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原】若中央红军没在哈达铺捡到那张大公报,会不会重蹈西路军的覆辙?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16: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一份大公报
1935年9月9日夜,中央连夜开拔,带着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单独北上,自此,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一、四方面军再度分开了。
由于害怕四方面军追上来,酿成自己人打自己的人悲剧,中央红军还对他们放了警戒哨。
急行2天之后,中央才有机会开了一个会,会议商讨的是这支红军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大家最后决定,应该把部队带到外蒙边境,在那里接受苏联的援助,进行休整后再打回来。
这支孤军一路北上,9月下旬,在开到甘南一偏僻县城(哈达铺)的时候,某红军士兵在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若干天前的《大公报》,根据这张报纸的记载,在陕北吴起镇一带,存在着一支红军和一块根据地。

得到这张报纸后,中央马上就修改了之前的决定,不去外蒙了,而是转向东北,去陕北找刘志丹。
02
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这张《大公报》改变了中国历史和命运呢?
首先,中央红军(严格来说叫陕甘支队)离开四方面军时只有7000多人,其中还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这支部队不久后又在腊子口战役中就损失了1500人,部队人数更少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办法,一路开到外蒙边境,他们首先要穿越甘南甘北,然后越过黄河,穿过宁夏和绥远,最后才能进入外蒙。
这件事对于这支几千人的疲惫之师来说有多么困难,我们可以对比后来的西路军来看一下,西路军渡河之后的兵力约为两万一千八百人,且其中的红九军和红三十军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部队,实力强劲。
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因为民情、地形等种种原因折戟西北,遭遇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命运。如果让这支陕甘支队一路北上,穿越层层险阻,开到外蒙,其结局如何,我们恐怕不能不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
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后,国军的主攻方向还在川西的红四方面军身上,这无疑给了中央红军一定的喘息之机,但是这并不解渴。这支部队最需要的是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整补充,否则他们就只能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中,一直被消耗,直到消亡。

这时候,那张《大公报》为他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陕北吴起镇,这里可以满足他们的绝大多数需求,而且路途并不算遥远,比去外蒙边境容易千百倍。
这简直是上天送给他们的一个意外之喜,一个挽救和改变他们命运的礼物,说这份报纸价值千金恐怕都远远不够,它是价值万金亿金。
03
偶然与必然
那么,这张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公报》是谁,或者说是哪个部队最先发现的呢?
据96年10月4日《南方周末》对红军老战士陈诗林的采访,当时“周副主席”吩咐陈诗林和三个卫生军校的同学去找些报纸来,他们就在卫生队驻扎的伪镇公所发现了一堆国民党的报纸,上面有关于陕北红军的描述。
而根据红军老战士刘英的回忆,这份报纸是在哈达铺的邮局里发现的。根据作家吴东峰的记载,这份报纸是大将黄克诚的部下发现的……真可谓众说纷纭。
其实,是谁发现的这份《大公报》并不重要,因为这毕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个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即为什么在一个如此偏僻的小县城里,能发现这份常常出现于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街头的报纸。
自清末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强调要自强自立,我们那时候就开始办自己的报刊杂志,修自己的铁路公路,以此来传播最新的思想、最新的国际国内消息,来“启蒙”民众。

也正是这些看起来影响并不立竿见影的工作,让我们的国民接受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之类的启蒙,了解到了革命、共和这些近现代的理念,这股的思潮很快就席卷了全国,连这个偏僻的县城都被裹挟进去了。
不难看出,那时候的中国,迎来一场改头换面的革命似乎是必然的。

作者
  上弦月,深度历史爱好者,多年来专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与发掘。愿与你一起,穿透历史的迷雾,洞察世间百态,寻味人生真谛。
   微信号|百年人物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