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_春行道人 发表于 2020-10-1 17:17:28

卜筮是思想文化发现的一个阶段,是较早期的一个阶段。从整体思维看,人类其实是在不停的预测,例如天气预报,例如火车时刻表等等。只不过在今天看来卜筮缺乏“科学性”而已,不能把握。古人对待卜筮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在《洪范》《礼记》等都有论述,它的作用是使民“信时日”,是用来约束普通人的一种手段。所以它有一定的愚民性,在现代还乐此不疲的人,不客气的说,他的学识还有限,需要进一步读书。
  至于周易,不是说要主观的把它脱离卜筮,人为的科学化,甚者高尚化。而是它本身的确不是来源于卜筮,周易是一种主动有逻辑的创作。周易中包涵了历法,物候,风俗,制度,历史典故,方国关系等等很多内容,需要去阅读原文才能知道。
  二位的高见是对的,客观的。只是你们没下功夫研究原文而已,相信你们一定会破解的。因为你们的方向正确。

几度观澜 发表于 2020-10-1 18:04:37

@ty_春行道人 2020-05-03 20:07:34
  我把贴子翻出来了,先看看周易的基础伏羲八卦是怎么来的。
  -----------------------------
  春行道人用天文观测的思路来解释八卦的起源,很了不起。不过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1、八卦如何起源与周易是否用八卦组建占筮体系应该是两个问题,即使八卦起源于天文观测,也不能排除周易是占筮系统的可能性;
  2、八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八卦与占筮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天文观测方法解释了八卦的起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考证八卦这个科学成果大概什么时期以何种方式被引入了占筮体系,才能将两者彻底分割开来,构成完整的论证链条。否则大家依然有些迷茫。
  3、市面上流传的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的“加一倍法”,虽然是朱熹想象的产物,但不可否认这个解释具有一定的潜在合理性。如果在上古历史演变中能够找到某种对应,便可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18:58:07


  @几度观澜 2020-05-04 10:22:19
  1、八卦如何起源与周易是否用八卦组建占筮体系应该是两个问题,即使八卦起源于天文观测,也不能排除周易是占筮系统的可能性;
  2、八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八卦与占筮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天文观测方法解释了八卦的起源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考证八卦这个科学成果大概什么时期以何种方式被引入了占筮体系,才能将两者彻底分割开来,构成完整的论证链条。否则大家依然有些迷茫。
  3、市面上流传的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的“加一倍法”,虽然是朱熹想象的产物,但不可否认这个解释具有一定的潜在合理性。如果在上古历史演变中能够找到某种对应,便可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
  几度楼主的这三个问题很重要。
  八卦卦符卦名究竟是专为卜筮量身定做,或者就是在卜筮演化内部发生发展的呢;
  抑或是源于其他生活实践,后被卜筮、或者仅仅是被周易借用?
  如果是后者,则周易的卜筮色彩就有所不同了。
  我尝试在殷墟甲骨文中查找八卦卦名及六十四卦卦名无果,这多半是我对甲骨文原本就不熟悉所致;
  不知二位是否有这方面的考察。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19:20:19


  @几度观澜 @ty_春行道人
  有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请教楼主和春行道人:
  有确切出土依据的八卦卦符和三十六卦卦符最早见于何时?
  周易三十六卦卦符与卦名乃至周易经文可以断定是文王时代的产物吗,抑或仅仅是传说?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20:03:53

综合以上这些信息,如下推测是似乎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殷商之际虽然卜筮盛行,但此时的卜筮系统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符、卦名并无密切关联;
  至少可以说,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符、卦名对于殷商时期的卜筮实践来说并非必要;
  是周易的作者将八卦和六十四卦系统与卜筮语言套嵌为一体;
  而后者已经被作者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人文化处理,摆脱了原始卜筮的单纯天帝意向。
  同时,卦符、卦名的引入,也将天帝意向纳入了某种稳定的、可理解的规则;
  使得人的主体性初步摆脱了天帝的随意,三才鼎立之势得以构建。
  请二位不吝置评。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21:41:20

