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回复: 0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十九)雍正杂色釉与仿古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2-22 1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雍正的杂色釉,是指烧制过程中釉的相互交融变幻呈现的多种色彩,如窑变、青金蓝、洒蓝、铁锈花、虎皮斑、炉均釉、茶叶末、厂官釉等,品种也是十分的多,看到的最多,收藏的多,被追棒的还是窑变、炉钧釉和茶叶末。依然是看看拍卖品,看价格!再看馆藏品,看成就!再看民间藏品,看突破!
果然拍卖价最高的是【清雍正炉钧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佳绩由保利香港拍卖公司创造,拍卖价格:2478万港元。

【清雍正炉钧釉绶带如意耳葫芦尊】

馆藏品:雍正窑变釉带耳双环瓶,高23cm,口径11cm,足径12.5cm,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库藏品【雍正窑变描金菩萨坐像】
不知道为什么?查遍资料,看不到属于雍正时期的佛像,也许太珍贵,也许被忽略,也许不被认可,总之难得一见,乾隆的佛像大大的多,可以写成独立的一篇,雍正的佛像就一笔带过!为什么?目前只有艺库的我们大胆的拥有了,大胆的展示出来了!所以看民间收藏看什么?看突破!一、雍正的杂色釉有哪些精彩1、窑变釉雍正十三年(1735)清宫档案记「新得窑变」,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尤笃信道教的雍正皇帝,让幻化的窑变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此时窑变釉作品皆为当朝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雍正窑变之釉色红紫交融,无有穷竟,将此种瑰丽灿烂之窑变釉,与隽秀端丽之器型相结合,雍正的窑变瓷器美轮美奂。窑变釉为雍正官窑器创新品种,从仿钧釉中演变出来,采用二次或多次上釉过程烧制。因釉料中的不同金属元素窑烧时自然结合而成,颜色斑斓奇幻,以紫红色为主。

【清雍正窑变釉三弦纹双耳壶】
雍正皇帝对钧窑器情有独钟,曾多次命令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仿钧釉。督陶官唐英就曾派好友吴尧圃往河南禹县探查烧制钧窑器的古方,终于成功研制鲜艳悦目的仿钧窑变釉。

清雍正 窑变釉双耳抱月瓶
此瓶直口,口沿上下各饰两道弦纹,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部两侧饰有双螭龙形耳,在简约中流露出一份繁复的华丽,使流畅的瓶体平添一份节奏感,更富韵味。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光华璀璨。玫瑰红与月白釉相互交融,在腹部形成流淌的月白色斑片。腹部双面有一圆凸起,底足高足外撇,整体釉面玻璃质强,晶莹明亮。口部及内壁呈现静谧润洁的月白色,或间有浅蓝的细丝纹。底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釉上落「雍正年制」篆书款。

【清雍正窑变釉弦纹瓶】

清雍正 窑变釉弦纹盘口瓶

【清雍正 窑变釉大鸠耳衔环尊】
窑变釉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安徽淮南窑青瓷曾出现紫翠色的窑变。后世亦偶有出现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载:“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大观间有窑变,色红如朱砂“。清代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窑变色在清代被视为祥瑞,经苦心钻研,雍正时御窑已能通过控制配料和窑炉火候、氛围,人工烧造出精美的窑变釉色,但烧制难度较大颇为珍罕。2、炉钧釉为明清官窑仿宋代钧窑釉色的一种创新釉彩,用低温二次回炉烧成,故名炉钧釉。这件器物炉钧釉色泽变幻,流纹繁复而有序,凌乱而有章法,为炉钧釉彩器中之精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雍正朝官窑独步瓷坛的卓越成就。外底署“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刻款。综观中国陶瓷发展史,由于清雍正皇帝的亲历亲为以及督陶官唐英的勤勉在行,使雍正朝官窑器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峰。

