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0-10-9 12:04:45

【原】兰州市区内,黄河上桥梁最密集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

河口村边:丝绸路上石拱桥
今天河口是一个非常繁忙的交通运输通道。南来北往的车辆在这里汇合,过黄河。同样地这里也是控制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地。在历史上河口地区不仅繁忙而且充满着战争气息。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爬上河口乡咸水村附近的一座高山,举目四往,一条蜿蜒而来的古道,沿着黄河而来,又顺着黄河而去。
1.“毛拉拉”这个地名里的诗意
古道位于河口新城老桥至504厂黄河段北岸,崎岖蜿蜒,宽度不足2米。在一位姓张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古道。张先生告诉我们,解放前,这条古道上的交通还很繁忙,解放后,由于504厂的建成,人们来河口一带选择了黄河南岸。所以,这条路就一直被保存了下来。张先生是本地人,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从小就生活在河口乡,他告诉我们,他很小的时候这条古道上还铺满了鸡大小的碎石,非常整齐,后来,因为行人减少,长年失修,路上的碎石基本上没有了,紧贴着河岸的路基也塌陷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ktpy55jo4b1.jpg
我们看到古道南边紧贴黄河,北边紧挨着赭红色的山体,从新十三陵老桥到504厂大约有近10公里。张先生告诉我们,古道北边的赭红色的山体是由红板岩构成的,每有大雨,山体就会滑坡,造成对古道路面的破坏。张先生说,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走的丝绸古道。由于没有得到权威的认证,我们暂时无法判断这条古道是否就是丝绸之路。这段古道如果真的是丝绸之路,它具体是如何分布的?我们能不能发现更多的相关遗迹?
我们从新城老桥前行,很快来到了一个叫“毛拉拉沟”的地方。这个地名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思考。据当地村民讲,“毛拉拉”与“嘀球球”都是过去河口一带人们赶路之时,驾车的师傅传达给拉车牲畜的一种“指令”,意思是要拉车的牲畜加快速度。张先生为“念”了这“指令”几遍,我们忽然就发现这“指令”被连续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像一种温情的歌唱,遥遥远远的,让人能感受到当年古人行进于这古道之上人与牲畜的那份默契与亲近。在这默契与亲近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当年这古道之上交通的匆忙。在驾车师傅“毛拉拉”、“嘀球球”的指令里,拉车的牲畜似乎非常快乐的奔跑了起来,蹄音“嗒嗒嗒”的,道路在这两种声响里成了一种诗意的歌唱。
2.古道见证丝路沧桑
是古道当然会有更多的历史遗存,在“毛拉拉”沟口的一座山包上,我们见到了一个类似于碉堡的建筑,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碉堡里还用来射击的“枪眼”(射击孔),还说碉堡是当年马步芳控制兰州时修建的。我们沿着陡峭的山体爬上了碉堡所在的山包,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村民们们说的那条紧贴河黄蜿蜒向东的丝绸古道,同时,我们发现了另外一条道,它沿着“毛拉拉沟”蛇一样地通向山沟的深处。当地村民告诉我们,毛拉拉沟里的这条道现在除了牧羊人已经基本上没有人走了,但这条道可以通往中川机场。村民们据此判断山上的碉堡马步芳控制兰州时修建的,而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已经无从辨别。我们看到的碉堡现状是一个小小的土夯建筑,位于山包的最高处,虽已经塌陷,但仍有几份扼守险要的味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3hnrnuiywgz.jpg
这条道路是甘青公路的残存。甘青公路是甘肃兰州到青海西宁之间的公路。这条道路修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从兰州过中山桥,然后通过金城关,从黄河北,沿着大山和黄河之间通道,经过安宁区的沙井驿一路前行,在经过柴家台等地,经过河口往红古而去。
甘青、甘新等公路是甘肃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路。1934年,人们在西安成立西兰公路工务所,准备修建西兰公路,这是甘肃境内修建公路的开始。1935年(民国24年)元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筹划在甘肃境内修建甘新、甘青、甘川、华双、兰宁等6大干线公路。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zxvq3uno0vs.jpg
