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1 22:14:56

第一节;信息认识的适应
  网络时代是信息大爆发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爆发加快了思维频率,知识爆炸促进了知识积累。思维频率的加快和知识积累的加速,意识纠缠加快了进化速率。
  一、网络信息的认识
  进入网络时代大脑的认识和思维,许多来自于智能手机网上的信息。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网上信息都是虚拟的也是真假难辨的。需要发散性遐想参照物的相对认识才能辨别,因为参照物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验证的。
  例如;对虚拟网络信息的认识,需要参照物相对认识。参照物是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外人网上的经验和教训、媒体对网上信息的警示、智能手机网上查询等组成的。
  网络诈骗之所以成功,就是诈骗分子让受害者始终不要放下手机,不让受害者形成第三方参与的相对认识。而原来的认识和思维,已经不能适应虚拟的网络世界。
  二、网上信息的思维
  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意识相对的是生命。意识纠缠的对象客观世界,参照物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客观实质。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来自于被第三方网络虚拟信息,原来客观世界进化出来的意识纠缠方法不能适应,需要发散性参照物的思维。
  例如;对网络虚拟信息的认识、是参照物形成的多层次与多界面的相对认识。思维为了与相对认识相适应,形成了多维度和多时空的发散性遐想思维。
  发散性遐想思维是与相对认识是对应的,是网络时代思维领域变革形成的。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产生了融合思维方法和共享思维。
  三、虚拟信息的识别
  网上信息的认识,形成的是识别虚拟客观与现实的相对认识。识别虚拟客观与现实相对认识,只有网络时代才能进化形成。
  例如;人类意识纠缠的进化,是在现实空间进化形成的,现实空间进化出来的意识纠缠方法,无法代替臆想虚拟认识。臆想客观存在与臆想主观意识的虚拟迷信认识,影响人类意识纠缠的进化。
  识别虚拟发散性参照物意识纠缠方法,可以替代臆想客观存在与臆想主观意识的迷信认识。
  总之,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是网络时代形成的。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相对认识的有力工具。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1 22:38:04

第二节;交流思维的适应
  人类的交流是随着意识纠缠的进化前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文字发明后是面对面的交流和文字的交流共存,工业革命之后多出了无线与数字交流,网络革命爆发以来交流已经发展到第三方参与的虚拟交流。
  网上交流的对象经过网络虚拟之后是无法认识的,要认识需要参照介入的相对认识。所以交流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是相对于网络第三方虚拟交流。
  一、网上陌生人的交流
  在虚拟的网络上与陌生人交流,对于交流的内容是难辨别真假的。电信诈骗分子往往会编造出一些虚假的逻辑话术,以逻辑的语言话术引诱交流的对方。这个时候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参照于自己实践过的经历、验证过的经验教训、媒体的提醒警示等组成参照物,才能甄别诈骗分子所讲的逻辑话术。如果随着诈骗分子逻辑话术思维,就会上当受骗。
  例如;电信诈骗分子在与受害者交流的时候,不让受害者放下手机不让被骗者与亲人接触,就是为了让受害者没有时间让第三方介入,无法形成第三方介入的相对认识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原来现实世界进化出来认识和思考方法,无法辨别网上虚拟信息,只有网上进化出的参照物介入的相对认识才能识别网上信息。
  二、网上亲朋的交流
  与亲朋好友的交流,原来的交流方式不容易上当受骗。由于网络的介入,诈骗分子会模拟出亲朋好友的影像语音进行视频,让受害者难以识别出真伪。诈骗分子会事先编造出一个虚假的故事,利用受害者的亲情和友情进行诈骗。
  例如;在虚拟的网络上收到亲朋好友的求助,从视频上看和听是无法判断出真假的,只能参照于亲朋好友的个性和习惯来认识和甄别。如果求助人的个性是习惯于求助别人,求助也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求助人的个性,是不习惯于求助别人,有可能是诈骗分子的行为。在为亲朋好友担心和忧虑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工具----智能手机,用手机联系一下其他的亲朋好友进行甄别。
  在客观现实社会中,与亲朋好友的交流是真实的;在网络虚拟社会上,亲朋好友的求助就难以捉摸了。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参照物是对亲朋好友的了解和智能手机网上的验证。
  三、参照物介入的交流
  网上交流需要参照物介入交流,参照物可以是亲朋好友也可以是政府执法人员。经常上网的人正在进化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可以借助发散性遐想参照物进行交流。
  例如;与陌生人交流,可以发散性遐想上网经验和教训等组成参照物,来识别陌生人的逻辑话术;与亲朋好友交流,发散性回想亲朋好友的个性品行与家庭状况等组成参照物,来甄别亲朋好友的真实身份。
  网上交流需要参照物介入思维,否则容易被虚拟网上交流欺骗。
  总之,网上交流需要参照物相对认识,相对认识是从网络虚拟认识形成开始进化的。随着网络不断提速与虚拟世界的扩张,虚拟世界影响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广。人们相对认识会进化的越来越多,相对意识纠缠也会随之进化,形成发散性遐想参照物的思维方法。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0:05:48

