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原】为什么全球宗教信仰在2007年后出现跳崖式衰落?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3-22 08: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事物,我们凭直觉察觉不到,也想象不到。
非得通过一些严谨的数据报告,才能给我们一些出人意料的结论。
比如,宗教与腐败、谋杀的关系。
这个提法,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或者在「污名化」宗教。
但一份研究长达40年的报告显示,它们之间确有关联。
我们常常认为,宗教是道德纯厚的代表,一个宗教信仰虔诚的社会,理应更加谦逊淳朴。
我们也常常认为,现代社会的沉沦,多与传统的衰弱、信仰的缺失有关。
但这些,可能都错了。
01宗教与腐败、谋杀的关系我们要介绍的这项调查开始于1981年,项目隶属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简称WVS,创立于1981年),负责人为美国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Ronald Inglehart)教授。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讲席教授,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创始人之一。
英格尔哈特教授通过1981年以来的调查数据,得出一个结论:
普遍来看,宗教程度高的国家与地区,其腐败、谋杀等犯罪行为相对较高;
宗教程度低的国家与地区,其腐败、谋杀等犯罪行为相对较低。
一个直观的例子,宗教程度较低(世俗化程度高)的北欧地区,其腐败程度为世界最低,宗教程度较高(世俗化程度低)的中东地区,其腐败程度则位居世界前列:

上表数据截选自英格尔哈特几十年来的长期调查,表中「宗教得分」为英格尔哈特依据「上帝在你心中的位置」「宗教在你生活中的角色」等调查得出的综合平均分数。
如果把它与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全球清廉指数放在一起对比,就能清楚看到:
表中国家,那些宗教色彩越浓重的社会,其腐败程度越高;反之,腐败程度越低。
从全球趋势来看,亦是如此。
英格尔哈特关于全球107个国家与地区的宗教信仰平均得分,可以印证上述结论: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教授所调查的107个国家与地区的宗教平均得分与排名,可以看出,排在前列的国家大多是发达、稳定的社会;排在后列的国家大多是处于动荡的社会。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不仅是腐败,谋杀率的数据亦是如此:

英格尔哈特教授得出的宗教与谋杀之间的数据图表,横轴表示宗教信仰程度(括弧数据为平均宗教得分),竖轴表示每10万人发生的谋杀数量;可以看出,在宗教信仰越浓重的社会,其谋杀率越高。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严谨的数据冲击了人们「习以为真」的观念,如果我们无法证伪调查数据本身,那我们就无法无视「腐败」「谋杀」与「宗教」之间的相关性,甚至是因果性。
我们平常所持的一些观点,比如这里讲到的「宗教信仰能够带来纯厚的道德风气与社会稳定」,很多都是基于一种未经深思的推断,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数据调查来验证。
英格尔哈特教授也说:
「尽管一些宗教保守派经常警告人们说,丢失信仰会导致社会凝聚力与公共道德的崩溃,但数据和证据并没有支持这一观点。」
为何宗教信仰越浓重的社会,腐败、谋杀等犯罪程度就会越高?
结合英格尔哈特教授的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列举两条相关因素:
(1)宗教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
在一个经常挨饿、战乱的不稳定社会,宗教会帮助人们应对严峻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因此宗教程度与社会稳定程度在结果上会呈正相关联系。
(2)宗教并非唯一的道德与律法规范。
宗教的价值之一是规范道德与律法秩序,但现代社会已有一套新的、完备的道德与律法规范,丢失宗教并不意味着丢弃道德与律法。
相反,越维护旧有的道德与律法,就越难以迈入现代化的道德与律法,这也是宗教为什么一定需要世俗化与现代化的原因。
数据的优势就在于此,它能直观说明问题,呈现出清晰的逻辑链条,打破我们固有的刻板认知。
02苏联解体对宗教信仰的影响自1981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成立已来,英格尔哈特教授与他的同事就致力于全球各项价值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并于2004年出版了关于宗教调查的一部专著:《神圣与世俗:世界范围内的宗教与政治》(Sacred and Secular: Religion and Politics Worldwide )。

英格尔哈特与诺里斯合著出版的 Sacred and Secular: Religion and Politics Worldwide
书中,英格尔哈特教授与他的同事皮帕·诺里斯(Pippa Norris)还得出另一个与常识相悖的结论:
1981年至20世纪初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宗教信仰普遍加剧(根据后续调查,宗教上升数据更新至2007年),这与人们日常认知的「现代科学正在逐渐瓦解宗教信仰」相悖。

