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4-13 18:56:29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3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g5oap2yaeum.jpg
联璜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9.45、孔径4.5、厚0.43、孔上径0.43、孔下径0.22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7号蔡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夹杂褐色,不透明。三片玉璜联成一块整璧。长度不一,两端均各有一个单钻孔以便串连。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54p0vs2ndhz.jpg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14.5、孔径6.3、厚0.7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青绿色,一半已受沁,呈黄白色。圆形,素面,单面钻孔,孔壁倾斜。璧中部厚,边缘渐薄。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ux1u144heao.jpg
玉环
齐家文化
直径7.1、孔径4、厚0.7厘米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黄色。圆形、素面。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yvgrj3mdik4.jpg
玉环
齐家文化
直径7.8、孔径3.5、厚0.4 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清泉旱台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灰青色。圆形,素面。加工精细,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lphgd3tssk3.jpg
玉壁
齐家文化
直径27.1、孔径6.7、厚1.2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征集,现藏于民和县博物馆。
浅绿色,含黄褐色杂质纹理。器型较大,椭圆形,一面起弧,厚薄不匀,磨制不精。光素无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nm2jqwmiavp.jpg
玉壁
齐家文化
直径18、孔径5.5、厚0.7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采集,现藏于民和县博物馆。
青绿色,有深浅不等的絮状纹理,周围边缘有黄色糖皮。圆形规整,素面无纹,磨光较好。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dljm0od4elc.jpg
玉环
齐家文化
直径6、孔径3、厚0.7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采集,现藏于民和县博物馆。
青白色。圆形不甚规整,孔略偏,璧面宽度不匀,系钻孔的璧芯再加工。素面,磨光较精。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wh45v3hfvx0.jpg
玉璧芯
齐家文化
直径4.16、厚0.58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绿色,夹杂褐色,边缘有褐色水锈。素面,通体透亮。边缘旋转切割痕迹清晰,并有断裂。中间有一圆形切割凹槽,宽0.33厘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r41m40hltcq.jpg
主琮芯
齐家文化
上端直径3.8、下端直径4.1、厚7.9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夹杂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部分位置受沁呈白色。表面包裹有浅褐色的水锈。圆柱形。顶端略收口,向下逐渐变得粗细匀称。上端略凹,有从中心向外旋转加工的凹槽,槽痕向外逐渐变细,柱形周身布满极细的旋转痕迹,下端圆周有断裂面,中心为玉料粗糙原始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4tnsi1pgnr5.jpg
玉刀
齐家文化
长41.2、宽6.5、厚0.8、孔径0.7-0.8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征集,现藏于民和县博物馆。
青绿色,有浅黄色斑点。长条状梯形,微凹弧刃,平背,较长,一端为柄状略窄,有一孔。素面,抛光较好。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2jdj2yqjgwn.jpg
玉刀
齐家文化
残长32.8、高16.6、厚0.4、孔径2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淡绿色,夹杂白色斑纹,并有褐色水锈。通体较透亮,素面磨光。长条形,已残断。顶平,斜边,内敛弧刃。刀身上部有单钻孔两个。整器棱角分明,刃口锋利,加工较为工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kecede2pzhn.jpg
玉刀
齐家文化
长54、宽8.5-10.3、厚0.8厘米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青黄色,一端部受沁,略呈白色。梯形,素面,背部等距单面钻四孔,孔径1-1.2厘米,背部平直。双面开刃,刃呈弧状,两端部略开刃,刃宽1.3厘米。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jbixkftt0l3.jpg
玉刀
齐家文化
长18.7、宽3.7一5.6、厚0.5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且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青灰色,刃部略受沁呈白色状。略呈梯形,素面,背部单面钻有三孔、孔径1.2厘米,两孔间距6厘米、另靠近窄端中部单面钻有一直径0.5厘米的孔。背部面直,双面开刃、刃呈内弧状,两端部均双面略开刃。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nnuydwv3f00.jpg
玉刀
齐家文化
长23.4、宽4.4-6、厚0.5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青灰色。略呈梯形,素面,背平直,近窄端中部单面孔,大小二孔,孔距1.2厘米,大孔径1厘米,小孔径0.9厘米。双面开刃,刃呈内弧状。无使用痕迹,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sh3yccw3005.jpg
玉刀
齐家文化
长28.5、宽4.6-5.5、厚0.5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灰色。略呈梯形、素面、背部平直,窄端中部钻有一孔径1厘米的单面孔。刃部略呈内弧状,双面开刃,两端均双面开刃。无使用痕迹,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kiniw5mliew.jpg
玉铲
齐家文化
长29、宽3.3-4、厚0.9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墨绿色。扁平,窄长条形,素面,通体磨光。玉铲表面磨成微凹槽面,柄端单面钻孔,端刃,双面磨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l55nfwqqnp.jpg
玉铲
齐家文化
