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4-21 11:56:56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5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bh35mu123up.jpg
279、玉佩
战国晚期
长11.7 厘米 厚 0.4 厘米
1979 年至1980 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 16 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白色,有淡青色斑浸。半透明,有光泽。扁平体,龙的躯体作蜷曲状。独角、张口,躯体边缘琢有阴线纹,龙身表面饰阴线云纹。尾端尖细。龙的中腰上缘有齿状突起,稍下钻一孔,以供系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1ge0vwrquig.jpg
280、玉牌
战国晚期
长 3.7厘米 宽3.2厘米 厚0.2 厘米
1979年至 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 16 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制作较精。扁平体,方形。上、下边各有三个缺口,左、右两边各有两个缺口及五个穿孔。器表两面雕勾云纹。这种牌饰是缀附于织物上的玉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qhpfoarkqr2.jpg
281、金柄玉环首
战国晚期
长径3.5 厘米 短径2.7 厘米孔长径 2.1 厘米 短径1.2厘米厚0.4厘米
1979年至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16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淡青色,有棕黄色斑浸。半透明,有光泽。扁平体,椭圆形。雕琢颇精。玉环内外边缘雕琢阴周线,两面皆琢有双阴线勾云纹。金柄剖面呈长方形,套扣于玉环首的一侧。金柄向外伸延的一端可见残断的铜削遗迹。据此可以推知此器应是铜削(书刀)的金柄玉质环首。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c22lnyxgxcu.jpg
282、镶玉鎏金铜镜架
战国晚期
高6.2 厘米 宽3厘米
1979年至 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16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此器呈梯形,顶端作成兽首形。采用两枚细小的料制绿色圆珠镶嵌于铜架上端兽面上,作为双眼。然后用梯形白玉薄片镶嵌于青铜镜架上。白玉片的边缘雕阴线纹周线。表面雕阴线勾连纹。白玉镶嵌物外的青铜镜架两侧鎏金,构成一件造型奇特的铜镜附属物。此器顶端的兽首向上作张口状,以纳一面圆形铜镜的下缘。这个镜架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铜镜附属物,也是汉晋时期镜台的祖型。此器出土附置于棺外南侧,叠压在铜镜之下,可见两者是配套使用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oq45b1opode.jpg
283、 玉条形饰
战国晚期
长6.5厘米 宽2.4厘米 厚0.6 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 2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有光泽。体扁平,长条形。一端略向外突出,通体雕琢卧蚕纹。两长边外缘雕琢桥形孔,有可能是镶嵌于他器上的饰物。此器造型别致,用途待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n0nuf2ro0ag.jpg
284、玉条形觽
战国晚期
长 11.5 厘米 最宽处 3厘米 最厚0.6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半透明,器表有光泽。此器上宽,下端尖锐。顶端雕琢身体弯曲的鸟。此鸟尖喙,长冠,圆目,鸟翼向上卷扬,尾翎向下垂弯,表面以细密的阴线表示尾翼上的羽毛。尾端呈锥状体,颇锐利。古人随身佩带此器,用以解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olekolirq52.jpg
285、玉管
战国晚期
长5.3 厘米 宽3.2 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质地细润,表面有光泽。主体呈圆筒状,中空,外壁中段雕琢有突起的宽弦纹和勾云纹,其上下的管壁雕阴线勾连卧蚕纹。管的一侧雕镂凤鸟一。若将此器倒置,可见这只凤鸟为立姿。凤首高冠与器壁相连接,凤鸟圆眼张喙、曲颈,头向右下回旋。凤身蜷曲,足爪与器壁连接。长尾修翎,向右上方旋转。管壁另一侧雕镂卷草式凤尾,呈多曲状附丽于器身。此器多镂空,造型生动、美观,惜顶端-一侧稍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4cw4jbxjqxt.jpg
