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4:09:05

@李国章IN 2018-04-08 00:38:13
  彖曰,彖是谁?
  -----------------------------
  “彖”谁也不是,是古文字。意为“断,判断”。“彖曰”就是“断(判断)曰”。见欧阳修《新营小斎凿地炉辄成》诗:“周公彖吉凶。”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5:18:06

【原文】子曰:“夫《易》何为⑴者也?夫《易》开⑵物⑶成⑷务⑸,冒⑹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译文】老师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开导、启发人们完成日常事务的,《易经》统括天下的道理。如此而已。”
  注释:⑴“为”作,做。《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⑵“开”开导,启发。《潜夫论?卜列》:“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
  ⑶“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⑷“成”完成,实现。《荀子?修身》:“事虽小,不为不成。”
  ⑸“务”事务,事情。《史记?文帝本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⑹“冒”统括。曾巩《申中书乞不看详会要状》:“今通修五朝大典,属巩专领,已是一人而冒众材之任。”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5:47:02

【原文】是故圣人⑺以⑻通⑼天下之志⑽,以定天下之业⑾,以断天下之疑。
  【译文】因此出类拔萃的人凭借《易经》来了解记载天下事的文章;凭借《易经》来决定天下的事务;凭借《易经》来判断天下的疑问。
  注释:⑺“圣人”出类拔萃的人。《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史记?礼书》:“圣人之道,道之极也。”唐? 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⑻“以”凭借,倚仗。《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⑼“通”了解,精通。《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⑽“志”记事的书或文章。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嘉其言可采,书以为志。”
  ⑾“业”事务。《孙子?九变》:“役诸侯以业。”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7:03:06

【原文】是故蓍之德⑴圆⑵而神,卦之德方⑶以⑷知⑸,六爻之义⑹易⑺以贡⑻。
  【译文】因此蓍草占卜的好处是灵活并且神奇,卦的好处是蕴含道理和知识,六个爻辞的意思是用简易的方式赏赐给人们。
  注释:⑴“德”恩惠,恩德,好处。《战国策?魏策》:“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⑵“圆”圆通,灵活。《盐铁论?论儒》:“孔子能方不能圆。”
  ⑶“方”道义,道理。《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⑷“以”句末句中语气词。韩愈《贺册尊号表》:“欢欣踊跃,以歌以舞。”
  ⑸“知”知识。《老子?三章》:“常使民无知无欲。”
  ⑹“义”意义,意思。《汉书?礼乐志》:“但能纪其铿鎗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⑺“易”简易。曾凡《范子贯奏议集序》:“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
  ⑻“贡”赏赐。《尔雅?释诂》:“贡,赐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8:02:04

【原文】圣人以⑼此洗⑽心⑾,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⑿。神以知⒀来⒁,
  【译文】出类拔萃的人用这些来消除陈旧思想,谦退隐藏在秘密之处,无论吉凶都同民众同忧虑。《易经》的神奇可用来了解将来的事情,
  注释:⑼“以”用。《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⑽“洗”消除。《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⑾“心”思想。《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⑿“患”忧虑。《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⒀“知”了解。《左传?隐公三年》:“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⒁“来”将来。《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09:12:07

【原文】知以藏往⒂,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⒃、睿知⒄,神⒅武⒆而不杀⒇者夫!
  【译文】其中的知识认为是收藏过去的,那谁能帮助到这种程度呢?只有古代天资高、思虑深广,其精神可以继承并且不会衰落的人!
  注释:⒂“往”过去。《荀子?解蔽》:“不慕往。”注:“古昔也。”
  ⒃“聪明”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资治通鉴》:“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⒄“睿知”思虑深广,明智。《战国策?赵策二》:“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
  ⒅“神”精神(思想。)。《论衡?订鬼篇》:“精神为之。”
  ⒆“武”继承。《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⒇“杀”衰败(衰落),衰微。《仪礼?士冠礼》:“德之杀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10:14:05

【原文】是以⑴明⑵于⑶天⑷之道⑸,而察⑹于民之故⑺,
  【译文】因此他明白自然界的规律,并且知晓老百姓的事情,
  注释:⑴“是以”所以,因此。表示因果的连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⑵“明”清楚,明白。《楚辞?卜居》:“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⑶“于”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国语?晋语》:“越于诸侯。”
  ⑷“天”天生的,自然的现象。《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⑸“道”规律。《庄子?秋水》:“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⑹“察”知晓,明了。《左传?文公元年》:“商臣闻之而未察。”
  ⑺“故”事,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11:13:36

【原文】是⑻兴⑼神物⑽以⑾前⑿民用。圣人以⒀此⒁斋戒⒂,以神明其德⒃夫。
  【译文】认为创立神奇内容的《易经》用来引导百姓使用很正确,出类拔萃的人使用《易经》时是虔诚庄敬的,认为这样神灵能明白他的心意。
  注释:⑻“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荀子?修身》:“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⑼“兴”创办,建立。《史记?五帝本纪》:“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⑽“物”指说话或文章的实际内容。《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⑾“以”连词。表目的关系。去,用来。晁错《论贵粟疏》:“所谓损有余以补不足。”
  ⑿“前”引导。《仪礼?特牲礼》:“尸谡祝前。”注:“犹导也。”
  ⒀“以”使用。《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
  ⒁“此”副词。同“乃”(是。)。“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⒂“斋戒”虔诚庄敬。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⒃“德”心,心意。《管子?兵法》:“气不可极,德不可测。”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12:01:51

【原文】是故阖⑴户谓之坤,辟⑵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⑶谓之通,见⑷乃谓之象⑸,形⑹乃谓之器⑺,
  【译文】因此在《易经》中关闭门户称作坤,打开门户称作乾。一开一关称作变化,来往不止称作通达,可清楚地了解掌握才称作道理,显露出来了才称作本领,
  注释:⑴“阖”关闭。《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欲阖口而无言兮。”
  ⑵“辟”打开,开启。《说文》:“辟,开也。”
  ⑶“穷”止,息。《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⑷“见”观察,知道,了解。《韩非子?主道》:“道在不可见。”
  ⑸“象”道理。《老子》:“执大象,天下往。”又《系词?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①其物②宜③,是故谓之象。”(①象:相似;②物:选择;③宜:合理的道理、行为。)
  ⑹“形”表现,显露。《孟子?告子下》:“有诸内必形诸外。”
  ⑺“器”才能,本领。《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赵庚白 发表于 2020-10-3 12:08:30

【原文】制⑻而用之谓之法⑼,利⑽用⑾出入⑿,民咸⒀用之谓之神⒁。
  【译文】写作出来能够运用的称作法则,有利于用来谈论邦国内外事物,百姓也都应用的称作神奇。
  注释:⑻“制”写作,创作。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所制《山居四时序》,言之已祥。”
  ⑼“法”法则,制度。《孟子?尽心下》:“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⑽“利”有利于。《老子?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⑾“用”连词。作用同“以”。表示动作行为目的的,译为“来”、“用来”。《诗经?大雅?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⑿“入”与“出”并用,“入”言内,“出”言外。《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⒀“咸”普遍,都,全部。《尚书?尧典》:“庶绩咸熙。”
  ⒁“神”玄妙,神奇。《孟子?尽心下》:“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直方周易》系词 ——赵庚白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