第三节;交易思维的适应
  网络革命的爆发,不但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交易模式。原来面对面和手对手的交易模式,在网上变成了在虚拟的交易。商品的形状、大小、质量和规格等,只能在虚拟的网上看到经过第三方网络参与购买。购买时候的支付,需要虚拟网络第三方介入才能完成。
  一、网上购物的认识
  在网上购买商品的时候、对商品的形状、质量、规格和价格等,是无法给予真实的认识,购买者只能参照于电商的诚信和信用来做出决定。虚拟网络社会电商的诚信和信誉,是构建网络交易的基石。虚拟网络上的诚信和信用也会有水分,这需要购物者参照于网络消费时的经验、其他人在网上消费时的教训、媒体对消费者的警示等进行相对认识。
  例如;有些不良的电商为了提高信誉,会让水客点击商品的销售量进行虚假的买卖,以引诱购买者的眼球增加商品的销量。在诚信和信用上作假、已经成为虚拟网络上交易的癌症。
  在虚拟网络上消费,需要参照网络消费时的经验、其他消费者的教训和媒体的提醒组成参照物,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相对认识才能不会上当受骗。
  二、网上支付时的思维
  在网络上消费支付的办法越来越多,因为是经过第三方来支付,所以支付的时候更加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因为支付完成才能说明交易完成,只剩下商品是否能够送到。
  例如;支付之前需要核对电商的真假,支付过程需要验证商品和电商信誉,支付完成还需要思考电商是否收到货款。这些思维和思考都需要参照于网上消费经验和教训进行相对认识,利用网络上的经历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
  网上购物需要支付货币,只有支付货币完成才能是交易成功。
  三、电商交付时的思维
  获得商品网上交易才算完成,而获得商品不是取决于消费者而是取决于电商。交付商品时电商也需要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寻找信用高的物流公司。只有保质保量的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商的诚信和信用才能提高网店才能生存。
  例如;如果没有选择好物流公司,商品虽然质量和数量没有问题,而在运输途中受到了损失和损坏,电商的信誉也会受到伤害,电商也会遭受损失。
  现在的网上交易,已经不仅仅是商品。信息、情报、技术、合同、毒品、武器等,都可以在虚拟网络上交易。网上交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总之,在网上交易不但消费者需要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销售者也需要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诚信和信用是网上交易的思想支柱。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1:10:07