长15.8、宽4.8、厚1、孔径0.6-0.8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征集,现藏于民和县博物馆。
青白色.有絮状白色纹理。长条形,素面,磨光精致。柄端穿单孔,边缘有两面切割痕。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14h2trhlihh.jpg
玉铲
齐家文化
长14.1、宽4.78、厚1.17、孔上径0.73、孔下径0.58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25房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有多纹状杂质,部分位置受沁变白。长条形,顶端拱形,两侧圆弧,双面平刃,上部单钻一孔整器做工精细,通体透亮。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yeyziby04mr.jpg
玉铲
齐家文化
残长5、宽3.5、厚0.4 厘米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黄色。扁平长方形、肩部残断、素面,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eoovc2mzyca.jpg
玉锛
齐家文化
长5.3、宽1.5-3.5、厚0.6厘米
青海省西宁市沈那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黄色。扁平长方形,圆肩,直刃,素面,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yaecwx4kshq.jpg
玉凿
齐家文化
长68、宽36、厚1.6厘米
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长条形,素面,器身背部平直,弧形刃至前端部有磨锋。一端部似手柄,长4.6厘米;另一端双面磨成弧刃.无使用痕迹,似凿头。应为尚未加工成的玉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smn1p2epef4.jpg
玉斧
齐家文化
长10.5、宽3.4、厚1.5厘米
青海省乐都县白崖子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绿色,有鸡骨白沁色。长条形,素面,通体磨光。双面磨成弧形刃,刃宽1厘米,带标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m3hm2qhvigy.jpg
玉斧*
齐家文化
长11.3. 下宽4.8、上宽3.5、厚1.3厘米
青海省乐都县白崖子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碧绿色,有鸡骨白沁色。梯形,单孔,双刃,素面,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arxrvios50a.jpg
玉铲
齐家文化
长9.3、宽4.8、厚0.7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清泉旱台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浅青绿色,鸡骨白沁色。呈长方形,素面,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epctox1if53.jpg
玉斧
长76.宽5.1、厚13、孔上径1.02、孔下径0.83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7号房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夹杂褐色。长条形,上窄下宽。斜顶,两面磨制起脊。器身侧面棱角磨圆。两面斜刃,刃钝。上端单钻一孔,孔内旋转痕迹清晰。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0u0oar02ef.jpg
玉锛
齐家文化
长6.38、宽3.05-3.4、厚0.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7号房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夹杂褐色,局部受沁呈灰白雪花状。长条形,顶端略收较窄,有自然破裂断角。单面斜刀部有破裂。器背带弧度。整器加工规整,棱角分明。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gq35wrwhxjv.jpg
玉凿
长14.2、宽1.74、厚1.53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7号基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通体透亮,无杂色。长条形,顶端为自然破裂面,器身略带弯曲,平刃。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t3nitkxm2t.jpg
玉凿
齐家文化
长8.84、宽2.02、厚1.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绿色,局部受沁呈浅褐色。长条形,器身中部略鼓,两头渐收。顶端在自然破裂面上稍做磨平,楼色八校。刃部略成斜刃。周身有细微的磨制痕迹。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k2bwx4clkfj.jpg
条形玉
齐家文化
长68、宽1.4、厚1.2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2号基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通体透亮。长条形,两端为自然斜面磨制,器身四面棱角分明。两端磨制痕迹较明显。素面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4jkvza0see.jpg
玉料
齐家文化
长9、宽8、厚0.7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清泉旱台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灰色,边缘鸡骨白沁色。不规则扁平方形,素面,双面抛光,应为待加工玉器半成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sbjmh2hshs3.jpg
三角形玉片
齐家文化
长4.5、高2.63、厚0.14-0.36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8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绿色,局部受沁呈白色。两面均为切割面,光洁平整,切割线宽0.7毫米。正面上有未完成的切割线四条,组成三角形。底边切割并有断裂。其余侧面为自然断裂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dkejtv2q3in.jpg
圆形玉片
齐家文化
直径6.1、厚0.23-0.36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8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浅绿色,夹杂条纹状褐色杂质,部分受沁呈白色。圆形,边缘不甚规整。正反两面均为切割面,平整光滑。一边厚一边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5vhr5jogvsp.jpg
玉料
齐家文化
长7.5、宽4.8、厚2.3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绿色,夹杂白色杂质。不规则形。正面切割平面光滑,断裂处切割线呈弧形。侧面切割亦平整,与正面成直角。其他面全部为自然破裂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4memzd1ekmb.jpg
