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4-15 18:05:46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2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wvqmeilwwl4.jpg
21、 石玦与石片
春秋中期
石玦径 4 厘米至 4.2 厘米 石片长 3.7 厘米 宽2.7 厘米至 3.3 厘米
1955 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1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石玦和石片皆青灰色璞玉(俗称玉根)磨制。石玦二件,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耳部。齿边长方形石片亦由青灰色璞玉制作,每片四隅皆钻利。共十—片。皆无光泽,出十干慕主人颈部附近,有的重叠,有的被颈骨叠压着。这种两长边琢成齿边两每边平直的石片大小也不统一,有三件略小于其他八件。石片四隅的钻孔与短边之间皆雕细阴线槽。这显然是便于用细线将这些石片连缀于一种叫作'瞑目'的织物上,在墓主人人验时,用以掩遮他的面颜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vyza2yjymsp.jpg
22、玉人
春秋中期
高3.6 厘米
1978 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8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白色,质地细润,有光泽。圆管状体。一侧雕琢成浮雕人像。玉人头顶扁平,圆头短颈。细目,鼻脊及鼻翼宽阔,双耳外凸长大,闭口。胸部可见双乳。袖手置于胸腹间。下身著蔽膝,下及双膝。短腿,双足岔立。跣足,足趾裸露。此玉人当为组玉佩的重要部件。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nujxurhoite.jpg
23、玉牌饰
春秋中期
长 3.5厘米 宽2.5厘米
1978 年河南省浙川县下寺8 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有光泽。扁平长方体,周边琢有对称的牙脊。器表饰卷云纹。两短边附近各钻二孔,以便穿缀。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3yxiqqvetnu.jpg
24、 玉块
春秋中期
外径5. 1 厘米 厚0.2 厘米
1978 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7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有少许黑斑。半透明,有光泽。体扁平,正圆形。中部琢磨一穿,玦的一侧有缺口。中部穿孔周边有二周弦纹。玦面雕琢隐起的变形蟠虺纹,非常美丽。另一面光素无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ipa0s4txybm.jpg
25、石片
春秋晚期
圆形石片径3.3厘米至2.6厘米
1954年至1955年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 467 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石片呈灰色,是以璞玉琢磨而成的,然制作不精,属葬玉。扁平体。出土时置于墓主人头顶下的是一件圆角长方形石璧,长5.3厘米、宽5厘米、孔径1.9厘米;脸上及其两侧有二件片状有穿的石玦和八件有孔圆形石片;胸部有八件齿边有穿梯形石片。上述各种石片边缘皆有浅细的缺口,似可用细线缀附于织物之上,覆盖于死者的脸上。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ohithijjgma.jpg
26、 玛瑙、玉珠
春秋晚期
玛瑙珠最大径1.1厘米 厚0.7厘米 最小径0.45厘米 厚0.3厘米
玉珠最大径0.9厘米 厚1.1 厘米 最小径1.6厘米 厚0.5厘米
1978 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一号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
玛瑙珠85枚,肉红色,有透明感。珠多作扁圆球珠状,少数作管状,大小不一。玉珠八枚,作圆球状,亦有作长圆形。其中四枚呈乳白色;一枚呈黄色;三枚呈灰色。珠粒大小不一。本图版中的影像系出土后串连在一起拍摄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3egbrbs2t1f.jpg
27、 水晶佩饰
春秋晚期
长38厘米
1971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故城郎家庄1号墓陪莽坑4、 10、13出土
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博物馆藏
水晶环系无色透明体。玉髓珠呈肉红色。石珠呈橘红色。表面皆极光洁。除坑 10出两组外,坑4及坑13各出一组。摄影时将它们拍摄于同一张照片上。每组的串法是以水晶环为挈领和尾饰,中间串以各种水晶珠,或加少数橘红石株或肉红石髓珠(玛瑙珠)。虽各种珠的配合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不很严格。珠子的数量多寡亦稍有差异。其中坑13出土于殉人头顶部,余皆出于殉人足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tajut5nkt10.jpg
28、玉髓管饰
春秋晚期
管长5.5 厘米至3.7 厘米不等,全长 250 厘米
1972 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故城郎家庄1号墓出土
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博物馆藏
玉髓管为白色半透明体,器表光洁。由58颗有棱的玉髓管依次串成。出土于2号陪葬坑。殉人系女性,年龄约当22 至 26 岁。坑内除陪葬此组串饰外,另有玉髓佩饰一组、水晶佩饰二组、滑石制的璧、环、璜等。这种玉髓管在主室中也有发现,可见是比较贵重的饰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cr2llr4zzih.jpg
29、水晶佩饰
春秋晚期
全长 26 厘米
