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漳州苏氏宗祠合辑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3 18: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漳州虎渡大宗祠资田序石碑
作者:苏登科  

pxtklyqk3nl.jpg

pxtklyqk3nl.jpg

虎渡大宗祠资田序石碑,原题《虎溪大宗义捐增置春秋两祭资田序》,清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刻。太江苏天禧撰文。碑高176厘米,宽78厘米。19行,满行52字。现嵌于漳州市龙海市东泗乡虎渡村苏氏大宗祠“虎溪堂”中殿天井左墙上。
【碑文】(录自2018年龙海市政协文史委编《龙海文史资料》碑文专辑·南溪卷)
虎溪大宗义捐增置春秋两祭资田序
《记》曰:“春,雨露既濡,君子复之,必有怵惕之心;秋,雨露既降,君子复之,必有凄怆之心。”故春秋两祭,孝子顺孙,举而行之,礼也。
我祖承务郎朴公,由青礁而肇基虎溪,数传来都为清白吏,所置祭田仅足供牲饩费。重以兵燹之后,湮没废弃,存者无几。逐年祭资,当春多苦不给,而子姓中即有欲谋增置,或以祁许难呼,或以绵力莫支,旦暮殊未遇也。曾叔祖讳弘猷,叔祖讳运熺者,承务郎公裔孙也。平日勇于为善,凡礼所关,莫不竭情为之,而尊祖敬宗之念尤笃。
去年冬,乃于虎溪大宗齐集族众,议增春秋祭田,不惜倾囊为倡。而族中募义者,亦咸踊跃争输,不旋踵,计可得百余金。向之所存无几者,今可增置复足矣;向之苦其不给者,今已溢于所资矣。嗟乎!观乎此者,仁孝之心可油然生也。夫于古言,义置者,文正范公为最,次则忠献魏公,次则秀川罗氏,谁不绪啧,莫为近今罕睹。而为之不力,力而不就,何多也。曾叔祖讳弘猷,叔祖讳运熺,暨各房向义者,破荒不惮,共咸胜举。仁者之心,不令观者油然生也乎。至其增酌事仪,音奏于庙庭,胙颂乎绅衿,神同歆飨,人尤激劝。后之沿而勿替者,当之溯所从来而不没也。夫是为言,胪纪孝思。
输金名氏:
十六世孙州同弘猷,捐金叁拾大员;
十一世孙生员、恩官城,捐金拾伍大员;
十七世孙贡生、司教运熺,捐金拾伍大员;
十八世孙监生乾元,捐金拾伍大员;
二十世孙监生迈修,捐金拾弍大员;
十三世孙恩官受,捐金拾大员;
十六世孙县丞弘谟,捐金拾大员;
十六世孙都阃弘志,捐金拾大员;
十六世孙农官荣国,捐金拾大员;
十七世孙贡生广艾,捐金拾大员;
十八世孙监生秉义,捐金拾大员;
一十世孙恩官衍,捐金捌大员;
十一世孙乡宾玟,捐金捌大员;
十七世孙参军宪璋,捐金捌大员;
十八世孙举人、司谕秉德,捐金捌大员;
十八世孙监生光敏,捐金捌大员;
十八世孙参军元玺,捐金捌大员;
十八世孙监生志豪,捐金捌大员;
十八世孙仲等,捐金陆大员;
十八世孙参军元建,捐金陆大员;
十六世孙农官承福,捐金伍大员;
十七世孙如等,捐金伍大员。
乾隆九年甲子孟春吉旦第十九世宗孙天禧等顿首拜书。
【疏证】(文献资料及登科综述)
在古代,族谱、宗祠、祭田,是构成并维持宗族制度的三大支柱。资田,即祭田,为祭祀而置的土地,是举行各种宗族公共活动、实现敬宗拢族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它集祭祀、恤族和教养等多功能于一身,而其中祭祀是宗族活动最重要的一环。