玉料
齐家文化
长13.9、宽6.7、厚3.3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1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绿色,夹杂深褐色,部分受沁呈白色。不规则形。相邻两个面切割,成直角,侧边玉面上有横向切槽,宽0.8毫米。其余各面为自然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dr5wborwn2n.jpg
玉料
齐家文化
长10.6、宽7.7、厚4.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4号房址蔡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深褐色,含有白色、灰色杂质,包裹褐色水锈。不规则形。只有一面是切割面,光洁平整。其余各面是自然面。切割面残留切割线,呈弧形、切槽纤细、底部为断裂自然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lvy2cgkiao2.jpg
玉管
齐家文化
长5.14、上径1.6、下径2.16、孔上径1.04、孔下径0.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2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灰色,受沁严重,大面积变白。喇叭形。上下端磨平,单钻一孔,孔位置偏移,孔内旋转痕迹清晰。素面抛光,加工细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xtseezpmpsh.jpg
玉纺轮
齐家文化
直径4.3-4.5、孔上径0.95、孔下径0.57、厚0.9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7号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褐色。不规则圆形,周边交错麽制有棱角。中孔单钻,位置偏移,钻孔内旋转切割痕迹明显,周边及表面磨制痕迹不甚明显。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wzuiajebvea.jpg
绿松石管饰
齐家文化
长4.27、宽1.09、厚0.97、孔径0.45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2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受沁略泛白。圆角四棱形,两头略收。端头磨平,对钻一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1gybmluadxc.jpg
绿松石珠
齐家文化
长267、宽19、厚0.84、孔径0.36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面积受沁呈白色。扁圆核形。两端磨平,对钻一孔。器表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f1knejpkw01.jpg
绿松石珠
齐家文化
长1.18、宽0.95、厚0.66、孔径0.22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2号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夹杂黑褐色条纹,大面积受沁呈白色。扁圆梭形。两端磨平,对钻一孔,钻孔内旋转痕迹清晰。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12lzptusj03.jpg
绿松石管
齐家文化
长3.7、宽1.54、孔径0.4厘米
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17号蔡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夹杂白色。梭形.两端磨成斜面、中孔对钻、对钻衔接有错位。通体素面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cahzmcxdjmt.jpg
玉佩
汉代
长6.5、宽4.5、厚1厘米
青海省西宁市陕山台汉墓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椭圆形。雕成二只相向而行的子母螭虎形象,两螭之间以透雕的云纹相隔。通体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emdteismxtj.jpg
玉簪
魏晋时期
青海省西宁市南滩砖瓦厂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玉质细腻温润,晶洁透亮。四棱柱长棒形。一头大浑圆,一头小而尖。素面、通体抛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3h545tweh3p.jpg
玉簪
明代
长10.5厘米
青海省大通县黄家寨大哈门村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色。圆杆有帽,一端呈钉状,通体磨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iavklkenu04.jpg
玉斧
菜园文化
长9、宽46一52、厚1.3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菜园村瓦罐嘴基地34号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淡白色,梯形,刃部略宽,平刃,横截面长方形、表面圆润光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db213bozik5.jpg
玉铲
齐家文化
长30、宽3.4-4.3、厚0.5-0.7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出土,现藏于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青色。长条形,后部有一孔,孔两面对穿。刃部锋利且有使用痕迹。通体磨制光亮,做工精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5hrhb5cj2zx.jpg
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15.3、孔径5.1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乡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青色。采用单面钻法,外大内小。磨制光滑,素面无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llokjcuitge.jpg
联璜玉璧
齐家文化
直径20、孔径8.1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河川乡征集,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黑绿色,中间杂黑色。由三片组成,每片两端穿一孔(为穿缀所用),为单面钻孔法,位置规整。薄厚均匀,磨制光滑、精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dkwy5ufb5q.jpg
玉琮
齐家文化
高11.8、直径7、孔径3.5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白崖乡采集,现藏于西吉县钱币博物馆。
褐色,杂黑色斑。圆孔,外缘呈八角形,整体截面为正方形,一面阴线浅刻一凤凰,可能为后世所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usz4sysuegb.jpg
玉片
齐家文化
