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回复: 0

【原】在美国建筑学术神校Princeton普林斯顿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申请作品集又有何技巧?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16 16: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qvznah0qh4.jpg

sqvznah0qh4.jpg


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以理论和批判性思考为建筑师教育的核心,将建筑设计放在城市、景观、以及前沿科技的语境下,探索对文化的展望与实践。学生少,教授多,课程选择广,资源丰富,与其他学院的联系紧密,鼓励每个人自由地寻找感兴趣的课程,成为有个人思考的设计师。 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Master of ArchitectureM.Arch 建筑专业解读
分享人

jdix4nm3aat.jpg

jdix4nm3aat.jpg

  
x  

ujuwnkf2txt.jpg

ujuwnkf2txt.jpg


Shenhan Zhu
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
香港大学建筑学学士

agakfpmypvf.jpg

agakfpmypvf.jpg

01
项目介绍
      
  首先介绍下普林斯顿(一下简称:普林)的三个硕士项目分别是:March I、March I AP(March I 的Advanced Placement,把March I三年的项目缩短到2年)以及March II。
M.Arch I
March I是一个三年的项目,2018年开始有了STEM认证,也就是在毕业之后可以在美国有三年的OPT时间找工作和实习。March I有一个固定的Curriculum,第一年的先上两个Core Studio,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第一学期分别上一个Vertical Studio。Vertical Studio的意思不是所有同学都可以选择去上,而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老师或者课题,这个是不分项目的,March I、March I AP、March II的同学都可以一起选。最后这一学期是做Thesis,March I每年招20人左右,最近有提到再多招人,不过就今年的情况来讲并没有招超过20个人。
M.Arch I AP
March I AP招生会选择四五个同学进入Ap项目,Ap是把三年的课程缩短成两年,它也有Stem。March I AP和March I很相同,很多课March I AP的同学可以省掉,March I AP没有Core Studio,从第一年开始就可以选择Vertical Studio,它会和March I的同学们一起做一个Thesis,相当于March I Ap的同学进来之后就跟着上一年March I的同学一起做。
M.Arch II
March II项目普林又叫做Post Professional Master of Architecture,它是一个两年的项目,是没有STEM认证,毕业之后只有一年的时间在美国找工作和实习,这算是一个劣势。之前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一直向我们的Monitor老师提出要去申请STEM,但是Monitor非常严格地拒绝了我们,总之March II项目现在不是STEM,而且以后不会是。
March II它好的一点在于它没有一个Curriculum,只要修满十四门课就可以了,你可以选择各种专业的各种课,它也没有Core Studio,有两个Vertical Studio在第一年时间的上下学期做完,第二年一整年时间都是在做Thesis(一个两个小时的自习课),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到Thesis的深度还有完成度都是非常高的。
而且Thesis结束的时候,学校会在纽约曼哈顿给大家租一间画廊做毕业的汇报以及展出,展期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March II每年的招生人数不定,之前一直都是招五六个人,有的时候就突然招11个人,正常情况下是五个人,所以做这是一个非常小的Program。
02
普林斯顿的特点
讲到理论派,不仅在中国学生当中,甚至在整个北美普林都是给人一种很神秘的印象,因为整个学校很小,毕业的同学很多也都没有在做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很少有再大公司的,很多同学都是转做策展人或者自己有Practice之后做其他职业,与职业建筑师这种传统路径相对来说差别大。
我在纽约工作之后发现在纽约工作的普林同学真的很少。所以,这里我主要想着跟大家讲的是我们是怎样在做设计的过程当中从头到尾思考理论,大家经常觉得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究竟怎么知道你读的书、看的电影、听的讲座,每天在网上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是怎样在做设计的时候帮你理清思维的脉络,我认为这是普林斯顿教给我,或者它要教给所有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
上图右边是普林的前院长和老师Alejandro Zaera-Polo为他自己的Office做出来的一张Diagram,他把现在当今100位建筑师或者建筑事务所在一个Map上分出来,它有不同的分类。粉红色的那个部分叫Populist,是讲非常那种平经常在别的媒体上看到的名字,里面包含了很多大众化的建筑师。
03
课程设置
        
