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29 00:03:36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请牢记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增广贤文》又名《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中集结了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并不像其他古典书籍一样深不可测、晦涩难懂,而是由一些极为通俗的大众语言组织罗列而成。在品史君看来,更像是一本民间流行“安身立命”的教科书。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9/00/mkyzezyigwg.jpg
不过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它的涵盖面非常广,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其内在的逻辑真理。比如这句大智慧:“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影响受用至今。
慈不掌兵字面意思理解,性格仁慈的人不要去掌控一支军队。在观看史书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名将的诞生,必然伴随万千健儿长埋黄土。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发生战争,必然伴随着伤亡。因为谁都想活命,可活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置对方于死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9/00/reklbcvxuua.jpg
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凡是那些掌管兵权统领六军的将领,哪一个不是心狠的代名词?如果处处怀着妇人之仁,在战场上又如何取得胜利?作为军队首领仁慈泛滥,必然会出现当严不严、姑息迁就、失之于宽的局面,长期下去,整个部队的风气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义不养财在品史君看来,这四个字或许才是和每个人最为相关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拼搏。可商场如战场,如果你整天都是侠义的一面,又何来积攒财富一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9/00/epx3ygjlekt.jpg
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品史君偶然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如果你整天被亲情、感情缠绕,自然也要遭受利益的损失。2020年的优胜教育董事长陈昊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吗?为了所谓的仁义,坚持全国门店不裁员,最终整个教育集团迎来危机。
善不为官对于为官之道,历史也早有定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公平正义的心。只要是工作中的事情,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可因为私情、人情破坏所谓的公平。说到这里品史君想起来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句话:贪官奸,清官更要奸。官场事事关乎民生,必须要敏锐。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9/00/o4uriviha24.jpg
如果整日一副和善的状态,必然会有忙不完的人情世故。今天你给这个开了个口,明天七大姑八大姨全部上门,一旦抹不开情面,那你也胜任不了这个官职。其实这一点和“慈不掌兵”有点相像,太过仁慈不够强硬,字典里应该也没有“拒绝”两个字,门槛必然会踏得“稀碎”。
情不立事现代生活中这种例子不在少数,谁和谁关系特别好,然后两个人就开始做生意。你一段时间不听说,再次听说的时候两个人闹掰了。“亲兄弟明算账”,这句话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一旦把利益建立在双方的感情之上,最终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其中这点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含义,不可以感情用事。这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三国时期关羽被杀害之后,刘备调集所有军队对东吴发动进攻。这并不是所谓的战略思维,仅仅是为了给二弟报仇。最终兵败夷陵,自己于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
仁不从政这块并不是诸位所想的那样简单,什么当官之类的,真正的从政可代表着做“经国治世”的大事儿,它从根本上就是向着正义的。当时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完全可以杀掉刘邦,可项羽觉得这种行为有点“不仁”,决定放走他。最终等来的结局是什么?项羽乌江自刎。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29/00/003xokxcf14.jpg
细细品读项羽,这一点其实也贯穿了他的一生。在楚汉相争时,韩信在二者之间进行抉择。当时他认为项羽太过妇人之仁,缺乏大局观,时常放虎归山。因为项羽本身武功高强,盛气凌人,觉得战场上真正的杀戮才算胜利。韩信最终投靠了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品史君说其实在品史君看来,仁、慈、善、义等品质都是现今时代的美德,并不是说不弘扬。我们在弘扬的时候一定要明白邪与正、人和事的区分。对邪恶的一面时要狠,在正义的一面时要善,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忠义,你认为呢?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