细碎、显著!
3、汝瓷胎体呈香灰色,而张公巷窑胎体较薄,胎色泛白,一般作灰白色!

ftuevefciml.jpg

ftuevefciml.jpg

4、汝瓷支烧器物以外裹足为主,支钉细长如芝麻状,支钉数量绝多为单数3或5枚,而张公巷窑多为平直圈足,外裹足较少,支钉呈圆形的小米粒状为多,支钉数量从3、4枚到5、6枚,单数、双数均有!

zjhnftjzb4r.jpg

zjhnftjzb4r.jpg

5:张公巷汝窑口沿处泛红韵、而清凉寺汝窑无此特征!

iiip1ihpbft.jpg

iiip1ihpbft.jpg

jmznt0hgczy.jpg

jmznt0hgczy.jpg

6:张公巷窑中的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堆塑莲纹熏炉、套盒、盏托等不少器型,与汝瓷同类器均有一定的差异,而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形圈足洗和四方平底盘等器型,则为汝窑所不见。
清凉寺汝窑特征:
宝丰清凉寺汝瓷的特点
1、清凉寺汝瓷的釉色以天青、粉青、灰青为主,月白、天蓝、葱绿等其他釉色相对较少。釉内含氧化钴矿物料瓷器比较少。釉色比较温润、纯净。

fw4eeecugxk.jpg

fw4eeecugxk.jpg

2、釉层内气泡少“寥若星辰”。北宋距今千年、微观下出现黑色褐色老化气泡、以及破口气泡!因为气泡比较稀疏故称“寥若晨星”!


3、施釉比较均匀,釉层稍薄,器物集釉相对比较少。



4、清凉寺有宋代汝瓷的各种器型,但很少有梅瓶、大盘、大盆、佛像、龙型和龙纹的瓷器。清凉寺的汝瓷器型不是太精细和不太规矩工整。

5、清凉寺的制瓷模制工艺相对少,瓷器的胎体相对厚。

6、清凉寺汝瓷胎土灰白、浅灰、土黄色。烧造温度在1150—1200摄氏度之间,由于温度低,瓷器胎体呈现半瓷半陶的状态,胎泥加工不精细,胎质疏松,里面有不少大小的气孔,吸水率高,瓷器相对比手感较轻,经千年陈腐胎骨干透敲击有木呐的声音。


7、清凉寺汝瓷有支钉和垫圈烧造,没有发现长条形支钉。支钉烧造的留下的支钉痕状大部分是“芝麻钉”。也有部分支钉胎釉呈现下垂形凸起、并非全部都是芝麻钉!



8、清凉寺汝瓷器有奉华款、蔡字款、内府款等!

北宋清凉寺汝窑纸槌瓶

  • 汝窑全世界有多少件呢呢?很多外行的人会说汝窑全世界才有67件半!不知道是谁误导了我们、不论是传世品还是各大博物馆馆藏都不是这个数;河南考古队经过多次考古发现共计1100余件!另外民间据我这些年看见的真品也有几十件北宋汝窑、可能是某些人说的稀少一点利益最大化吧!



    北宋张公巷汝窑三组洗

    在此纠一个问题:汝窑烧造了多少年呢?有专家认为仅为20年,即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宁5年,1086-1106年。那么汝窑是不是“创烧于北宋晚期,总共只烧了20年”吗?建国以来,国家组织了对汝窑的六次考古发掘,特别是1987年至2000年的五次较大规模发掘,为揭开汝窑众多的疑团、研究汝窑的烧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参照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发现的窖藏汝瓷珍品,以及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的工艺特征,大体可把汝瓷的烧造年限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
  • 第一期:即北宋早期,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前后历时共62年,这个时期是汝瓷的创烧阶段。

  • 第二期:即北宋中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至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其间62年,是汝瓷的发展时期。

  • 第三期:即北宋晚期,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历时39年,为汝瓷生产的鼎盛时期。

  • 第四期:即金代。北宋晚期,宋金对峙,中原地区的汝窑和钧窑大都停烧,造成人亡艺绝。直到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即金熙宗皇统二年二月,宋进誓表于金,称臣割地,三月金使册封康王赵构为宋帝。从此战乱平息,至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前后历时90年。

  • 第五期:即元代。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89年间,为汝窑的衰落期。”


    由此可见,汝窑的创烧始于北宋早期,而不是北宋晚期;汝窑的烧造时间也绝非二十年,也不是25年!从创烧到发展、再到鼎盛、直至衰落,前后经历了大约342年。考古发掘的事实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完全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古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规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