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汉字探微(033):名山大川——释“川”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9 12: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约310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朱英贵
成语“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可见“川”就是河流的意思。那么“川”字的构字理据是如何具体表示河流意思的呢?这要依据它的古文字字形来解读。

一、“”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要理解“川”字的构字理据,需要将“川”字的古文字字形跟“水”字的古文字字形加以对照(参见下图):

“水”与“川”的古文字形体对照
在上图中,左边的三个甲骨文字形为“水”,右边的三个甲骨文字形是“川”,让我们先来看“水”字的古文字形体有什么特征:
甲骨文的“水”字是个象形字,象河水与雨水之形,而且表示的是动态之水,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而或静止或漫溢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比如“益”字的上部构件即为横向的水)。
“水”字是纵向的,可见其是表示动态的水。中间的实线有一条的有两条的,均可视为“川”字的省写,为河川的象形,表示河水;实线外侧的虚线有两点的有三点的,均可视为“雨”字的省写,为雨水的象形,表示雨水。
一说中间像河川的水脉,两旁似流水,或表示水的流动,或表示水的性质状态,然而此种说法不能解释为什么流水不在河床之内,却要位于“水脉”之外。可见“水”字不仅仅是表示地面的河川之水,也表示天降的雨水,在古人的认识中,水本是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因此愚以为“水”字的构形既含有河水的因子也含有雨水的因子。
让我们再来看“川”字的古文字形体有什么特征:
在上图中,右边的三个甲骨文字形是“川”,甲骨文的“川”字也是个象形字,而且表示的也是动态之水。“川”字与“水”字的构字原理不同之处在于:“水”字象河水与雨水之形,其内部实线为“川”的省写,表示河水,外部虚线表示河床外之水(雨水);而“川”字只是象河水之形,不含雨水的构字要素,“川”字的虚线都在实线之内,表示的是河床内之水(河水)。
可见,若将“川”字的古文字形体跟“水”字的古文字形体相比较,便会发现这两个字的形体相似而结构相反。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川”字实线在外、虚线在内,而“水”字实线在内、虚线在外。下面我们再来进一步看看“川”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川”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川”字的甲骨文字形,两道折线表示河床与两岸,中间的实线表示急湍的水流,中间的虚线表示舒缓的水流。有的字形河床之内只有虚线没有实线(如第一个字形),可能是表示开阔地带的舒缓水流;有的字形河床之内只有实线没有虚线(如第三个字形),则可能是表示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有的字形河床之内既有实线又有虚线(如第二个字形),应该是表示川流既有急流又有缓流或者时而湍急时而平缓。
“川”字的金文字形跟甲骨文一脉相通,直接继承了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形体,而忽略了水流的缓急要素,故大多以三条实线表示,很少再出现虚线条了。小篆字形则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一律规范为三条弯曲实线的形态,现代汉字则进一步将其规范为三条竖线(第一条为竖撇还隐约保存有古文字弯曲竖线条的因子),这就是现代汉字楷书的“川”。
《说文解字》卷十一川部:“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言深く巜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川。”
这段话中的“く”表示一条小水流,“巜”表示两条水流,而“川”则表示多条水流的汇聚;其中的“濬”同“浚”,其意为“深”,《公羊传·庄公九年》:“浚之者何?深也。”
因此,许慎对“川”字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川”,就是贯穿流通的水流。《虞书》上说:“濬く、巜,距川。”(出自《尚书·虞书·益稷》)意思说深的く、巜的水都会从不同的来源汇合成川。大凡跟“川”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川”作为表意偏旁。
由此可知,“川”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山谷间由涧水、溪流汇成的河水以及各种大小水流。也就是说,“川”字的每一条竖线都代表一条水流,就像“山”字的每一条竖线都代表一座山峰一样,在甲骨文中,数量“三”代表多的意思,故“山川”二字各有三条竖线,它们的构字理据是相通的,分别表示多座山峰或者多条水流。

    二、“”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川”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山谷间由涧水、溪流汇成的河水以及各种大小水流。例如:“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周礼·地官·遂人》)郑玄注:“万夫,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可见“川”乃是各种大小河流及沟渠。再如:“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又如:“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诗·小雅·天保》)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一切都由天来定,没有什么不兴盛。好比高山和大阜,好比冈岭和丘陵。好比川水刚流至,没有什么不加增。又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上》)
河水川流于原野之上,“川”字由河水的意思可以引申表示河水的冲积地“平地,平野”的意思,例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北朝乐府《敕勒川》)再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诗)以上两例诗句中的“川”都可作平野的意思解。又如:“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又如:平川、川地(平旷的地带)、粮川、米粮川、一马平川、虎落平川等词语中的“川”也都是平野的意思。
“川”字由平地、平野的意思又可引申为旅途的意思。例如:“忽有跪伏道左求助川资者,一武生,端敏同乡也。”(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马端敏公被刺》)再如:“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鲁迅《〈呐喊〉自序》)这两例中的“川资”都是旅途费用的意思。
另外“川”字又被用作四川省的简称,其来源也还是跟河川或平野的意思有关。
根据上面对“川”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川”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川”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川”字的相关成语并不很多,除了少数一些成语如“一马平川”和“虎落平川”的“川”是表示平地、平野的意思之外,“川”字在相关成语中大都是溪流、河水或江河等水流的意思,例如:
百川归海——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源自《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语见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川壅必溃——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语见《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川泽纳污——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海纳百川——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源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临川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语见汉·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语见《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