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10-11 16:30:03

经典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下一句更现实,字字戳心窝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在古人的眼里,衡量一个人的人品好坏,首先就要看他对父母是否孝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4eccx40ptkm.jpg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俗语,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按理说,父母年老体弱、卧病于床,正是子女尽孝的最好时机,老祖宗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其实“久病床前无孝子”后面还有一句:“久贫家中无贤妻”。一个“病”,一个“贫”,短短二个字,却道尽了人世间的冷暖和无奈。
先来说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古以来,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在古代,有一项专门针对官员的制度,叫做“丁忧”:儿子无论在哪里做官,无论官位有多高,一旦父母去世,他必须辞官回到老家,在父母的坟前守孝27个月。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i1dreko5nok.jpg
除了官员的“丁忧”,普通百姓在父母去世后也要守孝三年,以示哀悼,就连皇帝也不例外,充分说明了孝道文化的根深蒂固。为何要守孝三年?因为从哇哇落地开始,婴儿至少在三岁之前,父母会日夜守护,这三年就当还给父母。
不可否认,好多所谓的孝道,只是在亲人去世之后才表现出来,这个“孝”其实更多是做给活人看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1gwnjqch2kk.jpg
在周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父母活着的时候不闻不问,死后却大操大办;父母活着的时候,为了争夺财产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死后却披麻戴孝装孝子;父母病重的时候看不到人影,死后却痛哭流涕痛心疾首......
当然,作为子女,当父母渐渐老去,他们已经长大成人。有的娶妻生子,有的远嫁他乡,子女们拥有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生活。这时候,男人需要努力拼搏、养家糊口,女人要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肩上的担子日益沉重。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zi4plmkv2td.jpg
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也实属无奈。但无论如何,能陪在父母病床前的子女,至少都有着一片孝心,这一点不可否认。
有一句话或许可以来形容,关于孝顺父母,部分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种种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好好地尽孝。相信每个子女的心里都装着自己的父母,所以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终身的遗憾!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n5iwicdas0m.jpg
跟“久病床前无孝子”相对应的是“久贫家中无贤妻”。其实这二句俗语道理一样,说穿了都是在考验复杂的人性。
古代女子从小受到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道德熏陶,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按照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她们必须温柔体贴、贤惠端庄、勤俭持家。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11/16/efigrcciu1e.jpg
按照现在的说法,女人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不过,当一户家庭长期穷得叮当响,吃了上顿没下顿,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这些所谓的“道德标准”又有什么用呢?这时候,贤妻也许变成了母老虎,整天跟丈夫吵架就是家常便饭。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这个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典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下一句更现实,字字戳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