286、玉瓶形饰
战国晚期
高3.2 厘米 上宽4.2 厘米 下宽1.8 厘米 厚0.5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 2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半透明,有光泽。体扁平。主体似小口细颈鼓腹平底瓶。除雕琢单阴线轮廓纹外,器表琢有勾云纹。由中腹两侧向左右上方伸展的草叶纹,向下雕琢旋转的勾云纹。此器由上方向下直钻一孔,可以贯系佩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rbohm102tl3.jpg
287、玉镂空龙纹佩
战国晚期
长13.6厘米 宽3.7厘米 厚0.3厘米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 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色,质地细润,有光泽。体扁平,主体似璜。两端雕琢成龙首形。两龙分向左右回首,独角,其一足向后蜷曲;另一足伸出于器身外侧。龙的躯体上下雕琢阴线纹轮廓线,表面雕琢勾云纹地谷纹。龙体顶脊琢云纹,颇似相背二鸟,尾翼修长而下垂,将龙身区分为二,直达两龙所夹的空档处,并分别向左右旋回。它的两侧雕镂勾云纹,颇似相背的两龙,蟠绕于主纹的空档内。此佩雕工细致,构图新颖,讲究对称,为战国时代不可多得的佩饰。双龙背部透雕云纹中间有菱形小孔,可供穿系佩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3dtzkbyrht0.jpg
288、 玉镂空龙凤纹佩
战国晚期
高6.8厘米 横长15.4 厘米 厚0.3厘米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 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灰色,局部有深褐色浸蚀,质地细润,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主体部分呈璜形。两端雕对称的龙首形,其一端龙首残缺;另一端龙眼圆睁,独角上旋,张口,曲颈,两前足作向前行进状。通体饰云雷纹。龙身上下雕琢弦纹轮廓线。双龙之下雕镂相背而立的双凤。凤鸟长冠尖喙,挺胸玉立,凤尾向后旋卷,下垂于火纹(旧称皮球纹)上。凤爪立于勾云纹上,前与龙爪相连,后与火纹下勾云纹相接。勾云纹下方中央雕琢成心形装饰。此佩上方有一孔,双龙腹下各有一穿,可以贯系其他玉饰,合成组玉佩,供贵族佩用。此器设计奇巧,通过雕、琢、镂、刻、切、磨、钻、磋等各种工艺程序,制作成玲珑剔透的龙凤双全的玉佩,工艺难度颇大,其纹饰的精细,造型之完美,为战国时代美玉中所罕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jekkqe4mzv5.jpg
289、玉璜
战国晚期
长 10.6 厘米 宽1.7 厘米 厚0.3 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灰色,质地细润,半透明,体扁平。整个器形约当璧周的三分之一。一端雕琢龙首,独角,圆目,张口,龙体向后弯曲。弧下另雕琢一倒置的龙首,张口,前吻向上屈曲。菱形眼睛,独角向后卷扬,并与上述一龙同体。此龙前方镂雕云纹;身后镂雕透孔蛇身,几经缠绕,形成透雕。此璜一端略残缺。通观此器构图精巧,花样翻新,突破了殷周时期玉璜的呆痴风格,一改其固有的扇面形形式。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onalxfawc2a.jpg
290、玉双凤纹璜
战国晚期
长13.5厘米 宽3.7 厘米 厚0.3 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色,质地细润,半透明,有光泽。扁平体,弧面约当璧周的二分之一。此璜弧背两端雕琢齿脊,两齿脊所夹的弧背外侧雕琢镂空的回首双凤。皆作伏卧状。翅翼向前卷曲,双凤凤冠修长,尾翎向后旋卷。此璜内弧及两端各雕齿脊,靠近周边雕琢单阴线轮廓线。表面有较宽的锦地纹装饰,其所夹的空间刻画菱形地纹。每个菱形中雕琢一枚谷纹。这种玉璜外缘雕琢镂空双凤纹的作品,在战国晚期的玉器创作中,应属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们一种新颖的艺术感受,为楚国贵族的佩饰增添了新的光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eaqn41gkm31.jpg
291、玉璜
战国晚期
长17.5厘米 宽3厘米 厚0.4厘米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质地细润,有光泽。体扁平,弧度约璧周的三分之一。两面纹饰相同。两端雕琢独角龙首纹各一,并以单阴线或双阴线雕琢璜的轮廓线和龙的口部纹饰。此器表面雕有细密的阴线勾连卧蚕纹。中部顶脊钻有一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ununijyzuyx.jpg
292、玉璜
战国晚期
长11.1厘米 宽2.3 厘米 厚0.5厘米
