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汉字探微(034):永志不忘——释“永”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9 1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约4800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朱英贵
成语“永志不忘”的意思是永远记住不会遗忘,其实,“永”字作为永远的意思并不是它的造字本义,而是它的一种常用引申义。关于“永”字的造字本义,目前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永”字即潜行水中之“泳”字的初文。(见高鸿缙《中国字例》)果真如此吗?这要依据它的古文字字形来认真推测才行。

一、“永”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关于“永”字的造字本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永”是“泳”的本字,象人在河中游水代步,它的造字本义就是游泳;二是认为“永”是水流长皃(貌),“永”就是水流得长远的意思。前一说法多为近现代学者依据甲骨文字形所进行的索解,后一种说法则源自许慎的《说文》体系。这其中的分歧并不能折衷,因为游泳的行为和水流长的样子完全是不相关的两码事。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永”字的甲骨文形体中是否存在“人”形符号,让我们来借助下图的甲骨文字形试做分析(参见下图):

“永”字的甲骨文形体
从上图可以看出,“永”字的甲骨文形体比较丰富,但字形除了有些左右方向不同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至少可以引起我们有如下一些思考:
首先,“永”字的甲骨文形体中是否存在“人”形符号。是的,每一个字形中都含有一个像是甲骨文的“人”字那样的侧面人形符号,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有几个符号(比如第一行的第一、四、五这三个字形),那一条竖线很端直,而甲骨文的“人”字没有如此端直的线条。因此拙论对“永”字的甲骨文形体中存在“人”形符号的说法表示怀疑。
其次,如果那个符号真的是人形符号,“永”字真的是表示游泳的意思,那么何以每个字形中表示人的手臂的那根短斜线都要朝向旁侧的一个缺口(上图只有最后一个字形例外)?
再次,如果那个符号真的是人形符号,“永”字真的是表示游泳的意思,那么就应该是在河水之中游泳,为什么字形中不表现双侧的河床形象,充其量只有单侧河岸(当然后期甲骨文也有个别表现双侧河床的形体)?以上二、三两点疑问也让人对“永”字具有游泳的意思表示怀疑。
最后,拙论要质疑的是,造字时代是否有必要为游泳的意思创造一个初文。因为,甲骨文的初文都是为那些最为常用的意思创造的,更何况,“永”字的甲骨文形体很丰富,足见它应该是一个表现最常见现象且具有最常用意义的汉字,而游泳现象及其意义还不足以引起先民的造字冲动与需求。
下面让我们借助“永”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来进一步讨论“永”字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

“永”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上图共有五个甲骨文字形,每个字的形体中都含有一个类似于侧面人形的符号“乀”(暂用这个符号代替),除此之外剩下的符号便被解释为表示河床或者河道。又有河道,又有“人”,那不就是人在河中游泳吗!当然,也有人认为所谓表示河床或者河道的符号,其实是“行”字(双侧的如后两个字形)或者是“行”字的半边“彳”或“亍”(单侧的如前三个字形),这样一来河道就变成了街道了,那就成了人在街道上行走了,就更不好朝着游泳方向解释了。
笔者认为,甲骨文字形的“永”字中的类似侧面人形符号“乀”应该是表示水流,而对于“行”、“彳”、“亍”是街道的理解,本人更不敢苟同。其理由如次:
其一,所谓象侧面人形的符号“乀”真的是表示游泳的人吗?非也。请注意这个所谓侧面人形的符号“乀”的最突出特点在于,表示所谓“手臂”的线条总是指向河道的缺口处,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是意在表示人在游泳的话,那就没有必要这样来表意。所以愚以为这个所谓侧面人形的符号“乀”代表的并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水流的形象,这就需要结合对表示“河道”符号的认识来综合衡定了。
其二,那么就来看看每个字形中都有的表示“河道”(不是街道)的符号,这些符号的共性特征是都有一条岔路(豁口),那就是河水的支流与干流交汇的河床缺口,而表示类似“手臂”的线条总是指向河道的岔路(缺口)的,这就意味着,河道里的一些水流是来源于支流的。由此可见,那个每个字形中都有的所谓象侧面人形的符号“乀”代表的并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河水的主流与支流。
其三,正因为字形中那个象侧面人形的符号“乀”代表的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河水的主流与支流,所以只需要表现支流一侧的河床即可,无需画出两侧的河床,这样也便于强调支流的含义。尽管上图第四、五两个甲骨文字形表现的是两侧的河床,那只是后期甲骨文的一种完善与补充。
这样看来,“永”字的构字理据就是表示河道里的水流源远流长,其支流表示“源远”,其主流表示“流长”,所谓源远流长也就是河水流得长远,长远的意思就很容易引申出后世常用的永远的意思。