【清雍正 炉钧釉冲耳炉】

【清雍正 炉钧釉双狮耳莲蓬口蒜头瓶】

【清雍正 炉均釉蒜头瓶】
藏品鉴赏:清雍正炉钧釉弦纹尊

【清雍正炉钧釉弦纹尊】本瓶外形端庄,红紫交融之色散布遍体,时代特征一如古人所言,色泽深沈瑰丽,气度非凡。此种釉色独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个别器物延续红点外,往后再不复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釉面中蓝与红二色,在垂流中变化万千,交融呈一体。釉中诸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妙不可言。清代《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本品即为笔记所载之有红点者,俗谓「高梁红」。此瓶造型沈稳而秀雅,釉面失透滋润,釉色深沈,流淌的绿釉交混点点红斑,似山岚云气,斑驳陆离,于烈焰中幻化出别样瑰丽,可令赏者如痴如醉。且釉面流淌大,正体现雍正朝炉钧釉之特性。3、茶叶末釉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清代茶叶末釉创烧于雍正时期,为清代官窑色釉之名品,又称厂官釉,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

【清雍正 鳝鱼黄釉弦纹瓶】
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而得名。雍正六年唐英奉旨赴景德镇榷陶后,致力匡复再现历代诸色名釉,茶叶末釉遂被重新烧制出来,命之“厂官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深沉凝重,极具古意。雍正,乾隆两朝最为所重,成为宫廷秘釉,仅供皇室珍赏。最广为流传的是清代寂园叟《陶雅》中的这段文辞:'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茶叶末是我国最古老的结晶釉之一,茶叶末釉其标准样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棕黑色底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金光灿烂的黄绿色晶点。茶叶末的烧成难度较大,低温阶段用氧化气氛烧制,到980℃左右以后,若转为还原气氛烧制,则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蠏甲青'。若继续氧化烧成则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乾隆间《南窑笔记》谓之“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因其“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而深受雍乾二帝喜爱和重视。雍正皇帝崇尚素雅,对单色釉瓷器情有独钟,因此雍正一朝御窑单色釉的烧造得到空前发展,慕古和创新之作频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所载五十七种仿古创新瓷器品种中,单色釉就占据半壁江山,厂官釉即在此列。

【清雍正 厂官釉如意耳尊】-中国嘉德拍品此拍品撇口,束颈,折肩,颈肩部饰凸弦纹两周,两侧置对称如意带耳,腹部及底内收,束胫,下承外撇式圈足。通体施厂官釉,釉色茶、黄相间,互为浸润,如同细雨浇淋一般,颇似雍乾时期炉钧釉呈色效果,给素雅静穆的厂官釉增加了几分灵动之感。外底心釉下暗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传世所见雍正单色釉瓷器所刻篆书款,有六字三行和四字双行之分,其中后者多以瓶、尊等高规格琢器为主。

清雍正膳皮釉撇口四足水仙盆
雍正一朝,仿古之风极盛,雍正皇帝更是倾心慕古。在这一热情催生下,所制仿古之器,不但形神兼备,而且推陈出新,频生经典。雍正时期仿古瓷中,仿铜器造型的比例较高。其中又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仅仿器型而配以青花、粉彩或仿宋釉等新装饰;其二为忠实的追摹原作,施以与古铜器色泽相近的釉色,如紫金釉、厂官釉等,远观之颇具端庄苍古之神韵,令人折服。此品为雍正时期追摹周汉青铜尊而来,虽为瓷作,但其造型挺拔,线条硬朗,配以厂官釉加持,不失铜尊质感气韵,彰显了雍正御窑仿古理念之成熟,技艺之高超。唐英新制厂官釉是以铁为呈色剂,失透无光的高温釉。

【清雍正 厂官釉“鳝鱼黄”杏圆贯耳大瓶】
此种釉色是在青褐色釉面上散布黄色斑点或丝纹,典雅古朴,极富观赏性。按碑文所载,厂官釉据釉面不同色泽可分为: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从传世作品来看,呈色黄褐者应为“鳝鱼黄”;青者应为“蛇皮绿”。另据乾隆张九钺《南窑笔记》载:“厂官釉,其色有鳝鱼黄、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可见清代厂官釉仿烧自雍正时期,起初为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后至乾隆时期又新增紫、金诸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厂官釉发展至乾隆时期,“黄斑点”一色已不见载,或因黄斑点烧制难度大,仅为窑中偶得,故至乾隆时期已近失传。如【清雍正茶叶末釉兽足双耳炉】