资田序石碑,刻写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当时,为了虎渡大宗祠每年春秋两祭的费用,先人们曾在乾隆八年(1743年)冬天举行过一次碰头会,决定增加捐款购买田产来维持每年祭祀之用。这就是序文的主要内容。
开头一段“春露秋霜”,表示对先人的悼念,典出《礼记·祭义》。春天雨水润泽万物,君子踏踩其上,也要有警惕之心。因为见万物受雨露滋润就像见到父母抚养我们。秋天霜露降落,步入这个时节,君子必定怀有凄怆之情,如同将要见到祭祀的先祖一样。
“承务郎朴公”,即始祖苏朴,于宋末由龙溪三都青礁徙居八都虎渡(溪)。
“曾叔祖讳弘猷”,即“输金名氏”第一人“十六世孙州同弘猷”。苏弘猷,府县志无载。这里的“十六世孙”,指苏朴为一世,苏弘猷为十六世。
“叔祖讳运熺”,即“输金名氏”第三人“十七世孙贡生司教运熺”。苏运熺,太江社人。苏朴十六世、苏谦八世孙,苏民淳之子。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岁贡。乾隆《漳州府志》卷十八、乾隆《海澄县志》卷九、同治《福建通志》卷一五九,均有记载。司教,即府学教授,为提督学事司下督理学政之职。苏运熺任司教,府县志未载。
“输金名氏”共有二十二人。除了苏运熺之外,记载于府县志的还有“十六世孙县丞弘谟”、“十七世孙贡生广艾”和“十八世孙举人司谕秉德”三人。
苏弘谟,海澄县八都人。清乾隆《海澄县志》卷十载:“康熙初监生。”未载任职县丞。
苏广艾,今龙海市海澄镇合浦村下渡社人。清乾隆《海澄县志》卷十四载:“李氏,许聘苏宏济。未嫁夫亡,李闻讣奔丧,请于舅姑为夫立嗣,以夫侄苏广艾为后,守贞二十八年。雍正三年(1725年)旌表入节孝祠。”
苏秉德,字通耀,号懿甫,太江社人。虎渡苏朴十八世、太江苏谦十世孙。榜姓许,寄籍安溪县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举人。历福清教谕,有政声。乾隆《漳州府志》卷十九、乾隆《海澄县志》卷九、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六二、乾隆《安溪县志》卷六、乾隆《福清县志》卷八,均有记载。《海澄县志》和《福清县志》有传。
另有三人见于《太江苏氏大房谱》。如下:
“一十世孙恩官衍”,即太江苏敬三子苏衍,字鸿深,号懒庵。
“十三世孙恩官受”,即太江苏敬玄孙苏受,字承卿,号南山。
撰文者“十九世宗孙天禧”,名旺,太江苏敬十一世孙。
“输金名氏”所载捐款人,都具有功名或当过官或拥有财富。他们慷概解囊增购祭田,不愧为尊祖敬宗之先贤,很值得我们后人的敬仰和铭记。资田序石碑,是我们虎渡大宗祠现存唯一一件历史文物,也是2019年9月“虎溪堂”申请文保时最为重要的石证。
资田序碑文,笔者最早恭录于2005年12月9日上午。当时,虎溪堂还未重建,石碑倒卧在杂草中。2019年10月20日撰写此文时,笔者再次依据2018年10月龙海市政协文史委编印《龙海文史资料·碑文专辑·南溪卷》进行校对抄录。
点开?漳州苏氏宗祠与堂联(一)点开?(二)点开?(三)

