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回复: 0

蝉:以服饰的名义,迎接夏季!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17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季的代表性动物,大概就是恼人的“知了”,大名叫作“蝉”。

cu5nq0bs0ud.jpg

cu5nq0bs0ud.jpg

小时候对于这种昆虫的印象极其糟糕,以前没有空调,降温全靠偶尔光顾的台风,所以在下午热得睡不着的暑假里,在耳边叫个不停的蝉真的是烦人极了。而且体型又不算小,经常有讨厌的男孩子会抓来吓唬我们。(相比而言,我比较喜欢金龟子,可以养在吃完的西瓜皮上,模样也可爱些。)
但是“蝉”却是古人眼中极有寓意的昆虫,《寒蝉赋》中甚至总结了它“文、清、廉、俭、信”五种如君子般的品德,成为文人争相效仿的人生准则。虽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觉得它登高饮露、随风长吟,又高洁又哀伤,像极了怀才不遇或伤春悲秋的自己。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而蝉的“脱壳”习性,又很容易让古人与生命联想在一起。(古人看到蚕的时候也这么想的,见《昨日发布!中国最早的丝绸,距今5000多年,在河南!》)虽然它真的很吵,但古人觉得它可以解脱成仙、灵魂再生,并且不受浊世红尘的污染。所以在古老的葬俗里,墓主人口中的玉琀经常会做成“蝉”的模样。(小声:也有蛙的模样,寓意差不多。)

fwni303koyq.jpg

fwni303koyq.jpg

△ 东晋 象山王氏墓地 出土
金铛附蝉
“蝉”见于服饰,最有名莫过于笼冠上的“貂蝉”装饰了,即所谓“金铛附蝉”。孙机先生的《进贤冠与武弁大冠》里有一章节就详细介绍了“笼冠与貂、蝉”。
按照《汉书》《后汉书》的注解,汉代应该就有带有“蝉”装饰的笼冠,但考古发现常见于两晋十六国的墓葬。它的常见样式有点像是上部中间凸起的五边形,一般也惯称为“山形”,中间刻画了一个抽象的“蝉”,有的甚至有点难以辨认,图案本身就极具装饰性。

kcqiwsj22ef.jpg

kcqiwsj22ef.jpg

△ 南京仙鹤观东晋M1出土蝉纹金铛

yad5fpzg4ec.jpg

yad5fpzg4ec.jpg

△ 山西蒲城唐惠庄太子墓壁画
对照画像,大致就可以了解它是在附加在哪里了。只是蝉本身比较小,画像里经常就只是画出这个五边形的轮廓,很少见里面的虫子也刻画出来。这些金珰的工艺也很特别,这种金珠相连的做法据说来自西亚地区。
一般认为,这种金蝉珰与笼冠搭配使用就是男性服饰,但如今认为后期可能出现了女性佩用的案例。韦正的《金珰与步摇》里从金珰有出土于女性墓主的先例论证可能部分为步摇的构件。

aab1cyt4hl0.jpg

aab1cyt4hl0.jpg

△ 临沂洗砚池西晋出土金冠饰
“步摇”也算是本号的好熟人了,在《错认“步摇”许多年 | 旁听服饰史》和《你管这些叫“步摇簪”?如今的古风簪子也只剩下吃藕了……》里都有介绍过,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未能发现一具完整的步摇,所以对于它的模样需要基于有限的考古发现对照相关文献慢慢摸索。
宜男蝉
南北朝时,《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当时的人会在元宵节那天戴“宜男蝉”。“宜男蝉”顾名思义就是生儿子,这毕竟是关乎古代女人命运的大事。
“宜男”是“萱草”的别称,所以可能是用萱草编织成蝉的模样。女子配宜男草的风俗在当时的确十分盛行。杀蛟龙除三害的那个周处就写过一本《风土记》,里面写:“花曰宜男,妊妇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直到唐诗里依然有“胸前空带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这样的句子。

ncusyve0ie5.jpg

ncusyve0ie5.jpg

△ 草编昆虫,网络图
但“宜男蝉”却不是一个蝉的模样,而是“似蛾而大”。不知道古人认昆虫的水平不行,还是真的觉得蝉和蛾很像,明代笼巾上的金蝉也很像蛾。
孟家蝉
宋哲宗时有一种时兴的纹样叫“孟家蝉”,但相关记载却有着年代相近、形式相似,但物种不同的两条。
(宋哲宗)时孟氏作后,京师衣饰,画作双蝉。目为孟家蝉,识者谓蝉有禪意,久之后竟废。
——《萍洲可谈》
朱勝非《閒居録》曰:「……紹聖間,宫掖造禁纈,有匠者姓孟,獻新様,兩大蝴蝶相對,繚以結帶,曰「孟家蟬」,民間競服之。未?,后廢處瑶華道宫,議者皆以為?,蟬者,禪也,出家之兆也。
——《中興小紀》
除了一个是蝉,一个是蝴蝶以外,其余记载基本一致。如今一般认为“孟家蝉”是一种对蝶纹,后世也称作“喜相逢”,虽然有点跨物种的别扭,但是看一下相关文物就会发现蝉、蝶、蛾在古人的艺术加工后的确不太好辨认。

