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回复: 0

【原】《道德经》导读(四)——道经(16-22)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2-1-25 23: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原文】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wàng)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mò)没身不(dài)殆。




【译文参考】
修道进入虚无至极的意境,安守宁静气定神闲。万物在时空的隧道中行进,我可以反复观察他们的循环。天地万物芸芸众生,各自返回它的本源。复归于生命的本源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可以掌握生命的真谛。复归于生命就可以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
如果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妄作非为会带来凶险。知道变化规律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公正豁达,公正豁达才能王道天下,王道天下就能遵循符合自然的大道,遵循大道就能长治久安,终身都不会遭受危险。
【故事天地】
聪颖少年(三)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参考】
最好的统治者,民众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民众尊重他赞颂他;再次的统治者,民众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民众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民众自然不信任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不随意发号施令,帮助人民实现心愿,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一切自然而然)。”
【故事天地】
聪颖少年(四)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zhì)知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参考】
当大道被废弃了,自然提倡仁义;投机取巧的智谋出现了,自然混杂伪诈盛行;家庭不和睦了,就能显示出可贵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了,就能显现出忠臣。
【故事天地】
岳飞将军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他独树一帜,坚持抗金,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南宋初年的泰州之战,金国大军号称二十万大军来攻,岳家军当时尚不强大,只是一支孤弱无援之军,岳飞只得下令,护送淮南各州数十万百姓撤退至江南。穷凶极恶的金军穷追不舍,而同属宋朝的友军刘光世部却不动如山,不给任何支援,导致岳家军粮道断绝。
岳飞独自率领饥饿弱卒,以寡敌众,苦战多场,就只为给百姓断后,觅得一线生机。因此最后在极不得已下,岳飞下令刮死去金兵的死人肉充饥,率领岳家军健儿在绝境下迸发的惊人战斗力,撑过了危局,将几十万百姓护送回了江南。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xiàn)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参考】
崇高的圣贤志士杜绝智慧巧辩治国,人民自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益;崇高的仁爱之士杜绝仁慈道义,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天性;崇高的能工巧匠抛弃巧诈私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作为治理社会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心欲望,国家才能免于忧患。
【故事天地】
顺其自然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了,给了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小和尚高兴地说:“草籽撒上了,地上,就能长出绿油油的青草了!”
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心什么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惶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还会有小草的,随意!”夜里下了一晚上的雨,雨好大,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
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怎么办呀?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久,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小和尚高兴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师父点点头说:“随喜”!因此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付出了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bó)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lěi)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dùn)沌沌兮!俗人(zhāo)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dàn澹兮其若海,(liù)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参考】
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真理与谬误,相差多少?真善美与假恶丑,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喜欢熙熙攘攘凑热闹,比如去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比如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刚出世的婴儿还还没有学会笑。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找不到归宿。众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而我们却希望自己扔掉包袱。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多么象混沌无知啊!世俗之人看上去都明明白白,唯独我仿佛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广阔辽远如同大海;飘泊像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与众人的不同,在于得到了“道”的养份。(明道的人,一切顺应自然,也就无所谓得失。没有太多的欲望,也就没有太多的烦恼和忧愁。)
【故事天地】
入周求学(一)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yǎo)窈兮(míng)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fǔ)甫。吾何以知众(fǔ)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参考】
德是广博容纳的“道”在人类身上的体现,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道决定一切,只能随顺认从(从道是德)。
“道”作为未知世界的事物规律,它似有似无,在恍惚之中有一种形象的存在和物质的流转。在这种亦真亦幻的意境中,能看到万物的景象,能感知事物的本质。感知其本性的真实程度毋庸置疑,令你确信无疑。
从古至今,“道”就没有失去过,人们用它可以来探索万物的演化进程与结果。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故事天地】
入周求学(二)
博士闻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bì)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xiàn)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jīn)矜,故(cháng)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参考】
委曲便会保全,弯曲反而能够伸展;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所以有道的圣人执守于一个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则来框范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则。
圣人不自持己见,反而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德相;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有所长进。
正因为与世无争,所以遍天下反而无人能相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虚言呢?依道而行是确确实实能使人保全而善终的。
【故事天地】
孔子问礼(一)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
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