宽25.1、高17.5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沙塘乡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局部呈墨绿色,边缘泛白色。呈不规则的四边形,边缘不整齐,薄厚不一,最长的一边经过磨制明显薄于中部和另外三边,为刃部。四角分别钻有小孔,孔径大小不一。两面分别切割,一面切割后有掰开的痕迹,另一面经两次分割、结合处有一条明显的直线。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3ny3kcqnmym.jpg
绿松石项饰
战国
最大长1.1、宽1厘米最小长0.3、宽0.2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彭堡乡撒门村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共169颗。分为长方体、扁柱体、椭圆体三种。颜色有深绿、翠绿、浅绿等、手工磨制而成、为装饰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znawt5a1i1i.jpg
龙形玉佩
汉代
直径7.8、内径4.6、厚0.32、头宽2.07、尾宽1.7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九龙山汉墓出土,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玉,玉质较为细腻,青灰色。呈龙形圆环状,头部为几何长方形,器身上宽下窄至尾部收为尖形。尾部后端为尖圆形外折,向上翘起。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4t3x11ypocw.jpg
镶绿松石金耳环
北魏
直径4.8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三营镇化平村北魏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1对。金耳环内镶嵌绿松石与珍珠,错位排列,数量不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5cpldynf1fh.jpg
水晶珠
北周
珠长1.2-1.5、横径0.9-0.11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田弘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8颗。珠两面穿孔。有的为七面体、有的为方柱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mr5vvxu5ybo.jpg
玉簪
北周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田弘基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青玉,质地优良。双股钗,上下宽度一致,钗体浑圆,钗顶宽厚、柄端呈钝尖状。磨制精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xkghgl01wjl.jpg
玉钗
唐代
长2.82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白玉,质地细腻洁白,光洁度好。双股钗,顶部稍呈弧形,钗为扁圆形状,上端宽,向下渐窄,尖部略内收,中部偏下有凹槽,可嵌入其他质料的钗股。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kxjiy3r32rm.jpg
水晶坠饰
唐代
长4、宽2.6、厚1.2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
形状不规则,上嵌水晶。水晶泛蓝,表面鼓起,上有几处凹展。水品之下为一婆金底托,下部稍翘,上有一短柄,柄环已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4ul4qlu4b35.jpg
花形玉簪首
唐代
宽2.31、高1.47、厚2.3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羊脂玉,白色,微黄。器物整体呈近半圆的三角形,较小。整体雕刻,单面雕。器表采用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方式,雕刻树叶纹。器物的下端有一方形短柄,正中有一小孔,方柄上有铁锈痕迹,应与铁簪相连。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mce1ir4xf2f.jpg
鸟形玉饰
唐代
长28、高1.72、厚4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羊脂玉,白色。呈不规则方形、局部采用透雕方式。器物表面分为两层,下面一层为花叶形.上层为一小鸟,头部向前,脖颈伸直,双翅微振,表现出振翅欲飞的形象。可能是头饰的一部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pzbb03qwk0.jpg
花形玉簪首
唐代
长4.8、厚4.8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蔡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羊脂玉,白色,微黄。呈枝叶状,局部透雕。器形上宽下窄,表面分为两层,下为枝叶,枝茎处采用透雕的方式,以加强质感,枝叶局部采用线刻。枝叶之上为两朵开放的花朵,周缘为花叶,正中为花蕊,底部有一较短的柄,柄上有孔,应与发簪相连。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hgagu34c4yn.jpg
花形玉簪首
唐代
长32、宽2.65、厚2.6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羊脂玉,月白色。整体呈三角形,单面雕。器表采用线条相结合,刻划出一片树叶,树叶的茎脉表现得非常细致,纹理清晰。器物下部有一方形短柄,短柄上部正中有一孔,短的上还遗留有铁锈,应与铁簪相连。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oyv1etvm1do.jpg
花形玉簪首
唐代
长2.42、宽1.42、厚3.5厘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羊脂玉,月白色,微黄。整体雕刻,单面雕。器表雕刻两层,下层枝叶较为简单,上层花朵为两枝,相邻的花缘叠压,表现出花繁叶茂的形象。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zfp2u545n0o.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39、宽3.2、厚1.3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13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已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灰色。形体较规整,通体琢磨,弧刃,刃部残钝。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o0tcwd3vmlq.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3.7、宽24、厚0.6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西南16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黄色。形体规整,通体琢磨,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sue2oxlc5vh.jpg
玉斧