此品釉面「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若玉,瓶为范,最养目」, 因其似茶叶细末般点点青绿,故名。此三足炉作鼎形,口沿两侧饰桥形耳,短颈,弧腹,三足浑圆,形制取意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小巧典雅。
器外部施茶叶末釉,釉面平整光润,质地细腻匀凈。足为模印制成,上饰饕餮纹。炉底刮釉规整,内压印「大明成化年制」三行六字寄托款。整器胎质厚实,色泽凝重,纹饰洗练,造型古朴,釉面厚润,端庄宏伟。香炉上配云蝠纹镂空小盖,下承荷叶状底座,古雅别致,浑然一体。二、雍正其他杂色釉1、青金蓝铁锈花釉是雍正时新创的一种铁结晶釉,釉料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锰,因釉面呈现褐红色小点,犹如铁锈花,故名。如:【清雍正 青金蓝釉弦纹瓶】

唇口,长颈,溜肩,垂腹,圈足。底部「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刻款。足墙上有对称长方椭形扁孔,可用于穿系。通施铁锈花釉,釉面夹杂黑色斑点,纹路自然,形制端庄肃穆。修胎细腻,圈足露胎处呈褐色。器形刚劲古朴,釉色庄重沉稳,胎体坚致细腻,实为时代特征鲜明的雍正铁锈花釉器代表作。
此器资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青金蓝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此种釉色在雍正朝异彩纷呈的颜色釉瓷器中亦属存世稀少的精品,真可谓宁不知倾城倾国,佳器难再得。弦纹瓶又名荸荠扁瓶,为窑变釉器物,均属精品,可见在瓷器造型之美已臻化境的雍正一朝仍可傲视群雄,美不胜收,审美趣味非同一般。2、铁锈花青金蓝釉是雍正时督陶官唐英在仿均釉基础上新创的品种,其工艺与仿钧釉近似。以乳白釉为底釉,在其上吹洒钴蓝釉料,于高温中烧成。釉色由很多青、蓝、白等色斑点组成,以蓝色为主的各种斑点辉映成趣,错落有致的斑点中杂有黄褐金星。因其貌极似青金石,故得名“青金蓝釉”。仿钧釉是唐英在雍正七年方告研制成功的,故青金蓝釉的上限年代不会超过1729年。如【雍正铁锈花锈釉穿带瓶】

此瓶洗口外撇,细长颈,溜肩,扁圆腹,腹中部突起两道弦纹,圈足外撇。
足端刷酱色釉,底款于釉中隐约可辨,书“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胎质细腻坚致,造型端庄俊逸,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金蓝釉,腹上部釉面较为密布,腹下部白色斑点较多,蓝色斑点较少,使整器具有极强的韵律感。韵律釉色浓艳,釉层厚而均匀,釉面莹润光亮,斑驳淋漓,流光溢彩,如雀羽闪烁。3、洒蓝釉洒蓝釉此釉色彩独特罕见,又称洒蓝、雪花蓝,釉色斑斓,首见于明代瓷器,传世有不少署宣德款作例。据说是在已烧成而未罩釉的瓷坯胎体上,将混合篮釉吹于器面,然后低温再烧(约摄氏八百至九百度),犹如烧制唐代陶器上的钴蓝釉般。有别于一般明初釉彩,雪花蓝釉色调多样,从天蓝到青金石色,趣意无穷。此釉难以烧成,象征明宣德官窑最富丽华贵及令人惊喜的发展。传世的雪花蓝釉瓷,多为瓷盘,但据近期于景德镇官窑出土发现,宣德时期曾于不同形制瓷器上试验应用此技法,包括盘、高足杯、水仙盆、罐及盘。清雍正时,再兴雪花蓝釉瓷,反映清世宗对完美品味及唯美古釉的追慕。在位时,世宗命人仿制宋代五大名窑,此橄榄瓶应属当时仿明美釉之作。雍正时期,江西景德镇官窑瓷匠,据清宫所藏古代瓷例,研制仿古名窑之作,尽展其卓技巧艺。