bx45bskfxqi.jpg

bx45bskfxqi.jpg

2019年9月“虎溪堂”申请文保史料
点开?龙海郭侨大墓牌坊题刻
漳州苏氏宗祠:上巷崇赐堂◤作者:苏登科文/苏振灶图

rsqhog2ksg2.jpg

rsqhog2ksg2.jpg

崇赐堂,位于福建省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上巷社,古地名“漳州府龙溪县廿五都宜昭保”。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赐“大夫家庙”金匾,故又名大夫家庙。1996年重修。土木结构,同字向,二进大五开间,坐癸向丁兼丑未,内用三十四支大圆柱、十二支半圆柱架构,占地二亩多。每年四月十二日开祭。

jwxrzsmpczz.jpg

jwxrzsmpczz.jpg

2019年12月14日隆重举行重建庆典。

iz03gur3455.jpg

iz03gur3455.jpg

上巷苏姓开基祖苏东泉,由何处迁入不详。元泰定四年(1327年)移居棣园,生三子,因诉事,率妻子避居龙溪廿五都宜昭保(今华安仙都招山)大帽山。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复返仙都上巷定居,传三十一世。

jtaaqrwqqn4.jpg

jtaaqrwqqn4.jpg

上巷苏姓,主要分布在仙都镇市后村上巷、洋中、赤厝、大岭、伍辉等社,高安镇三洋村塘边社。以及移居台湾有苏居蛛、苏居宥、苏居艺、苏木火、苏雪莲、苏狠仔、苏中胜、苏明荣、苏金生;移居印尼有苏清德、苏承吧、苏石牛、苏国富、苏桂枝、苏国海(又名玉海)、苏素强、苏东碧、苏锦衣、苏成德、苏金柱、苏秀冬、苏陆丰等宗亲。

n0gxpl1pgs3.jpg

n0gxpl1pgs3.jpg

435yvvhw4rd.jpg

435yvvhw4rd.jpg

上巷苏姓昭穆字辈:“吾宗承许,素著显文义章,瓜瓞绵延远,衡山纪凤翔,派衍继先哲,兴邦仰栋梁,天心耀后昆,佐治毓贤良。”(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点开?山后孝慈堂?东山尾余庆堂 ?广林功绩堂
漳州苏氏宗祠:内溪追远堂◤苏登科文/苏达坤图

znjgr03y3ap.jpg

znjgr03y3ap.jpg

追远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内溪社西部,坐南向北,始建年代待考。土木结构,同字向,二进大三开间,内用四支大圆木柱、四支方形石柱架构,占地面积十多亩。1995年族人苏建行出资重修。每年冬至开祭。

u3uehjzv2rl.jpg

u3uehjzv2rl.jpg

祠堂内横梁右侧悬挂有《选魁》匾一块。中题:选魁。右题:分巡巡海丁漳道二次加四级甘国基为;左题:龙溪县儒学贡生苏登耀立

u23dek5lgzn.jpg

u23dek5lgzn.jpg

内溪苏姓,由何地迁入待考。宋末元初,苏姓先人因躲避战乱,始迁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堡(今华安县沙建镇上坪片区)兰溪社(今内溪社)。据《芥坑苏氏族谱》记载,苏氏入升后七代单丁相传,至八世分为两房,之后才开始人丁兴旺。至第九世苏景平(1464-1547年),已拥有千亩山地,发展为东溪瓷器民窑。到了清康、乾年间,内溪苏姓已成为当地望族。现今居住内溪社苏姓有25户,125人。

lqhcln4r33o.jpg

lqhcln4r33o.jpg

漳州苏氏有三座追远堂:一在龙海市东泗乡太江村,二在龙海市九湖镇蔡坑社,三在华安县沙建镇内溪社。他们的祖源各不相同,这也是漳州苏氏一大趣事。(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点开?东山尾余庆堂
漳州苏氏宗祠:山后孝慈堂◤作者:苏登科

u5lw1uu3vu4.jpg

u5lw1uu3vu4.jpg

孝慈堂,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温厝村山后社(俗称大观后)。始建年代待考。1979年维修,2014年重建。山后社,古称漳州府海澄县三都大观社,今称厦门市海沧区温厝村山后社。全社苏氏人口300余人。

p0wjnh3x2tp.jpg

p0wjnh3x2tp.jpg

山后苏氏开基祖文焕公,系漳州虎渡始祖朴公之子。据1965年刘炎编纂《苏周连氏族谱》苏说第36页《宋杰公派下(青礁街上苏氏肇居始祖派)》一节的记载:“朴公娶进士郑申秀之女,生文焕。郑氏亡,往置虎渡庄再娶何氏,生文发。文焕乃嫡子,见父继母溺爱不明,复回山后居住。文焕回山后生佛祖、佛宗。又复娶同安鲁埭陈氏,再生八郎、九郎。佛祖、佛宗守祖山后,传有七世,后无集谱,未知衰盛。”

