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回复: 0

【原】父母最伤孩子的8种行为,这个居然排第一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10-11 16: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读妈说:爱孩子,并不是嘴上说的那样简单。良好的亲子关系,从避免伤害开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
作者:木人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昨晚散步,路过广场旁边的一单元门口,黑暗中,听见一位妈妈呵斥儿子:“说了还不长记性,你脑子干什么吃的?”
孩子低声请求道:“回家说吧”。
妈妈不依不饶,“知道丢脸就别犯错”。
面对人来人往,孩子面子上肯定挂不住,最后独自走进楼梯。
孩子犯错,妈妈纠正很正常,可是这样不分场合、随意批评,真的有效果吗?父母一时的口舌之快,想过带给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父母爱子女毋庸置疑,可是许多时候,父母伤害孩子却不自知,父母最伤孩子的8种行为,看看你中了几条?


TOP8:夫妻互相拆台

作家鱼爸讲过一件事:
一次在亲戚家,孩子让妈妈检查作业,妈妈没时间,爸爸来看。
爸爸匆匆看了一眼,就忙去聊天了,最后妈妈不放心,又检查一遍,结果发现了好几处错误,当下就怒了:
“你也读了几年高中,为什么这样的错误也看不出,说你蠢,你还不信,这次我真信了。”
丢了面子的爸爸,也不甘示弱:“就你聪明,为什么没见你考一个好大学,你不也这样。”
结果孩子愣在那,无所适从。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相亲相爱才是孩子眼里的美好画面,吵架、拆台、战争只会让孩子悲伤恐惧。
父母拆台就像拔河,一左一右,你争我夺,只为输赢,此时,孩子保持中立很难,站队更难,因为父母他都爱,若要把爱一分为二,家给予的安全感因此大打折扣。


TOP7:唠叨不止
唠叨的出发点也许是爱,但是唠叨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往心里去。
唠叨不止,只会让孩子心烦,慢慢习惯了唠叨,产生依赖感,没有父母的指挥,自己寸步难行,当唠叨上升为批评式唠叨,还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产生逆反心理。
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少说,精确简练表达,如此孩子才有空间,多思考、多反思、多进步。


TOP6:缺乏亲子边界
大学课堂上,宪法老师讲过一件事。
女儿上初中时,彼此交流越来越少,为了了解女儿,她偷偷去看女儿的日记,最后当然没发现不良问题。
这一举动,带给她的只有后悔,曾自嘲:“作为法学老师,竟然知法犯法。”
面对越长大越不善于开口的孩子,父母关心则乱,习惯采取监视、偷窥隐私等方法走近孩子的世界,殊不知,这样的无孔不入,只会把孩子的心推的越来越远。
保持界限感,家庭才有秩序,亲子界限分明,孩子才有安全感。
真正的爱,有边界,亲子关系,并不是你越靠近越亲近,爱的舒适、有度,才会愉快长久。





TOP5:随时爆发的情绪
为什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也许表面是因为孩子调皮,惹我们生气,于是大发雷霆,其实最真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好欺负。
一个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说,其实孩子很可怜,打不过我们,骂不过我们,欺负孩子,我们必胜,可是那又算什么本事啊。
当她努力克制,减少发脾气的频率,发现孩子惹她生气的时间也少了。
控制不住脾气,只会引起更多矛盾;当我们减少发脾气,和谐也会随之增多。
人是情绪动物,想发脾气常有,但是不随便发脾气,才是智慧,发脾气一时畅快,殊不知后患无穷。
研究表明:父母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简言之,孩子被凶的越多,脑子笨的越快。
发脾气不解决问题,只会在问题之上叠加问题。所以,与孩子,平静交流,平和对事,平等相处,才是聪明之道。


TOP4:无原则的妥协
最好的教育是温和而坚定,可是很多父母恰恰相反,只会无原则的妥协。
闺蜜经常吐糟老公对孩子无原则,跟孩子约定好,看三集《小猪佩奇》就关掉电视。
三集看完,电视一关,孩子哭泣不止,哄也哄不好,只好又打开电视;
还有一次,老公吃冰激凌,孩子也要吃,闺蜜看见后,说不让孩子吃,他就从孩子手里拿走,孩子就开始哭,最后哭的心疼了,老公又妥协把冰激凌递给孩子。
闺蜜说,那刚才不白哭了吗?你让他哭的意义是什么?
无原则的爱,就是害,当父母不断妥协,孩子就会不断进攻,父母制定规则又破坏规则,久而久之,父母就会威信扫地。
父母毫无原则,孩子就不懂规则;无规则意识的孩子,如何成方圆?
应该坚持的原则,绝不打破,保证爱、尊重不缺席,但是绝不随便妥协。


TOP3:让孩子听话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你要听话”,很多父母喜欢夸奖孩子“你真乖”。
听话、乖,似乎成了一个孩子最大的优点,可是听话的孩子快乐开心吗?
马思纯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要求“你要听话”“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于是她表现的很乖:妈妈不让吃零食,就不吃;妈妈要求学播音系,自己就去;
高速上想上厕所,但为了避免给人找麻烦,就自己忍着;恋爱中,习惯卑微讨好,依然感情挫败。
这样乖巧、听话的孩子,最后得了抑郁症。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听话,就像是父母设定好的一个壳,让孩子自动缩成壳的样子,钻进其中。
起初,孩子只是为了讨父母喜欢,后来渐渐变成了讨好他人,久而久之,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习惯压抑内心需求。
听话的孩子,也许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却无法成为他喜欢的自己。


TOP2:说话不算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国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43%,排在第一位。
很多父母,对孩子承诺时,其实只是随口一说,以为孩子过后即忘,即使言而无信,孩子也无可奈何。
殊不知,大人每一次对孩子的失信,都是在为亲子关系制造黑洞。
《小舍得》中,田雨岚答应子悠可以踢足球,却临时为他增加课外班,直接取消了他踢足球的计划。
此时,田玉岚嘴里的道歉,“妈妈不是故意说话不算数的”,语气轻若鸿毛。
孩子大声质疑:“你就是说话不算数,你都跟我说好的。”孩子愤怒的高度,也彰显着心碎程度。
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除了感觉被轻视和大失所望,还很容易有样学样,变得爱撒谎和言而无信。
想要孩子诚实、守信,为人父母,行动给他看,胜过千万句说教。




TOP1 手机不离眼
“我想让你们陪我说话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
“我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们在玩手机”;
《少年说》中,叶子健同学高声呼喊着自己的委屈,因为爸妈经常玩手机,在他眼里,手机才是爸妈的孩子,因为自己每次抬头看父母,他们总是目不转睛盯着手机。
有人说: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手机。
现代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面对手机的时间,许多时候,我们陪着孩子,却盯着手机,误把陪着当陪伴,明明该与孩子游戏玩乐,却始终与手机形影不离。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想过你能陪孩子多久吗?0-3岁你是他的全部,4-12岁你是他的晚上,13-18岁你是他的周末,之后就只剩假期。
趁孩子还小,我们还未老,一切还来得及,用心陪伴、温暖相拥,才不枉父母子女一场。
作家刘娜过一句话:“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已不是第一天当父母。”
点个在看,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从我们做起,从避免伤害开始,期待与孩子合作愉快。

作者简介:木人,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文第5期学员,家居小主妈一枚,不负时光不负己,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