【清雍正 雪花蓝釉撇口瓶】

【清雍正洒蓝仿青金石釉胆瓶】
蓝釉的烧造于雍正时期已得心应手,洒蓝釉、霁蓝釉、青金蓝釉皆莹润饱满,宁静雅致。此品以洒蓝仿青金石釉,工艺难度增加,但依旧色如蓝宝石般沉静明快,浓艳匀净。雍正官窑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精湛绝妙,无与伦比,烧制的数量和规模身为可观。尤其是在颜色釉方面的成就卓越,仿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有的“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诸巧妙”,有的采撷宋元明清以来瓷器色釉之优者予以总结。花样翻新,更上一层楼,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少见超越。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御用颜色釉情有独钟,生产出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   查阅《清宫档案》,雍正颜色釉品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见雍正皇帝对颜色釉瓷器偏爱有加。三、雍正的仿古瓷仿古瓷就是后期模仿前朝的名瓷品种而烧造出来的瓷器。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盛行,当时已出现了大量仿制的商周青铜器,同时一些地方瓷窑,也不乏刻意仿古者。
仿古瓷,即仿其釉彩、仿其器型、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艺现象,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总之,其基本上存在于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后半期,并对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前期,就热衷仿古窑名瓷。特别是从康熙、雍正开始,御窑厂就不计工本的从事仿制汝、官、哥、钧等名窑产品。康熙时仿宣德,成化瓷,“与真无二”、“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雍正年间,宫中还出示所藏古瓷,交御器厂仿制。乾隆时仿古更蔚为可观,所仿薄胎暗花和宋代影青最为出色。清代民窑的仿古风气也很盛行。因为御窑厂的产品只供宫廷需求和帝王赏赐之用,就是皇亲国戚也不能染指。所以官僚贵族所用的优质瓷器,大多来自民窑,这便促进了民窑的仿古。

清雍正仿明永乐青花缠枝花纹折沿洗
这些民窑的瓷器,“选诸质料,精美细润,翼如厂官器,可充官用”,叫做“官古器”。稍次一些的,还有“假官古器”、“上古器”也都是供官僚富豪使用的。雍正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艺术水准也很高,喜欢绘画书法,也喜欢命人给自己画像。在未登基前,生活丰富多彩,品味高雅,更通达儒、佛、道三教思想。而从后来的行乐图、书法中可以认识到这一点。而在登基后忙于政务,实为罕见的勤政皇帝,唯有艺术文玩才能寄托清闲。雍正心怀志趣,却无暇抽身,只得寄情画布间,充满了孤傲与悠然的气质。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

清雍正仿明宣德青花把莲纹盘
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后期青花则比原作更精雅;沿袭康熙青花作品几乎完全一致,如不注明年款,无法区别。雍正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超过了永宣的水平,带有雍正朝特征。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与真品相比较,真品圈足未经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经过打磨而呈滚圆的泥鳅背状;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见火石红,雍正仿品淘洗精细底部无火石红。

雍正仿成化天字罐
真品胎较厚重,雍正仿品胎较轻薄;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铁锈斑,雍正仿品青花中无铁锈斑而有重笔点染、分布规则的藏青点;真品青花中可见小笔绘画的痕迹,雍正仿品青花中无此笔痕。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模仿,对于古瓷的缺陷,则是利用新的技术去克服。高档仿古瓷中又包括三种类型的瓷器:仿古瓷,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的风格;具有康熙朝风格的瓷器,由于康熙朝瓷器生产时间长,影响大,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所以雍正早期青花沿袭康熙朝风格的较多。本朝风格瓷,雍正朝,上自皇帝下至督陶官对瓷器制作都有着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民窑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雍正时期,瓷器对外贸易非常兴盛,大量的西方商人来到广州,希望直接与中国贸易。据国外有关档案记载,1728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31年丹麦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32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销到荷兰40万件中国瓷器,运到法国的有6.8万件。清雍乾二帝尤慕古风,富于文人趣味,尤其是对宋器颇为钟情,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标准。宋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为文人雅士首推之佳器。明张谦德《瓶花谱》中赞曰:“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而世绝无之,官、哥、宣、定为当今第一珍品。”故雍乾御窑对摹造官窑瓷器尤为重视,由《陶成纪事碑记》中可见一斑。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总结雍正一朝瓷业成就所作的《陶成纪事碑》将仿官釉置于五十七种重要供御瓷器品类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如【清雍正官窑仿哥釉铺首尊】,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