1.Seminar
普林的不同课程是怎样体现它重视理论的特点呢?首先普林有非常多的Seminar,普林是一个没有Lecture的学校,所有的课都不会有30个人这样的大课,所有的课它都很严格的限制课容量,差不多最多人数的课有十二三个人,少人数的课就三个人,但是我认为这些课都非常地有用,而且因为人数非常少,你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就变得非常多,上课的时候就老师会不停的Cue你,你自己就得在上课前读Reading做准备,我都认为是非常好非常扎实的一个学习过程。
March I和March II有不同的Pre-Seminar,相当于是一个项目的中最核心的课,适当得帮你思考你要做什么样的Thesis,帮你思考你对什么样的建筑课题感兴趣,你想要让建筑做什么,是一个有点历史的课。Pro-Seminar它不会讲20世纪西方建筑史,而是从一个一个的Topics切入,用老师很Personal的观点去理解这些建筑师和它们所做的建筑以及它们成长过程。
2.Research Studio
Research Studio就像大家平常做的一样,它有一个Site,普林通常会在每学期期中的时候花一周的时间带大家去Site参观,这些参观都是免费的,相当于Field Trip,讨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城市对建筑的影响。
3.Thesis
TMarch I和March II的Thesis是不同的,但是大家都每一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我们当时的主题是Too Fast Too Slow,讲建筑在某种意义上来它已经变得很快,你出来做建筑师就会发现甲方永远都在催你交图,你永远都来不及画完所有的东西,也来不及思考完所有的细节,你只要交图赶Deadline。
但是它同时又发展得很慢,因为要了解一座城市,它作为一个有机体在建的过程和在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变化,它是一个很长的Process,永远没有一个Solution。另外的关键词像New Normal、 Institution这样都是一个大的概念,在概念的整体领导之下的,大家可以尝试自己不同的理解。
4.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还有很多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因为普林整个学校真的很小,所以大家都在跨着专业选课。我认为建筑系很好的一个点在于它还有Medium Modernity,这个是由建筑系的几个老师发起的,因为普林是一个没有Media Studies的学校,但是它有很多老师很关注从19世纪以来的这些媒体Media对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文学、建筑学、各种艺术的影响,里面除建筑系的老师之外,还有教Literature的老师或者Photography的老师,不同的专业的同学选这些不同课后就会在课上产生交流碰撞,我认为这些都非常有意思。
04
学术成果
1.3+3+3
              
首先分享的一个是我刚刚提到的Pre-Seminar,是由Stanley T.Allen老师来带我们整个March II的,是一个第一学期上的课,这课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平常很多人会问你,你喜欢什么样的建筑师、你喜欢哪个建筑师、或者是你喜欢哪个建筑,或者你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潜移默化你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哪个建筑师,或者是你在网上找Reference,你看到图片,你会认为我现在做的这些东西和它有很多关系,它的解决方法很聪明,我就可以学着它做一个这样类似的。把自己放在建筑Practice的整个的场所里来寻找和自己有关的建筑师已经尝试过的这种实践。
课程通过帮助大家所有人找到自己的Influence,我们做有趣的小练习,叫3+3+3的练习,每个人拿出自己申请的时候作品集来看,回溯当时做设计的时候对自己有影响的这些Influence是什么。3+3+3是讲这种Influence分为三种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In General,所有的Design、所有的Art领域,包括你平常看的书,你看的电影,你走在街上看到的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比如我现在要做一个机场,我就去查机场建筑有什么好的例子,它们更是一种逐渐缓慢的积累的过程,但是你看过的东西就在你的脑海里,看到它两次之后它在你脑海里的印象就会加深,你以后做设计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联系到东西,甚至形成一种自己的Personal Taste。
第二个方面是理论对你的影响更直接一点,而且是你有意识去找这些影响然后去发现它。第三个方面讲的是你的同辈对你的影响,比如第二个方面有时候讲的是历史上的建筑师或者是有名的建筑师,那第二个方面就是讲你平常相处的这些同学,或者是你的学长学姐这些对你有更直接的影响的人;通过这些联系你会知道自己很长时间以来对什么东西感兴趣,重新Design自己。当你的作品和其他人大师的作品摆在一起,你会知道自己的局限或者自己以后继续研究学习的方向。
2.Curatorial Project
还有一个Curatorial Project是讲你从设计师的角度跳出来做一个策展人,当你对一个话题感兴趣的时候,你要怎么样去Present哪资料,这个好像是在做一个Survey,你前一个练习是把自己放在一整个历史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后一个练习是你跳出来看清楚Field里面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做过什么事情,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会知道这件事情的整个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这个Project相当于最后是写一个Paper,它是讲一组对比的概念,讲建筑的自主性和建筑在社会当中所承担的意义的对比,要求是举不同的例子,列一个相当于一边是轴线纯建筑的,要有自己的Discipline,有自己所关心的那些设计方面的事情;另外一边的是把建筑当成一个社会或者文化的产物,它为什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出现这样的建筑,它受时代的影响或者政治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两者之间做的一个对比。
3.Research Studio
        