第四节;交往想法的适应
  虚拟网络世界,不仅可以交流和交易,也可以人际之间的相互交往。而这些交往都是借助于虚拟网络平台。所以网上交往是利益多,亲情和友情少。网上交朋友和谈恋爱,朋友的好坏难以识别,恋爱对象的真假难以辨别。
  一、网上交友
  网上交友是虚拟的朋友。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视频,不一定是对方的;只有语言和文字,是对方的所思所想。所以网上交友多数是为了利益,有了利益才能产生共同的想法,才能具有相同的语言,才会成为网上朋友。
  例如;在网上交的朋友,不论是在网上一起共事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起做事,如果做了违法的事情,政府追究起来的时候,朋友之间是无法说明对方真实身份的。就是因为虚拟网络第三方的参与,网上朋友成为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
  网上交友需要参照于生活中的经历和媒体的警示来认识。网上交友需要参照于生存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在虚拟网络上单纯为了利益的交友,更加需要慎之又慎。
  二、网上恋爱
  互联网上不但有许多交友网站,还有许多婚介网站,也有短信聊天和QQ视频等。这些都成为年轻人在网络上谈情说爱和寻找异性伴侣的好地方。
  谈情说爱是情感的交流。现实生活中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在虚拟网络上第一印象是虚拟出来的,往往很容易交谈起来。而这些交谈是虚拟的,这就需要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因为印象和交谈都是虚拟的。
  例如;网络上见到的视频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视频是虚拟出来的;网上的交谈不一定是真实的想法,或许是为了取悦于对方。媒体上经常报导一些无德的男性,利用互联网与女性交往,达到骗钱骗色的目的。一些不良的女性,会在互联网上与男性交往,达到骗情骗钱的目的。
  谈情说爱时期,是自我保护想法最为脆弱的时期。在互联网上谈情说爱,最好参照于亲朋好友的提醒和家长的告诫。不然的话就会上当受骗。
  三、虚拟交往
  网上交往是虚拟的,虚拟形象与语言是真假难辨的。交友是虚拟的朋友,多数是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恋爱是虚拟的对象,性别与年龄是难以识别的。
  例如;网上交的朋友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朋友真实身份难以知道。网上恋爱几个月,对方性别与年龄难以知晓。
  网上交往上当受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现代媒体也经常提醒与警示。
  总之,网络上的交往是第三方介入的交往。交友的时候,需要参照个人交友的经历、其他人交友的教训和媒体的警示;网上寻找异性,需要参照于第三方的意见和建议。有了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在互联网上交往才会少犯错误。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1:16:27

第五节;生活思维的适应
  虚拟的网络已经具有社会属性,不仅可以网上交流、网上交易和网上交往,还可以在网上工作和生活。网络上的生存方式已经十分丰富多彩,在虚拟的网络上;可以读书学习、可以上网聊天、可以访亲交友、可以观看文艺节目和收听各种音乐、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天下大事和浏览世界各地风光等,可以讲;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另一个虚拟世界。
  一、网上文化生活
  网络上的文化生活,是从网络游戏开始,发展到网络音乐、网络电视、网络表演到网络直播等。不过网络上的文化生活,还是以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和网络直播为主。
  1、网络游戏,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瘾、都是网络游戏造成的。网瘾、不是烟瘾和毒瘾,烟瘾和毒瘾是生理上的瘾。而网瘾是大脑‘思辩’的上瘾,也可以讲是大脑竞技的上瘾。所以上网的许多年轻人,在网上娱乐许多都是在玩网络游戏。
  2、网络音乐,也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喜欢音乐的人,会在网络上收听和创作出一些音乐,在虚拟的网络上试播和演唱,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3、网络视频、网络表演无法吸引网民的眼球的时候,网络直播应运而生。网络直播适应了一些无聊人的兴趣,俨然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一种生态。
  网络上的文化生活还有许多,流行的也就是以上几种。网上文化生活也会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变换。但是网络游戏是不会改变,网络游戏只会想办法越来越吸引网民。
  二、网上学习生活
  网上学习已经成为趋势。在互联网上学习,不但可以读书写作还可以求问解答。智能手机,把虚拟的网络世界链接起来以后,手机已经成为一部随身携带的百科全书。
  1、网上读书学习。虚拟的网络上不仅有许多的网上学校,还有许多网上培训机构。不但教知识,还能教技能。所以网上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网上学习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网上求解问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疑问和问题,第一想法是到网上查一查和看一看。在互联网上查一查和看一看,也是一种网上学习的方法。在网上学习时候遇到问题,也可以在网上寻找解答。
  3、智能手机阅览。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手中的百科全书,人们认识和思考许多情况下,会参照智能手机中的知识,参照智能手机中的知识是相对认识形成因素之一。
  网上生活还有许多,像访亲交友和了解天下大事等,这些都属于网上生活。在虚拟网络上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存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认识与思维需要适应网上法则与规则。
  总之,在虚拟的网络上生活,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即参照于个人经历和掌握知识、参考于外人上网的经验和教训、媒体对网民的警示和提醒。因为虚拟的网络是第三方,认识和思考也需参照物的第三方。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1:50:06