etvs1djoxzh.jpg

etvs1djoxzh.jpg

另据龙海东泗社苏铭盘保存的《苏氏族谱贞岱录存》第23页所载:“文焕,生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卒于元泰定帝三年(1326年),寿82岁。葬在仙山(瑞峰山)西山后,坐卯兼乙,原有乌甜大树,立石曰苏氏始祖之墓。祖妣林氏,葬在大观后。”

pnu4n5rfagp.jpg

pnu4n5rfagp.jpg

青礁与山后历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村社,不能混为一谈。历史上,青礁属海沧永昌保,山后属海沧集兴上保。1958年底海沧划归厦门后,山后属温厝村,青礁属青礁村。大观后苏氏祖墓,实为文焕公墓。如今, 有些人将山后社混称为青礁社;将山后文焕公墓葬,说成是青礁宋杰公始祖墓,这种肆意纂改和捏造祖源历史的野蛮做法, 令人不齿。(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点开?广林功绩堂
漳州苏氏宗祠:东山尾余庆堂◤苏登科文/苏信宏图

lx5xh2konlg.jpg

lx5xh2konlg.jpg

余庆堂,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合浦村东山尾社中。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1990年重修。祠堂座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主殿内柱联:“余留福泽自祖宗士食旧德农服先畴继继绳绳衍蕃合浦;庆祝升平及孙子名登荐辟香缀节芹跄跄跻跻派振东山。” 另有柱联:“祠名余庆多福多子多孙百世常联祖泽,支分三派曰伯曰仲曰淑千酥共奉蒸尝。派衍三馨曰虎溪而建仓埔合浦,秀夺双第从鳌岭以锺石鼓东山。”

0v5iqmvy454.jpg

0v5iqmvy454.jpg

孝思堂,与余庆堂并排在一起,同为合浦苏氏祠堂。该堂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为三进结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年久失修,堂内木柱联模糊不清。大门主联:“东山旭日照耀社稷遍地红,山吐秀气点缀村里尽壮丽。”

blctkft4hxz.jpg

blctkft4hxz.jpg

合浦村位于海澄镇西南部,下辖合浦、埭里、高井、下渡、东山尾等五个自然村。全村有580户2000多人,均为苏氏一族。其中以东山尾社最为聚集,有200多户800多人。开基祖为苏东山,葬于合浦山蔡坑内。其墓道碑立于东山尾社路口。碑额镌:“大明”二字,中镌:“恩赐寿官九十翁东山苏公洎孺人贞懿刘氏墓道”,右镌:“乡进士外孙李文晰书”,左镌:“万历三年五月吉日孝孙道曙等立石”。

hjqcdu3jev2.jpg

hjqcdu3jev2.jpg

其孝孙苏道曙,清乾隆《海澄县志》载:“明监生”。
外孙李文晰,清乾隆《海澄县志》载:“李文晰,岁贡,顺天中式。明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林奇石榜举人。潮州通判。”又,光绪《潮州府志》载:“李文晰,海澄举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任潮州捕盗通判,八年离任。”


旧时,毎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早晨,合浦苏氏举行祭祖活动,大鼓轰鸣。元月十五夜(元霄节)举行祭奠大礼,大摆花灯,新娶入的媳妇要穿红衣红裙入堂拜祖,十分热闹。
点开?漳州苏氏宗祠:石钟同宝堂
漳州苏氏宗祠:广林功绩堂◤苏登科文/苏信宏图

功绩堂,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广林社中部。始建于明代中叶,2001年重修。祠堂座北朝南,原有三进,今存一进。占地面积1070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建筑风格。主殿石柱古祠联:“放粮豫地拯救万民美德青史有载;震撼朝野圣旨褒奖荣誉名存物在。”另有柱联:“慧眼远眺独树一帜奠基福岭,智能超卓卧牛福地拓建广林屯。源经虎溪源远渊深科甲联登贵,派衍太江泰远绵延财旺子孙贤。”


广林肇基祖为苏宁,即太江愚翁公第四子。据谱载:苏宁,号允翁。明永乐八年(1410年)黄河决口,河南多地发生水患,他曾前往灾区赈粟救饥。


清乾隆《海澄县志》卷六《历代眉寿》载:“苏宁,日跻弟。尝赈粟救饥。天顺元年(1457年)恩赐冠带寿官,年八十有二。”