这是一个我的Studio案例给大家做参考,这是当时我们做一个东京的奥林匹克场馆,那场馆的设计不同于普通场馆,它是讲奥运会场馆的After Life,当这21天的活动过去之后场馆的未来是什么?因为奥运会场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它基本上是一个一次性的建筑,它在开幕式闭幕式之间的这21天会被非常高效率地使用,被各种媒体报道,非常的热闹。
但是这21天过去之后,因为它的场地非常大,而且它就整个建筑的设计是专门为奥运会服务的,所以它很难再进行改造或者用作其它的用途。你设计一个这样的Field之后,会把不同的场馆在Filed上面填进去,无论你是在Surface之下还是之上,这样的结果它一开始是从设计的点出发的,而不是以功能性的要求为核心。
      
所以它以后就非常好Adapt成其它的用途,我这里提出了一个这样子的场馆,我假设将观众席的密度提高之后变成以后的住宅,下面的运动的空间本来是用于某些比赛,我之后就可以把它Subdivided成不同的小部分,变成一个Event的场所,这样就通过Form的手法让它以后可以具有Subdivided的这种可能性。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Pre-Seminar给March I的同学们上Studio的一个作品,Research Studio第一年就相当于是帮那些非建筑出身专业的同学们很快速的进入建筑以及对空间的理解,他们的第一学期是有五个小的Exercise组成,有一些是Part To Whole,有些是Whole To Part,有的是纯粹的这种大尺度的模型寻找人的Movement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有的稍微有一点具体的Program,可以理解成把大一到大三的课程浓缩成一个学期帮大家入门。
4.Thesis
        
  我的Thesis讨论的是东南亚地区的这种水上聚落的存在形式,地点是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这个湖非常特别的点是它一个有明显的枯水季和涨水季的差别,当它下雨的时候它湖面的面积会是它不下雨时候的九倍大,所以住在湖上的人你可以理解成他们是游牧民族,他们得不停的迁徙。
这些人会逐渐逐渐聚集起来形成小小的村落,但是因为他们是处于一个无政府的状态,所以没有办法有净水措施,他们就会取湖里的水拿来作自己的生活用水,但同时把自己的生活垃圾倒在水里,所以湖水的污染非常严重。
        
  做Thesis整个的过程当是像刚刚提到理论对做设计的影响一样,整个前三个月的Thesis都是需要去通过写、通过研究和你的研究课题相关的历史上的理论比较然后画Diagram,你可以理解成一个你做设计之前的理论信息的积累,像我认为我Site它和历史上的案例有关,像是Archigram这种提出的将城市想象成一个生命体,你给它一个框架之后它会自己不停的衍生,或者自己不停地生长,这是设计者不能控制,但是人们会因为自己居住的需求和自己的体验版会逐步逐步变得丰富,逐步变得甚至某种程度上有点混乱,到一定程度上它会被拥有这种灵活性的一种城市形式替代取消。
        
  还有一个案例像新巴比伦,它是有一个组织叫Situationist,它的组成人员是50、6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他们组织的人都不是建筑师,而是艺术家或者是左翼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他们就提出当未来某种人类发展、社会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大家就不在需要稳定的工作,大家在城市中不再是有一个地方是固定的Workplace,另外地方是住宅,有的地方是商场、有的地方是什么,城市不再需要而且不再应该有那样子的划分,城市应该被分解成一个一个小单元,你每天出门不是两点一线的,我现在去学校或者是我现在去公司。
而是你随意的走进一个Space,你这一天的生活是和你在Space里边的这种Experience这种Encounter有关,所以他们做一个很Radical的事情,他们在巴黎把巴黎的地图剪碎成一个一个的小碎片,重新排列组合,打造很碎片式的逻辑,就像一个巴黎东北角的地方和一个西南角的地方,那可能它们在未来是一个同一个地方,城市建立这么多年的那种为满足大家生活工作的就近原则,这种两点一线,这种非常Inefficient的原则形成的城市模式就会完全被打破。因为这种新的体验,大家会有更创意,更具有创造性的产出。
      
