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4-8 12:03:17

【原】二战考研集训营:当“孤独”成为常态,我该如何走出困境?

本人大龄女青年一枚,坐标:N线小县城。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单身人数已超两亿,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很不幸,我让自己成为了两亿分之一。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爱的博弈》,审视自己的现状。
成都南极光二战考研集训营:当“孤独”成为常态,我该如何走出困境?
1、 出身真的可以影响你的整个成长轨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盛行。
当时我爸妈的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按理说,生养抚育孩子的这一块,应该是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儿了,但是很不幸,妈妈做完结扎手术七年之后,我出生。
计划生育政策盛行。原有的家庭结构被打破。没有多少人欢迎我的到来。
我妈说,因为我的出生,我爸被拉去劳改场改造。除了我的家人,几乎没有人欢迎我的存在,所以我很少出门。
我出生的时候,我哥我姐已经是小学生了,所以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大人。从小到大,我家有很多很多大人,他们只会告诉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却从来不会有人陪我玩,站在我的角度和我一起做孩子。
我家有很多很多人,但他们都是大人,只有我是孩子,所以我的童年,孤独是常态。不出门,不见人,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甚至连抢玩具的人都没有。
世界上真的有天赋这种东西。我上学很晚,但不可否认,我对文字有天赋。当我认识了汉字之后,真的很开心。因为,上学之前我大概只会自己玩一玩洋娃娃之类的,但是认字之后,发现了新世界,看书。
当我变成小学生的时候,在学校可以认识很多同学,这个感觉很奇妙,第一次觉得除了家人之外,还有一些人能和你一起玩,一起上课写就业。所以,我很喜欢去学校,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也无法理解。我妈说,我上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但回到家里,依旧孤独。所以除了看电视,就剩看书了。我还记得我大概就小学3、四年级吧,我在家就读过《西厢记》这书,那时候就小孩子嘛,读到像崔莺莺约张生见面,红娘传话,张生翻墙等这些情节,就很不理解。

我前面说真的有天赋这种东西,我的成绩从小就属于比较好的那一类,尤其擅长作文。从小学看图写话开始,我所待过的班级里,我不敢说自己成绩多好,但作文几乎全优。
看书和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就像刷牙洗脸吃饭持平。
但上学不持平,像我这种处境,又是女孩子,很多人对我在上学这一块不抱希望。因为他们觉得女孩子就送你去认几个字么,念到什么程度不念了就回来好了。但我自己特别喜欢文字,特别喜欢语文吧,我就很担心自己成绩不够好的话,就要被迫回家了,就再也不能看我喜欢的书了。所以,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我。
我就只能逼自己努力。从小学,一路到中考,进一中,到高考前夕,成绩不算拔尖,不算优秀,但也还好。这个时候,了。从整个家族来说,他们觉得听起来你不是一直学习挺好的么,那高考就很重要,高考才能说明一切。从之前的不关心,由着我的性子来,到高考前夕,所有人给我加压,你必须,一定要达到我们眼里的一个期待值,要不然,你念这么多年书,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那些早早回家嫁人的女孩子。
这种压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我家人多,当年高考,校门口,仅我的家长就站了8个,整个人的节奏就被破坏掉了,就焦虑。所有人觉得你必须成功 ,只能成功,只许成功。可是如果你过度渴望干好一件事,往往就会搞砸。
2013年高考,就很难说啊,一塌糊涂。然后,就很可怕。那些人就开始攻击,不是听说很厉害么……家人也很失望。那个时候的那种痛苦,言不尽意。
可是尽管被全世界否定,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也没有放弃过自己。我喜欢读书,如果不去上学,我实在想不出我应该去干嘛,我要去上中文系,一定,必须。
所以,我就去复读了。这种感觉很好,全世界已经都对我失望了,因此也安静,不用有别的负担,就只有我自己,安静、踏实,目标明确,心无旁骛。一年后,2014年,562分拿到填报志愿的资格。全世界又活跃了。他们总是希望我报这个专业,去那个学校。可是我自己目标明确,我之所以能吃这么多苦,都是因为我想上中文系啊,为啥要改变,热门专业,和我有啥关系。
我就坚定地去了师大的汉语言,可以说是很任性了。
在师大的四年,有点儿孤独,但很安静,也很享受。终于不用那么累了,不用再上数理化了,就随心去听课,写就业,看书,很开心。
然后,就目的单纯,生活简单,真的去念了个书,然后就毕业了。
要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我的周围总是会有一大堆人很关心我,这不是反语,我是真的能感受到他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可是他们总是各执己见,用不同的观点拉扯着我。一些人觉得我应该去考研,一些人觉得我应该去考公,一些人觉得我该从师大出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一些人觉得我该回老家就业,女孩子走太远,就回不来了。
2018年的春节,那种纠结着的痛苦,刻骨铭心。
后来,还是决定回来。但是回来,就必须先去考公务员。我不知道为什么考公在大家眼里这么重要,我只知道我又一次受到了重大的压力,这一次不仅是家人,连很多同学朋友,都言辞强势,觉得我必须、应该、一定要去考公。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在宿舍楼的阳台上晒太阳,妈妈电话里跟我说过的那些话。有时候,不知道母爱这个东西该怎么去定义,我也知道她明明很爱我,可是她总是用她认为对的方式来爱,而从来不曾真正认识我。就像鲁迅与母亲,他也觉得母爱是真的吧,但是母亲给了他一个朱安。