祠堂前还竖有一通明代皇帝恩赐苏宁寿官的石碑。碑高2.8米,宽1.2米。额题《圣旨》二字,两侧镌二龙抢珠;中为《旌表义民苏宁之门》八字楷书。石碑原放置于主殿,后倒塌被移至天井左侧,至今保存完好。
传说:石碑的主人(苏宁)救过人,石碑本身也救过人。圣旨碑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闽南一带沿海和清军作战,其部将登陆海澄,出于对清军的仇视,这些部将严厉打击清朝官吏,在经过广林社时,他们误以为苏氏一族隶属清朝,便一把火要烧掉苏氏宗祠。由于苏姓族人救火及时,大火只烧了大门、天井和中殿,主殿幸得保存。郑成功的部将得知情况后,更认为这些“清朝刁民”在反抗,盛怒之下,他们扬言要杀死广林社百姓。危在旦夕间,村中长者想起了圣旨碑,赶忙让八个年轻人连夜赶到太江村,将石碑抬过山岭,搬到功绩堂竖立起来。第二天,郑成功的官兵杀气腾腾赶来,待走进宗祠后,他们大吃一惊,连忙跪对石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而后撤走兵马。广林苏氏幸运地逃过了一劫,而石碑从此就放在那里,再也没搬回太江社了。


上图为广林社各房祖厝。

上图为广林社各房祖厝。

上图为广林社各房祖厝。

上图为广林社各房祖厝。

罗坑村位于海澄镇西部,辖吴厝、上埭、罗坑、云前、田中央、贤会、广林、温坑、西月等九个自然村。全村有1300多户5000余人。苏姓聚居于罗坑、广林二社,有560多户2000多人。广林苏氏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祭祀祖先活动。
点开?董门头树德堂
漳州苏氏宗祠:石钟同宝堂◤苏登科文/苏仙碰图
苏仙碰图
/苏仙碰图
/苏仙碰图

同宝堂,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董浦村石钟社中。祠堂坐东向西,始建年代待考,面积约150平方米。一进厅,传统四壁三开间。堂前有一水塘,传说有七星石。祖厝除了厅堂外,两厢房和牙头厝分属大房个人。

董浦村位于南溪下游,背靠玳瑁山,面向南溪。全村由石钟、下吴、董门头、田中央、白灰五个自然村组成,人口650多户近3000人。

董浦村为陈、苏、吴三姓的聚居地,分布在五个自然村。苏姓聚居在石钟、董门头二个自然村,有200多户1000余人。石钟社因社口有一块巨石(即上图左边巨石),过往行人用小石头击之,响声如钟,故取名石钟。石钟苏氏源于太江大房。一世祖传二世七房,至今只有三个房系,外加民国时从高山迁移过来的,全社大约400人。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酬神谢戏时,都会到太江清水岩请丰都大帝、卢使元帅来社里看戏,热闹非凡。点开?苏姓入闽职官名录(唐代部分)
漳州苏氏宗祠:董门头树德堂◤苏登科文/苏信宏图

树德堂,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董浦村董门头社中。祠堂座东向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四壁深井围墙,总面积250平方米,系董门头、松浦村守宜、卓港村厝仔三社宗祠。2004年原址重建。

上图为余庆堂,座东向西。


上图为文昌堂,座东向西。


另有各房祖厝。


董浦村位于南溪下游,背靠玳瑁山,面向南溪。全村由石钟、下吴、斗文头、田中央、白灰五个自然村组成,人口650多户近3000人。其中石钟82户362人,董门头132户543人,下吴136户547人,田中央226户938人,白灰63户262人。

董浦村为陈、苏、吴三姓的聚居地,分布在五个自然村。苏姓聚居在石钟、董门头二个自然村,有200多户1000余人。董门头,因社头有一口水闸,闽南语发音为“董门”,社头因此叫董门头,后人为书写方便取之同音改为斗文头。(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漳州苏氏宗祠:卓港祖厝◤苏登科文/苏信宏图

卓港村,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东部、南溪中游,水系交通十分发达,清朝康熙年间因港聚圩而建村。在月港鼎盛时期,曾作为重要喂给港,而繁华一时。整村绿色迷人,干净整洁,现已成为省市富美新农村示范点。


