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4-9 18:11:17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0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q30pfb45rms.jpg
178、 玉琮
良渚文化
高7.3厘米 宽9.6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呈白色,分上下两节,每节为一神人像,双眼圈,两侧有眼角,蒜头鼻,神人上部各有两道弦纹带,用以代表羽冠。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zx50qh2qm0s.jpg
179、玉琮
良渚文化
高5.7厘米 宽7.1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呈白色,矮方柱体,以转角为中心,刻四组神人兽面图像,上部为神人,头上饰有竖起的羽毛,象征羽冠,下部为兽面,椭圆形斜向眼,蒜头鼻,口部简化,仅刻二上、二下四个獠牙,其余部位由涡纹充填,组成了一幅既清晰又完整的神人兽面画像。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hgdet1iakyr.jpg
180、玉琮
良渚文化
高5.6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呈白色,矮方柱体,二节,以转角为中心,琢刻神人兽面图案,神人为双圈眼,两侧有眼角。蒜头鼻,兽面为椭圆形眼,刻纹流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ue5crvwuskr.jpg
181、玉琮
良渚文化
高5.1厘米 宽 7.4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分二节,中有竖槽贯通。四面转角上饰有简化的神人兽面像,神人双圈眼,两边各刻有眼角,眼下为蒜头鼻,转角下饰一兽面图案。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lce342qmnpy.jpg
182、玉琮
良渚文化
高5.6厘米 宽6.8厘米
1987 年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羊尾巴山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外廓近方形,每个转角饰二组神人图像,双圈眼,大方鼻,整个画面已趋向简化。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tanglgqng5n.jpg
183、玉琮
良渚文化
高5.1厘米 宽9.5厘米
1975 年浙江省余杭县小林乡小林村出土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藏
器呈碧绿色,带有红色斑块,玉质品位上乘,透明度良好。器上为四个神人像,其上为二道弦纹带,上道弦纹下,似有神人羽冠之简化。下组神人为双圈眼,眼下为大方鼻。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s5qg5kpz1yl.jpg
184、玉琮
良渚文化
高8.8 厘米 射径7.7 厘米至 7.8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矮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两节,每节各刻兽面图案一组,纹饰相同。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3levhhqmfhp.jpg
185、玉琮
良渚文化
高9.6厘米 射径 8厘米 孔径7.1 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有灰白色筋状条斑。方柱体,圆孔较大。四节,每两节复合组成简化神人兽面像。第一节为神人面纹,头戴双体羽冠,第二节为兽面纹,其两侧各有一浅浮雕的鸟纹。第三、四节复合图样与上相同。全器制作工整,虽无繁缛的阴纹细刻,但图样对称和谐,极其严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sqmhhmvzqs4.jpg
186、玉琮
良渚文化
高7厘米 射径8.4厘米 孔径6.2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质呈白色,有青紫色块斑。矮柱体,圆孔较大。四节,每两节复合组成简化神人兽面像。第一节为神人面纹,头戴变体羽冠,第二节为兽面纹,其两侧各有一浅浮雕的鸟纹。第三、四节复合图样与上相同。整器规整,纹饰精细,兽面纹和鸟纹上的阴刻细线极其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的精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sfs1amnc1e5.jpg
187、玉琮
良渚文化
高7.6厘米 射径8厘米 孔径6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质为白色,有浅灰色结晶块。正方柱体,圆孔较大。四节,每两节复合组成简化神人兽面像。第一节为神人面纹,头戴变体羽冠,羽冠上刻饰连续卷云纹。第二节为兽面纹,各部位刻饰繁缛的纹饰,第三、四节复合图样与上述相同,全器纹饰工细,对称和谐。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m1npbjkjdkq.jpg
