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10-23 09:54:38

张友来谈古玉(5)——铜器时期玉器制作工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vgqeasv5adz.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k3ofdb1guhn.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k3ofdb1guhn.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k3ofdb1guhn.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k3ofdb1guhn.jp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chanshi-jun
哔哩哔哩|古玉密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和张友来老师一起看玉识玉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铜器时代玉器制作工艺,提到铜器时代,我们就不得不讲到商代妇好墓。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市境内,1976年由郑振香作为领队进行了发掘工作。妇好是商朝第23位君主武丁的王后,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将军,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是保存完好,随葬品数量和种类都极为丰富,共出土了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其中玉器775件。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rauafv5ntpi.jpg
这件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簋形状仿青铜器,虽说叫“玉簋”,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材质既不是透闪石也不是蛇纹石,而是方解石大理石,说白了就是材质很好的大理石。因为大理石的硬度比透闪石低,所以做成玉簋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在我国考古发现中,这样体量的大型玉器是第一次发现。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xwjuzwxa5yg.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hlbnbfisiuc.jpg
这件商代有领玉器是商代玉器中非常典型的器物了,经过显微3D放大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同心圆纹饰分布非常特别,线条成组排列,每组都有几条刻线,但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人对这些成组刻线形成的原因做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判断,不知道各位玉友有什么独特见解,不妨点击下方的“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吧!
   阐史君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有领玉璧上的成组纹饰到底从何而来?它有什么样的寓意?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5pm5bxhenjr.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vv4xvv0w2uk.jpg
这是安阳商代54号大墓中出土的玉饰,从高倍显微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刻划痕迹,有人认为是砣具形成的,有人认为是解玉砂,本人认为还有其他可能性,有可能是某种固态工具加工留下的痕迹,因为这种相互平行的线条与解玉砂加工的痕迹不同,也不符合砣具加工痕迹的特点。有学者认为是砂条进行加工,利用砂条横着推磨,笔者认为砂条虽然十分便利好用,但是砂条工具制作的难度较高,像这样只有大约1毫米宽度的砂条很难制作。
我认为更可能使用的是陶片,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十分成熟,龙山时期的黑陶只有零点几毫米的厚度,而且陶片制作简单,用它来制作工具简便易得,随时可以大的变小的,磨损了就丢弃。也有朋友认为可以在木头或竹片上裹上大漆或者胶一类的东西,再粘上解玉砂进行加工。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byqc2xl2byc.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4dp4hbraqjq.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23/09/oewww3blgsy.jpg
这件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玉覆面中的耳朵,放大左图中黄色区域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的刻线宽度为1225微米,也就是1毫米多,最深处深度0.239毫米,是典型的西周一面坡工艺,从显微3D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一面坡”并不是一面坡,另一面陡直的,而是一面陡坡另一面缓坡,这样的加工方式使其在光线的照射下更加立体,具有更好的表现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友来谈古玉(5)——铜器时期玉器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