       1934年5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副处长赵祖康沿着兰湟视察了一遍。随后,甘青公路的勘察逐步展开。1935年8月,甘青公路开工。这条公路按照丙等公路等级进行修筑。从青海西宁和甘肃兰州同时修建,甘肃省建设厅派工程师张维猷负责兰州至享堂峡的施工。同时省政府通令皋兰、永登两县征派民工参加筑路。按照管辖划分,皋兰县主要负责安宁堡、柴家台、高崖根、老盐沟、大小拉湾、八盘庄上下坡路段的修建;永登县负责飞石崖、虎狼沟等路段。在修筑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把石方工程进行了分段包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尤其以虎头崖段成效最为显著。当年9月因工程款无着落,工程被迫停工。1938年3月工程再次建设,皋兰、永登两县的民工负责土方、石方,而桥涵则招商承建。到1939年9月甘青公路基本完工,但后来又多次补修。
甘青、甘新等公路开建两年就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它们的修建对苏联援华物资运送、西北各地抗日健儿东进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西固,甘青公路改道黄河南,从兰州城关区,过七里河,西固陈官营一线。黄河北岸钟家河到河口这一段就彻底废弃了。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0ibb0l5z1cv.jpg
这条道虽然废弃了,但他们曾经也是丝绸古道的一部分。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欧大陆,联结中国和欧洲的东西走向,又南北交错,线路相互连接的通衢大道。它东起长安(或洛阳),西至罗马,全长万余里,将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与著名的历史名城连接起来。
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丝路东段,东起长安或洛阳(洛阳至长安称丝路东延段),西至敦煌所辖的阳关、玉门关。东段又分为陇右道和河西道两部分。这些道路都在甘肃境内,其中萧关道是陇东通向河西的交通要道。它东起萧关,接回中道,西至祖厉河口过黄河至武威,接河西道通往西域。由萧关北行可至塞外代郡,由萧关西行越六盘山至祖厉城,沿祖厉河顺流而下至黄河入口鹊阴渡,过河至武威。
陇关道是联结关中和陇右的交通要道,筑于西汉后期。陇关道东起卅县,接回中道,西经陇关,越陇山西南行经清水、上邦、冀县到陇西郡治狄道。由狄道北行至金城过黄河到河西,或由狄道西行至袍罕,西北行至允吾过黄河,透过历史迷雾我们能看到这样一条丝绸之路。
兰州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支点。在整个历史上,兰州地区形成了三个大的渡口。金城渡,就是指今天的西固区钟家河一带。新城津在河口一带。八盘渡,在今天的红古区一带。到了明代肃王移至兰州后,在今天的城关区修建了不少设施。这个时候,黄河上的浮桥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3.石匠村修筑了石拱桥
离开碉堡,我们再次回到了古道之上。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洞桥。桥洞里的一股很小的从山间流下来的水,注入黄河。当地村民告诉我们,桥洞上用来洪的,根据地开分析,若遇大雨,山洪会冲毁为这一段路面,古人便在这里修了一座石洞桥。进入桥洞,我们看到连接桥洞砖层的并不是水泥,而是古人用的石灰,这古灰遥遥远远地向我们诉说着这石桥的古老历史。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yx44rvidotq.jpg
由桥洞再向前行进,我们看到路边便是古人修下的路基“护坡”,这些护坡合适部是由附近山上的石条、石块修成,连接石条、石板间缝隙的也为石灰。大多数护坡今天已经坍塌了,当年修建时用过的石条与石板散落在河边上,最大的估计有一吨的重量。从中不难看出当年修建这条道路时的艰辛。
修建这座石拱桥的是人就是柴家台的石匠。柴家台村民柴世昆曾经给我们讲述过当年修桥的艰难过程。                  
柴家台石匠的手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的,往往是父教子、兄带弟、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许多人家男子个个都是石匠。
清朝末年时,柴家台的石匠在兰州的名气大得很。城里西大街(今张掖路)、辕门、绸布街(今酒泉路)两边的道牙、店铺的踏步都是我们柴家台石匠打制的。那时,我们柴家台的石匠可风光了。人们还在桥门街(今西关什字到中山桥头一段)开了不少的店铺,作为销售点和接活的联络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xss3hecpn24.jpg
柴家台石匠的名气很大,在修建甘青公路时,他们就成为修桥的主力。然而,一场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故向他们袭来。
