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回复: 0

向古人学家教(6)——《嵇康篇》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3-26 16: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与阮籍等人并称为竹林七贤。一生蔑视权贵、放浪形骸的嵇康,最终因为得罪了官员钟会,被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在临刑前夕,写下了一篇《家诫》,给他10岁的儿子嵇绍。按常理,像嵇康这样铁骨铮铮的硬汉,应该教育儿子发扬自己的节操和风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嵇康这篇《家戒》洋洋千言,却是告诫儿子千万不要像自己这样走上一条不归路。
  

   
           


  
这封书信叫做《家诫》,原文将近2000字。第一句话用了6个字,“人无志,非人也。”其中包含了很多悲凉、感慨,也重点阐述了“坚持”二字。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嵇康的儿子嵇绍只有10岁,所以为人父的嵇康特别担心自己的儿子即便能够做到坚持,但是有可能方向跑偏,所以非常细心地给他选了5个人生的榜样。
  

   
第一个叫申包胥,是和伍子胥同时代、同一个国家的楚国人。这个人可能并不像伍子胥那样有名,但是在面对伍子胥泄个人私愤从而灭掉楚国之后,他发出了“君能覆之,吾必兴之。”的誓言。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申包胥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险阻,来到了当时的强国秦国,到了秦国之后,他发现问题远不像他想像得那么简单。春秋时期是号称“春秋无义战”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图利益,谁也不愿意起早。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与秦国来交换,申包胥只好动用自身的资源,哭着在秦国王宫里边,请求秦国出兵。最后“泣尽继之以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秦国的军队最终配合申包胥,兴复了楚国。
  

   
第二个和第三个人生榜样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二人是兄弟俩,他们俩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殷周之际,按照当时的王位传承规则,应当是伯夷来继承王位的。但是父亲孤竹国君不喜欢老大,喜欢老三。在知道了父亲的心思之后,伯夷就断然放弃了自己的王位继承权,更是由于害怕老爸和三弟心里不踏实,就逃亡到国外去了。
  

   
老三叔齐看到大哥这样的高风亮节,自己也非常感动,觉得不能违背传统的礼仪,于是他也决定放弃王位继承权,跟着大哥一起到国外去流亡。他们在流亡的过程中,正赶上“武王伐纣”。出于正义感,他们立刻找到了周武王去劝阻。失败后兄弟二人“遁入首阳山中,终身不食周粟。”
由于他们的坚持而名扬后世,流芳千古。
  

   
第四个人生榜样叫做柳下惠,姓姬、是展氏,由于他食采柳下,死后被谥号为惠,所以一般的人又称他为柳下惠。在正统儒家的心目中,之所以推崇柳下惠,主要是因为他在非常复杂的政治生态中能够“直道而行”。
  

   
西汉汉武帝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外交家奉汉武帝的命令,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当时的匈奴。到了匈奴之后,不幸被迫卷入了一场匈奴的内乱。恼羞成怒的匈奴贵族在平定了那场内乱之后,恨乌及屋,千方百计地要逼迫他投降匈奴,背叛汉朝。但是他坚贞不屈。整整在匈奴待了19年,一直到公元前81年,得到别人的帮助,他才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这个人就是苏武,也是嵇康为儿子设定的第5个人生榜样。
  

  
        



                      竹林七贤图

   
[color=](竹林七贤指的是
[color=]三国
[color=]时期曹魏
[color=]正始
[color=]年间
[color=](240-249),
[color=]嵇康
[color=]、
[color=]阮籍
[color=]、
[color=]山涛
[color=]、
[color=]向秀
[color=]、
[color=]刘伶
[color=]、
[color=]王戎
[color=]及
[color=]阮咸
[color=]七人,先有
[color=]七贤
[color=]之称。因常在当时的
[color=]山阳县
[color=](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
[color=]建安文学
[color=]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
[color=]直抒胸臆
[color=],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嵇康一生坚守人格,坚持信仰,蔑视权贵,宁折不弯,即便是走上死路,也在所不悔。然而,在写给儿子的临别书信中,嵇康教导儿子不仅要坚守志向,还要有保全自身、远离祸害的能力。有学者评论认为,这并非代表嵇康向现实低头、向生活屈服,而是一位父亲杜鹃泣血般的爱子情怀。
  

   
嵇康的狂放、任性、耿直、淡泊以及他在音乐、文学等多方面的才华,在古代文人中都独树一帜,实属罕见。然而,自由狂放虽然成就了他的才华,却也将他逼上了生活的绝路。嵇康不想让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希望他谨言慎行从而获得安稳的生活。
  

   
正如在信中所说,“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违拒,密为济之。”就是说如果有别人想要求你帮忙,你确实觉得需要帮,最好不要表面上,大张旗鼓地、轰轰烈烈地去帮人,你可以表面上跟他说这件事我爱莫能助,但实际上悄悄地去帮助他。能够看出,嵇康内心是不排斥见义勇为的,然而,不仅要见义勇为,而且还应当见义智为。帮助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

   
  
纵观嵇康的一生,可以说从表面上看,他是愤世嫉俗、一生不合时宜的,但是在桀骜不驯的这颗心深处,我们还能够看到那个善良的影子和本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嵇康这样一个愤青教育出来的儿子嵇绍,后来能够成为文天祥都点赞的大忠臣的原因之所在。  (张志君)


         


                        
http://"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