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制作规范,古朴凝重,腹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庄重大气,古风荡荡,器身凸起两道弦纹,平添动感。通体施青灰仿官釉,釉水凝润,金丝开片疏朗有致,遍布器身,气势非凡,虽曰人工,宛若天成,宋人意趣,尽在其中。
与清代古瓷鉴定家蓝浦所云“古哥窑器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载《景德镇陶录》)正相符。圈足涂饰铁褐之色,底内施釉,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书款,篆法精到,端庄规整。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仿古瓷工艺达到空前水平。整体来说,雍正总体水平全面提高与仿制有关,通过仿制、提高、变化、创新,逐渐吸收和整理前朝的制瓷经验、技巧,发展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制瓷风格,对于后世影响深刻。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业突飞猛进,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 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青釉”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宋代青瓷影响后世近千年,其中以官、汝、龙泉窑烧制最为出色,他们同时又追求玉质感,更是宋代美学的基调。皇帝的珍爱。他曾发送宫中宋器样品至景德镇御厂仿制,釉色这类器物成为元、明两朝鉴赏家收藏目标,也是清代雍正纯净之品比肩于前朝,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更有创新之作产生,此青釉“花觚”与众不同,为当时官窑仿生作品的巧做。

【清雍正粉青釉仿古饕餮纹花觚】
此品作喇叭型口,长颈,圆鼓腹,足胫外撇。颈部与足部饰蕉叶纹,腹部饰饕餮纹。通体施粉青釉,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系清代雍正时期仿照商周时期青铜觚而烧制的一件单色釉精品。龙泉青釉以“梅子青”最为苍翠温润,并成为青瓷典范。雍正官窑对于摹“龙泉青釉”方面也颇有成就,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碑》中提到仿龙泉有“深、浅两种”,青釉花觚应为后者,属“粉青”之列。此时青釉烧制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历史上巅峰。四、雍正仿宋瓷系列宋代名窑诸色釉器自古便是收藏家们极其推崇的,各朝各代也极力仿烧,到了雍乾两朝,复古之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自皇帝开始至窑师均孜孜不倦,举凡宋代五大名窑、永宣佳器均在列。唐英在《陶成纪事》中列载的三十七条单色釉里,有过半是关于仿古釉的。雍正窑的仿古釉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其中又以仿钧釉和仿官釉最为成功。

【清雍正仿官釉鸠耳尊】雍正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之仿古颜色釉,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奠定了雍正御瓷无与伦比的艺术地位。这一切是与胤禛的喜好情趣密切攸关,其对宋器的钟情源于独特的传统文人情怀,以宋人审美为自身品味追求的典范。作为一代君主,雍正皇帝拥有古今天下文人无法比拟的内廷收藏,又因自身特有的际遇铸就出高雅而恬淡的艺术品味。在品鉴内府丰富的典藏之后,其自然对宋官古物的理解和感悟皆有别于常人,因此,雍正皇帝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自然流露出浓厚的赵宋遗韵。雍正御窑仿官釉釉色有粉青、天青、灰白等色,釉面或有冰裂纹片,或无开片,部分器物亦有宋官窑器的“紫口铁足”特征。雍正皇帝好古而不泥古,诚如唐英所言“仿旧须宗雅则”,不是一味贴近原物,而是取其最精华最高雅之处而临摹,更重视气韵神髓之相似。因此,雍正皇帝在摹古行为中也深深融入其自身的审美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此品即为杰出代表,仿官釉色与创新器型相结合,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葫芦瓶造型端庄秀美,比例合宜,婀娜流畅,通体施仿官釉,釉面呈现天青色,纯净无暇,丰腴润泽,不见开片,如一汪清泉,令观者神往。又菊瓣形器物、菊瓣装饰乃雍正皇帝所钟爱,此瓶中段束腰处及胫部,皆以凸印菊瓣纹装饰,为器型增加几分变化,不单单以釉色取胜。圈足涩胎,足底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製”官窑款识。1、仿官窑雍正一朝瓷艺臻至顶峰,其中又尤以仿古单色釉最能体现其审美意趣,雍正皇帝临位虽仅有十三年,却于摹古宋瓷方面成就显赫,从《清文件》之记载可知雍正时仿古瓷或出于圆明园下旨仿造或收起搁置养心殿,以便朝野之外陶冶心灵。雍正皇帝深谙赵宋以降文人士大夫阶层文雅、素凈、脱俗的的美学精髓,并将其与本身对古物之理解深深融入对器物的审美要求之中。如【清雍正仿官釉绶带耳尊】