第六节;网上竞争思维
  人类生存需要竞争、不论是现实社会还是虚拟社会。现实社会需要与生存环境等竞争,网络虚拟世界需要与生活存在竞争。
  网络虚拟社会不仅可以提供电商工作,还可以提供教育、培训、咨询、写作、水客和黑客等方面的工作,但是这些网上提供的工作依然存在着竞争。
  一、网上电商竞争思维
  在虚拟网络上开网店,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电商需要诚信和信誉,没有诚信和信誉是无法开好网店的。而诚信和信誉需要慢慢在经营累积,不能一蹴而就。
  例如;一些电商为了尽快的取得信用和信誉,就雇请了网上水客刷交易量弄虚作假,这种竞争思维只能一时成功不会一世成功。
  电商与网络平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平台没有诚信和信誉,会直接影响电商的诚信和信誉。
  二、网络作家竞争思维
  依赖于写作的网络作家,大多数是喜欢网络游戏的年轻一代。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灵感学会了写作的逻辑语言和写作技巧,开始在网上发表科幻和虚幻出来的小说。小说网站会依据作品的浏览量付给网上作家报酬,所以网络作家也需要竞争。
  例如;网络作者写好一部作品在网上上发表之后,浏览者多了会成为小说网站的签约作家。所以网上作者会拼命构思、拼命写作和拼命发表。网络作家是小说网站的打工者,作者与网站是相互依附关系。
  网上作家可以放开无尽的遐想和尽情发散性思考,去创作出一些科幻和虚幻的作品来,而现实的作家是难以创作出来的。
  三、网上水客生存思维
  网上水客是寄生于网络上的客观现象,水客是虚拟网络世界需求形成的。在虚拟的网络上有些客户需要点、有些客户需要删帖、有些客户需要发布一些虚假信息等,这就给水客提供了生存的可能。
  例如;有些电商为了增加信誉在水客的蛊惑下,大脑会主观臆想出让水客点赞的办法。于是水客帮助电商虚拟出许多虚假交易现象、借以增加信誉与信用影响。电商增加了信誉扩大了销售,水客也得到了报酬得以生存。电商与水客皆大欢喜,苦的是消费者。
  网民讲诚信守信用意识形成的时候,也是虚拟网络上水客消失的时候。只有网上水客消失了,网络才能发展的好进展的快,虚拟的网络才能运行好。
  总之,网上生存还有许多方式和方法,网上咨询和网上培训等。网上生存因为是在虚拟的社会中,需要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考才能在网上生存好。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2:27:59

第七节;思维需要适应的虚拟世界
  网络虚拟的意识世界,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智能手机,不仅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人们生活上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虚拟网络的影响,最关键的是对思维领域的影响,也就是认识和思维的影响。
  一、意识纠缠适应
  意识纠缠进化一是践行中知识的积累,二是思维频率的加快。网络革命是信息大爆发和知识大爆炸的革命。信息大爆发加快了思维频率,知识大爆炸增加知识的积累。思维频率的加快与知识积累加速,促进了意识纠缠进化的速率。
  例如;人的大脑进化不是依靠于环境的改变进化,而是依赖于知识积累和思维频率加快而进化。人类记忆进化,猿人时期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人类联想意识的进化,智人用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人类探索意识的进化,现代人用了几万年的时间。
  信息爆发和知识爆炸加快了意识纠缠速率,人类开始向发散性遐想参照物意识纠缠进化,形成的是适应虚拟网络世界智能化意识纠缠方法。
  二、认识方法的适应
  虚拟网络上的信息许多是经过编辑的,也是真假难辨的。对网上信息的认识,需要参照物相对认识。这些参照物是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外人上网的经验和教训、媒体对网上诈骗行为的警示、智能手机网上查询等。
  例如;经验和教训是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经历和阅历是经过社会践行的验证,媒体的警示是对社会行为的总结。
  相对认识的参照物,需要经过客观的检验与验证。
  三、思维方法的适应
  由于对网上信息是参照物相对认识,参照物是多个层次和多个界面,所以会大脑就形成了多维度和多时空的思维,多维度和多时空的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虚拟的网络上收到诈骗信息,上当受骗的多是老年人。虽老年人阅历丰富,但是仍然遵循着传统的认识方式和思考方法。不会采用参照物的相对认识和不会运用发散性思考。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上,上当受骗多数是老年人与不经常上网的人。
  总之,虚拟网络时代,影响了人们的认识和思维,强化了大脑进化,大脑开始由现实认识和思维,向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进化。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2:48:13

