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1-2 16:12:53

【原】元帅刘伯承:36岁苦学俄语,炮火中翻译10万字的《合同战术》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ndqko20h3ym.jpg
01
儒将刘伯承
刘伯承是我国的开国元帅,在打仗上极具天赋。与此同时,刘伯承的学习天赋也极高,非常喜爱读书,是著名的儒将。他酷爱读书,将其视为是人生爱好。
刘伯承的家庭并不乐观,他出生在四川省开县张家坝。到了读书的年纪,5岁的刘伯承来到了当地的私塾念书,他很是认真刻苦,教他的老师对其赞不绝口,还对他的父母说:“刘伯承是一个认真刻苦的孩子,记忆也比寻常的孩子要好,如果认真培养,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
在读私塾的时候,刘伯承便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听闻古人为了学习不仅头悬梁,还锥刺股,他深受触动,决定自己也要刻苦读书。在念私塾的时候,别人还在家的时候,刘伯承已经来到学校学习。放学之后,别人已经回家了,他依然在刻苦学习。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bcmmecwy5aw.jpg
讲过的课文,刘伯承往往会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就连注释也记得清清楚楚。所以说老师夸刘伯承记忆好这些都是假的,哪有很多人有这么好的天赋,这都是刘伯承刻苦努力的结果。
刘伯承从私塾毕业之后,以优秀的成绩来到了重庆将弁学堂读书。在学校学习的这段期间,他一直保持了读书的好习惯,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之后,刘伯承开始走上了军事生涯。
02
苦学俄语
国民革命军失败之后,组织上派遣刘伯承等人来到苏联进修。刘伯承进修的学校叫做苏联红军高级步校,被称为是苏联红军摇篮,他的俄文名字叫做阿发那西也夫。来到学校之后,因为语言交流问题,还闹了很多的笑话。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yhk3dyidkhn.jpg
有次,刘伯承去当地的商店买吃饭的餐具,本来是要买饭盆,结果店家听成了脸盆,刘伯承便拿了一个脸盆回来,同学看到之后逗得哈哈大笑。这生活上的交流是次要的,学习上无法交流就更要命了。于是,刘伯承便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俄语。
此时的刘伯承已经36岁,相比同龄的学生算是很大,已经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间,要学习一门外语也是难上加难。刘伯承的身体状况也欠佳,早在1917年的一场战争中,刘伯承的眼睛在战争中伤残,长时间用眼会发炎难受。身上还有多处枪伤,身边的朋友都担心他会吃不消。
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刘伯承遇上了很多的难关,就比如说俄语“P”的发音,刘伯承因为夹杂了四川地方的口音,念起来总是走调。为了精准地发音,刘伯承趁着别人入睡的时间,在楼道中练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打开了俄语世界的大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3ea1xsx3pxw.jpg
李修业是和刘伯承一起来俄国进修的同学,他自己对刘伯承刻苦学习事情记忆深刻,他回忆道:“虽然刘伯承的年纪较大,视力也不好,但反而比年轻的学生还要努力。”
莫斯科的天气寒冷,气温往往是在零下十几度。即便是这样,刘伯承往往会起个大早去锻炼身体。锻炼完毕,刘伯承便开始练习俄语。他自己认为早上在外边学习,打扰同学休息。早上的空气好,也方便记忆。
为了学好俄语,刘伯承还准备了一个小本,方便记忆。除此之外,刘伯承还在手心上写满了单词。一有时间,便开始背诵。即便是上厕所的时间,都在记忆单词。周末的时间,别人都出去玩,只有刘伯承在学习。就这样,刘伯承终于攻克了俄语这个大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sebwzsuskqt.jpg
03
手不释卷,翻译著作
学好俄语之后,刘伯承便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掌握了俄语的条件下,他阅读了斯大林、列宁这些人的作品。同时,他还阅读了拿破仑、库图佐夫等欧洲军事家的著作。这不仅丰富了他的军事知识,还使得他的俄语水平突飞猛进。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刘伯承不仅能精准地阅读俄文书籍,还掌握了翻译俄文书籍的技能,各科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在他后来军事生涯期间,刘伯承并没有放松学习。别人在休息娱乐的时间里,刘伯承阅读很多书籍,他喜欢研究军事,便找来了《司马法》《孙子兵法》《六韬》这些古代的兵书。这些兵书中,刘伯承尤其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基本上能倒背如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tlm22a25vtm.jpg
刘伯承书法
身边的朋友看到刘伯承这样认真学习,便奉劝他放松放松,好好休息一下。但他说觉得娱乐没什么意思,有时间还不如读书,还能学习知识。他自己还常常感叹,觉得自己学习知识总是不够用。
即便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刘伯承依然手不释卷,在战斗的空闲时间里,刘伯承还坚持阅读,翻译了很多的军事著作进行了翻译,对战斗的情况进行总结。这些作品不是在马背上,便是在战斗的坑道边完成的。
1941年,炮火并没有停息,八路军总部给他送来了一本《合同战术》,想要让刘伯承来校订。这时正值战火最激烈的阶段,每天都在打仗,左权也是在这个时候英勇牺牲的。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一有时间便进行校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1/02/16/d3qculk51s1.jpg
就这样,一部10万字的《合同战术》终于诞生了。当时的《人民日报》中夸赞刘伯承对这部书的贡献,称这是继他歼灭蒋介石的11旅之外的又一个大的战绩。除了《合同战术》之外,《苏沃洛夫十项军事原则》也是他翻译的。
在翻译军事著作的同时,刘伯承自己还创作了一些军事用语。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游击战,外文直接翻译过来叫做“黑猩猩战”,但他觉得表达不够精准,便称之为是游击战。“混成旅”一词也是他首创的,这个词原来直接翻译过来叫做杂种旅,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不仅不好听,表达的意思还不够精准,便改为了混成旅。
就是这样,刘伯承理论联系实际,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军事理论,以自己的勤奋努力,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就连敌军的将领都夸赞刘伯承廉洁虚心,和自己军队的将领相比,诚不谛鹤立鸡群。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元帅刘伯承:36岁苦学俄语,炮火中翻译10万字的《合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