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回复: 0

哪几种养育方式让孩子脆弱?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1-5 17: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哪几种养育方式让孩子脆弱?
王琨老师
2020-11-25 20:00
陪伴你学习的第205天
今日话题:《娇惯的心灵》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脆弱人设、情感推理、黑白教育

凡是不能毁灭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鼓励孩子们永远相信自己的感觉!
教孩子分辨善恶很重要!

最近我看到一本关于孩子教育问题不错的书,叫《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写的。
当然我只是看了书的介绍和点评,还没有读到这本书。
那么这本书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美国新一代大学生更脆弱了,心理更容易受到创伤,不能忍受挫折,不能受到伤害。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父母们付出了全部心血,却换来脆弱的的心灵,迷茫的巨婴、没有炼成的钢铁……然后提出反思:如果这样,我们是否还要过度保护、过度教育我们的孩子?
家长朋友们,你们听到这个描述,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呢?可以说这本书里提到的问题,我们中国新一代也有同样的现象。
在育儿这块,很多中国家长更追求精细、完美,心态也普遍紧张。
心灵脆弱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多,比如:一点委屈、打击都承受不起,动不动就跳楼之类的。
这个话题其实我之前在每日琨说149集《如何让你的孩子经得住事》讲过。
那么今天我就主要结合这本书提到的观点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展示了近年来美国教育中的三大人生谬论:
1. 脆弱人设: 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
2. 情感推理: 永远相信你的感觉。
3. 告诉孩子世界上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1
脆弱人设
首先,我们说第一个脆弱人设的问题,中国现在家长有同样的毛病,比如小时候喂奶粉严格按专家说的来,水温要测量,水量要看刻度,多一毫升都不行。
上学要考察学校环境,要了解老师背景,要反复跟班主任老师交待各种问题,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也确实,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容易,但是如果处处保护,成长路上没有任何风雨,将来如何免疫来自社会的复杂呢?
从古至今,很多古圣先贤都在说一个道理,那就是认为痛苦、挫折,有时甚至是创伤性的经验,可以让人变得更坚强。
比如尼采曾说,“ 凡是不能毁灭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我们从小也熟读这么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就算是一只狼,如果从小一直被圈养起来,从不参与厮杀捕食,那么长大了只能变成羊。
2
情感推理
第二个观点,情感推理,鼓励孩子们永远相信自己的感觉。
虽然中国年轻人也喜欢唱“跟着感觉走”,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是在美国发生比较多。
中国父母反而是干涉孩子太多,不让孩子跟着感觉走。
两种教育方式可以说各有利弊,但是作为合格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理性思考的能力。
跟着感觉走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没有伟大的梦想,随波逐流,贪图安逸。
因为他总在找最舒适的感觉和状态生活着。
美国有一句格言:不冒险就不会有很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很大的作为。
在美国早期历史里,那种勇敢冒险的精神对他们发展成为强国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跟着感觉走不如跟着梦想走,跟着计划走。
3
给孩子非白即黑的教育
这段时间关注过新闻的人都应该看到过,选举结束后,很多地方观点不同的人会在街上发生肢体冲突,应该就是这一问题的体现。
很多中国父母也有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就是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给孩子说这个是坏人这个是好人。
当然了,教孩子分辨善恶很重要。
但是如果养成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就容易没有包容性,认识不到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元的。
这本书里提到的现象是,有些大学生看到某个教授的观点和平时看到的主流的不一样,和自己价值观有冲突,没有想到去进行学术上的辩驳、讨论,而是反手一个举报。
作者认为是这些大学生心灵脆弱的体现,遇到问题总是想借助别人的力量去解决。
我们中国现在一些孩子追星的“饭圈文化”就是这种问题的体现,比如我是肖战的粉丝,你不能说他坏话,谁说他坏话了,大家一起去微博上围攻、辱骂他,甚至投诉、举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孩子心灵也很脆弱。
所以,孩子心灵的强大和国家的强大一样,需要有包容性,有直面问题的能力。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