第八节;虚拟世界进化出共享思想
  思维的进化是生存环境决定的。虚拟的网络社会,是建立在诚信和信用基础上的;虚拟网络的运行,需要诚信和信誉来保障。网民想在虚拟的网络中生存,需要适应网上的存在环境,就必须讲诚信守信用。所以网民思维的进化,是讲诚信守信用。
  一、诚信与交流
  网上交流需要讲诚信,撒谎和欺骗的交流只能是一时和一次性的。所以虚拟的网络社会,交流需要诚信来支撑,没有诚信再高超的技术也无法维持网络运行。
  例如;网络诈骗虽然上当受骗的多,但是都是一个模式一次性,上当受骗的多是一些只有原来认识和思维,没有参照物相对认识和发散性思维的老年人。
  二、信誉与交易
  网上交易需要讲信用,没有信誉的电商是无法在虚拟的网络中生存的,即使是让水客通过造假提高信誉也只能解一时之急,解决不了真正的信用问题。信用和信誉依靠于电商自己的交易积累。
  例如;每一次网上交易完成,电商都会让购买者留下网评。良好的评论会增加电商的信用和信誉,不良的评论会降低电商的诚信和信誉。信誉没有了,网店就关门了。
  三、网民习惯性思维
  经常上网和在网上生存的网民,会慢慢的适应网络社会诚信和信誉环境,逐渐形成习惯性的讲诚信和守信用思维方式,大脑开始进化出诚信和信誉意识。
  例如;政府打击网络诈骗,一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二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网民讲诚信和守信用思维形成之后,虚拟的网络才能更好的运行,网民才能共享网络社会资源。
  四、共享思想的产生
  虚拟的网络,是建立在诚信和信誉思想上的。虚拟网络运行,依靠于诚信和信誉;网络社会的存在,依赖于诚信和信誉;网络社会的生存环境,是讲诚信守信用。所以在虚拟网络社会中,是能够形成共享的文明思想。
  总之,网民的思维进化,是虚拟网络社会的生存环境决定的。虚拟网络的生存环境是诚信和信誉,网民都形成讲诚信和守信用的思维,虚拟网络才能更好运行,网民才可以共享网络资源。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3:27:50

