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7 18:26:40

从工艺看历史,说说唐三彩的故事

不同于汉代和北魏的单色釉陶器,唐三彩的出现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其实,唐三彩并不限于三种釉色,有时一件器物上有两种或多种釉色,人们也称之为唐三彩,三彩指的是色彩丰富的意思。唐三彩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它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g4dwhauore1.jpg
唐代三彩罐
唐三彩通过轮制、模制、雕塑等方法成型,经过1150℃素烧后施低温铅釉,再经过950℃二次烧成,这是与汉代和北魏时期的制陶工艺明显不同的。根据唐代黄堡窑址内发现的快轮装置,可以确定唐三彩的圆形器皿是直接拉坯成型的。快轮由木质圆形转盘、木质车筒、木质车轴、铁质荡箍、铁质轴顶碗、铁质转盘附件、瓷质转盘搅动器、木质搅棍、瓷质盘头等构件以及车坑组成。拉坯时将泥料置于盘头中央,将搅棍插入转盘搅动器的转窝内,用力搅动即可使转盘快速旋转,每分钟可以旋转90~100周,泥料在作快速旋转运动时,受到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形变速度快、效果好,因此利用快轮可以直接将泥料拉坯成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ua4hxpk2v30.jpg
陕西唐代黄堡窑址的快轮装置复原图
唐三彩在烧制工艺上也与之前的汉代铅绿釉有明显区别:唐三彩需要入窑烧两次,第一次为素烧,在大型半倒焰窑内进行,素烧温度为1150℃。第二次为釉烧,在小型半倒焰窑内进行,最终在950℃的氧化气氛中烧成。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tyooekahtbp.jpg
小型半倒焰窑
早期的唐三彩主要有白、绿、黄三种颜色。其中白色是在化妆土上施加基础釉而呈现的,基础釉是以石英粉、高岭土、铅丹或炼铅的熔渣配成无色的透明釉,在基础釉中加入氧化铁就配成了黄釉,加入氧化铜就配成了绿釉,而后期的唐代陶工在基础釉中加入氧化钴(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一种釉料)又配成了蓝釉,使得唐三彩出现了第四种颜色。如唐三彩蓝釉马,河南省洛阳市关林唐墓出土,藏于洛阳博物馆。 在唐三彩陶器中,马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蓝釉马极为少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k5fs2rc0t3d.jpg
唐三彩蓝釉马
唐三彩的出现,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种类繁多、釉色绚丽、装饰表现丰富,在八世纪就出口到日本等国,在九世纪远销亚非一些国家,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并对当地陶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于是各国陶工争相仿制,出现了“埃及三彩”、“波斯三彩”、“奈良三彩”、“新罗三彩”等。唐三彩的器物造型极为丰富,仅瓶一类就有长颈瓶、双耳龙瓶、单耳龙瓶、凤首瓶、凤首高瓶、花口瓶、蒜头瓶、葫芦瓶、鱼瓶、双鱼瓶、净瓶、盘口瓶等10余种。可以说它的产品比唐代任何一种手工业的产品都更为丰富。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zwtliwqcnjw.jpg
唐三彩凤流壶
最能反映唐三彩在造型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是其雕塑品。
在动物雕塑品中,可以马和骆驼为代表,均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特征突出。唐人喜马,是因其劲健有力,能役善战,在军事、农业、交通、体育、礼仪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马象征着国力,只因唐朝有着强大的军队与战马,才能够“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人喜马也与其喜好狩猎有关。1972年陕西乾县出土一件骑马狩猎俑。马伫立凝视,鬃毛长卷,分披于前额两侧,胸肌突出,体态矫健、刚劲。马背上骑一武士,侧身斜依马颈,回首仰望,左手高举、似在执弓,右手下垂、意在劲射,面部表情刚毅。制陶艺人成功地塑造出马与射手的神态,堪称是一件写实与写意相得益彰的佳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vx3ffxwcsa2.jpg