【清雍正 仿官釉绶带耳尊】器形古朴庄重。尊肩部饰双带耳,线条简洁大方。全器通体满施仿官釉,釉质肥腴,釉色纯正动人,如同傍晚雨后放晴的天空,淡雅而清丽。凭一器之微以窥观千古帝王之心,今日抚之品之,岂只得一物之乐乎?仿宋代名窑诸色釉器自古便是收藏家们极其推崇的,各朝各代也极力仿烧,到了雍乾两朝,复古之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自皇帝开始至窑师均孜孜不倦。

【清雍正仿官釉铺首蒜头瓶】
唐英在《陶成纪事》中列载的三十七条单色釉里,有过半是关于仿古釉的。雍正窑的仿古釉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而其对瓷艺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

【清雍正仿官釉双如意耳大方壶】保利拍品《竹园陶说》载:「雍窑珍品多仿古,当时由宫中发出古瓷甚多,交御器厂仿制,制作有本,好其出器甚精。」由此不难看出,宫廷命唐英烧制仿古瓷,通常是由宫廷御用画师从内廷搜集历代名瓷,画样后由皇帝审阅,并根据皇帝的要求修改后,用木旋成样子,再送交唐英仿烧。这种对照临摹,可以求胎釉、气韵之一致。

清雍正仿官釉铁花饕餮纹双耳汉壶尊
【清雍正仿官釉铁花饕餮纹双耳汉壶尊】即为古风之大作,气势远得商周之厚重,釉色深含北宋之含蓄。瓶呈扁方形,线条硬朗,稳重恢弘,颈两侧饰贯耳,内外通体施仿官釉,形制规整,釉质温润。最出彩之处,莫过于颈部模印之饕餮纹,回纹为地,饕餮之貌古拙大气,线条清晰,其上施一层褐色胎浆水,意在巧仿青铜。其下饰凸起弦纹一道,韵律感十足。此种纹样来源于上古鼎彝,非以细腻工整取胜,而是竭力突出一种神秘古拙的意象,苍雅静穆。较一般仿宋手法,此种装饰工艺更为罕见与独特。

此件【清雍正仿官釉荸荠扁瓶】就是雍正仿官釉的佳作。瓶撇口,细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因形如荸荠而得名,康熙时期首创,为清代流行瓶式。此器通施官釉,釉质肥厚,莹润如玉,釉色青中泛灰,开片舒朗有致,仿效宋官窑特有的大冰裂纹,片纹呈浅黄色,古朴庄重。雍正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雍正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之一致。2、仿汝釉汝瓷自宋起便引世人垂涎,也许如传言那般因其色太美而令宋徽宗念起雨过天晴时的那抹亮色,亦或如故事所述因赵佶梦中偶见雨后天色视之绝美便拟令烧制,总归汝窑所出从此便拥有了一个空灵静谧的名称。【清雍正仿汝釉弦纹尊】

此尊敞口,长颈,圆鼓腹,圈足,颈底、肩下、下腹均饰双道凸起弦纹,简洁而臻美。
此瓶通体施仿汝釉,釉色素洁,清雅宜人,釉层丰腴明润,古朴雅致,釉面光洁莹润,釉水于线条起伏处流淌积聚,极富玻璃质感,别有韵致。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圈足露胎仿宋瓷「铁足」之意。《陶雅》曾赞:「天青一种,以康雍官窑为最美。」《陶成纪事碑记》对仿汝也有记述「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宋汝窑器物多小件,而清代仿汝造型多为瓶罐尊等大件。乾隆帝曾赋诗称赞「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可见清代仿汝窑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此尊造型源自宋代弦纹贯耳瓶,均仿战国青铜四兽文壶而制,挺拔俊雅。流畅的造型与静穆的釉色,尽显此瓶的古雅气息。

【清雍正 仿汝釉蒜头瓶】清代帝王为汝瓷着迷,曾大力摹烧,而历代仿汝达到空前水平者,首推雍正时期。一方面汝瓷的清灵净雅与雍正帝轻巧隽秀、素净大方之审美喜好相合,另一方面经过前朝对制瓷技术的投入与发展,至雍正年间瓷器烧造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在此仿古风潮的影响下,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最具水平。如【清雍正仿汝釉纸槌瓶】