卓港村辖卓港、南歧、南陂头、高坑、厝仔等五个自然村。全村有391户1425人。其中,苏姓有345户1266人。卓港原名为倒港,“卓”与“倒”是闽南话同音。保存于村里的《南岐虎头碑》有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苏氏先祖兴建“倒港圩”,后选定南溪“三角流水”的中心地,因涨潮流水直入海澄月港,至六口碑溪田湾汇合,潮水退而倒流到南溪,直至浮宫汇入厦门湾大海,因而名为“倒港”。


卓港苏氏祖厝有多座:南陂头祖厝,重建于2015年,坐北朝南,由太江武房分支;厝仔祖德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8年),2004年原址重建。四壁深井围墙,总面积250平方米,系董门头、松浦村守宜、卓港村厝仔三社宗祠。


卓港南歧社口,至今留有一片“风水林”,傍边有口古井,古井上头有座古墓,安葬的是南岐、厝仔二社开基祖苏虚甫祖墓。


村里还有一座西式洋楼。于1926年海外华侨苏德炉独资兴建,共有24间房厅,为卓港的标志性建筑。1932年,苏静、苏精诚曾以“洋楼”为据点,建立游击队部,组织开展游击斗争。后来,洋楼被称为红军楼。1987年,被列为龙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漳州苏氏宗祠:青美苏孝修堂◤苏登科
美山村原名青美(青尾),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东部,全村沿凤脊山麉西南走向而建。东邻丹宅村的石厝、后宝的大庙圩、后宝寨,西邻霞兴村的古埭头、小港边,南邻际都村的下阪,北邻后宝村的坪圩。美山村辖青美郑、青美苏两个自然村。全村有1003户3676人。其中青美郑846户3006人,青美苏143户610人。


美山村青美郑原属龙溪县四五都留保三角,青美苏属五角。民国时期,青美郑为海澄县浮宫镇美山保,青美苏为霞谷乡丹溪保。1949年青美郑、青美苏合并为美山村,属海澄县第二区。1950年美山、丹溪、霞圳合并为美山乡。1955年属浮宫区。1956年7月属城关区。1958年撤区并乡,属美山乡,辖有美山、八坑、际都、霞兴、霞圳、后宝、丹溪、丹宅等八个村。同年9月属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属浮宫公社美山大队。1984年为浮宫乡美山村。1988年5月为浮宫镇美山村,辖六个自然村。


美山村苏姓有130户500多人,居住于青美苏社,祖先源自东泗乡虎渡村。苏氏宗祠“孝修堂”,位于凤脊山西北麓的青美苏社中心。始建于明初。坐东向西,二进。前堂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20世纪90年代苏姓裔孙筹资重修,恢复原格局。


宗祠现存一通古石碑,题为《兴建前厅功德碑》。全文如下:大凡天下事,创难而成不易。则成者与创者,功正相等也。维我祖庙,规模基址,先人早已创定。第建后进,而前进未营,庙貌殊不俨然。已亥恩科世殿,率男乡试,目击愀然,倡议捐建,以成厥功。则巍巍两进,地灵而人杰,可不负先人之创制焉。是为记。长房长公出银四大员,次房公出银十五大员,三房公出银四大员,四房公出银四大员,长房三公出银十五大员,志魁出银十大员,志乾出银二两,渊泽出银五大员。裔孙世殿出银三百大员。每丁每斗种田各出钱一百文。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吉旦立。


按碑文所载,苏氏宗祠孝修堂先建后殿,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再建前殿。建后殿时间不详,估计在明代初期。建前殿时,是由苏世殿倡议捐建的。“已亥恩科世殿”,即乾隆四十四年恩科举人,但府县志未载。当时,青美苏已有四个房系,人丁兴旺。

另据太江族老苏汉水和苏春波先生的考证,青美苏社的开基祖苏考素是从太江社仓下房分支过去的。仓下是位于太江与虎渡小社之间,曾是太江的一个房系,后来这里的人不知何故逐渐搬迁出去,有的出祖,有的融入其它房系,整个房系都失落了,但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晚太江的族人们也都要在仓下房祖厝的旧址上拜神谒祖活动。(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漳州苏氏宗祠:罗坑贻榖堂◤苏登科文/苏信宏图

