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头脑风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万用良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3-19 17: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前两天,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一件事。老师很生气,跟我告状。
那天课堂上老师发了刚考完的单元测试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努力进步的同学都可以领到小奖状。
孩子没有得到奖状,很不高兴,先是在座位大声抗议,质问老师自己为什么没有奖状。
然后趁着大家改卷子比较乱,干脆自己下座位去老师文件袋里取奖状,还一不小心碰掉了老师的手机。
这下老师生气了,把他狠狠训斥了一顿。
孩子情绪激烈,愤愤的对老师说了很不礼貌的话。
老师在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当天下午了,她跟我详细讲了课堂上的情况,希望我能回家教育孩子。
一直以来,我和孩子的几位老师都保持了密切的沟通,老师们对孩子的情况很理解,也在各方面尽力照顾他。
虽然老师跟我说的时候语气平静,表示并不会往心里去。但我能想象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被气得不轻,所以赶紧第一时间给老师打电话,先为孩子的不礼貌言行跟老师道了歉。
接孩子回家后,就一直在心里盘算该如何在这件事上教育他。
其实,把孩子劈头盖脸骂一顿,再找个他喜欢的事情惩罚他一下,是挺容易操作的。
比如,他现在特别期盼周末能够打半小时游戏,如果我把他这个特权取消了,一定可以让他痛苦不堪。
但是我想,这样做真的会有效果吗?
看起来,我是做出了“我在教育”的姿态。
孩子也许表面上会被我压制住,接受惩罚,不敢多说。但心里可能会憋着情绪,说不定还会怨恨老师,采用更多不配合和对抗的方式干扰老师的课堂纪律。
我们想让孩子接受的逻辑是:
我做错事了,因此接受了处罚,为了以后不被处罚,不再犯了。
他的逻辑往往是:
这个老师真讨厌,害我受处罚,以后我要想办法报复她!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因为常常被某个老师训斥,他就愤愤地说再也不要上这个老师的课了。不出意外,在这个老师的课上就会有更多的状况,接到的投诉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我觉得还是需要和孩子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让他自己想清楚应该做什么。
当天,谈话无法进行。孩子情绪低沉,谈起这件事只是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并不肯多说。
我忍住了拉住他强说的冲动。
第二天,找了个机会,看孩子心情还算不错的时候,开始跟他谈论昨天课堂上的事情。
我先问他:“昨天我看你不太开心,是不是**课上有什么事发生啊?”
他皱起眉,赌气地说,“我以后再不上**课了!”
“哦?为什么啊?”
“老师不公平!太坑爹了!”
好吧,最近他不知从哪里学了些网络用语,什么“坑爹”之类的常常挂在嘴边。
我忍了忍,没有抓住这个纠正他。虽然我还是有点反感这类语言的,但此时此刻不是纠这个的时候,先解决主要问题。
我问:“怎么不公平了?”
“她不给我发奖状!”
“哦,什么奖状啊?”
“一种是得优的,还有一种是努力进步的。”
“你觉得你可以得奖状是吗?”
“对呀!我知道我得不了优秀奖状,但是我挺努力的,为什么不能得进步奖状?”
老师发的小奖状,我是知道的。这学期老师给班里的孩子们盖小印章,攒够了一定的印章就可以发小奖状。
而我也早和老师约定好,奖状带回来可以给他换他喜欢的玩具。
前一段时间这项奖励政策实行得挺好,孩子对于换奖状很有积极性,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每次拿奖状回来也兴高采烈。
但这一次,大概是孩子表现并不好,所以老师没有给他奖状。
其实,老师一向很照顾他,我知道他得奖状的频率比别的同学都要高。但毕竟不能次次都如他愿,爱冲动的A娃在急躁情绪上头的时候才不会想到这些。
他看见别人得奖状自己没有,一眼红就冲动行事,直接去拿老师文件夹里的奖状了。
这后果当然不妙,他不但没拿到奖状,还被老师批了一顿。回家后一直垂头丧气,像一个被打败的士兵。
如果这时,我只是说“没有奖状也不能直接去动老师的东西啊!要尊重老师,怎么能对老师那么不礼貌呢?没得到奖状应该想想自己的问题,下次争取做好一点啊……”
这些话,不是不可以说,但以我长期斗争的经验,这样“说说大道理”,对他来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道理光靠我灌输没有用,要他自己想明白才有用。
只是让他抑制自己的冲动,“不去做”什么事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和他一起想办法,让他知道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可以做”什么事?
于是,我表示理解地说:“哦,我知道了。老师给一些同学发了奖状,但是没有你。你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得,所以很委屈是吗?”
孩子点点头,“是,我还生气!凭什么不给我?”
