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3-31 07:34:00

吉林省博物院藏雍正瓷器赏析

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历史虽短,但烧制的数量和规模甚为可观,以极为精细冠绝于中国瓷器史。其突出特点是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品种繁多、釉色齐备,胎体坚润、匀称一致。此时总的风格是轻巧隽秀、高雅逸群,都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吉林省博物院所藏雍正瓷数量丰富,其造型不同,呈色各异,现精选藏品数件予以介绍。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4zqncti0jmp.jpg
清雍正 青花束莲纹缸
缸口径20.5、高13.6、底径11.2厘米。圆唇口,上腹略鼓、下腹内收,造型十分流畅、秀美。胎质细白,厚薄适中,入手轻重适度。内壁满釉,白中微泛青。外壁口沿饰一周如意云纹,腹壁饰束莲纹。
束莲是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亦称把莲,早在北宋时已经出现。而这件雍正瓷缸上的把莲纹饰,可以说将束莲这种传统纹饰的优美发挥到了极致。画面上用丝带将莲花、莲叶、莲蓬、芦苇系作一束,莲枝飘逸斜出,莲花盛开,莲叶或仰或覆,双蝶翩飞,俊朗俊气。青色淡雅,大部分采用白描手法,细致入微,纤毫尽现;少部分用青色涂满,错落有序,堪称秀美绝伦。底部书写规整的双圈双行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透过这件精美的莲花缸,可以看出雍正青花与成化青花相似的淡雅风格,而制作之精细尤胜之。雍正一朝的瓷器,包括青花在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品质极佳,几乎件件都是精品。这件束莲纹缸充分体现了雍正瓷的这一特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jnrbtvph11w.jpg
清雍正 德化窑五彩执壶
壶高15.5、口径5.5、腹径10.9、底6厘米。圆口、短颈、溜肩,圆直腹,平底,圈足。一侧腹部贴弯流,另一侧贴对称耳式柄。盖圆顶,宝珠形纽。盖面绘红地白花变体莲瓣纹和圆珠纹,壶颈为白竖条纹,肩上绘朵花纹,腹部开光内绘八仙图,器底有白色釉,在釉上随意刻写一“山”字。
自明代以来,福建德化窑逐渐步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其产品除以白釉的独特风格驰名于世外,同时也开始在白瓷上进行着色装饰,出现同样倍受世人喜爱的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等各种彩瓷,并且沿袭至今。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j3502ffg20g.jpg
德化窑五彩多采用手绘装饰手法,德化白瓷质地洁白,以白见长,其胎骨洁白细腻、坚实致密,釉色温润,剔透光滑,早在明代就名满海内外。德化瓷工在设计,制作五彩瓷时,为凸显白瓷的魅力,在图案装饰时保留了较大的白地空间。这一特点,在此件五彩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人物各具神态、形象生动,花纹色彩浓重与温润光滑的白地均衡地彼此穿插,彩色与白地、虚与实等的配置显得疏密有致,相映成趣。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rn4ux5meu53.jpg
清雍正 粉彩刀马人物大盘
高5.5、口径35.8、 底径22.5厘米。敞口、弧腹、圈足,盘底无款识。内口沿饰锦地开光粉彩花卉纹,内底为粉彩人物战争拼杀图。人物画法较为写实,面部轮廓以红彩勾勒,五官分明,绘画精巧,人物的眉毛、胡须和马鬃、马尾皆涂黑彩,衣纹及马的轮廓用黑彩勾勒,线条纤细流畅,生动逼真。纹饰中所用彩料有粉、黄、深绿、浅绿、黑等色,各种彩料澄澈洁净,色彩淡雅柔和,其中粉色凝重、鲜艳,黄色恬淡,蓝色粉质感明显。其笔触保留着五彩瓷绘平涂的遗风,略带渲染,画面飘逸,带有早期粉彩的特点。
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根据皇家的要求,大量烧制粉彩器,影响波及民窑。官窑至精,民窑风格潇洒。图案纹饰多为人物和花卉。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遍坚硬洁白,结构细密。胎体轻重适度,达到了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体也是上下匀称一致,不显厚重,修胎规整。器物底足极为光滑浑圆,俗称“泥鳅背”。釉面莹润、匀净,多数为纯白。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体风格秀丽精巧,无论是大小器皿都制作精工,讲究细部处理,反映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tukyfw2nzd0.jpg
清雍正 墨彩山水笔筒
高11.5、口径9.5 、底径9.5厘米。圆口、直腹、玉璧底。无款识。器腹部绘墨彩山水画。
墨彩出现于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年间,延续至清末和民国时期。雍正墨彩器较为多见,精粗皆有,基本上突破了康熙时的大写意风格和以绿地托墨彩的技艺。雍正以后的墨彩均为轻描淡画,不及康熙时的浓厚。墨彩器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它是在白瓷器上以黑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犹如白纸作画,墨色浓淡,雅洁宜人。此笔筒是用纤细的画笔直接绘出墨彩的山水纹饰,墨色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格调典雅幽静,似于纸绢上作的水墨画。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nt1dgjt24rx.jpg
清雍正 斗彩高足杯
高9.2、口径7、底径5.8厘米。侈口、深腹、高圈足外撇。腹部饰斗彩双龙赶珠纹,圈足饰以斗彩云纹及杂宝纹。器底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横款。
斗彩,亦称“逗彩”、“填彩”。斗彩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料双钩描绘出纹饰的轮廓线,上釉经高温烧成后,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的鲜明对比,形成交相辉映、争奇斗艳的装饰效果。雍正斗彩系仿明成化斗彩的工艺制作,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工艺方面又有新的突破。除了运用原有传统斗彩工艺外,又创烧了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结合的新彩瓷品种。雍正斗彩器填彩的彩料薄而浅淡,填彩极其准确,一丝不苟,极少有溢出轮廓线的现象。红彩色调油润,绿色似水般莹亮明澈,纹饰布局简洁、疏朗、清新、幽雅。此杯器型精巧,纹饰精美,胎质洁白细腻,色彩搭配和谐,纹饰布局呈对称装饰,画风严谨,规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mccttowlg4v.jpg
清雍正 釉里红三鱼纹碗
口径15.3、底径5.2、高6.5厘米。撇口、深腹、圈足,通施白釉,外壁等距绘鲤鱼三条。底有双篮圈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
碗外壁绘红色三鱼,其装饰方法是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进行彩绘,然后上透明釉高温烧成。鲜红的三鱼在白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从这件釉里红三鱼碗来看,白釉细腻纯净,红釉艳丽夺目,三条鲜红的红鱼在白釉相衬下十分可爱,可谓雍正釉里红器的精品。白釉釉里红最早见于元代景德镇,但色彩不纯正,到了明宣德时期,釉里红烧造得十分成功,技艺娴熟,能够根据画面和图案的需要自如描绘,此时对釉里红的烧造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清康熙朝恢复了釉里红的烧制。雍正朝是釉里红烧制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泽红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31/07/4qk4qvdgolr.jpg
清雍正 仿官釉双耳扁瓶
高34.6、口径5.6、底径12.8×9 厘米。瓶直口、短颈、溜肩,扁圆形圈足。颈肩相交处饰对称如意耳,腹部双面贴花如意云朵,腹中心凸起呈球状。足内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篆书款。器形端庄秀美,器身施翠青釉。黑褐色的胎质细腻,翠青色的釉质滋润细腻,大开片。
该瓶仿制逼真,但时代特征依旧明显,无官窑器口釉薄,下行渐囤厚釉一环的特点,无紫口,但有铁足。仿制精细,可谓雍正仿官窑器中的精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博物院藏雍正瓷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