贻榖堂,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罗坑社中。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000年重修。祠堂坐东北朝西南,分为前亭、后堂、中庭院。大门悬挂“武功传芳”横匾,中堂悬挂苏京少将题写的“贻榖堂”匾,神龛左右石柱铭刻古祠联:“派本三都肇虎渡衍玉田世世丕承,源由双第过龙门通月径支支环抱。”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七日为祭祀祖先的日子。

罗坑村位于海澄镇西部,辖吴厝、上埭、罗坑、云前、田中央、贤会、广林、温坑、西月等九个自然村。全村有1336户4898人。罗坑、广林二社苏姓556户2010人,明朝年间从虎渡社迁入。另据2001年苏江河编写的《苏氏虎渡大宗族谱》所载,罗坑社开基祖为苏甫轩,即虎渡瑶溪派三房十一世。


罗坑社系革命老区村。革命英烈苏光耀,1909年就出生在罗坑社。192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上海地下党机关报《华美晨报》编译部主任。1940年夏受命进入皖南抗日根据地工作。1945年7月调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编辑。1947年调到华东野战军城市工作部工作。1948年底调任华东局,执行接管上海的筹备任务。1949年3月,在江苏省淮安县执行任务时牺牲。

苏光耀的儿子苏京,1941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60年被保送到解放军通信学校学习。1963年2月起任南京军区空军高炮靶场实习雷达技师、副连长、参谋。1967年,参加过援越抗美。1986年8月,任总参谋部第三部第二局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8月,任总参谋部机要局政治委员、局长、党委书记。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重修祠堂时,苏京亲笔题写了“贻榖堂”匾,悬挂在正堂横梁上,为家乡的祖祠增添了无比的光彩。(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漳州苏氏宗祠:田寮祖厝◤苏登科文/苏信宏图田寮社,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内溪村在民国廿九年(1940年)为海澄县第一区南霞乡田寮保和下渡保,三十六年(1947年)隶属康乐乡。1952年改为第一区城关镇内溪乡,1956年改为城关区内溪乡。1958年9月隶属黎明公社管辖,1959年2月为莲花公社内溪大队。1984年改为海澄镇内溪村。至今,内溪村辖碑头、苏厝、田寮、溪田、袁厝、宋内、严厝、内溪、邱中等九个自然村。全村有905户3486人。溪田社苏姓67户250人,清朝时从东泗乡太江村迁入。碑头社苏姓50户190人,明朝时从东山尾社迁入。田寮社苏姓80户320人,明朝时从东山尾社迁入。苏厝社苏姓49户181人,清朝时从东泗乡卓港村高坑社迁入。邱中社苏姓2户10人,清朝时从合浦村埭里社迁入。

田寮社苏姓祖厝有三座。一是上图祖厝,坐北朝南,由太江分迁而来。

二是上图祖厝,坐北朝南,由虎渡分迁而来。


三是上图祖厝,坐南朝北,由东山尾分迁而来。


据民国《厦门市志》卷二八《忠烈传》的记载,虎渡乡田寮社人苏起鳌,父苏晋,任把总,在台湾剿匪阵亡,奉旨赐恤。苏起鳌,例袭云骑尉。历任福建水师提标右营外委把总、千总,补水师提标右营守备,升闽安左营都司,授海坛右营游击。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2月23日),在仙游南门外遇害身亡,奉旨赐恤给奖如父。另据海澄镇河福村东岳庙重建碑文所载,苏起鳌还有兄弟二人:苏起潜、苏起鼋。(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编辑:苏耿仁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信息
精彩文章  欢迎阅读
(快速通道)

苏氏烈士谱    老兵故事

苏氏宗祠    苏氏寻亲        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       福建苏氏         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       四川苏氏         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       吉林苏氏         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       江苏苏氏         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       新疆苏氏        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       陕甘宁苏氏      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       台港澳苏氏      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       黑龙江苏氏      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       苏晋云专栏      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      苏健强作品      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    苏登科史料      辽宁苏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