1935年8月甘青公路开建了。甘青公路从兰州出发过金城关,经沙井驿后遇到的第一个关口就是虎头崖,之后依次是高崖根、拉拉沟。而柴家台、柴家川恰好在这中间,虎头崖在柴家台村东,拉拉沟在柴家台村西,两者之间是高崖根(又名鹦哥嘴)。这三个地方山石裸露,峭壁耸立,黄河从山脚下奔腾而过,施工的难度非常大。在这里修路,我们柴家台的石匠自然是当仁不让。一来是造福桑梓的好事,二来也是石匠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因而,听到修路的消息后,石匠们都非常兴奋。柴德万他们就四处搜集废旧钢材,架起了小炉子,打制钢钎、石锥等各种石匠用具,做好了准备。很快我们就接到了皋兰县(当时柴家台归皋兰县管)的派令。石匠们在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派来的工程师张有忠、监工孙剑风的带领下开始分段施工。人们依照各自的特长投身到不同的项目上。有的人放炮炸山、有的人衬砌护坡、有的人填压路基……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belw4orgrka.jpg
石拱桥的位置距离柴家台不远,正是他们当年施工的范围,这座桥就是他们修建的。据柴世昆讲甘青公路虎头崖到拉拉沟一线整整修了三年。工程结束后,柴家台的石匠们后来又参加了甘青公路其他路段的施工,一直把路修到了享堂桥,前后历时5年6个月。经过大规模工程锻炼的柴家台石匠,技艺出众名气大增,后来又参加了临洮、天水等地的公路修建。
抗战时期,甘肃境内整修修建了西兰、甘新、甘青、甘川、华双、兰宁等6大干线公路,再加上省内自筹资金修建的公路,前后有十余条公路得到了整修修建。在这些公路沿线,自然也有不少桥梁。
除了河口的这座石拱桥外。当时,比较出名的桥梁还有平凉城外的八里桥、静宁西河桥、永宁镇桥、南川河渭河桥、葫芦河桥、宕昌桥、庒浪河桥等,其中以庒浪河桥的最为艰难,教训也颇为惨痛。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dgf4zg2f41x.jpg
当时的庒浪河桥在甘青公路46公里加893米处,修建石桥,河上曾有座木桥,可惜这座木桥经常被水冲毁,车辆只能涉水而过。1941年10月1日,开始修建永久性桥梁,设计全长153.8米,高6.6米,净宽6米,两个月后建成通车。谁知,通车八个月就被洪水冲毁了,后只能改建。人们分析桥孔偏小是被冲毁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建国前,这些公路上桥梁屡次被冲毁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这些公路桥梁的修建,为抗战事业做出了贡献。正如柴世昆所言:“公路修好后,来自新疆和青海的车辆不断通过,尤其看着来自苏联载着援华物资的车辆,石匠们都很高兴,我们也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4.桥的变化
如今黄河河口乡一带几乎成了桥梁的世界,在东西10公里宽的黄河河面上,竟然汇聚了9座跨黄河的大桥;然而在1955年兰新铁路河口黄河大桥没有建成之前,整个兰州地区只有一座黄河铁桥。自从1955年河口黄河大桥修成之后,整个兰州黄河段就有了无数的桥子桥孙。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s1ebyiveea2.jpg
黄河穿城而过,给兰州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同时也将渡河的艰难留给了兰州人。只有住在河边的人才对桥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
如今人们过河已经变得非常轻松了。“天堑变通途”昔日人们视作畏途的黄河,如今变得轻松,不知不觉中人们就可以往返黄河两岸。
兰州的桥非常多,仅是在黄河上的桥就有几十座多座。有公路桥,也有铁路桥;有高速公路的跨河大桥,也有个各村镇修建简易吊桥;有专门用来输送各种灰渣的跨河管道桥;也有为燃气过黄河架设的吊桥。
七里河黄河大桥、东岗黄河大桥、小茨沟黄河大桥、兰州西沙黄河大桥、新城黄河大桥、兰州雁滩黄河大桥、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兰州银滩黄河大桥、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元通黄河大桥……。兰州的桥实在太多了,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多的让人目不暇接。
桥连接了两岸,沟通了南北,在今天人们的眼中桥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也是一个大型的艺术品。如果把兰州称之为“黄河的桥梁博物馆”相信每个人都会由衷的赞成。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0/10/09/12/q5odri21hmr.jpg
王文元原创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兰州市区内,黄河上桥梁最密集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