似乎可以如此理解:
  卜筮系统和阴阳系统原本是两个平行发育的思想进程;
  随着人对世界的领悟和智性的扩展,及至西周-东周这个人类思维活跃的所谓“轴心时代”,前者逐步由神而及人,后者则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形而上的世界理解;
  于是人文主义萌芽获得了形而上的支撑,就此突破原始的神本位文化,人格化的神、帝被规则化的自然天地所取代,人则被推升到域内鼎立的位置;
  而作为这个时代的东方文化成果,周易水到渠成。

几度观澜 发表于 2020-10-1 22:04:17

@天命不敢辞 2020-05-04 16:57:30
  综合以上这些信息,如下推测是似乎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殷商之际虽然卜筮盛行,但此时的卜筮系统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符、卦名并无密切关联;
  至少可以说,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符、卦名对于殷商时期的卜筮实践来说并非必要;
  是周易的作者将八卦和六十四卦系统与卜筮语言套嵌为一体;
  而后者已经被作者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人文化处理,摆脱了原始卜筮的单纯天帝意向。
  同时,卦符、卦名的引入,也将......
  -----------------------------
  我们先不要着急下结论,可能离真相还很远。商代的卜筮系统与六十四卦的卦符有无密切关联,我们需要从一个字来分析,就是前面提到的“爻”字。由于不方便放甲骨文图片,我就硬说了。
  “爻”《说文》解为“象易六爻,头交也”,是受到后世概念的影响。其实“爻”由两个“乂”合成,这个“乂”又来源于“五”字甲骨文的两种写法。简单地说,“五”的一种写法是画五条横线横,另一种写法(简写)是保留上下两横,中间三横用“乂”代替。之所以用“乂”代表中间三横,是因为“乂”本身是剪除的意思。创造简写“五”的本意是略去中间三横不画,但实际使用后就产生了“乂”可代替三横的作用。我们不要被后世对“五”的神秘解释蒙蔽了,事实上创造过程就这么简单。
  既然“乂”可代替三横,两个“乂”上下罗列构成的“爻”就可以代表六横,而甲骨文中又有专门的“六”字,所以“爻”不可能表示数字六。那么“爻”应该表示的是一个图画,即六画卦的卦符。同时,在甲骨文中有“爻戊”的人名,这个人应该是一个从事占筮的人。甲骨文中没有“筮”字,是因为当时占筮工具还是石子等,还没有发展到竹类工具和蓍草。
  仔细考察后会发现,占筮比灼龟占卜起源要早得多,舞阳贾胡出土的龟甲和石子应该是就是一种筮具。当时是冷龟占卜时代,其实只有占筮。
  这就说明起码在殷商时代,六画卦占筮已经很成熟了。当然占筮系统不是周易,而应该是连山或归藏。这些占筮系统也必然具有各自的占筮目标系统,即卦爻辞书册。周代创建周易的过程实际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占筮目标系统,对前代易在原理和体系上进行了革新。
  我们没必要在占卜上追求“人的主体性初步摆脱了天帝的随意”,这个过程在上古家天下出现时就已经完成了。《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并不是瞎说的,“王”代表一个邦国集体的力量,也可说是人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力量,战胜了“巫”代表的天帝的力量。从此卜筮之巫便只能服从理性思维之王,不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解放吗?

ty_春行道人 发表于 2020-10-1 22:43:50

易是西周的学问,所以在殷商的甲骨文中是很难找到的。殷商卜筮主要是用甲骨,龟壳和牛骨。方法是灼烧,然后看裂纹。从文化上看,殷商高度信奉鬼神,所以诸事都要问神。而西周淡化了鬼神观,强调人的品德,“直方大”“中孚”。殷商祭祀多,所以饮酒多。西周认为饮酒误事,所以规定非大祭祀不得饮酒。西周为了强调代殷商的合理性,强调天命的改变,同时淡化又淡化鬼神。西周的出现使中国的神学戛然而止,走上了王权至上的道路。我们在研究卜筮的问题时,要考虑文化的背景。司马迁的家族历代都是史官,对占卜是内行,在史记中并没有用易占卜的说明,这是值得研究的。
  连山,归藏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是个疑问。它们是三划卦还是六划卦?与伏羲八卦有什么区别?这都有疑问。关于占卜的起源方法更是有诸多疑问。用六十四卦占卜早期有记载的是大筮法,在系辞中,这个方法的来源还不清楚,数学原理简单,有人提出的数字卦就是受这个数学原理的启发,但这个说法是否正确还是要进一步讨论的。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23:03:12

