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2-5 11:23:30

【原】深度解析神秘传说——康熙青花

  相较于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的天价频出,康熙青花则略显低调。 然而,从艺术层面而言,康熙青花却是“中国青花的巅 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2/05/11/wgato1dr1ai.jpg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以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怎么能断定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时期的?我依据的是青花上的画风:梅瓶上的鸟是翻着白眼的,样子跟“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一模一样。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 名的画家,他是明室后裔,出身贵 族,明亡清兴,他内心是不平衡的,所以他对社会不满,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比如他画的鹿、鱼、鸟,都是翻白眼的。朱耷还有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他长期生活在江西景德镇。我们看到这样一件枯枝花鸟梅瓶,能够想象在清初的时候,在康熙那样一个时代,文人是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并如何逐渐接受的,因为朱耷跨越了当时的新、旧两个时代。所以说,了解一件文物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背景。
  在康熙五十四年,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入宫就职于如意馆,从事绘画工作,郎士宁深得康熙帝的恩宠,为宫廷绘制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作品,在康熙帝的支持下将西方油画的技法扩转延伸到青花山水中来,为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开辟了很好的局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2/05/11/kg1dmlrvqji.jpg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 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文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文物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康熙年间烧造的瓷器,品类之盛,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蜚声海内外,可谓空 前。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2/05/11/3jo2y2jv32s.jpg
  康熙青花瓷器的底足中,圆形圈足分平底、双圈足、单圈足3种。单圈足的横断面往往呈边梯形,线条挺括有力。此外还有宽边圈及拱璧形圈足(最宽)等,它既继承了明代瓷器底足造型的风格,同时还体现出了本朝的风貌特色。至康熙晚期圈足已逐渐向精心修饰的主向过渡。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深度解析神秘传说——康熙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