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3 17:39:3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以越窑为代表,其特点主要如下:
1、青瓷胎骨稍厚,胎色较深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而不均匀呈青灰色。器型矮胖,配以铺首、弦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或忍带、飞禽走兽组成的花纹带,以及龙头、虎首和熊形装饰的器足。
2、东晋中期后,青瓷普及百姓,造型简朴,装饰大大减少。纹饰以弦纹为主,少数水波纹,东晋晚期开始莲瓣纹,西晋后期的褐色点彩这是得到普及。
南朝青瓷多数胎壁致密呈灰色,通体施釉,少数胎松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主要是日用器皿。佛教盛行,刻划莲瓣纹成为主要纹饰,褐色点彩依然流行但褐点小而密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03/17/ighmgatgjur.jpg.png
扩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主要的瓷窑:
1、越窑:浙江上虞、余姚、绍兴一带。东汉以来的越窑青瓷轮制技术有所提高,且应用了拍、印、镂、雕、堆、模等技术,能够制成不同形状的涉及各个领域的生活用瓷,还生产各种明器。
2、均山窑:江苏宜兴均山附近,又称南山窑。在东汉釉陶基础上发展起来,吸取了早期越窑的技术。瓷胎较松,断面粗糙,呈灰、青灰、土黄色,玻化程度差,吸水率高,青釉呈豆绿色微泛黄,器里满釉,器外施釉多不到底,釉面开裂呈网状。
3、瓯窑:在浙南的温州一带。胎质较白,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透明度高。三国西晋时断面粗松,烧结差,胎釉结合差有剥釉现象,釉色不稳定;东晋时胎釉技术进步很大;南朝时釉色普遍泛黄,开冰裂纹容易脱落。常见装饰有弦纹褐彩、莲花瓣纹,偶见水波纹,褐彩新颖独特。
4、婺州窑:在浙江中部金华地区,从东晋到南朝初期。三国时期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粗糙,没有完全烧结,玻化程度差。釉层薄厚不均,常凝结成芝麻点状,一般称淡青色,也有泛灰泛黄者,裂纹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均山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瓯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婺州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