@几度观澜 2020-05-04 21:12:24
  我们没必要在占卜上追求“人的主体性初步摆脱了天帝的随意”,这个过程在上古家天下出现时就已经完成了。《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并不是瞎说的,“王”代表一个邦国集体的力量,也可说是人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力量,战胜了“巫”代表的天帝的力量。从此卜筮之巫便只能服从理性思维之王,不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解放吗?
  -----------------------------
  不妨先讨论下几度楼主的这个观点。
  道德经四大表述的语言学性质是什么呢?
  我以为,那显然不是对作者当时代社会现实形态的实情描述;
  就其文本而言,四大表述或者是对“古圣”之“上德”的追述、推崇,或者是针对当世之王-人提倡法乎“大道”的理想行为方式;
  或者就是借助于对“古圣”之“上德”、“上善”的赞赏来推行“法道”理想。
  可以合理地说,正是因为殷商之际,“王”-“人”没有意识到(或者是遗忘了)自己四大之一的身份,而热衷卜筮之术,听凭于天帝意志的摆布;
  道德经作者才感到社会启蒙的必要和紧迫;
  所谓“古之圣者”云云不过是常见的借古讽今的修辞手法而已;
  就此而言,道德经也应该被看作人类主体性意识启蒙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与周易之先后次序亦未可知,或许可以把道德律理解为易传之前对易经的早期阐发。
  道德经与周易至少在两个重大精神启蒙问题上观念一致;
  首先是支配世界的力量之性质问题;
  二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来源问题;
  孔儒思想则是古典人文主义的集大成者。
  因而我以为,道德经的四大表述,不仅不能作为断言“上古家天下出现时就已经完成了”人类主体性意识确立的依据;
  而是恰恰相反,表达了道德经作者对于当时代社会蒙昧形态的忧虑和启蒙。

天命不敢辞 发表于 2020-10-1 23:09:51

@几度观澜 2020-05-04 21:12:24
  既然“乂”可代替三横,两个“乂”上下罗列构成的“爻”就可以代表六横,而甲骨文中又有专门的“六”字,所以“爻”不可能表示数字六。那么“爻”应该表示的是一个图画,即六画卦的卦符。同时,在甲骨文中有“爻戊”的人名,这个人应该是一个从事占筮的人。甲骨文中没有“筮”字,是因为当时占筮工具还是石子等,还没有发展到竹类工具和蓍草。   
  仔细考察后会发现,占筮比灼龟占卜起源要早得多,舞阳贾胡出土的龟甲和石子应该是就是一种筮具。当时是冷龟占卜时代,其实只有占筮。   
  这就说明起码在殷商时代,六画卦占筮已经很成熟了。当然占筮系统不是周易,而应该是连山或归藏。这些占筮系统也必然具有各自的占筮目标系统,即卦爻辞书册。周代创建周易的过程实际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占筮目标系统,对前代易在原理和体系上进行了革新。
  -----------------------------
  几度楼主的这个推论有一个基本预设,那就是连山、归藏必定与周易在体例上类似,它们都是从先天八卦演化而来;
  因而,既然周易是六画卦,则连山、归藏也应该是六画卦;
  我以为,这个基本预设很难说就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没有任何确切依据表明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的产生年代,那么上述预设就似乎仅仅是某种“合理”推论而已;
  而显然,“合理”的推论并不具有唯一性,虽然可以说存在就是合理,但“合理”不等于实情。
  正因为历来都有上述预设,所以“爻”的含义就被“内定”了;
  我们或许并非是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上确定其含义,而是被预设所引导“认定”而已。
  数字卦的思路或许也与此类似。
  我之所以质疑上述预设,是基于如下考虑:
  周易系统调整人类行为的作用,根本就不需要石子、龟甲、蓍草的参与;
  一个面临抉择而需要获得正确行为指导的人,完全可以在“专家”的引导下,将自己所处的情境与周易所罗列的卦爻相对照,从而找到相应的引导或规劝;
  但显然,早期的卜筮却依赖于那些操作;
  这似乎至少支持如下判断:周易相对于连山、归藏是某种革命性的跳跃,而不仅仅是“革新”。
  我这些考虑颇为粗糙,请二位批评。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正确认识易学的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