1972 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故城郎家庄1号墓出土
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博物馆藏
以水晶环为挈领,玉髓璜为饰尾,中间贯穿着水晶和紫晶管以及少量其他颜色的珠子,组成串饰。这两件串饰形制及串法相同,但管珠数量略有差异。它们骈列着放置于8号陪葬坑的死者胸部附近。死者为女性,年龄在20至 22岁间。上身与下肢已折成两段,两腿朝下,似将腿和上身绑在一起而殉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1kxwgz4pfj1.jpg
30、玉环
春秋晚期
外径 2.9 厘米 内径1.9 厘米
1988 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乳白色,玉质温润,局部有深褐色浸斑。半透明,器表光洁。扁平体,圆环形。内外轮廓皆有突起的弦纹宽边。通体雕琢较大的涡纹。制作工艺极精。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t2qyh0an0os.jpg
31、玉环
春秋晚期
外径3.4 厘米 内径1.4 厘米 厚0.55 厘米
1988 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红褐色,半透明,经过碾磨处理使表面光亮。肉的两侧有割切时留下的毛茬。肉的表面上可以看到雕琢前起的部分勾云纹底稿。在底稿上已将两行勾云纹镌琢成功。肉的大部分光素无纹。此环内外沿雕有单阴线轮廓。从此环遗留下来的花纹遗迹,可以给我们提供晋国琢玉业的玉人对璧环类玉器加工的工艺流程大体是∶选料、切片、成型、钻孔、器表磨碾光滑、雕刻内外边缘轮廓线、在肉面起纹样底稿、雕琢纹样。武器当为一件没有完成最后工序的半成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nhrsf12wht4.jpg
32、玉璜
春秋晚期
长 13.5 厘米 厚0.5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褐色,半透明,偶有浸斑。质地温润。器表有光泽。扁平体。约当圆的三分之一。两端各雕琢出若干齿脊,器表雕琢隐起的蟠虺纹。璜的顶端钻一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g35en5rneqd.jpg
33、玉璜
春秋晚期
长 11.5厘米 厚0.4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深青色,半透明,玉的质地莹润、有光泽。两端皆琢成龙首形。龙口微张。玉璜的表面琢出两道凹槽,将其分作三区∶ 位于两端的区域,边缘雕琢出齿脊。此器通体雕琢隐起的蟠虺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4gr30kthegs.jpg
34、玉璜
春秋晚期
长 11 厘米 厚0.4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褐色,半透明。此璜约圆的四分之一。器形短宽,似以玉璧或玉环改制,因此两端无边缘轮廓线。玉璜中部以约索纹两道将表面界为三区,中区以蟠虺雕琢出兽面纹,上钻一孔,以供系佩。左右两区,边缘雕作齿脊形,以蟠虺纹构成侧看的兽面。靠近边缘各钻一孔,以便垂饰其他的玉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3l3tle0od2c.jpg
35、玉璜
春秋晚期
长 12.5厘米 厚0.45厘米
l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有褐斑。半透明,器表光洁。一角有残损。此璜约圆的三分之左行。素面无纹饰。两端各钻一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bj5rb2ucdft.jpg
36、玉龙形佩
春秋晚期
长11.7厘米 厚0.35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成青白色,间有褐斑,半透明,扁平体。龙首独角、圆眼、上吻向上旋卷。龙体作屈曲状,尾端上翘。龙爪作凤首形,颇尖锐。周边琢成突弦纹。通体雕隐起的虺纹。脊背顶端钻一穿,以供悬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p4kmzxj3pmi.jpg
37、 玉龙形佩
春秋晚期
长2.7厘米 厚0.3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色,半透明,扁平体。龙首向上弯曲。上吻向上卷曲,下吻与龙的躯体相连接,中有镂空。独角。身体作蜷曲状。尾端右旋。足作伏卧状。器表满饰勾云纹阴线。龙足雕骈列阴线纹多条。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r5qkvwmc4xy.jpg
38、玉龙凤合体佩
春秋晚期
长10.3厘米 厚0.35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褐色,半透明,有光泽。龙首向上。椭圆形眼睛。上吻向上旋卷,下吻短,向下旋卷。独角。躯体作S形回旋。前足尖细,向后回旋;后足向后延伸。尾端勾卷成凤首。通体雕单阴线勾云纹。脊背顶端钻一孔,以供系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qnx1ngdgd3s.jpg
39、玉龙凤合体佩
春秋晚期
长 12 厘米
198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料呈青褐色,透明度较差。表面光洁。玉龙作伏首拱曲身躯、尾巴上卷状。龙足向外回卷,尾端分歧风首与冠饰,分别向左右回旋。以阴线沿玉龙的外轮廓琢出边饰,表面雕琢阴线勾云纹,凤体尾雕琢并列的四条阴线。龙的背部钻一孔,以供系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5/18/z3ygcmwlrpe.jpg
40、玉龙形佩
春秋晚期
长 10.3 厘米 厚0.4 厘米
1988 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黄褐色玉料,半透明,有褐色斑疵。扁平体。龙首向后回卷,躯体作S形,尾部向前回卷。龙的一足向上伸然后左旋;下足前伸作伏卧状。躯体雕隐起的卧蚕纹,背部钻有一孔,用于系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玉器大全(春秋战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