我说:“嗯,我知道了。你想要奖状,但是怎么才能得到呢?这确实是个问题。那这样吧,咱们一起开动脑筋,头脑风暴,一起想想办法。看看遇上这样的事我们能怎么办?”
接下来,我拿了一张纸,让孩子和我一起做头脑风暴,把所有可以做的方法都想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忍住不对他的想法提任何评价,不说对错,也不趁机给他讲道理。
开始的时候,孩子不太配合,还带着情绪,愤愤地说:“抢回来”。
我点点头,说:“是一种方法。还有呢?”
他发现我没有训斥他,有点惊讶,就又试探性地说:
“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拿一张。”
我还是没有批评他,“嗯,第二种方法。还有吗?”
孩子越发觉得好奇了,其实他心里多少也有判断,知道哪些方法可能会被大人们当做“坏”方法,他感觉说出这些方法来,可能会引来我的批评。
可是我一直很平静,只是不断鼓励他想出更多的方法。
他开始有些恶作剧的心态,说:“把别人的奖状抢一张回来。”
我又竖起一个指头,说:“嗯,第三种方法。”
他似乎觉得这个游戏有趣起来了。脸上那种防御性的表情消失了,绷紧的身体也放松了下来。
接下来,不用我问,他就兴致勃勃地贡献了一堆“坏点子”:
“大声说话,让老师上不了课,逼她给我!”
“把老师的书藏起来!”
“欺负别的同学,让老师给我!”
“联合别的没得到的同学,一起吵老师!”
……
我拿了一张纸,一一给他记录下来。
很多方法其实大同小异,但是他为了过瘾,硬是凑足了十种“坏点子”。
这时,他露出了笑容,有点得意,吐了一口气,说:“现在该想点好办法了。”
我心想,这小家伙心里对于“好”和“坏”还是有点概念的。
但这种隐约的概念又不足以让他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些“坏点子”都是一些情绪强烈时下意识的反应,他其实在生活中常常会用。虽然每一次都下场悲惨,可他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总结。
我需要帮助他,和他一起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模式。
接着,他又贡献了几种方法,在我看来都理性多了:
“拿着卷子找老师,说老师我考的这么好,能不能给我?”
“不要了,和别的同学一起上课。”
接下来,看着满满一篇的办法。我帮他合并了同类项,最后总结出了五种方法:
1,直接拿奖状;
2,偷偷拿奖状;
3,搞破坏,逼迫老师给奖状;
4,去问老师为什么不能得奖状;
5,不要奖状了,放弃;
接下来,我和他一起就这些方法挨个分析。每一种方法我都请他用三个问题来评估:
1,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2,可以达到目的吗?(结果怎么样?)
3,你和其它人的感觉好吗?
根据孩子给我的回答,我画出了一个利弊表:

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呈现出每种方法的利弊得失,孩子自己已经理清了头绪。
我问他:“如果下次发生这种情况,他该怎么办?”
他想了想,说:“可以去问问老师。”
我点点头,由衷地夸奖孩子:“我觉得你有争取自己权利的勇气,这个特别好。但是咱们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不但达不到目的,后果还很糟糕。这个你昨天也自己感受到了。”
接下来, 我又和他做了一次角色扮演,我演老师,让他演自己。
我给同学们发奖品,没有给他,让他练习一下怎么跟我提要求。
他觉得这个游戏很有意思,一边挤到我腿上坐着,一边兴致勃勃地开始演。
我假装根据他的不同说法给出不同的反应,有时还用夸张的语气来学他,逗得他咯咯笑。
试了几次后,他终于在我引导下,可以说出:
“老师,我没有得到奖状,我很失望。我想问问为什么没有我?我还可以怎么努力?”
我大大地夸奖了他,表示他是一个既勇敢又非常有礼貌的小朋友。
孩子很高兴。这场头脑风暴算暂告一段落。

我知道,这样的教育和训练绝非一日之功。
孩子很可能不会因为今天这样一场愉快的讨论就迅速改变。
下一次,当他遇到问题,情绪冲动的时候,他可能还是会依赖他熟悉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应对。
我需要不断带他进行这样的头脑风暴,日复一日地训练他理性思考、抑制冲动的能力。
也许某一次,这些播下的种子就发了芽。他决定不再重复失败,试着按照更理性的方法做一次。
当他发现这样做的好处远远大于自己以往的方法时,他就会因此得到鼓舞,发自内心的希望继续重复愉快的经历。
随着一次次的尝试、练习,逐渐改变那些他无比熟悉又屡屡给他带来麻烦的错误行为模式,塑造良好的行为模式。
最终内化为他应对世界的习惯。
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为此我将不懈努力。
任重而道远,为今天的小小进步点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