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原】醉瓷郎窑红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3-27 0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窑红是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公元1705-1712年)由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烧的御窑瓷器。 郎窑最大的成就是恢复了明中期以后失传的铜红釉烧造技术,成功地烧成红釉瓷器是郎窑的惊世之作。
        以铜原料作为着色剂,最早出现在汉代的铅绿釉陶器之上。铅绿釉就是铜在低温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宋代钧窑中也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则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但其呈色多暗红色。直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由于烧造工艺和技术的难度,明代中期以后,铜红釉烧造技术几乎失传。直到清康熙朝由郎窑成功烧制出釉里红瓷器。
        郎窑红釉里红是铜红釉中颜色较为鲜艳的一种,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郎窑红瓷器“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之,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制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器里釉有米黄、微青及白色三种;足底釉有米汤、苹果青色之分,并显露红色斑晕,偶然也有红釉底和白釉底的存在。
        郎窑红瓷有单层釉和双层釉之分。双层釉没有“脱口”现象;单层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温时往下垂流,显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黄色、浅红色或淡青色。由于釉的逐渐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浅淡,下半部釉色深艳,形成了“垂釉”。
        由于康熙时期郎窑制作工艺的精湛和对火候有很好地把控,使得垂釉一般均不过足,又称“郎不流”。俗称“脱口、垂釉、郎不流”。 但根据耿宝昌先生的统计,也有15%左右的郎窑红瓷器有流釉过足并作修整的情况。
        铜是一种很活跃的元素,在不同的烧制气氛下,铜的呈色是不一样的。
        正常的铜红色是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呈色形成的。由于古代窑火、窑温等很难控控制,常常会出现烧制失败的情况。如果烧造温度控制偏低则呈氧化气氛,则会呈层次不同的青绿色;温度过高,则其颜色有烧飞的情况。
        传世的郎窑器有所谓的“郎窑绿”或称“绿郎窑”,又有一种器釉为红色器外呈浅绿色的称为“反郎窑”,这些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郎窑红器物的变异类。“郎窑绿”器的特点与郎窑红器物基本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原则加以鉴定,而“反郎窑”器则多为水盂等小型器,数量极其稀少。后世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美名曰“豇豆红”、“美人醉”、粉孩儿等好听的名字。
        由于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珍贵,物罕而价昂,因此后世仿造者比较多,有些仿得很高超,几乎可以乱真。但仿品是无法摆脱它的时代特征的。与真品是不同的。通常“郎窑红”仿品多为民国时仿制,也有采用雍正时的仿哥釉器再加绿釉或干脆加彩来仿康熙各色郎窑器物的。仿品一是釉面多出现白色星点;二是上半部釉色与下半部釉色反差较大而不协调;三是胎质较松不紧密;四是分量过轻或过重;五是器型没有康熙时的典雅端庄;六是口沿和圈足的工艺不一样。只要细心观察对照,仿品和真品还是可以区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