瓶盘口,长颈,方折肩,筒形直腹至底渐敛,卧足。通体罩施仿汝釉,釉质莹润,釉色幽隽,厚若凝脂,淡恬似玉,散见开片,足呈黑色,但此系在足胎之上罩施黑釉所致。形制端庄古朴,器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篆法精妙,笔力遒劲,清晰深沉。
雍正时期曾多次命年希尧、唐英等人仿制宋汝窑瓷器,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记载由皇宫内廷发旨定烧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铜骨无纹汝釉」等。3、仿均釉
雍正皇帝十分喜爱钧窑,相关文献亦记录了当时景德镇仿古的状况。就此件作品来讲,内外发色均匀,素雅明快,能够代表雍正时期仿造钧窑所达到的水平。如【清雍正仿钧窑玫瑰紫釉棱花式水仙盆】

造型及釉色皆仿自钧窑,棱花式口沿,三器足呈如意头形状,胎体厚重敦实,兼顾美观及实用之两面。器底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刻款。如:清雍正仿钧釉鱼篓尊

此尊取鱼篓造型,撇口,短颈,斜肩,鼓腹,圈足,线条的曲折变化,力摹竹篾的韧与劲的体势。肩部有两系,上腹部凸饰两道弦纹,腹部饰一周乳丁纹,通体施仿钧釉。
该器因形似渔夫捕鱼的鱼篓而得名,鱼篓尊是陈设用瓷,明初和清代多见该器型,清雍正、乾隆的鱼篓尊最为著名,既有完全形似的,也有追求神似而多于形似的器物,其典雅古朴而富有生活气息,是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制品。清代仿钧瓷又以雍正朝的成就最为突出。经多次试制成功烧制了从器型、釉色等各方面都足以乱真的仿宋钧窑制品。所以此器釉色造型皆双佳,既承就于上古实用例,宋人之赏陈求精之窑例,亦弘扬于雍正创新之窑法,方能造就此等上佳美器。此尊釉色曼妙,变化多端,细致莫测,口沿圆润窈窕,足端铁褐色沉郁,通体线条流畅,饱满而鉴古高贵,和谐且并蓄张扬,极显宋代清高风貌,尽得雍正盛世王气。4、仿哥窑哥釉一色古雅,为宋器之精粹,“金丝铁线”的开片变幻莫测,备受帝王喜爱。雍正皇帝好古博雅,品味超卓,最是体悟宋瓷内敛之韵。其下令御厂不惜工本,多番尝试仿烧,以达形神兼备,将含蓄悠远的宋瓷意境再现于世人眼前。故清三代仿宋瓷器中,以雍窑出品最得神韵。至雍正十三年(1735),御窑厂仿古创新的各种釉彩已达五十七种之多,仿哥釉即是其一。

【清雍正仿哥釉铺首尊】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有载:“一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而清朝仿哥釉器两种样式,一为仿宋代式,二为自研式,此瓶便属后者。如:【清雍正仿哥釉石榴尊】

此石榴尊生动之形态,令古色倍添神韵。通体施仿哥窑青釉,圈足可见紫铁之色。釉色淡雅,如一汪湖水,淡泊宁静。开片“铁线”与‘金丝’交织成趣,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细细观之,本品在呈现御窑技艺的极致之余,亦颇具文人儒雅气息,于掌中推敲玩味,雅趣无穷。纵观各朝之石榴尊,以雍正一朝最为秀致,正如本品,五瓣花口外卷,短束颈,鼓腹浑圆,犹如饱满多子的果实,寓意“多子多孙,榴开百子”,造型规整,秀致可人,最是突显雍窑瓷器轻巧俊秀、典雅精致的风格。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字体端正古雅,法度严谨。其造型曲度把握精准,线条饱满流畅,尤见雍正御瓷秀逸严谨之风,当为雍正本朝佳作。5、仿定窑
定窑为赵宋名物,色莹而质润,千百年来备受文人士大夫之推崇,谷应泰《博物要览》卷二《志窑器》云:“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富具慕古情怀的雍正皇帝对定窑颇为痴爱,由好古仰慕而摹古抒怀是雍正皇帝一贯秉持的艺术精神。如:清雍正仿定窑暗刻双鱼纹盘