1977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2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灰色,半透明,有光泽。体扁平,扇面形。两端雕琢作夔龙首状,独角,下颔卷曲,有须,夔龙首及玉璜周边以阴线纹界出轮廓线。璜的表面琢卧蚕纹。此璜背部顶端钻一孔,以供系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2slscajhzve.jpg
293、玉镂空龙形佩
战国晚期
高11.5厘米 长21 厘米 厚0.9 厘米
1979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8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色,有褐色浸斑。半透明,有光泽。体扁平。此器多镂空,两面纹饰相同,其主体为一回首曲身的龙形。龙有独角,张口,多足蜷曲,尾部化作凤首。此凤俯首垂喙,修尾展翼。玉佩周边雕琢弦纹轮廓线,通体饰卧蚕纹,惟凤的翼尾饰骈列的阴线纹。龙的脊背顶端钻一小孔,以供系佩。此器在工艺技巧上采用雕镂兼施手法,造型奇巧,堪称佳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vwtzd2oaa5i.jpg
294、玉镂空龙凤佩
战国晚期
高11.5厘米 长 21.4厘米 厚0.9厘米
1979 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8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黄色,有褐斑。质地温润,有光泽。同时出土形制相同者两件。此器与上述一器形制近似,惟龙的颈部左右和尾部各雕琢雏鸟一只;龙的前两足较宽大。从杨公8号墓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此二器置于墓主盆骨两边。墓主胸部置一玉壁,双膝盖处分置二璧。据此可以推知上述五器共合成一套组佩饰,与蔽膝共系于墓主人胸膝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31qtwohbobk.jpg
295、玉带钩
战国晚期
长4.4厘米 宽1.1 厘米
1972 年广东省肇庆市北岭松山1号墓出土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不透明。钩端琢成鸭首状。器身作扁四棱形。向内的一面琢有圆钮。器表光素无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gr2itfsq2wc.jpg
296、金柄玉环
战国晚期
玉环外径 4.7厘米 内径1.7厘米金柄长2.5厘米 宽0.8厘米 铜条残长2.6厘米
1972 年广东省肇庆市北岭松山1号墓出土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玉环呈圆形,内外缘皆有齿脊。齿脊附近琢有阴线,玉环表面雕琢阴线涡云纹。雕工精细,花纹整齐。金柄系长四棱扁条形,嵌于玉环的一侧。它的柄端有銮眼,其中纳入三棱铜条,现已残断。此器似是铜削的环首。据此可见墓主人对这种书刀的重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a1awuxvfmcn.jpg
297、玉猛虎食人佩
战国
长6.2厘米 宽.3.8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玉料呈纯白色,质地细润。器表残存朱砂,颜色解艳。主体作一猛虎,身躯蜷曲呈环状,伏于赤裸的男子身上,正吞噬人的腹部。虎以其右爪扑抓人的右臂,另一爪抓捕人的左胫骨。人奋臂伸足作挣扎状,造型极其恐怖。虎的躯体两旁,镂雕舞伎,皆屈体振臂翘足,作对舞状。足下各有一蜷尾翘首的蛇形动物,体形呈⑤状,作为装饰。此器构图荒诞,艺术形象残暴。然两面加工,雕琢精细,亦难掩遮当时统治阶级在美学上存在着一种残暴的威慑心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t5cug3txk2k.jpg
298、玉剑首
战国
直径 4.8厘米 厚0.6 厘米
1955年四川成都市羊子山172号墓出土
四川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黄白色,微透明。体扁平,圆形。正面内圈略突出作圆形,琢旋涡纹。外圈以编索纹为地纹,其上饰五凤纹。周边又饰弦纹二周。背面中部阴刻圆圈一,圈外琢六孔,两两相通,用以穿贯丝绦固定于青铜剑茎的项端。故此器系剑茎之首。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dhovp4fah4p.jpg
299、玉鱼形冲牙
战国
长6.9厘米 宽1.7厘米
1955年四川省成都市羊子山172号墓出土
四川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灰白色,带青斑。不透明,表面光滑。体扁平,呈鱼形。琢出上、下鱼鳍,鱼尾上翘。鱼的头部钻一孔,以供系佩。此器出土于墓主人头后侧银器的旁边,可能是一种佩饰。《成都羊子山第172号墓发掘报告》将其定名为玉触》,因锋刃迟钝,不类。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1z5tefr1hml.jpg
