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8张图真假对比,分析砣具在古玉制作中的应用及工痕特征(干货)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23 12: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早期,出现砣机,提高了制玉效率,大量精美的纹饰呈现。战国出现铁器,硬度更高的砣具带动解玉砂,切磋琢磨。直至汉代,玉雕达到顶峰。一、砣机出现,效率大增
春秋早期,便出现了砣机,这时候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拉动皮带,使得砣具转动,另一人手持玉器,进行雕琢。这种“二人转”砣机,直到隋唐,才被水凳所取代。虽然效率不高,但砣机的出现,使得玉器加工,从史前的徒手磋磨,变成了机械加工,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制玉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一直到今天,玉雕仍旧使用电动砣具。

f5ppookyodz.jpg

f5ppookyodz.jpg

二、青铜砣具,稍显疲软
春秋时期,还没有铁器出现,当时的主要金属工具,仍旧是青铜。青铜砣成为当时玉器加工的工具之一,由于青铜硬度不够高,因此在琢磨玉器时,必须加潮湿的解玉砂,青铜砣只起到带动解玉砂的作用。

jqqnug10rwt.jpg

jqqnug10rwt.jpg

三、春秋砣工,如串串肠
由于青铜不够硬,春秋时期的砣痕,线槽呈两头窄浅、中间宽深的枣核状,线槽截面呈现不规则U形,边沿光滑。

wdzmo3oy5ad.jpg

wdzmo3oy5ad.jpg

槽内接近磨砂状,放大50倍可见满布凸起晶粒、晶团以及短凸脊,线槽沟底略呈弧形,这是典型的砣工痕迹(划重点)。

3pfqvuchzes.jpg

3pfqvuchzes.jpg

四、汉代砣痕,更加冷峻
汉代砣具为铁器,硬度更高,砣痕差别不大。仍旧是枣核形状,沟底磨砂状,底部呈弧形。

bocknrlt0tp.jpg

bocknrlt0tp.jpg

长线为多次接砣制作,线痕由数道大致相同的短砣痕连接而成,粗细有明显规律变化,断续相连,不甚连贯,线槽底部为较规律的连弧痕迹。为使阴线规整、连贯,在初砣之后,通常在原生砣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整,可谓“七分砣,三分修”。

jybrwbj2mg0.jpg

jybrwbj2mg0.jpg

五、现代砣具,快刀斩乱麻
现代大多数仿品,为追求高效,都运用电动砣机,带动镶嵌有金刚砂的砣轮,高速琢磨。砣盘很小,但形状与古代差别不大。只不过古代为正反转动,现代为单向转动。

lrmrenvh3tf.jpg

lrmrenvh3tf.jpg

高速磨具带动下的痕迹,火气很大,沟槽有拉锁状崩口,沟底干涩无包浆,与古玉线槽内差别较大。

uey15jeqgla.jpg

uey15jeqgla.jpg

从春秋出现青铜砣,到战汉铁砣,到隋唐以后的水凳,直到现代电动砣具,砣在进步,工艺在提高。通过了解工具,学习工艺,对比工痕,不断提升鉴定眼力。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关注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