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原】“苏宁”为全军挂像英模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8 1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中央军委批准苏宁为全军挂像英模

gbxttxd0una.jpg

gbxttxd0una.jpg

△“八大英模”照片墙,今后,林俊德、张超的照片也会挂在这里(图/新华社)
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近期将陆续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强军网推出挂像英模画像。  军委政治工作部下发通知,要求旅团级单位统一组织画像悬挂工作,对连级单位俱乐部、军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等场所的悬挂作出了规范和明确。通知强调,悬挂画像时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集中教育,组织官兵重温英模事迹,学习英模精神。要结合部队主题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广泛开展“学英雄光辉事迹、走英雄成长道路”群众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聚力练兵备战,自觉担当起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通知要求,要紧贴时代发展创新学习宣传形式,让挂像英模走进军营、走进官兵,走进纪念活动、仪式文化,走进信息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积极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的浓厚氛围。
我们应该怀念和铭记那些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们。

siekf1ntsl0.jpg

siekf1ntsl0.jpg

nqd2tip4ecc.jpg

nqd2tip4ecc.jpg

每一位挂像英模都有感人的光辉事迹——
苏宁
(1953年—1991年)
——舍身救人,爱岗敬业

2qtsmwl3z50.jpg

2qtsmwl3z50.jpg

  苏宁,山西孝义县人,1969年2月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以后,苏宁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还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年4月21日上午,炮兵团按预定计划成建制连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苏宁负责现场指挥。轮到12连投弹时,发生了意外情况: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导火索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并一个箭步冲过去,一把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2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CCTV国家记忆

5jihacilkkp.jpg

5jihacilkkp.jpg


他是一名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指挥员,面对突发意外,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的安全。苏宁,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其画像在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这是对英模精神的尊崇和践行。今天,《国家记忆》与您一起重温苏宁的故事。
苏宁
苏宁出生于南京,父亲用南京的简称“宁”字,为他取名苏宁。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刚满15岁就参军了。由于个子小,没有合适的军装,苏宁只能穿着黑棉袄来到部队,成为了原23军炮兵团的一名战士。

1qe4qlmvl5b.jpg

1qe4qlmvl5b.jpg

在苏宁的成长历程中,一个名字深深埋藏在他少年的记忆里,这个人就是雷锋。

e5w3ohbkk3a.jpg

e5w3ohbkk3a.jpg

刚刚进入基层连队,远离了城市的繁华,部队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艰苦而单调的训练,很多年轻战士叫苦连连,甚至不少人产生了想要离开的想法。当得知连队艰苦的生活环境后,有人提出希望他到科研岗位中去发展,但苏宁却拒绝了。他立志要扎根基层部队。
1970年春,苏宁所在部队换防到了哈尔滨市郊。从战士到团参谋长,苏宁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就这样十多年时间,苏宁紧紧扎根在基层。他在连职岗位上一干就是 7 年,在营职岗位上又干了 8 年。
王琦 哈尔滨警备区原副司令员
当时是加强步兵连,进攻战斗实弹战术演习。因为观察指挥所到目标区一般都在两公里以上,在目标区,苏宁是一个弹坑,一个弹坑量。他把每一门的落点都记得很清楚,这也让我们那次演习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苏宁是一名炮兵,在训练中能够准确地捕捉炸点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炸点,那么指挥员就无法根据炸点进行射击修正,就不能对目标实施有效的射击。为了能够准确地模拟训练场景,苏宁决定研发一种“捕捉器”,来解决抓不到炸点的问题。

duo03c1prl0.jpg

duo03c1prl0.jpg

王琦 哈尔滨警备区原副司令员
后来苏宁就把它改进了,就像一个小耙子似的。每50密位,立一个针,夜间观察,就能把这个针当做近距离的参照物,你就能控制住炸点了。苏宁找来一根木棍,在上面刻好精密的分度,这样将木棍固定好,在用肉眼瞄准炸点的时候,就能非常迅速精确修正偏差。困扰战士们已久的问题,就被苏宁这个小发明解决了。

mpkkaesc5vc.jpg

mpkkaesc5vc.jpg

苏宁的小发明还有很多,在苏宁宿舍狭窄的空间里,满屋的书籍笔记和手稿,构成了他的全部世界。最让大家佩服的,还是苏宁学习研究的那股劲头。
如今在位于沈阳市的陆军第二档案馆,保存着苏宁当年的学习笔记,在这些档案中,还有苏宁的论文手稿,共70余篇,50多万字,13个专卷。

mtiy0u2e2xf.jpg

mtiy0u2e2xf.jpg

●●●苏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

hoee55kxmdc.jpg

hoee55kxmdc.jpg

一天,苏宁找到领导,希望能尝试编制一个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面对苏宁的请求,领导十分吃惊。
王琦 哈尔滨警备区原副司令员
因为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的主体思想就是把炮兵的整个射击,形成一个指挥的自动化。他在这个方面是有探索的。在他人眼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苏宁的不懈努力之下完成了。这一次的成功背后,是苏宁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努力。初次取得的科研成功大大鼓舞了苏宁,虽然身为基层的指挥员,但是他却认为“国防现代化人人有责”。后来,苏宁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们,又共同研制了一种激光测速系统,用激光来准确测试炮弹的初速。