那当时的我还看了库哈斯自己的毕业设计,By The Way,这个毕业设计现在是在纽约的MoMA展出,是MoMA被借出最多的展品之一,就可见它有多么Popular。
当时库哈斯的想法是在伦敦住中间划出一个的空间,假设一个城市可以被分为好的和坏的两部分,那坏的这部分城市的人就一直想去好的那部分,那两部分之间的隔离带,他就提出非常好的、非常富足,非常有娱乐性,每一部分有自己的功能的这样一种城市逻辑,那当你从城市的坏的一面去到城最好的一边,中间经过Space的时候你会在这里停留,你会在这里有些Experience之后你就会忘记你是要去好的另一边,这是非常乌托邦的一个想法,建筑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营造好的Space的同时,成为某一种政治诉求的手段。
        
后来具体到我自己的设计,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人你怎样去到一个新的文化的时候依然让你自己在,无论你是从中国念的本科、硕士,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建筑师,还是你在美国的这种西方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但是在柬埔寨或者东南亚,它对这两种Culture来说都是第三种Culture。你作为一个设计师怎样可以去不同的Culture,让你的知识,让你的能力、让你的这些建筑设计的素养还可以被使用。
我当时是在柬埔寨呆很长一段时间去找他们的水上的聚落,因为他们水上聚落除有几个旅游景点大部分在Google Map上是看不到的,你真的得做他们当地的车进去找。
       我当时是和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拍了很多照片,我认为只有当你有很深入而且回归本质的去看他们怎样生活、怎样捕鱼,捕鱼之前捕鱼之后都是什么样的活动,它们捕鱼怎样拿到它们所谓的市场上去交换,他们的小孩怎样玩耍、怎样上学,他们在水上是用什么样的船,这种来回移动的,很回归原始地去看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东西是他们很Intuitively去做,但是因为没有多设施或者是没有政府提供的Infrastructure,所以导致他们不能做的这些。
建筑师我认为需要了解一个地方,为那个地方做设计,你得待在那个地方,你得想象你自己是一个当地人,所以当时我和一个摄影师朋友我们就去柬埔寨住一段时间,每天就出门拍照,不是说为拍什么去拍,而是在拍过程中你会渐渐的认识到他们这里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或者是他们的这种住房的逻辑挺好的,可能别的村子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他们怎样捕鱼,他们捕鱼之后怎样去给他们所谓的市场去交换,他们的小孩是怎样去上学的。
这些很生活化的场景对一个设计师来是你去了解他们怎么生活,但对于当地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我认为非常的重要的点就是要去到那个地方,要理解他们的文化,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对他们的限制,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生活。
       再基于这些观察之后,我先是Proposed一个竹子的Structural System,因为当地的竹子的资源非常地丰富,它会有大量的热带雨林,竹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套竹子的建筑逻辑非常地简单,而且你想像一个居民他自己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你给他一本儿User Menu教他们怎样建他们去那个房子,他们都可以自己建起来这些房子,或者是有Unit他们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中间的公共空间,外面有些是面向水面的形式。
        
右边的图是今年4月份的时候在纽约的一个展览上我为展览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做的是一个像一个艺人的房间,把所有的图都吊起来装在天花板上营造那种很你可以感受到你在水面的感觉,你可以去碰那些画,那个画会动,会让你有一种置身于那个场景当中的感觉。
基于刚才提到的制造公共空间,我形成的成果相当于有点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是一个可以展开来的形式,在展开的时候你会一点一点看到当地的人的生活,我是分散不同的Master Plan  Level的建筑形式,形成这样子的社区,就想到里面的人是怎样生活在一起。
05
学院教授
            