唐三彩骑马狩猎俑
西安曾出土一载舞乐队驼俑。骆驼长颈挺立,抬头仰望,身躯硕大,肌肉饱满,四肢强劲,背上负载五名舞乐人,看上去并不感到吃力。驼背平台铺的毛毯上装饰着由联珠纹、条状纹组成的波斯图案,四乐俑分坐两侧,二人深目、高鼻、多须、着胡服,另二人似为汉人。所奏乐器一件为鸭梨形,是波斯式四弦曲项琵琶,还有笛子、拍鼓等。中间一长须胡人舞俑,舞姿蹁跹,感情奔放。此雕塑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完成的艺术品,它反映了西域胡商与汉人杂处的情景,说明长安已成为国际都市。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1raoq1latms.jpg
骆驼乐舞三彩俑
唐三彩人物雕塑更具魅力,其中尤以女俑为佳。善于通过其不同装束与形象,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等级;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反映出她们各自的性格与思想感情。如有的女俑头梳丫髻,上罩短袄,腰束长裙,双手捧物或交于胸前,面部表情拘谨,将侍女小心翼翼地服侍主人的心情表现无遗;有的女俑头梳双层偏高髻,脸庞丰腴,樱唇粉面,上穿袒胸窄袖襦衫,长裙高束胸前,端坐于墩座之上,神气十足,又充分地表现了贵妇人娴雅自得的神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pmzxtceeg0g.jpg
唐三彩女俑
唐三彩的各种装饰工艺更是把唐代的陶瓷艺术推向了高峰。
唐三彩丰富的装饰工艺具体表现在下列六个方面:
1、由点、线组成多变的几何形图案。如由圆点组成联珠纹或点彩纹;由圆点、斜线组成菱形图案和网格纹;由粗细不同的直线组成条状纹或曲折成重叠三角纹;由色釉汁描成斑点纹或大块彩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m0ugt44ya0k.jpg
唐三彩罐
2、印、刻花填彩。印花填彩是在盘类器物内底印出花卉、流云、飞禽等,然后填以不同的釉彩,由于有线条阻隔,各种色釉互不干扰。这些色釉又与面积较大的底釉形成鲜明的色差,给人以清新之感。刻花填彩与此作法相同,仅是印花改成刻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o1c5xrcagzv.jpg
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唐三彩盘
3、贴花装饰。是将模印贴片粘贴到成形的器物上,然后施釉,并在贴花部位再涂上色釉,使贴花更为明显突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tqj4dykutmp.jpg
上海博物馆藏唐代三彩灯底座
4、露胎装饰。在施三彩釉的胎体上有规则地点上苏打(碳酸钠),经烧造后,点苏打之处的釉涌向四周,因而形成露胎,这些露胎点就组成了各种图案。这种技法只在盛唐时期使用过,以后就失传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1pdma2no1cq.jpg
唐代三彩釉陶净瓶
5、绞胎装饰。以一层白色胎泥、一层褐色胎泥交叠卷成圆柱,然后取其断面,贴在已成形的器物表面,或用模子压挤成形,或用拉坯成形,或用这种坯泥雕塑成动物,成形后均施一层透明釉。这样烧制出的纹样与大理石纹或树木年轮纹相似,有着行云流水般的纹理变化,极富自然之美。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ogshceoeajl.jpg
绞胎三彩驼俑
6、开相工艺。三彩人物的面部不施釉,烧成后涂以白粉,唇上涂硃,以墨画出眉目、髭须、巾帽靴等。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及神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7/18/54m5c23d3r1.jpg
故宫博物院藏唐三彩武官俑
唐三彩是大唐盛世的产物,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自西汉以来传统的铅釉陶制造工艺,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域外的文化因素。它以其优美的造型、高超的雕塑技巧、绚丽多彩的釉色和精巧的装饰为世人称赞,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宝。它的艺术魅力长存,时至今日,它的仿制品仍成为千万个家庭中的陈设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工艺看历史,说说唐三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