在英格尔哈特的调查数据中,1981-2007年,所研究的49个特定国家与地区,有34个出现了宗教信仰加剧的现象。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科学及现代化对宗教的冲击是不可否认的,而且这是一种持续性、宏观性的冲击。
但上图中,1981-2007年全球宗教信仰普遍加剧的数据则表明,至少在当下的几十年内(1981-2007),科学对宗教的冲击并没有抵过那些能使宗教信仰上升的因素。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1981-2007年全球宗教信仰整体上升的现象?
英格尔哈特教授在上图中已经用数据给出了一个有力解释:苏联的解体。
图中标注「黑色线条」的表示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宗教信仰上升最大的前六名国家中,均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保加利亚、俄罗斯、中国、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罗马尼亚。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使这些国家与地区出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真空,为宗教信仰的补入提供了空间。
而且,这种政治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以至于在2007年全球宗教信仰出现大面积衰落后(后文会讲到2007年后全球宗教突然出现大面积衰落,直至今日),在1981-2018年,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信仰状况依旧上升。

1981-2018年,在英格尔哈特授特定研究的49个国家与地区中,有19个出现了整体上升趋势,其中前八位均为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黑色线条):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中国。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是的,科学也许还在持续冲击宗教,但是种种能使宗教衰落的现代因素,都没能在这几十年中敌过意识形态的斗争。
英格尔哈特用数据给出的说明,清晰又不难理解,但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我们就很难察觉出这一现象。
但这种上升,只是国际政治形势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而非宗教本身的复兴。因此,英格尔哈特特别指出,那些曾经认为全球宗教将迎来复兴的观点,并站不住脚。
认为宗教将迎来复兴,无非是认为现代社会变得更虚无了,人们更需要重归信仰了。
但这也只是一种感性的认知。
越来越繁华的生活,也许会让人更频繁地陷入虚无,但是,这种虚无一定会使人们大面积重归宗教吗?
认为会的,也许误解了现代社会的本质。
现代社会的本质,其中之一便是宗教的世俗化。
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在发达且自由的世俗生活中找到人生意义的支持,比如,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个简单的爱好,甚至是物欲的金钱。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作用,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而普通个体的虚无状态,更像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副产品,而非缺失宗教信仰后的必然结果。
就像英格尔哈特教授所言: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宗教是生活中必要的支持和意义的来源。」
不断发展与繁荣的社会,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与权利,他们不必再必须选择宗教,也不必必须以宗教填补他们生活或精神的空隙。
即使人们日渐一日、更加频繁地陷入虚无,也未必会勾起人们对宗教的普遍回忆。
相反,那些高收入的发达社会,则日渐一日地远离宗教。
仍以上图1981-2007年49个国家与地区的数据为例,在34个国家与地区出现宗教上升趋势的同时,宗教信仰下降最多的六个国家均为高收入国家:挪威、西班牙、北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瑞士。
尤其是北欧国家挪威与临北欧国家荷兰,宗教平均得分分别为全球第四(2018)与第七(2017),位居最前列。
又是北欧,要知道,北欧国家曾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03宗教为何又衰落了?马克思、韦伯等社会思想家都曾对「科学知识终将消亡宗教信仰」进行过阐述。
诚然,现代社会的诸多因素都会冲击宗教与信仰。但是,科学对宗教的冲击绝不能解释2007年后全球宗教信仰大面积衰弱的现象。
在英格尔哈特教授的数据中,1981-2007年,全球宗教信仰因意识形态的瓦解而出现大面积上升,但2007年之后,全球宗教信仰突然出现了大面积衰减,直至今日仍是。
为何?
是因为科学吗?
不是。
科学要瓦解宗教,绝不会等到2007年,现代科学又不是在2007年才开始蓬勃发展的。
是因为苏联解体的政治影响消失了吗?
也不完全是。从上文1981-2018年的图表来看,苏联解体的影响仍在,尽管这一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
而且在2007年后宗教下降的图表中,我们也能看到,在仅有的六个宗教上升国家中,第二至第四名均为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保加利亚、摩尔多瓦、俄罗斯。

2007-2019年,在英格尔哈特教授特定研究的49个国家与地区中,出现了全球宗教信仰大面积衰落的现象,仅有六个国家与地区出现了宗教上升,且有三个是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5及第6名的新西兰、西德地区仅是微弱上升,第1名的印度则是由于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BJP)的崛起而导致的宗教上升。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英格尔哈特教授也思考良久,于是,调查持续进行,数据持续分析,并最终集结成他的另一部宗教调查著作:Religion's Sudden Decline(《宗教的突然衰落》)。