此品即为雍正官窑仿定窑之作,造型、胎釉、纹饰风格皆与台北故宫所藏宋代定窑白釉双鱼盘相似。作品器型秀美,胎骨轻盈细洁,通体施白釉,略显象牙白色,柔和悦目。盘内满饰暗刻海水、双鱼纹,纹饰繁复精细,线条清晰流畅,在白釉衬托之下,越显清新雅致,风姿绰越。更为绝妙之处在于作品亦将宋代定窑芒口之特征精细仿制,并在口沿镶有一圈铜口,为雍正官窑仿定窑白釉刻花之精品佳作。如这件拍品:清雍正仿定窑白釉花卉纹天球瓶

评语:此瓶端庄古朴,釉色精雅莹润,纹理变化丰富,耐人寻味。
6、仿龙泉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龙泉青瓷的质量显着提高,不输官窑瓷器。将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顶峰,这种类型的青瓷颇得清代雍正帝的青睐,御窑厂也因此而受命进行过仿制。如这件【清雍正仿龙泉青釉缠枝花卉纹凤尾尊】是一件雍正时期御窑仿制的佳品。


此瓶圆形撇口,呈喇叭状,长颈收束,圆肩,腹下渐敛,深挖足圈。口沿外侧与近肩处布满数道弦纹,腹部上侧以拱花浮雕表现出牡丹卷草枝叶缠绕,腹下半则刻画为长瓣莲瓣,清新脱俗、纯洁净雅。
这些繁而不杂的纹饰雕刻得精美细腻,以高超的仿制工艺重现出当年龙泉窑的特色,乃清代精湛制陶工艺下的艺术珍品。通体施青釉,釉质浓郁光润,色泽青翠欲滴,深褐色的足沿处在幽青的整体氛围中显质朴古拙之感,为全器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情。底足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书款。藏品鉴赏: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

瓶口三管独立,中间较高,左右较矮。唇口,颈饰一道弦纹,颈肩相交处饰对称灵芝形耳,扁圆腹,圈足外撇。通体施青釉,满刻灵芝纹。腹部凸起印五岳真形图,中有嵩山如卧,左上恒山如行,右上泰山如坐,左下华山如立,右下衡山如飞。足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此器造型新颖独特,纹饰带浓厚的道教风格,甚具时代特色。雍正皇帝崇尚道教,认为「道教炼气凝神,与儒家存心养气之旨不悖」。此器上有三孔,像三座高山巍巍耸立,器腹饰五岳,寓「三山五岳」之意。传说「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又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雍正帝在他父亲康熙皇帝所赐的圆明园中修建了象征道家仙山琼阁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还有取仙居之意的「别有洞天」、「凤麟洲」(绮春园),供奉众多神仙的寺庙建筑,更有被用来开炉炼丹的「秀清村」。早在《汉武帝内传》中已出现「五岳真形图」的记载,说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从汉代起,该图就成为中国人趋吉避凶的图形。《抱朴子》曰:「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古代道教人物以此「五岳真形符」奉为圭帛,认为其中暗藏超自然的力量,因此将此当秘籍般地修道,希望从中参悟出仙家的道术,这可能也是雍正皇帝所向往的神仙世界。雍正仿古瓷小节:
雍正皇帝在摹古之中深深融入自身的审美要求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所得摹作乃经其亲自化裁而成,自然流露出浓厚的赵宋遗韵。胤禛的感悟和追求最终得以实现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彼时唐英秉承圣旨悉心烧造,尤其在仿古方面,超越前代,独步一时。他按照胤禛发来内府典藏的宋官旧物,对照临摹,以求胎釉、气韵之一致。其中对哥窑之摹造尤为精绝,颇为胤禛所钟情。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研陶心得——《陶成纪事碑》中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哥釉,有米、粉青二种,具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铁骨哥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第二位,仅次于官釉,可见君臣二人对其重视程度之高。

【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
“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面花纹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
胤禛深谙其妙,特别强调造型之美,追求朴拙之意。所以雍正留下了一件件让人忘怀的大量珍宝,看到这些,想到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热爱和追求,让我们今天了解到了为什么雍正的瓷器会这样的完美!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二十)雍正的瓷器的总结

       陈辉2020年12月20日写于济南市艺库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