又是压力很大的一个时间。
他们觉得我可以,我一定会成功。其实我慌乱又被动。
但我自己也没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干嘛。考就考好了,想来无非就是刷题、考试而已。我就买了很多很多资料,认真复习,从国考、省考、选调生、事业单位,一路考下来,全部走到面试的环节。2018年6月,一个月连着考五场,全线进面,全线被刷。那时候真是傻愣傻愣的,我还记得在平凉遇到陈晶学姐,面试前她就跟我说,你咋看起来一点不着急呢,好好准备啊。其实我真的不喜欢这些东西,没有自发性,没有主动性。也可能是刚毕业,没有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吧。
七月,所有考试项目统统结束,我终于可以不用强迫自己去考试了。
好想在家里安静地睡一觉,那种疲惫和心累无法言说,整个人都要垮掉的感觉。
但全世界又慌了。在“读书=考公”的传统观念下,他们大概对我的失败感到震惊。你该怎么办?你要怎么办?全世界愤怒我的淡然和无所谓。
之后还好有地方让我暂时就业,2018夏-2020年夏,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年,因为此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我还记得毕业答辩会上,韩伟老师说,老师们只能陪大家走到这儿了,以后的路,得靠自己,祝每一个人都能越来越好。
这一年,真正走进社会,去经历,去感受,吃苦,也流泪。
但人生走得每一步都算数,以前真的是特别特别幼稚,不懂这人世的艰难,而这一年的经历,突然就让我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迫切想要回学校!
一旦内心确定了目标,就会很有力量,只管全力以赴去努力就够了。
2020年五一,先斩后奏,裸辞。我全家被吓坏了,他们从来不信我,觉得我要是考不上,就连退路都没有了。但我内心那种安静又踏实的感觉又回来了。我知道我要干什么,我信自己。
其实也很幸运,每一次铤而走险,都能得偿所愿。备考37天,130+在特岗考试中,全县第三。得知成绩很开心,至少上岸了,跟我爸讲,他说,为啥才130+,考140多好,为啥第三,第一多好。
我……
考试前一晚,还有人发短信问我,你考不上准备咋办,我不知道,其实很慌很慌,失眠到凌晨三点,早上考试还找错考点大门,一波三折,惊险重重。
很多人觉得念了那么多年的书,好不容易毕业了,再当老师,麻烦死了。但我自打上学开始,将近二十年都在学校度过,我真的喜欢学校。九月上岗,遇见我的同事和学生,找到久违的集体归属感和安全感。
至少在孩子们面前,可以率性坦荡。
到今天,回过头来看自己这一路,其实还挺不容易的。因为这样的出身环境,为了我喜欢的文字,我只能强迫自己去努力。
而这一路,我大概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扛行李上学;一个人早起帮室友带早餐,去教室占座,去图书馆,去自习室;一个人去带家教,去做兼职,尽最大可能实现财务自由;一个人坐火车去考试,一个人报名去支教,刚毕业的时候,离开宿舍这个集体,一个人去住宾馆,一个人飞北京去毕业旅行,一个人备考,一个人承担压力,一个人孤注一掷,一个人读书,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
二十几年,我的生活方式早已经固定化了,我习惯了提前制定计划,按计划做事。每天几点起床,读几个小时的书,写几个小时的稿子,上什么课,改多少就业,几点洗衣服,几点跑步,去买东西走哪条路线最优,我通通都会计划好。我人缘很好,但在朋友中我不是很合群的那一类。
不喝酒,不打牌,不唱歌,不会麻将,不喜欢八卦。
从前像风,就只有方向,没有中心。我行我素惯了,有时候觉得约别人好浪费时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我持平讲究效率,很少有人能跟上我的节奏,好像也没有人能让我慢下来。还记得刚去单位不久,我在学校待得闷,我就自己去散步,顺带去街道拿个快递,同事很讶异,你为什么不喊人一起,自己就走了呢。其实我只是习惯了自己的节奏。
所以,当下,全世界又慌了。他们都觉得我该找对象结婚了。
我也觉得我应该做这样的事,但想到别人要闯进我的生活,打破这种模式,我又很慌。我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怎么去适应别人。
因为一直一个人,所以我习惯了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可是如果要有别人出现,我该怎么办?不知道。
我大概无法了解别人口中关于“无聊”这个事,我感觉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儿太多了,根本都忙不过来。从小就“孤独”,那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分享一句话,与君共勉:积极主动的人是没有失败的,因为若有成果,就收获了成果;若无成果,亦收获了经验。
转载作者:柔远姑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二战考研集训营:当“孤独”成为常态,我该如何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