英格尔哈特于2021年初出版的《宗教的突然衰落》,本书汇集了1981年—2019年的调查数据,重点论述了全球宗教信仰在2007年后出现大面积衰减的诸多可能因素。
图片来源:Anamazon
英格尔哈特教授给出了一个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人类婚育观念的转变。
这也是他给出的诸多可能因素中,他认为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依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1981-2019年间,上述六个国家的婚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981年,尽管是最为开放的瑞典,其得分仍低于临界点5.50。
其实,仅以中国为例,就能切身体会到近年来国人婚育观念的深刻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变化也是巨大的。以下图世界生育数据来看,在21世纪之初,东亚及欧洲地区的生育人数都跌至了1.5,为历史最低。

1950-2015年东亚、欧洲及世界生育趋势,竖轴表示每位妇女在其生育年龄内预期生育的孩子数,其中2.1为「人口更替水平」(Replacement Ievel)。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婚育观念的剧烈转变是比较晚近发生的一件事,比如美国在2015年才由最高法院裁决,正式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
尽管每个国家与地区在婚育观念上步伐不一,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明显的转变发生在21世纪之后。
下图以美国、法国、瑞典三国为例,展示了婚育观念在2007年左右的微妙转化。

1950-2015年美国、法国、瑞典三国的生育趋势,竖轴表示每位妇女在其生育年龄内预期生育的孩子数;可以看出,在2007年左右(2005-2010),三国的曲线又显现出一个下降的转折(美国生育数值下降,法国与瑞典之前的上升曲线发生减缓或暂停)。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英格尔哈特认为,在所有世俗化进程中,近年来能对宗教产生最大冲击的,就是婚育观念
为何结婚生孩子会和宗教信仰挂上钩?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很容易就会发现在全世界所有宗教或传统中,都会将「婚育」定为一种宗教或道德规范。
即使在高度世俗化的古代中国也是如此: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种婚育规范出发于生命的本能,强化于特定时期的人类生存状况,即在婴儿存活率低、人类预期寿命短的古代社会,「早婚多育」的婚育规范是一种必然选择。
也包括对堕胎、同性恋的规范。
然而到了20世纪,物质与医学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的这种生存困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个体自由的享受,传统束缚的婚育观念在21世纪迎来了彻底瓦解。
这是又一次观念的变革,就发生在今天。
新的观念一旦形成,便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结合、牢不可破的现代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延缓或不再生育,越来越多的人拥抱第三性,越来越多的亚文化不断涌起。
而传统与宗教在婚育问题上仍不愿撒手,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的声音持续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人将选择逐渐远离宗教。但这种远离并非代表要放弃宗教信仰,而是宗教信仰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色彩不再浓重。
或者说,他们将不再那么「虔诚」,他们将比以前更不「虔诚」。
而且越是发达与开放的地区,旧有观念瓦解得就越猛烈,这也是全球多数发达或准发达地区生育率持续新低的原因。
以此观照国内的人口问题,人们常常以「生那么多如何养得起」为由而拒绝多育。其实,这一逻辑是有问题的。
假设一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给你足够多的财富,就愿意主动多生多育了吗?
或者,北欧那些经济高度发达且高福利的国家,生育率得到显著提高了吗?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社会变革中生育观念的彻底转变。
观念的变革是最为猛烈的,它能击破整个社会,包括继续冲击宗教与信仰。
这种婚育规范有时也与政治因素结合在一起。
以美国共和党为例,自上个世纪末共和党便一直宣扬反对同性婚姻、反对堕胎的基督教保守主义立场,这会使很大一批赞同开放婚育的人先是在政治上降低对共和党的支持,进而在宗教上降低对基督教的虔诚度。
下图是美国两党选民与宗教信仰的关联图,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2016年美国大选,选民宗教信仰程度与针对共和党川普、民主党希拉里的投票率的关系。竖轴为投票率,横轴为宗教/个人选择指数,越往右指数越高,代表选民越自由(或宗教信仰越淡);可以看出,宗教信仰浓重的选民多支持川普,反之则支持希拉里。
图片来源:Religion’s Sudden Decline
婚育观念与宗教衰弱的关系,理解起来也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数据,我们也很难察觉出这一现象与因素。
这就是调查数据的信服力所在。
婚育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化的议题之一,它与科学发展、物质进步共同构筑了多样的现代生活方式,而现代生活的丰富性又使人们越来越觉得宗教不再是必要的生活支持与唯一的意义来源,人们可以在宗教之外寻找到更多的东西,包括物质、精神、价值观念。
这也从正面印证了,现代社会的到来必少不了宗教世俗化,以及观念的一点一点变化。
这也是那些宗教色彩较为浓重的社会的困境。在英格尔哈特的数据中,大多数穆斯林国家的婚育观念仍在临界点5.50之下。
也感谢英格尔哈特这样的学者,用具象的数据为我们描绘了当下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帮助我们能先找准问题,再解决问题。
关于宗教与信仰对于现代世界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话题也将被无休止的讨论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