300、龙纹饰
战国
长5厘米 宽11.5厘米
1979年陕西省西安市八里村出土
陕西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灰白色,偶有灰色浸斑。扁平体,透雕成龙形。龙头回卷,身躯蜷曲,尾巴上卷,足作伏卧状。器表以阴线琢出龙嘴、龙角和尾、足部纹饰及和周边的轮廓线。龙身刻卧蚕纹,龙背中央钻一孔。龙眼及龙身、足、尾等部位钻有三个小孔和一个大孔。此器当与其他玉饰共同组成佩饰,供人系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xh4j5udkeak.jpg
301、玉透雕双龙佩
战国晚期
长7.8厘米 宽4.5厘米 厚0.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白色,有黄色浸斑,主体纹饰为镂雕的相背双龙。龙头较大,独角,圆眼,龙嘴如同鸟喙。龙体呈 S状蜷曲。采用门形装饰将两龙连接成一器。龙身饰细密的网格纹。双龙两侧各雕琢一小蟠虺,蜷身,头部与双龙头部衔接,构成透雕的双龙双虺佩。此器花纹繁复富丽,造型相当奇巧。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1edyrnttpp5.jpg
302、玉透雕龙凤饰
战国晚期
长 7.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呈洁白色,有赭色浸斑,半透明,质地温润,器表有光泽。立体近圆柱形。一端略宽,雕琢成龙头形,菱形眼睛,闭嘴,头后雕一鸟,圆眼尖喙,鸟身和尾翎向上作顺时针方向旋回,窄端饰约索纹。在绚索纹与鸟纹间的器表雕琢隐起双勾云纹。在上述方柱体的一侧,镂雕一只玉凤,圆眼尖喙,修冠上卷,突胸,双翼下卷,双足直立,尖爪,尾翎向身后卷扬。其上有一鸟首,高冠圆眼,长喙向嘴中旋卷与凤首衔接。上述凤鸟立于勾云纹透雕装饰之上。这件玉饰当为别的器物上的饰件。雕工如此细腻,实为战国玉器中的杰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d5kbuwddypy.jpg
303、 玉兽面形饰
战国
高3.5 厘米 宽3.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玉料呈黄色,透明度较强,玉质温润而纯净。器表有光泽。扁平体,呈倒梯形。器表琢成兽面形。此器下半雕出兽面的双目圆睁而隐起于器表,眼睑雕菱形阴线一周。鼻有双翼,左右各一圆窝。鼻脊向上直伸,然后分歧,向左右斜伸,周边琢阴线轮廓。上吻隐起,并且作卷曲状,下颚与两耳间雕隐起勾云纹。兽面上部雕双角,中部雕琢并列的双勾纹装饰,角尖向内旋曲。上边与左右两边皆琢有齿脊。兽面额间钻一孔。背面光素无纹。另有五孔,钻于隐蔽的侧面。此器造型奇特,雕琢极精。当为佩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xvze0avq2ry.jpg
304、玉透雕龙纹璧
战国
径 1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为新疆和田碧玉。局部有黄色浸斑。扁平体,圆形。好内镂雕一螭虎,张口,竖耳,躯体蜷曲、尾巴向后回卷,足作行进状。玉璧两面皆满饰整齐的谷纹。内外缘饰弦纹周线。外缘各雕镂相背风鸟纹。风鸟修冠尖喙,曲身,尾翎修长而下垂。凤翼绕过凤身作飘弋状。此器雕镂精细,玉质温润,琢碾光洁。玉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将双凤的身躯拉长,通过飘弋的凤冠和下垂的尾翎,使凤鸟在静态之中,有向上飞翔的动感。而好部的螭虎,首尾相连,蜷曲的躯体,填满好内,它的四足作向前奔驰状,与玉璧外缘的双凤的动态感相协调,增添了玉璧美的效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new5g21wh0r.jpg
305、玉凤鸟形佩
战国晚期
长 11.6 厘米 厚0.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料洁白,有赭色浸斑。质地温润,半透明,器表有光泽。体扁平。镂雕成一双凤鸟状。此凤长冠,尖首张口,喙极尖锐,菱形凤眼,双足后屈,羽翼向后扬并向前旋转。胸前的羽毛向上旋回,修长的尾翎向身后伸展。此器表面刻以阴线纹轮廓线,并以骈列的阴线纹刻出凤身与凤尾的翎毛,线条婉转自如,把整个凤鸟装饰得大方、美丽。凤首钻一孔,可以与他器组合悬佩。故推知此器的功能应与冲牙相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21/11/drvksqtftcf.jpg
306、玉双龙双虎佩
战国
长 12 厘米 宽 5.6 厘米 厚0.5厘米
故官博物院藏
玉料呈青色,有褐色浸斑。体扁平,有光泽。两端雕琢对称的龙首,皆向龙的躯体回旋,并与其连接。龙有独角,圆眼,张口。龙身拱起,表面雕琢疏朗的卧蚕纹。龙的躯体正下方,镂雕相对的屈蹲连体的双虎。双虎圆目、独耳。两前肢、胸部及下肢连成一体,形成镂空。另两前肢转向身后与龙体相连接。亦形成镂空装饰。双虎的另外两下肢向后伸展,作屈蹲状。虎尾向后卷成环状。此器顶端及两下角各钻一孔,以供系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