第七章;网络时代幼儿的个性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烙印,每一个文化都会有每一个文化的氛围,每一个社会都会有每一个社会的风气,这些烙印、氛围和风气组成了社会氛围。社会氛围会影响家长的认识,家长的认识会影响幼儿的个性。
  人的认识来自幼儿养成的个性化认识方法,也就有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与百人百姓百脾气俗语。农耕文化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形成个性,西方文化培养幼儿动手习惯养成个性。
  网络时代不仅引起成人意识纠缠的改变,还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培养。影响幼儿个性的因素有许多,除了家长以外还有家庭、社会和培训机构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虽然间接的影响幼儿的个性认识,但也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时代烙印的影响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烙印,网络时代会形成网络时代的烙印。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受到网络影响。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睡的本能意识网络影响较少,幼儿个性化认识正在培养中影响相对较多。
  一、幼儿个性的培养
  幼儿个性是在三岁左右养成的,农耕文化中的三岁看大讲的就是幼儿个性。东方农耕文化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个性,西方社会培养幼儿动手习惯形成的个性。
  例如;东方社会培养幼儿讲卫生懂礼貌等就属于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的是良好的个性化认识方法;西方社会培养幼儿做游戏玩玩具等都属于动手习惯,良好的动手习惯形成的是良好的个性化思维方法。
  个性化认识形成后会伴随着人的一生,也就有了百人百姓百脾气的俗语。
  二、幼儿个性与家长
  三岁幼儿普遍离不开家长,所以幼儿的个性是家长培养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生活习惯与动手习惯。
  例如;网络时代家长习惯于上网浏览会影响幼儿,家长网上购物会影响幼儿,家长的一举一动幼儿都会模仿。幼儿在模仿中逐渐养成自己的生活与动手习惯,形成个性化认识与思维。
  网络时代家长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幼儿,家长动手习惯也会影响幼儿。
  三、幼儿任性与家长
  幼儿的任性是性格决定的,幼儿过度的任性需要矫正。幼儿个性化认识与思维,是矫正后的任性形成的。
  例如;两岁左右的幼儿在家长娇惯下,已经有了‘我要什么和我要干什么’的任性行为。家长不同意就会任性的哭闹。不需要的我要什么与我要干什么的过度任性,需要家长给予矫正。
  过度任性家长不给予矫正,培养不出幼儿良好的个性化认识与思维。
  四、幼儿个性化认识
  网络时代的各种网络商品比比皆是,平板电脑、幼儿学习机与儿童手机等开始介入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是幼儿个性化认识的养成。
  例如;网络时代三岁之后的幼儿,已经普遍进行网络教育。平板电脑与幼儿学习机等,已经成为幼儿必备的学习工具。
  农耕社会七岁看老的俗语已经不适用,网络时代幼儿记忆已经提前到六岁觉醒。
  总之,网络时代是意识领域变革时代,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类不论男女老少,意识纠缠都会随着网络提速而不断进化。

139632931862019 发表于 2020-10-2 04:52:23

第二节;文化氛围的影响
  每一个文化都有一个文化的氛围,文化氛围形成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氛围形成的社会思想,会影响家长的认识与思维,家长的认识与思维会影响幼儿的个性。
  一、文化氛围的影响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不仅会影响家长的个性化认识,通过家长的个性化认识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培养。
  例如;幼儿的记忆过去普遍到七岁左右才能觉醒,现在幼儿的记忆六岁左右就能觉醒。幼儿记忆觉醒提前是时代进步造成的,也是时代文化氛围影响到家长,家长又间接影响幼儿引发的。
  网络时代幼儿的个性,普遍与网络之前幼儿的个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差异是网络时代形成的两个意识空间【现实意识与网络虚拟意识空间】造成的。
  二、文化气氛的影响
  由于人类生活在不同生存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会形成不一样的文化气氛。
  例如;农耕文化的氛围是和谐与包容,农耕文化对幼儿个性的培养是生活习惯;西方文化是危机意识下的竞争,西方文化对幼儿个性的教育是动手习惯。
  农耕社会对幼儿个性的培养是生活习惯,西方社会对幼儿个性的教育是动手习惯。虽然两个习惯不一样,但都是个性认识的培养和教育,不是心理学者忽悠忽的所谓心理教育。
  三、网上网下文化影响
  社会风气是精英人士引起的,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传播的。社会风气影响的是家长,家长会间接的影响幼儿的个性。
  例如;人类是群居性生命,上行下效是人类普遍共性。精英人士的喜好会影响人们的爱好,家长言行举止会影响幼儿个性。
  幼儿记忆还没有觉醒个性正在培养中,所谓幼儿心理是心理学者臆想出来的。
  儿童意识单纯没有杂念,俗语童言无忌与快乐童年就是讲儿童天真无邪。警察法官认可童言无忌说法只有心理学否认,心理学臆想出的【儿童心理学】是迷信说教。
  总之,社会氛围虽然不是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但会影响家长个性化认识,从而间接影响幼儿的个性。【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者主观逻辑谬论与概率悖论出来的,家长不要迷信心理学者的逻辑与概率忽悠,要坚守农耕文化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思维学》第四部;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