4n50kxyvwle.jpg

4n50kxyvwle.jpg

投身科研工作的苏宁,丝毫没有懈怠日常的训练。1989年的冬天,北方冰城哈尔滨的户外温度已经是零下 30 摄氏度。苏宁所在部队像往常一样进行着冬季拉练演习。此时夜幕降临,在户外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结束一天训练的官兵们,早已经都进入梦乡。而作为参谋长的苏宁,像往常一样,要再检查一遍战士们的铺位。
此时苏宁看到战士们冻伤的身体,他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发明可以抵御低温严寒的帐篷?一次回到家中,他向岳母提出了一个请求,请岳母帮忙缝制一张帐篷。
就这样全家五口人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星期,一顶纯手工制作的多功能帐篷终于完成了。苏宁设计的这种帐篷隐蔽性强,保温性能好,拆装方便,体积又小,被命名为“90型多用便携帐篷”。接下来部队又要野营了,这一次苏宁决定,要到野外去试一试。

g1whws5mdbq.jpg

g1whws5mdbq.jpg

行军时,这种帐篷可以罩在汽车上,当需要宿营时,三个人只用了 1 分钟就把帐篷支了起来,尽管室外温度是零下30摄氏度,可在取暖设备的帮助下,帐篷里能达到正常的室内温度。
1991年4月21日,苏宁同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靶场。就在这一天,新兵们要进行投弹训练。因为投的是手榴弹实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苏宁为了保证新战友们的安全,他的视线丝毫不敢离开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一开始的十二次连投都非常顺利,可是接下来当一位连长引弹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随着苏宁一声高喊“趴下”,所有的战士来不及思考太多,立即附身趴下。

3smrhykmjat.jpg

3smrhykmjat.jpg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地下的尘土混着浓烟模糊了战士们的视线,当大家反应过来的时候,看到参谋长苏宁已经倒在一片血泊之中。战士们急忙冲上前去,查看苏宁的情况。
李印全 苏宁生前战友
等我反应过来坐起来的时候,苏宁参谋长已经在我的对面了。他被手榴弹的气浪推到掩体的边上,我俩也就是相对就一米多。看到苏宁参谋长满脸在流血,再往下看他的手,整个两只手都炸烂了,我就感觉到出大事了。
原来,这次训练中一位连长引弹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手榴弹回弹。苏宁在训练中的高度紧张,让他预判到了此刻的危险。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夺走了在战友李印全脚下的手榴弹,李印全免遭于难。

u5r5y1k5nza.jpg

u5r5y1k5nza.jpg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战友们在苏宁病床前声声呼喊着,他们希望苏宁能够像平时一样,克服那些困难。然而面对与死神的较量,这一次苏宁没有“完成任务”,他离开了他牵挂的战友们。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91年的4月29日,下午6点08分。
在手榴弹拉掉保险环的3.7秒,苏宁下意识地不顾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另外两位战友的生命。在这一刻,苏宁用生命在他心中的榜样雷锋面前,行了一个军礼。他将心底的雷锋精神,化作一道光芒,照亮了所有战友从军的前行之路。
为抢救战友而牺牲的苏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在他牺牲后的第5天,生前主导研发的科研项目获得了成功,但这份喜悦苏宁却无缘分享。
1993年2月,中央军委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

ymqimmfc1gn.jpg

ymqimmfc1gn.jpg

在苏宁曾经伏案的书桌上,时光永远停留在了1991年,当时他八岁的儿子任韧将4月21日,那一页的日历撕了下来,在空白处留下了稚嫩的笔记“爸爸永生”。

v3tnuwz1cg0.jpg

v3tnuwz1cg0.jpg

二十多年来“苏宁团”一直保持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传统,战士入伍要听苏宁的故事;官兵入党,要到苏宁雕像前宣誓;立功受奖,要去向老参谋长报告。
“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精神,引领着一代代官兵,在改革强军的征途上奋勇前行。20多年过去了,人们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呼唤着同一个名字,表达着同一种情感,苏宁,我们永远与您相伴。
敬请收看
CCTV-4《国家记忆》之
《全军挂像英模——苏宁》

a0bpuacmcdp.jpg

a0bpuacmcdp.jpg

来源:中青在线/南方杂志/CCTV资料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