我认为在普林,老师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大家看官网就会发现真的有超多大牌的老师,而且这些老师都是普林的全职终身教授,他们都差不多会有固定的Office Hours,你要想和他们聊天都非常的容易,而且他们都很有经验,对同学的帮助很大。
第一排第二个的Stanley T.Allen是我的Seminar指导老师,他是第一学期带我们的Pre-Seminar,我认为他很有趣,因为他自己是一个建筑师,但他竟然还可以在普林Theory老师非常特别多的前提之下继续教大家Theory相关的课程,就明他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而且拥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解的老师。
这些老师他们既会教那种非常广泛的课,就像这Christine Boyer老师,她在普林很有名的两个课,一个课是针对所有人,而且有很多本科生会来学,反而可能开之后只有三个人会去选,是一门非常钻非常深的课,她还会带一门叫Cinema And Organism的课,讲电影镜头下的建筑,带学生用这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建筑。
刚提到March I的Thesis是由Elizabeth Diller老师带的课,Diller作为建筑师,她讲课时非常Sharp,你跟她说话时她没有任何一句废话,她的观点很强硬,她认为这件事情可以做就要做,她认为做的不好就是做的不好。她是我认为很有个人魅力的一个老师,跟着她会学到很多东西。
Sylvia Lavin是现在北美最厉害的策展人之一,她是一个Artist Historian,她不做设计,但是她看东西的标准都非常刁钻,大家都戏称她是Art History的维基百科,她会知道所有Google上都搜不出来的东西,她在上课的时候会给你讲非常重要的Resource。
      
  大家会看到现在非常热的课题比如Digital Architecture、机器人等这些普林都是有的,普林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实验室,最近做的有趣的项目有和SOM合作建一个伦敦的Pavilion。刚才讲的老师主要是和Theory有关的,这一张更多的是Studio的老师,还有专攻工程师或者是Spyros Papapetros是我的前院长,他有一套很著名的理论叫Ecology Of Envelope,是讲建筑外壳建筑立面,他把世界上的建筑立面都分成四类,讲不同类建筑,你在设计一个立面的时候设计的是里和外的关系。
06
申请心得
作品集
普林它是要求有纸质版作品集,而且纸本作品集是用美国的The Letter Size,和国内的A4纸的大小不太一样,所以大家去打印的时候要记得打印完之后让工作人员或者是自己把它拆成规定的尺寸,因为普林是一个重视形式感的学校,它认为你的Presentation,你画的图不光是表达你想做什么样的设计,而这已经是你的设计本身。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会提出作品需要有完整的故事线,相当于你体现你自己对建筑和设计的独特的思考,我不知道大家是都是转专业的同学,还是已经学习建筑一段时间的同学,如果你想要申请这一两年的建筑课程,你都必须要会对建筑学科本身有些自己的理解,所以我认为你有什么相关理解都一定要放在作品集当中。我认为普林一个很好的点在于它真的会看作品集中的文字,所以有什么关键词都要写出来,而且字和图之间的逻辑必须要很清楚。
我认为学生作品是我觉得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的一个Part,我认为普林对于选作品集的品味和其它学校还真的不一样,它不太要求作品的完整度,它看重的是那个想法背后的逻辑,或者背后的Theory和History以及其它的警示,就是它会想看到你的Influence是什么,然后通过这个来了解你是一个怎样Personality的人,以及这种Personality会不会在和普林整体的气质相符合。
      
这里的Portfolio是我当初申请时的Portfolio。整个作品集是探讨建筑对于城市影响的关系,比如我第一个Project讲的就是怎样在香港这种非常Dense,非常Urban的情况之下做一个不是特别Typical,不是那么像普通的高层建筑,不是一层一层楼板都一样的一种建筑形式。
        
第二个项目,我选了当时一个在重庆做的项目。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个项目和第二个项目之间有一定的语言上的联系,但其实又非常的不同。
        
第三页特意选一个在欧洲做的项目,是我大一的时候在瑞士做的,这个没有Dense的感觉,瑞士郊区文化盛行,整个城市都非常的宽敞,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将探讨怎样设计一个建筑,似得一个大的建筑占据一个Block形成一个综合的这种空间体验。
        
最后这个Project我放了很多小的Project在作品集里,主要是我有一些比较小的项目它们不够撑起来一整个项目,我在想怎样可以体现我对这些Material的理解,我就索性把它们都放成一页的项目,主要强调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Form它们和背后的Material有很多的联系,有是金属焊接的技术,有些是浇筑混凝土的技术。
07
申请要求
M.Arch. II
建筑硕士
A post-professional M.Arch. degree is available to those who hold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chitecture (B.Arch.) or its equivalent from a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These are students who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 professional program in architecture and have fulfilled th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licensing in the state or country in which the degree was granted. Students typically complete this program in two years. The post-professional degree is not accredited by the NAAB.Deadline
[tr][td]M.Arch. I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