icgxyf0pgvj.jpg

icgxyf0pgvj.jpg

△ 南宋黄昇墓出土环联银对蝉

knm05iodvpf.jpg

knm05iodvpf.jpg

△ 清乾隆,喜相逢纹样
但从我们习惯性的寓意上来说,蝴蝶对飞显然更常见也更容易有美好的联想。但相关纹饰并未在出土服饰上看到,反而在瓷器上流行一时。只不过有人提出,若仅仅为对蝶纹,其实并无新颖之处啊,何必单给了一个“孟家蝉”的名字呢?今天又是期待考古发现解密的一天。
玉叶金蝉
明代出土过几件“玉叶金蝉”的首饰,就将簪头做成一片玉质的叶子,上面栖着一只金蝉,寓意金声玉振。虽然活知了真的很吵,但是做成首饰却构思精巧又生机勃勃。

k4pmql32bu1.jpg

k4pmql32bu1.jpg

△ 玉叶金蝉,南京博物院馆藏
这类以小昆虫或小鱼小虾为主题的首饰,在明代统称为草虫首饰,多做成小簪子的样子,《JPM》里说的“草虫啄针”便是。
我们之前在《我们问了扬之水,怎么看她的明代头面名称被质疑的声音?》和《风起长林:我在《琅琊榜2》里寻找明代首饰 | 剧说服饰史》里介绍过明代头饰的规律,“草虫啄针”显然并不是那种“榜上有名”的主角。但懂得扮靓的人都晓得,越是这种小物什越是能看得出主人家的阶级和品味,所以往往做得又写实又轻盈又可爱。分明是精心的装扮,偏是要靠这些小点缀摆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来,仿佛真的是路过的蜂蝶看上了主人家这朵“鲜花”。

hibgfletqx3.jpg

hibgfletqx3.jpg

△ 上海李惠利墓出土的狄髻与草虫啄针

lzhzhnkcsp5.jpg

lzhzhnkcsp5.jpg

△ 定陵出土,金蝉簪
在一些民间收藏的清代簪钗里,依然可见蝉的踪影,只是失去了明代的立体和灵动,变得更为形式化了。

pkx01a0mopp.jpg

pkx01a0mopp.jpg

△ 清代蝉形挖耳簪
相关文章见《掏耳朵这件事有多爽?古人用发簪回答你》
蝉形配饰
另外我们在韩服上经常可以看到她们挂在群头上的配饰里有蝉形的,当然也有别的很多主题。早年汉服产业比较迟缓,而这种配饰有比较容易淘宝购买,所以也会被买来搭配汉服。

c4fszmripoh.jpg

c4fszmripoh.jpg

5nefxlvjrrz.jpg

5nefxlvjrrz.jpg

△ 韩服上的蝉形配饰
因为很多是中国代工的,所以免不了很多店家就把它当作中国的配饰来售卖。(其实代工以后就把设计当作国产的来卖,这种情况很常见,只是一旦指出来就会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实中国也有蝉形的配饰,就有人发过故宫馆藏的蝉形配饰,跟韩国的有点像,但可以看出整体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p5tvvvp3smk.jpg

p5tvvvp3smk.jpg

△ 故宫馆藏的蝉形配饰
其他一些形式的也能找到,但不算很好找,应该算作一个不那么吃香的题材吧。不过做得很有特色,完全可以好好发展一下,没必要沉迷在韩国那个里。

kaxqvm33ei2.jpg

kaxqvm33ei2.jpg

△ 蝉形荷包,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

ydgotc4msv4.jpg

ydgotc4msv4.jpg

△ 蟬形香囊,童織集粹收藏
最后还要提一下,以蝉蜕为原料之一做的中药工艺品“毛猴”,简直可可爱爱本爱了, 用来给这篇文章收尾也特别好。
微乎其微的材料成本、简单的制作工艺,让毛猴迅速风靡北京。毛猴是平民百姓的玩意儿,即使再贫穷的家庭都能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

oa1x031oqu0.jpg

oa1x031oqu0.jpg

bmv0czzqa4c.jpg

bmv0czzqa4c.jpg

△ 毛猴工艺品
蝉其实是一个很并不像预想中那么丰富的题材,但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方向可以吸取“灵感”。除非你此生与“传统”无缘,否则便很希望能看一看“毛猴”这种巧思,有时候丰厚的养分就在我们轻率走过的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