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3-15 09:22:12

【原】俗语“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有啥依据?古人忠告句句在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a2t5kkxfozo.jpg
俗语又称为土话,在没有进入科技社会时是农村文化的特点之一。即便是在今天,依旧有许多俗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或指导农耕生产,或教诲为人处世,或揭露社会现象,可以说虽然农村渐行渐远,但农村文化必然长存。这些俗语虽然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所创作,但其中道理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名著典故等等密切相关,比如这句“人睡三觉,命比纸薄”便是老百姓结合《黄帝内经》中的理论提炼而成,看似夸张,实则不然,任何事物都是量的积累。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dvjohim2hrf.jpg
同样的家境却寿龄不一,虽然是多方因素的结果,但最为关键的依旧是该休息的时候没有休息,以至于过度透支使得各项机能提前衰竭。正如机器迟早无法运转一样,该维护的时候必须维护才可以勉强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毫无休止的运转结果不言而喻。我们时常关心自己的电脑,下班后睡觉前都会想着关上,节能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一直开着必然容易损坏却更为让人心疼,人亦同此理,但电脑按下开关便可,人欲却没有开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g32jg55xvjv.jpg
一,吃了就睡
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常见,因为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素质。这种现象的减少说明人们普遍意识到吃了就睡的危害。《内经》一直讲究顺时而生,尤其强调阴阳消长的平衡。书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强调了吃了就睡的根源在于打破了机能的平衡而使其失和所致,又说“阳入于阴则寐”、“卧则血归于肝”等等都强调了睡眠中的我们外似平静,而内在各司其职。所谓“胃者,水谷气血之海”,睡眠之时内部大量食物堆积,胃只好加班加点,一个人忙不过来而其他机能自然相助,使得本该“卧则血归于肝”的血气操劳于各脉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机能自然也深受牵连被迫加班。如果知错不改,长期如此,又岂不会命如纸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h4ofuturhxh.jpg
二,晨昏颠倒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熬夜或者通宵,古人观天地测阴阳才总结出人生于自然应当效法自然,所以从古至今神州海外莫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基本规律,也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子午流注》中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人在十二个时辰中的机理运动,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运转,耽搁他们休息或者让他们加班无疑都会积劳成疾。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k3jclsmdz03.jpg
《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大意是说人如果一直处在烦劳的状态,那么阳气就会因为亢奋外张而累积,相反的阴精则越来越少甚至枯竭,长此以往的话便会在夏天产生诸多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便是,常常熬夜加班,心情会渐渐变得烦躁易怒,这便是阳盛阴亏的表现,阴阳失衡便会倾倒一端,长此以往又岂能不命比纸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gxx4yrlnn21.jpg
三,长眠
现代科学时刻强调睡眠的时长与时段,这在古人而言早已是老生常谈,甚至有句老话说“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书云“久卧伤气”,无论是早晨还午休,想必都有过越睡没精神的情况,这便是伤气的体现。过度睡眠使得气血不畅,疲劳消除之后久聚不散,其余机能由于气血不足出现了怠工的情况,如同汽车缺油导致其他部件运行迟缓以至于停摆一样。如果长此以往,长期怠工,平衡打破之后必然从某个极端之中先行败坏,坏而不改必然殃及整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3/15/09/31q0sm0nemi.jpg
乍看之下人命怎么可能比纸薄呢?这显然是何不食肉糜的局外人言,老子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在老子看来长寿的人只有十分之三,余下多半要么早夭要么动之死地自寻死路。再除去咿呀学语初识人生的少年时期,大部分人还没能体会人生至乐便烟消云散,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病不起依旧是社会常态,于常人而言,生命从来都是既薄且弱的。幸运的是,我们依旧可以选择,到底是做“十有三”的生之徒,还是“十有六”的死之徒,一念之间诸君任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俗语“人睡三觉,命比纸薄”,有啥依据?古人忠告句句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