188、玉琮
良渚文化
高2.3 厘米 射径3.2 厘米 孔径1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浅黄色,有紫红色块斑。矮方柱体,中部贯孔较小。一节,上端有两组刻平行细弦纹的扁凸块,象征羽冠,神人的脸面以管钻的单圈表示眼睛,以两道阴刻短线表示鼻子。器体较小,制作欠规整,纹饰简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bibfchtquch.jpg
189、玉琮
良渚文化
高6厘米 上端射径8厘米 孔径6.4 厘米 下端射径 7.5 厘米至 7.7 厘米 孔径6.2 厘米
1970 年浙 江省桐乡县虎哨乡小桥村出土
浙江省桐乡县博物馆藏
器呈深墨绿色,矮柱体,二节,上、下两节完全一致,均为头戴变体羽冠的神人脸面,重圈为眼,宽凸横档为鼻。玉质晶莹,制作精细,光洁闪亮,基本保持了未受沁的本色。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vqbo0k5vtls.jpg
190、玉琮
新石器时代
高49.2厘米 上宽6.4厘米下宽5.6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玉色碧绿,间有褐斑。器作方柱体。中为对穿四孔。器身按纹饰分为十九节。每节上刻三道直线纹。其两侧各一圆圈为目,以转角方块为口,以直线纹为额,构成一形象简化的兽面纹,其形制与良渚文化玉琮几无区别。惟在玉琮上端射部刻有阴线纹。与大汶口文化晚期莒县凌阳河陶文相似。此玉琮是已方柱体型下琼中最大的—件,较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十七节玉琮高出2厘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kvuemgktpx5.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bdwgn0fmuon.jpg
191、192、玉琮
良渚文化
高38.2厘米
1984年征集首都博物馆藏
玉琮四面各有两条垂直阴刻线,通体以减地法琢磨出凸凹规则的横棱纹。两凸一凹为一节,共十五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两侧有对称的圆圈形眼,成一兽面纹。玉琮上方有一用阴线琢出的小鸟纹,栩栩如生,侧身平视,立于柱上。下连一盾形纹饰。玉琮平滑光亮,线条规整精致,细如毫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2wtlenjmrav.jpg
193、玉踪
良渚文化
高 39.3 厘米 孔径 5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器呈青色,经浸蚀呈深褐色。长方柱形体,上大下小,中心是一个上下贯通的大圆孔。外壁共分十五节,每节以四角边棱为中线,刻二个圆圈为目,折角长方凸块为鼻,目上方的凸弦纹为额,这是简化了的神像。此为良渚文化中长柱形琮的典型器,口沿一处所饰羽翼纹图案是良渚文化玉琮中的稀见纹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zj1ex4mjmoz.jpg
194、玉觿
良渚文化
长 6厘米 最宽1.2 厘米 厚0.5厘米
1977 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 5 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器呈淡绿色,褐斑。扁平角状,器身镂空花纹,系对钻出圆孔后向三侧切割成弧形沟槽而成两组花纹,边缘也切割出大小弯直不一的六处缺口,是良渚文化中最早的透雕玉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nefudi04shq.jpg
195、玉蛙饰
良渚文化
长 4.8 厘米 宽3.2 厘米 厚 0.2 厘米至0.7 厘米
1977 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 4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器呈黄绿色,有褐红斑。半透明,有凝脂感。系用玉边角料制作,与同出兽面纹镯式琮均采自同一块玉料。形状作等腰长三角形,厚薄不一,正面是玉料原本表面,以圆点、直线阴刻蛙的眼、头、四肢,线条刚劲简朴,背面留有十余条抛物线状的切割痕。前端钻有两圆孔,似为系挂的饰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gs2g4tkhkhh.jpg
196、玉鳖
良渚文化
长3.2 厘米
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黄色,有灰白块斑。头颈前伸,四爪作爬行状,富有动感。鳖背作纵向棱线凸起,向两侧斜下。鳖腹有一对小隧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4/09/18/10ykjes1251.jpg
197、玉鱼
良渚文化
长 4.9厘米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器呈白色,头部微凸,平唇,单圈圆眼,鱼背略拱,腹部微弧,尾鳍分叉,刻有细线,腹下钻有两个小孔。整体造型逼真,极其生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