“永”字的金文字形跟甲骨文双边河道的形体一脉相承,一是表现河床的主河道与支河道,二是表现主河道与支河道中的主流与支流,进一步明确水流长远的含义,这样一来“永”字的水流长远的造字本义就更加明确了。
“永”字的小篆字形在金文字形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且摈弃了单边河道,而规范为双边河道,使得河床的形象更加明显,而表示支流的斜线更加深入到支河道之内,使得表示支流的含义更加明确,而且表示主流与支流的线条都是随着河床的主河道与支河道的弯曲程度而弯曲的,使得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类似于侧面人形的符号“乀”不是表示水流而是表示人形,还有什么理由去旁生枝节地解为“永”是“泳”的本字呢?
现代汉字的“永”字,由于受笔画的制约,将小篆字形左边的支河道写成了一点和横撇,将右边的河床写成了撇与捺,而“永”字居中的横折钩便是由河道内的水流的主流(竖钩)与支流(短横)演变来的,愚以为这就是“永”字字形古今演变的来龙去脉。
《说文解字》卷十一永部:“永,長也。象水坙理之長。《詩》曰:江之永矣。凡永之屬皆从永。”
应该说许慎对“永”字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那意思就是:“永”,就是水流得长远的意思。它的字形像河水主流与支流那么源远流长。《诗经》上有诗句说:江水长流,滔滔不绝。大凡跟“永”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永”作为表意偏旁。
行文至此,笔者还想补充几条例证材料,来进一步说明“永”字的造字本义不是游泳的“泳”:
其一是“汉之广矣,不可泳思。”这个诗句,在《诗·周南·汉广》中出现过三次,都写作“泳”而不是“永”,而同一首诗中的诗句“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就名正言顺地使用“永”字,可见游泳的“泳”是一个用“永”作声旁的形声字,是一定要带三点水而不能够直接用“永”字替代的。
其二是《荀子·劝学》中含有句子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中的“水”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谓“游水渡河”,由此可见,在先秦时代并不一定要说“泳”,否则“非能水也”一句完全可以说成“非能泳也”或者“非能永也”,由此证明,“永”是“泳”的初文一说,也是后人的臆测,故拙文不取也。
其三是“永”与“派”是具有相关意思的两个字:“永”字表示水流长远,“派”字表示支流众多,实际上,“派”字去掉三点水就是“永”字朝向不同的反写,或者说,“永”与“派”的甲骨文初文原本就是同一个字,这也可见,“永”字的构字理据不是表示游泳,而是表示水流长远。

    二、“永”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永”字的构字理据就是表示河道里的支流源远与主流流长,它的造字本义就是表示水流长远。例如:“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再如:“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南朝·齐·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又如:“沙明远树露,日出寒江永。”(清·黄鷟来《戊辰冬与张四明同舟》诗)
“永”字由此水流长远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泛指时间长久,空间长远。“永”字在其本义水流长远的基础上,可以引申为泛指时间和空间可持续的意思,也就是指“长久或久远”这一形容词义。例如:“资富能训,惟以永年。”(《书·毕命》)再如:“施于众长谓之永。”(《方言一》)前一例的“永”意谓时间延续,后一例的“永”意谓空间延续。又如:“矫首孤云飞,西南路何永。”(金·元好问《出京》诗)又如:永昼(长长的白天)、永生(长生)、永言(长言)、永伤(长久忧伤悲痛)、永思(长思,永怀)、永夕(长夜)、永日(长日,漫长的白天)、永宅(长住永守)、永安(长久稳固)、永住(长住,长存)、永命(长命)、永巷(宫中长巷,长巷)、永贞(长享正命)、永宵(长夜)、永逸(长久安逸)、永岁(长寿)、永路(长途,远路)等词语中的“永”字就都是长远或久远的形容词义。
其二,表示延长。例如:“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书·盘庚上》)再如:“物极其性,人永其寿。”(晋·束晰《补亡诗》之五)又如:“乃命工摹诸壁上,以永其传。”(宋·宋《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蒲教授荆山梦记》)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表示度过,消磨。例如:“絷之维之,以永今朝。”(《诗·小雅·白驹》)再如:“端闲何以永今朝,拈得笻枝度野桥。”(宋·陆游《信步近村》诗)又如:“河亭徙倚,以永朝夕,不须倚翠偎红,自可嬉怡忘倦。”(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
二是表示永久,永远。例如:“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再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卫风·木瓜》)又如:“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清·林觉民《与妻书》)
三是表示终,一直。例如:“亟令人委曲科检箧薀,庶睹遗记,而永无一札。”(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再如:“他永不相信靠一次蚕花好或是田里熟,他们就可以还清了债,再有自己的田。”(茅盾《春蚕》三)又如:“父亲永是那么阴沉、那么峻严,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李广田《悲哀的玩具》)
其三,表示歌咏,一说“永”仍为“长”义。“永”有时还可以用作歌咏的意思,例如:“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虞书·舜典》)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咏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咏唱而制定的,六律是用以和谐五声的。其中的两个“咏”都可作咏唱的意思理解。然而,拙文认为这是“永”字的假借用法,故也可不视为引申义。因为《汉书·礼乐志》引作“歌咏言”,《汉书·艺文志》也引作“歌咏言”。一说此“永”字表示的仍为“长”义。因为《史记·五帝本纪》引作“诗言志,歌长言”。
其四,用作水名或古州名。(1)用作水名:源出湖南省零陵县西南,东北流入湘江。(2)用作古州名:隋改零陵郡为永州,元改为永州路,明、清为永州府。郡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
根据上面对“永”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永”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永”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永”字的相关成语不多,“永”字水流长远的造字本义在现存成语中已经难觅踪影,除了个别成语如“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是表示时间久远的形容词意思之外,在大多数成语中都是表示永久或永远的副词意思,例如:
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源自《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源自汉·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无宁者也。”
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语见《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釐整时务。”
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源自唐·杜甫《赠郑十八贲》:“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永矢弗谖——决心永远牢记着。语见《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永世无穷——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语见《尚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