公元前3000--2000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qwcdfihmpru.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3.6、宽2.2、厚0.4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22.5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黑色。形体较规整,通体琢磨、斜刃,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5vwhcfk1j2o.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4.7 宽2.4 厚0.4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LK古城西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黑色,形体较规整,通体琢磨,斜刃,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fcic4y4psj4.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5、宽24、厚0.9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16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黑色。刃部两面磨制,较为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jrrdnb3w5fu.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
长5,7,宽2.8、厚0.9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LK古城西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绿色,为一件玉斧的残体,背面为裂面,正面磨制。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mdzh1oxa0hp.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3.8、宽22、厚1.1 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西南12.5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绿色。斜肩,通体琢磨,局部打磨,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v3cyfjtizqt.jpg
玉斧
公元前3000一前2000年
长5.2、宽3.1、厚1.2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东南7.5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绿色,圆肩,通体琢磨,刃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tm34b2fsuj2.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4.2、宽2.8、厚0.7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关县楼兰古城东南15公里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绿色。为半成品,刃部尚未作进一步加工。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baujw52uoq3.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5.6、宽4.4、厚1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22.5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绿色。尖肩,通体琢制,未打磨,刃厚钝。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jle5401xpex.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4.5、宽4.3、厚0.8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西南20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深绿色。背面为自然裂面,正面琢磨,刃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laigti3zh1m.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5、宽39、厚1.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西南25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绿色,玉质细润。形体规整、通体琢磨,弧刃,刃部两面磨制,刃较厚.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aijpmyyygcm.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5.25、宽4、厚1.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LK古城西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浅绿色。斜肩,玉质粗杂,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jcbfowbxdry.jpg
压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5.3、宽4.7、厚0.9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LK古城西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榜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黑色。肩部残断、斧体琢磨而成,刃部两面磨制,较锋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jboacbo2whd.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6.3、宽3.5、厚1.3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16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棕黄色。质地较粗,肩、刃残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lhr4mbzyywm.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6.2 宽3.4、厚1.2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16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13/18/obh4njrbmzl.jpg
玉斧
公元前3000-前2000年
长3.1、宽4.3、厚1.9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古城南16公里处出土,现藏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深灰色。残存刃段,刃部钝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